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高中也要全面實行素質教育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重點高中,特別是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要任務的重點高中,要不要實行素質教育?怎樣實行素質教育?這是基礎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過程中,人們所疑惑、所關注的問題,也是目前障礙素質教育在重點高中全面展開的一個癥結性的認識問題。
  我國的重點高中多是歷史形成的。這些學校一般有優良的教育傳統,有較強的師資隊伍,有較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積累,有較優越的教育教學條件。國家確定一批這樣的學校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要任務,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也是保證高等學校高質量生源所必須的。毋庸諱言,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學校,固然要考慮升學問題,固然要努力提高升學率,然而這與素質教育是并不矛盾的。
  素質教育所針對的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而不是籠統地反對升學,更不是說升學率越低就越好。它所要改變的是那種從學校領導到教師和學生都把時間和精力完全傾注在升學考試的那幾個學科的教和學上。單純追求的是分數,而不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單純追求的是應考的辦法和技巧,而不注重學生思想品德和身體、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有的甚至取消音、體、美、勞課程,其結果,是學生的道德不健全,智能有殘缺,身體受損害,特長被抑制,缺乏基本的生活和勞動能力。這便是“應試教育”的狀況。素質教育所要求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各種智能類型和智能層次的學生,都能打好全面的素質基礎,即不但要打好較高的文化科學知識的素質基礎,還必須打好較高的思想道德、身體心理、審美能力和勞動技能的素質基礎。只有具備較高的全面素質基礎的學生,升學以后,才有繼續深造和發展的厚實潛能。所以,開展不開展素質教育,不是一個升學不升學的問題,而是一個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去升學的問題,是一個要造就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
  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要任務的重點高中,一定要堅定不移地把辦學方向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沿著素質教育的方向,很好地完成升學預備教育的主要任務。只要我們培養的學生不是高分低能的庸才,不是智盛德衰的歪才,不是身體孱弱的廢才,而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英才,那我們的升學率越高,功勞就越大。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課程計劃是保證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法規。唯其嚴格執行,才能使德、智、體、美、勞各科教學和各項教育活動獲得科學的時間保證和規范的質量要求。破壞了它,就破壞了教育的整體性,就無以保證學生全面發展。在“應試教育”中,一些學校,特別是一些重點高中,置課程計劃于不顧,隨意刪除學科,任意增減學時,無節制地“加班加點”,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一種無科學規范無法度制約的混亂狀態中運行,師生在極度緊張和沉重負荷中疲于奔命,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摧殘。重點高中要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起示范作用,就必須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對培養人才負責,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按教育規律辦學。當前的問題是,一些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仍舊有所顧慮,他們担心自己執行了課程計劃,而別人不執行,這種担心不是沒有根據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有教育行政部門強硬手段的干預。在不能全面執行課程計劃的情況下,所謂升學競爭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這樣比來比去,必然還會導致以損害學校德育、體育、美育和勞技教育為代價的熬時間、拼體力的單純“應試教育”,導致片面追求升學率。
  那么,重點高中如何才能在素質教育的軌道上,很好地完成升學預備教育的任務呢?依據幾年來的實踐,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
  德育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實體,又同時涵納在智、體、美、勞幾育之中,對其它幾育發生著動力、導向和保證作用。就是說,離開或者削弱了德育,其它幾育的任務也就因喪失或者弱化了精神支持而不可能圓滿完成。一些學校就智育抓智育,就升學抓升學,結果是智育、升學都抓不上去。因此,要實現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方針,必須按照課程計劃與德育大綱的規定,使德、智、體、美、勞諸育都獲得科學的時間保證和規范的質量要求,真正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使其成為貫穿學校教育整體中的一條生命線。
  實現德育為首,必須使德育工作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程。這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校教育無論是智育、體育、美育、勞技教育,還是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務,其中都蘊籍著德育的因素,德育為首就是要求學校在各種教育活動和各項工作中,都要首先考慮它的德育功能,深入開掘其中的德育底蘊,恰當有機地給學生以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操行陶冶。二是切實抓好德育實體的運作。德育不是“靠掛”在其它各育和完全寄寓于其它教育活動中的“游靈”,而是一種相對獨立的有體系的實體。學校有直接進行德育的課程,有專職和兼職的德育隊伍,有專門的德育環境和基地,有獨立開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德育為首就是要求我們十分重視這一實體的科學運作,從學生思想道德的實際狀況出發,有目標、有計劃、成序列、分層次地開展德育活動。德育實體科學運作的核心是德育的實效性,緊緊把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思想發展的走向,選擇針對性強的內容和生動活潑的形式,自覺做到與其它幾育的自然滲透,力避虛張聲勢的形式主義。否則,就不堪為“德育為首”了。
  實現德育為首,還必須實行全員參與。學校教育諸育發展的相互滲透、涵納的互補性和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和諧性,決定了學校教職工全員承担德育任務的一致性。習慣的偏見,是把學校德育工作單純當作校長、政教處和班主任的事,把崗位分工看成了各育的分工。全員參與德育工作,并非要全員都成為專職的德育工作者,而是要求學校所有工作人員都能明確各自崗位上所承担的特定德育任務,并恰當地結合本職工作的特點,在完成各自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自覺有效地完成崗位承担的德育任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形成整體網絡,使德育與其它諸育水乳交融。
  當然,強調德育為首也絕不能只看到德育對其它諸育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要認識到其它諸育對于德育的反作用,認識到諸育相互制約的作用。如果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沒有相應的發展和規范的質量,德育為首也就會落空。所以,全面發展必須是諸育的全面和諧發展,德育為首必須是在和諧發展中為首。
  基于上述認識,近年來,我校在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進行普遍全面地調查摸底和深入細致地個別探訪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樹三觀立一德”的教育活動。“樹三觀”,就是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清除封建迷信、宿命論以及各種宗教思想在學生中的影響;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清除利己主義、“以自我為中心”在學生中的思想影響;樹立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建功立業的價值觀,清除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以及人際關系中的“利益交易主義”在學生中的思想影響。“立一德”,就是大力弘揚和牢固確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要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社會公德。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按年級分層次確定了重點內容:高一側重于社會公德和世界觀教育,高二側重于人生觀教育,高三側重于價值觀教育。三個年級的教育內容各有側重又互相滲透和融合。通過學校教育的全程貫穿和全員全方位的教育、管理、訓練,通過各科教學的主渠道滲透,通過班會、團會等專題教育活動,通過演講、辯論、國旗下講話、講座、社會調查、人物專訪等課外活動,通過評“三好”、評“學星”、評“先進”等德育評價,通過心理咨詢、個別談心等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使“樹三觀立一德”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意志,學生的思想道德風貌出現了嶄新的態勢。
   二、必須改革課堂教學
  重點高中實施素質教育,不是削弱或忽視教學工作。在素質教育中,我們還是要遵循“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的原則。這是因為教學不單純是智育的主渠道,它同時也是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的主渠道。況且,智育是教育方針中所規定的主要教育內涵之一,智力素質又是學生全面素質中的主要內核。不具備較高的智育水平,何以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學生,何以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呢?
  問題的癥結在于,在以往的“應試教育”中,教學特別是文化課的課堂教學,不講教學效率,只靠延長學時和加大作業量;不講能力培養,只靠機械重復和無效勞動的習題堆砌;不講教學藝術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只靠滿堂灌、填鴨式、生塞硬給;不講教學的針對性和層次性,搞一個標準、一律要求,全力應付考試。那樣就不但素質教育難以開展,德、體、美、勞諸育被擠占,學生的智力也會受到抑制和摧殘。因此,要實施素質教育,要在素質教育的軌道上提高教學質量,非對舊的教學模式,特別是文化課課堂教學的那種陳舊模式進行改革不可。只有改革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益,師生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其它幾育活動。
  為了達到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我校文化課課堂教學改革的宗旨是“低耗時、輕負担、高質量”。教改的基本要求有三點:一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精要集中;二是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要分出梯度;三是在教學方法的采用上要富于啟發。
  我校語文教研組,分析了過去語文教學的弊端,經過反復教改實驗,終于探索出一種“要素教學法”,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按照課文的體裁歸類,擇取體現課文特點的文學常識和語言知識,提煉閱讀和寫作訓練的要素,精講精練,保證了規定時間內教學計劃的圓滿完成,達到了經濟時間、提高效益的目的。我校教學和化學學科進行的“練導式教學法”改革實驗,目標在于實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恰當結合,實現培養學生會想、會做、會學的啟發式教學。“練導式教學法”的特點是:1.依據學生的實際處理教材,以講授內容的少而精作為教學的前提;2.按照“以訓練為主線”的需要設計課堂教學結構,以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作為教學的主體;3.教師以科學編排設問,藝術的誘導方法,現代科學知識與觀念的滲透,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作為教學的主導;4.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不但學會而且會學作為教學的目的。總之,是引導學生“站到自己心靈的門口”,以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
  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分出梯度,是我們依據學生智力發展的特殊性所提出的教改要求。即使是同年級的學生,也是知識基礎不一,智力的發展早、晚、快、慢不等,一個標準、一律要求是不科學的,也是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的。從這一認識出發,近年來我們在部分必修課中實行了分層次教學的改革實驗。各年級定期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測試摸底,依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分出A、B、C三個層次,然后依據不同層次的教學需要調配師資力量,確定符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選取適應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因才施教。A層的教學目標是發展特長,B層的教學目標是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較高水準,C層的教學目標是達到合格的基本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三個層次都是動態的,根據實際水平的變化,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流動。實踐證明,分層次教學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機制,隨著不同智能層次學生的發展和流動,有力地推動了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必須上好活動課程
  學科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和活動課程,是學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兩大課程系列;改革優化學科課程,開足上好活動課程,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基本保證。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在落實教育方針中互相補充,互為作用,又各有側重。學科課程側重在“知”,活動課程側重在“行”;學科課程側重在理性,活動課程側重在感性;學科課程側重在共性培養,活動課程側重在發展個性。兩個課程系列緊密結合,德、智、體、美、勞各育才能珠連璧合,才能造就學生完整的智能體系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使不同智能類型和發展層次的學生,既能全面打好基礎,又能發展其個性特長。為此,我們必須將學校的活動課程置于與學科課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有絲毫的輕視和放松。開展活動課程也必須有教學綱要,有相應的教材,有明確的培養目標,有科學的課時安排,有必備的場地、設施和器材設備,有合理的師資調配。鑒于目前正處于轉軌之中,各方面條件的欠缺是一個普遍的問題,需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逐步完備。
  近年來,我校充分利用現有人力、物力和財力條件,認真總結多年開展課外活動的經驗教訓,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組織師生按照新的課程計劃開設了活動課。活動課共分六大類型:一是德育類,包括“李大釗生平和思想研究會”、“學生業余黨校”、“時事沙龍”、“社會服務小組”等,引導學生接觸實際,接觸社會,在社會生活的參與中接受“三觀一德”教育。二是學科類,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的實驗設計與操作活動,數學的趣味活動,英語會話,歷史研究,各學科的智力競賽以及奧林匹克競賽培訓等,學科活動課側重于培養學生學科學習的興趣,提高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科特長。三是科技類,包括微機程序設計,科學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小創造等,增強學生科技報國的意識,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及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四是體育類,包括田徑和球類運動的訓練提高,在普及健身運動的同時,培養體育拔尖人才。五是文藝類,包括文學欣賞和寫作,聲樂、管樂、舞蹈的培訓,繪畫、書法的鑒賞和習作等,開展文藝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精神生活的品位與格調,而且有利于早期發現和培育專門藝術人才。六是勞技類,包括下廠下鄉的艱苦勞動磨練和在校的科技性勞動培訓,在校的科技性勞動主要有計算機的應用操作、電器維修、英文打字等。勞技教育既要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又要為他們將來從事現代化勞動奠定必備的技能基礎。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273頁)重點高中是我國基礎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中小學,它既有一般中小學的普遍規律,又有自己的特殊規律。回顧近年來的工作,我校緊緊把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辦學宗旨,積極探索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圓滿完成升學預備教育的任務,使學校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校先后被評為省市文明單位、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振興新唐山立功單位和素質教育示范學校,高考和各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成績均居全省之首。
   作者為河北省唐山第一中學校長
   (本文責任編輯:趙永嵩)
  
  
  
教育研究京63-66G3中小學教育孟憲和19971997 作者:教育研究京63-66G3中小學教育孟憲和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2:01:04

[新一篇] 重溫劉少奇關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

[舊一篇] 重視傳統文化研究,服務現代化建設--《中國文化導論》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