初論政治學常識高考復習的五大支柱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作者簡介〕趙如云,北京四中政治特級教師,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上辛勤耕耘41年之久。先后被評為全國德育先進工作者,全國德育勞動模范,北京市優秀班主任學習榜樣,北京西城區學科帶頭人、科研帶頭人、德育帶頭人。
  多年從事研究高考及中考復習,多年教高考班,取得突出成果,并總結了一整套高考復習有效的經驗,在全國推廣。
  公開發表123篇論文,大部分獲獎。正式出版了500多萬字的書稿,主編了1500多萬字的書稿。代表作有《國情教育讀本》、《教好思想政治課》(獲五個一工程獎)。
  * * *
  高三年級學習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常識,既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政治科高考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學常識高考復習時,既要尊重政治科高考說明,又要注意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復習好政治學常識就要把握其方向和全局。從方向上看,必須把握住兩點:第一,正如課程標準中所說:“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的基本觀點,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講述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我國民族、宗教、外交的基本常識,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及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社會政治現象,提高參與政治活動的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民主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利益,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可見,政治學常識的高考復習必須堅持知識、能力、覺悟的辯證統一。第二,政治學常識的高考復習必須堅持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辯證統一,既要復習政治學的一般常識,更要復習政治學關于我國的常識,從而強調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政治學方面的論述,其中包括關于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建設政治保證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國家外交戰略的理論、關于祖國統一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事業依靠力量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理論等。
  方向寓于全局之中,必須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具體來說,老師和學生都要通過高考復習,在胸中有政治學常識的全局,并且在全局之中掌握大量的典型題目。我多年政治學常識的教學和高考復習,使我悟出從政治學常識的全局來看,高考復習必須確立五大支柱,本文就是初論這五大支柱:
   一、關于政治的科學含義
  馬克思主義把握政治這一概念的科學含義,采取多角度地看問題,搞清三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政治與經濟的辯證關系。一方面,經濟決定政治,另一方面,政治對經濟有巨大的反作用。列寧指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政治屬于上層建筑,它的產生和發展,歸根到底都是由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決定的;另一方面,政治作為上層建筑,它的產生和發展對經濟乃至整個社會有著最直接最有力的影響,起巨大的推動作用或阻礙作用。
  二是政治與階級的辯證關系。在有階級的社會中,由于人們在生產關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各個階級及階層所處的經濟地位不同,因而形成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統治階級和同盟者階級、統治階級內部各階層、各集團、各國統治階級之間的關系及斗爭。這樣,政治必然表現為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也就是說政治的實質是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政治的本質屬性是階級性。
  三是政治與政權的辯證關系。任何階級或有階級性的社會集團的一切政治活動,歸根結底都是為實現和維護本階級或本社會集團的根本經濟利益。為了實現和維護這個根本經濟利益,最根本的是靠國家政權。無論是對反動統治階級,還是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政權掌握在誰手里,這一點是關鍵性的,具有決定意義。因為國家政權是最重要最強有力的階級斗爭的工具。在有階級的社會中,一切政治斗爭都是圍繞著國家政權問題展開的,各種政治組織包括各個政黨所進行的政治活動,其主要內容都同國家政權息息相關。可見,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
  例1.唯一項選擇題
  一切革命的首要問題是( )
  A.根本經濟利益問題
  B.國家政權問題
  C.哪個階級掌握領導權問題
  D.分清敵我友問題 答案:D
  簡析: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一切革命的首要問題是分清敵我友問題,可見,革命的根本問題和革命的首要問題不可混為一談。《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話是:“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
  例2.不定項選擇題
  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人民的最大政治是指( )
  A.黨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一百年不動搖
  B.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C.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D.把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社會主義中國變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中國
  答案:ABCD
  簡析:四個題肢盡管文字表述不同,詳略不同,但是,都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人民的最大經濟利益,由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所以四個題肢都表述了我國現階段中國人民的最大政治。
  例3.簡答題
  簡要說明江澤民總書記提出的講政治的含義是什么?
  答案:1995年至1996年江澤民總書記多次提出“講政治”的問題。他指出:“我們講的政治,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我這里所說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感性。在政治問題上,一定要頭腦清醒。”“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堅持講政治,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必然要求,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必然要求。”
  簡析:注重依據江總書記的幾次講話。
   二、關于我國的國家制度
  國家制度是確立一國階級統治關系的基本制度。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家制度包括國家內容與國家形式,包括國體與政體。有時國家制度被當作政治制度的同義語。狹義的國家制度專指國體。國家制度一般規定在各國的憲法和法律之中,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的產生和存在,同階級和階級斗爭分不開,它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關。它表明國家是階級統治的暴力專政,世界上沒有超階級的國家。因此,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由于國家為了維護階級統治,所以國家還負有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責,從而國家也具有社會管理的屬性。國家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成分,其中軍隊是國家的主要成分。
  國體即國家性質,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具體地說,就是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里;哪個階級是統治階級,哪個階級是被統治階級。統治階級的階級性質決定著國家性質。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中,實行為哪個階級服務的政策,這是判斷國家性質的根本標志。
  民主是指在一定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作為國家制度的民主,通常又叫民主制。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民主與專政是辯證的統一,民主只適用于統治階級內部,專政則適用于被統治階級。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又反映了國家性質。國家職稱是指國家在實現階級統治及社會管理中所負的職責和功能。國家機構的設置主要是由國家職能決定的。
  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國家政權。工人階級領導是我國國家性質的首要標志,工農聯盟是我國國家政權的基礎。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對少數敵人實行專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專政。它在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它具有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是堅持國家的專政職能的重要依據。
  國體和政體的關系是國家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國體是主要的方面,政體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當代國家政體的基本類型有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列寧指出:“民主共和制是資本主義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殼。”
  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的民主共和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領導國家事務的政治制度。它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體現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它是建立其他有關的國家管理制度的基礎。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的根本原則問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即“一國兩制”是我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一國兩制”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它的含義、主要內容及意義必須把握。在“一國兩制”指引下,祖國統一分三步走:第一步,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一步已經勝利實現;第二步,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第三步,解決臺灣回歸祖國問題。
  例4.不定項選擇題
  政體決定于國體,它是指( )
  A.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B.統治階級采取何種形式來組織自己的政權機關
  C.國家政權的結構形式
  D.國家政權的管理形式
  答案:ABD
  簡析:C講的不是政體,是國家結構形式。這是指國家整體和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國屬于單一制國家。還要明確,國家形式包括國家管理形式即國家組織形式,又包括國家結構形式。
  例5.辨析題
  有人認為現在美國國體與中國國體根本不同,同時美國政體與中國政體又完全不同。這個觀點對嗎?為什么?
  答案:對這個觀點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題目中說:“現在美國國體與中國國體根本不同”,這一點是正確的。因為美國國體是資產階級專政,這是由資本主義私有制決定的;中國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這是由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決定的。
  但是,題目中說:“美國政體與中國政體又完全不同”,這一點是錯誤的。事實上兩國政體,既有相同之處,又有相異之處。由于有相同之處,就不能說“完全不同”。兩國政體相同之處有:兩國的政體都是民主共和制,國家元首都是選舉產生,任期制,都不是世襲制和終身制,兩國都是實位國家元首。
  簡析:中美兩國政體也有不同之處:政體的決定者即國體不同;美國政體是總統制民主共和政體,我國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民主共和政體,總統制和人民代表大會制是根本不同的;美國國家元首是個人國家元首,指總統,中國國家元首是集體國家元首,指國家主席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美國政府首腦由總統兼,美國的國務院相當外交部,中國政府首腦是國務院總理,中國的國務院是中央政府。
   三、關于我國的政黨制度
  政黨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的利益并以奪取、行使或參與行使國家權力為目標的政治組織。政黨的基本特征有:一是政黨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政黨的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二是政黨具有特定的政治綱領;三是政黨具有自己的組織和紀律。政黨是近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關系的產物。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領導核心,這是由它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決定的。第一,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它由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組成。第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第三,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行動指南。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在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形成的,是中國人民在歷史的進程中經過比較、鑒別作出的正確選擇。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時至今日,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另一個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改革開放的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從根本說,這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
  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這三者不可分,政治領導是根本,思想領導是靈魂,組織領導是保證,三者不可偏廢。中國共產黨現在有5700萬黨員,黨的十四大決定,在黨的旗幟上寫上第三句話: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基本路線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核心內容和實踐形式。
  政黨制度又稱政黨政治,是指由國家法律規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黨領導、參與國家政權或干預政治的制度。資本主義政黨制度中,分為兩黨制、多黨制及一黨制,它是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政治工具。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顯著的優越性: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
  我國多黨合作的基本內容:第一,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二者是朋友黨關系。第二,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第三,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第四,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以憲法和法律為根本活動準則。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或“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固定的組織形式。它不是國家政權機關。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例6.辨析題
  有人認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只是親密友黨的關系。這個觀點對嗎?為什么?
  答案:這個觀點是片面的,從而是錯誤的。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有兩點:第一,二者是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我國是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各民主黨派多黨參政,因此,二者不是在朝黨與在野黨的關系。第二,二者是朋友黨的關系,不僅是親密友黨,而且是直言諍友。
  簡析:16字方針中前八個字“長期共存,互相監督”,這是諍友的表現;后八個字“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這是密友的表現。
  例7.論述題
  從中國國情來看,中國為什么不能搞西方的兩黨制或多黨制呢?
  答案:從我國國情來看,西方的兩黨制或多黨制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有三方面的理由:
  第一,從我國的經濟基礎來看,西方的兩黨制或多黨制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并為其服務,是資產階級內部不同集團調整他們之間利益矛盾的產物。我國的經濟基礎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全體人民是生產資料的主人,它決定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不存在各階層、各集團的根本利益沖突,不需要權力轉移等方式來調整利益關系,從而不需要西方的兩黨制或多黨制。
  第二,從我國的國家性質來看,西方的兩黨制或多黨制是資產階級維護其統治的政治工具,不管哪個黨,哪些黨執政,其政權性質都是資產階級專政。資產階級專政與兩黨制或多黨制相適應。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只能由共產黨來領導和執政,而不能由其他政黨輪流執政。我國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又賦予各民主黨派參政的權利。我國的政黨制度由我國國家性質決定,又維護和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
  第三,從我國工人階級的性質來看,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性質決定力量的源泉不同。資產階級的力量來源于資本雄厚,資本日益相對集中,如何集中仍然同時存在若干個大的財團,從而與兩黨制或多黨制相適應。工人階級力量來源于團結起來,組織起來,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戰斗口號。所以各國的無產階級政黨為了增強力量常常形成一個,即使形成多個,最后也歸為一個,這種一元化的趨勢是歷史的必然。可見,從我國工人階級性質來看,西方的兩黨制或多黨制在我國行不通。
  總之,那種在中國實行西方兩黨制或多黨制的主張,實質上是取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在中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使中國“西化”。如果那樣,人民政權就要喪失,社會主義制度就要被顛覆,國家就要分裂,人民就要遭殃。可見,我國仍然要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簡析:這是一道重點問題、難點問題、熱點問題。這個問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而且是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問題。
   四、關于我國的民族宗教
  民族是歷史上形成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共同地域、共同語言、共同經濟生活、共同心理素質。民族不等同于種族和部族。
  我國居住著56個民族,漢族是多數民族,占全國總人口的92%,55個少數民族,占全國總人口的8%,中華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這三項基本原則有著內在聯系。
  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重要政治制度。所謂民族區域自治是指在我國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民族區域自治適合中國國情,具有優越性。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
  宗教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宗教是自然壓迫的產物,又是社會壓迫的產物。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宗教組織是一種社會力量。宗教的本質是對客觀世界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當代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宗教也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從歷史發展的總過程來說,宗教主要起著消極作用。
  我國有多種宗教并行流傳,從國外傳入的有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新教(在我國稱基督教),中國土生土長的有道教,合稱為我國的五大宗教。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是,宗教在我國還將長期存在。
  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其實質是要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成為公民個人的私事。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正常的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任何人都不應該到宗教場所進行無神論的宣傳。同時,堅持宗教同政權、司法、教育分離的原則。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心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支配。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的方針。我國反對封建迷信活動。
  例8.辨析題
  有人認為,民族團結原則是馬克思主義在民族問題上的基本觀點。這個觀點對否?理由何在?
  答案:這個觀點不對。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礎上聯合起來,為反對共同敵人,實現共同目標而奮斗。可見,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沒有民族團結。各民族之間只有大小、強弱、發展程度高低之分,絕無優劣之別,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點,各民族都是人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都對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作出貢獻,因此,各民族應一律平等。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在民族問題上的基本觀點。
  簡析:通過兩段語錄可以深入認識這個問題:馬克思說:“古往今來每個民族都在某些方面優越于其他民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94頁)列寧說:“誰不承認和不堅持民族平等和語言平等,不同各種民族壓迫或不平等作斗爭,誰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列寧全集》第20卷第11頁)
  例9.簡答題
  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是什么?
  答案:第一,公民有信仰宗教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自由;第二,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第三,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第四,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第五,有按宗教信仰參加宗教儀式的自由,也有不參加宗教儀式的自由。
  簡析:過去教科書里只講前四點,現在增加了第五點,請注意這一變化。
   五、關于我國的對外關系
  國際社會主要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國際法是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國際關系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它的內容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其形式有競爭、合作和沖突。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當今國際社會上共193個主權國家。
  聯合國是當代國際社會中代表性最廣、影響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世界性組織,在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聯合國(UN)有4個發起會員國,51個創始會員國,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190個會員國,只有3個國家到現在還未加入聯合國,即瑞士、梵帝岡、摩納哥。1945年6月25日通過《聯合國憲章》,同年10月24日生效,宣告聯合國成立,后來把這天作為“聯合國日”。這個憲章規定了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規定了聯合國的機構,安理會是最重要的機構,是唯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1971年恢復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在聯合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當代世界兩大主題,一個是和平問題,它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問題。另一個是發展問題,它是指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發展需要和平,和平離不開發展,即和平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存在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以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礎,并有利于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已成必然。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原則立場;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國已與159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例10.簡答題
  為什么說西方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
  答案:今日世界(國際社會)是一球兩制,資本主義力量比社會主義力量強,而且蘇聯解體之后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西方敵對勢力變本加厲搞和平演變,重點是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他們揚言在20世紀末,在地球上消滅社會主義制度,恢復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他們把意識形態的斗爭擺在首位,加強心戰攻勢。對我國進行全面的“西化”、“分化”、“弱化”,妄圖置之死地而后快。因而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挫敗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的陰謀。
  簡析:國內外的階級斗爭客觀存在:樹欲靜而風不止,因此,必須增強階級斗爭觀念。*
  
  
  
考試京36-40G38中學外語及其他各科教學趙如云19971997 作者:考試京36-40G38中學外語及其他各科教學趙如云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55:55

[新一篇] 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研究結題報告

[舊一篇] 利力理立——當代中國發展的四大“核心價值”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