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技術創新 實現經濟“兩個轉變”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國家科委副主任 徐冠華)
  江澤民同志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要把建立技術創新機制作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目標,特別是要把建立、健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和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關鍵環節”。上述指示對于當前進一步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依靠技術創新是實現“兩個轉變”的一種戰略思路
  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實現“九五”時期和2010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關鍵是要實現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這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極其重要。
    1.建立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是建立新型科技體制的關鍵,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從總體上看,科技與經濟密切結合的機制還未完全形成,正如江總書記所指出的:“如何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有機結合,仍是我國經濟和科技體制改革需要著力解決的根本問題”。
  技術創新是將科技與經濟作為一個系統,通過技術變革促進經濟發展的系統思路。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問題,“實現以國內為主,真正使民族工業的發展建立在以自主創新為主的基礎上”提供支撐和保證。建立和完善這種體系和機制,是建立新型科技體制的一項重要內容。
  技術創新是一種技術經濟實踐活動。一方面,它是市場經濟推動的結果,需要有適宜的市場經濟體制環境;另一方面,也是通過對生產條件、要素和組織的創新,建立起配置合理、效能最高的生產經營系統。這些創新,本身就包含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某些內容。特別是生產經營組織創新,對于確立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主體地位、理順與優化企業產權關系、包括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在內的市場關系、提高市場運營效率、轉換企業經營機制,都有著極其重要和直接的意義。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技術創新是實現市場經濟所要求的資源配置最優化目標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徑,也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目標。
    2.技術創新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
  建國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上新項目、鋪新攤子、增加生產要素投入維持著。一方面,要認識到這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必然選擇和必經階段,同時也為經濟增長的轉型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這種高投入、低產出、高速度、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不利于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促進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要實現這種轉變,一靠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二靠改善投入要素的質量;三靠提高經濟運行系統的效能與效率。而要做到這些,必須依靠產品、工藝、組織、管理等方面的不斷創新以及人員素質的提高。
      二、推動技術創新的主要思路
  技術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應該明確推動技術創新的基本思路,即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的戰略思想指引下,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依靠、面向、攀高峰”的方針,緊密圍繞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總目標,以改革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組織協調科技力量,優化配置科技資源,推進產學研的進一步結合;立足于關鍵產業的技術創新體系、機制、創新能力的建設,提高其市場競爭力,為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其次,在技術創新的推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如下原則:
  1.堅持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圍繞經濟發展目標,在發展過程中深化改革,在改革過程中促進發展。一方面,要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科技體制結構調整和人才分流,建立有利于創新的體系和機制;另一方面,要貫徹“三改一加強”思想,促進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廣泛合理利用各方面科技資源的新機制。
  2.堅持從源頭上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在創新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技術創新鏈中的諸環節要采用“并行”工作思路;在項目的實施方式上,要加強組織協調,推進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在組織體系上,要通過各方面組織協調和協作配合,力爭做到資源共用、信息共享、工作集成;在政策環境上,要創造有利于實現技術創新的環境和條件。
  3.堅持宏觀管理與市場推動相結合。各行業和地方,必須從以項目管理為主,轉向以促進行業、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的宏觀管理上去。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合理配置全社會有限資源以及促進技術創新方面的作用。
  4.堅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自主研究開發相結合。一方面,要注重引進關鍵和先進技術,集成國內科技力量,進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創新”;另一方面,要立足于發展民族工業,進一步探索在擴大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國內自主開發與國際合作相結合的新的有效形式,提高自主研究開發和創新能力。
  5.堅持“有限目標,重點突破”的原則。在推進技術創新過程中,要抓住對整個經濟有帶動作用的關鍵產業,從產業的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建設上取得突破。
      三、建立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科技界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八五期間,我國科技工作成就斐然。一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據初步統計,“八五”期間共取得國家級成果15000余項, 省部級成果15萬余項。解決了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一批關鍵技術問題,如農業方面培育出了300多個農作物高產優質新品種;高技術研究與開發方面; 研制成功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程控交換設備,其主要性能指標達到或接近90年代國際水平;科技成果的轉化取得顯著成績。CAD、EDI、CIMS等在一大批企業、設計單位和一些重要部門得到應用,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00億元。二是在改革中應運而生的高新技術開發區、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民營科技企業等技術創新園區和機構迅速發展,生機勃勃,已成為我國經濟騰飛的重要一翼。如已驗收的2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年來,向620多家企業輸送了近300 項工程化技術。三是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有力地推動了科研機構的調整和人才分流。全國4800個科研院所中,有1400多個與企業建立了多種合作關系,有600多個參加或成為行業的技術中心,700多個與企業建立了定向的聯合開發關系,研究院所自辦企業數發展到5000個,部分院所已轉為科技型企業,200多個研究院所獲得對外貿易權。目前,85 %以上的科技人員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上述這些成績,為推動關鍵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的建立、促進其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將起到推動作用。
  另外,國家科委在1994年初會同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等有關部委共同組織了集成電路、轎車、數控機床、軟件、鋼鐵、 程控交換機等6個重點產業的技術創新戰略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當前,要積極創造有利于技術創新的環境條件。
  1.加強領導,統一協調。技術創新本身就包含組織體系的優化、資源的合理配置。這就需要各級經濟、科技等部門的大力協同、密切合作,這種協調合作機制的完善與運行,對于技術創新能否順利實現至關重要。
  2.加強輿論宣傳,提高技術創新意識。要加大技術創新理論和實踐宣傳的力度,取得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
  3.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強度。要建立全方位支持、多方投入的技術創新資金保障體系,實行國家、行業、地方與企業資金相匹配的投資方式,特別要通過激勵政策和措施,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的強度,逐步使企業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要建立技術創新投資的風險和担保機制。
  4.加速培養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一是培養和造就一大批企業家隊伍;二是培養熟悉市場經濟規律的技術人才;三是提高經營隊伍素質,造就一大批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的營銷人才隊伍;四是加強職工的培訓工作,提高工人素質。
  5.用好現行政策,加強政策、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近幾年來,國家、地方、行業已經出臺一些有利于技術創新的政策和措施,要認真研究并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充分發揮其作用。同時,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創新理論與配套政策的研究。
  6.加強統計評估,規范企業和院所行為。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企業和院所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企業和院所技術創新活動與能力的評估、統計等試點工作。同時,要注意總結試點經驗,指導面上工作,使技術創新工作系統、規范、有序、健康地向前推進。
  7.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創新起點。要充分利用我國對外開放的良好環境,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合理利用國外的人才、技術和資金條件,采用國際規范和標準,提高我國技術創新的起點。同時,積極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推動國際合作的新的有效形式。*
  
  
  
科技日報京⑷B2科學技術哲學徐冠華19961996 作者:科技日報京⑷B2科學技術哲學徐冠華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57:38

[新一篇] 探索九年一貫制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舊一篇] 提倡“唱反調”的文學批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