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東:從學潮領袖到大學校長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五四運動是發生在1919年的愛國學生運動,是一次影響深遠的學潮。對這場運動的意義,前人已經談得很多。我只想說一點,這場運動的主要學生領袖,事后都到歐美留學,回國后都當過名牌大學校長。以北京大學三位杰出的學生領袖為例:
 傅斯年當年冬天就以山東省官費赴英國留學,后轉柏林大學。1926年回國,先后担任過中山大學文學院長、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長、北京大學代理校長,最后死在臺灣大學校長任上。
 羅家倫得到實業家穆藕初資助,于1920年秋,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后又去英國倫敦大學、德國柏林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學習。1926年歸國,1928年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年僅30歲,以后還担任過中央大學校長。
段錫朋現在不常被人提起,其實他當時是北大學生會的主席,五四當天是天安門大會主席和游行總指揮,事后又担任了全國學生聯合會首屆主席,是學潮最主要的策劃者和組織領導者。他當年畢業,留校任職,第二年也獲得穆藕初資助,赴美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后,又赴歐洲,游學于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德國柏林大學、法國巴黎大學。1925年秋回國,任國立武昌大學歷史系教授,后任中央大學代理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次長等職。
學生領袖變為名牌大學校長不是五四運動特有的現象。發生在1935年的“一二·九”學生運動,也孕育了后來的名牌大學校長。比如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李昌。蔣南翔、李昌當時都是清華大學學生,都是“一二·九運動”的重要領導人。蔣南翔起草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兩個宣言,李昌是北京和全國民先總隊的總隊長。他們后來到延安從事青年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要共青團中央出幾個大學校長。于是,蔣南翔、李昌都担任了名牌大學校長。蔣南翔后來還兼任高教部長。李昌在改革開放初期曾被趙紫陽提名國家教委主任,因為胡耀邦需要他做中紀委副書記,才作罷。
六十年代中蘇交惡,留學生在國外也曾有過群體抗爭之舉。劉道玉就是留蘇學生中的抗爭代表。他在八十年代也担任了武漢大學校長,時年48歲。在他主事期間,武漢大學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先行者,使大批杰出人才破土而出。
一個大學校長,如果年青時有過學生領袖的經歷,對于治校的路徑選擇有重要影響。校長熱愛青年,理解青年,學校才會有朝氣,校園才可能有魅力。可惜的是,五四、一二·九的經驗,未能延續至今。
在平常時期,論資排輩是常態。這種狀態往往導致學生幼稚化,甚至成為長不大的啃老族。三十年來實行的一胎化政策加重了這種趨勢。大學生要想脫穎而出,站到社會舞臺的前沿,機會并不多。只有競技體育、藝術表演等少數領域,能讓青年人獨占鰲頭。
現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學制被不恰當地拉長了,碩士教育本科化,博士教育碩士化。一個學子從進入小學,到完成高級學歷,往往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求學過程。就是拿到博士學位,到了工作崗位,也是人微言輕的小字輩,三十幾歲能當副教授,四十幾歲能當教授,就算幸運兒了。像羅家倫那樣30歲出任清華大學校長的奇跡,在今天根本沒有再現的可能。
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都是民族面臨危亡,青年人不滿當政者的對外政策,以天下為己任,一步躍上國家政治舞臺的中心位置。時勢造英雄,學潮出棟梁。非常的時代,造就了非常的人才,給青年提供了非常的機會。當然,這些學生領袖能夠脫穎而出,也需要當政者的寬容,全社會的愛護。當時北洋政府對五四運動的參加者,還是比較寬容的。雖然學潮讓他們很難堪,但他們并沒有進一步加害于學生,堵死他們上升的空間。上海實業家穆藕初的成就在紡織業,個人愛好是昆曲,卻能應蔡元培之請,資助段錫朋、羅家倫、周炳林、汪敬熙、康白情五人出國留學,開闊視野,更是具有歷史感的美談。  


丁東 2011-05-17 12:01:23

[新一篇] 央視“雙唱”向鄧小平反攻倒算

[舊一篇] 上過美國《時代》周刊封面十次的蔣介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