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有涯愿無盡 第三輯 我的自傳 第34節 抗戰以來自述(5)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三輯 我的主要經歷
  第34節 抗戰以來自述(5)
  二、七七以前的講演
  1941年2、3月間的一段經過敘述后,我們翻轉來再從抗戰之前敘起。
  抗戰之前,我本來是在山東做鄉村工作,其詳情不敘在此篇。現在只敘逼近抗戰前夕,我在成都的一次講演。從這一講演中,說明了我平時努力的鄉村工作和抗戰的關系,使讀者了解我四五年來努力之前的背景。
  在七七盧溝橋炮聲未響之前,我們抗敵的情緒已經緊張了。6月13日我在成都省黨部大會場,作了一次“我們如何抗敵”的講演。事緣四川省政府劉主席(湘)屢次函電邀我入川,我在5月尾經過南京、武漢飛到重慶、成都兩處,曾為一個月之盤桓,作了三十次以上的講演(有時一天兩三次),此為其中之一次。那次,有教育廳長蔣志澄先生陪著去,地點借省黨部,性質是公開的任人來聽,事后成都各報皆有登載。今撮舉大意如下:
  開首:今講“我們如何抗敵”一題,是為了有些朋友不明白我們鄉村工作和應付當前國際問題的關系,嫌我們緩不濟急;所以要特地指明我們正是準備抗敵,才從事鄉村工作之理。
  次段:中國今日要抗敵,應采兩原則:一是必須靠無限的兵力,而眼前有限的兵力為不足。中國常備軍雖多,但行的募兵制,除了常備軍便無其他。此有限兵力,至多不過可用一時而已,萬萬不足用。非化民為兵,求之于無限不可。又一是不求摧敵于一朝,而要能與之作持久戰,取得最后勝利。因為我們的國防軍備是不足以和敵人為主力之決勝的,只有拖久以待他之內潰。
  三段:假定上面的話不錯,就必得認定兩點去下功夫:
  一、增厚國民的抗敵情緒及能力;
  二、加強政府的統治力量。
  從第一點,就是求得無限兵力的法子;從第二點,就有了如何指揮運用此無限兵力的根本。
  四段:要政府的力量強大,有賴于多數國民的支持;要政府能遂行其統制,有賴于下層機構的健全靈活。但照現在情形,上下之情未通,希望老百姓支持政府似難;民眾都缺乏組織與訓練,要下層機構健全靈活更做不到。
  五段:所以我們必得要啟發出老百姓擁護政府的情緒,并且加以訓練及組織才行。然而這一功夫做到了,亦正是增厚國民的抗敵情緒及能力。因此,前認定兩點或作功夫者,核實只一樁事而已。
  這一樁事是什么呢?就是要從農業和農民入手做功夫。
  六段:所謂從農業和農民入手的功夫有二:
  一、先解除農業上種種妨害(災害,匪患,苛捐雜稅等等),更進而積極促興農業(技術,金融,合作等等);二、切近農民日常生活予以組織訓練(自衛,自治,合作等等),更進而為臨時對外抗敵的組織訓練。
  七段:為何定須如此做功夫呢?其理由有四點:
  一、國民之大多數在農民;
  二、非政府關切農民生活問題,替他設法,則農民不會愛國,不會擁護政府;三、非感情相通,則組織訓練不會成功;
  四、非有日常生活上的組織訓練,則臨時抗敵的組織訓練就無根。
  八段:我們的鄉村建設工作,正是切近農民日常生活加以教育及組織,健全地方下層機構,為政府統治運用之準備;正是解除一點農業上痛苦,培養農民愛國情緒,并增加其抗敵能力的。所以我們正是從事抗敵的工作,縱使緩不濟急,但似別無更急切有效的辦法。
  我們主張擴大鄉村建設工作以應敵。完了。
  抗戰前夕,我的努力,我的主張,是這個。當然,抗戰起來了,更將本此方針,要求發動民眾。其奔走事實經過見后。
  三、“八一三”以前的文章
  我在川時,盧作孚、陳筑山兩先生適從廬山回川。他們給我講,政府當局為大局問題將約集在野人士,同到廬山,彼此商討。給我的一份請帖,由作孚轉來,切囑于7月初間到廬山去。
  我于6月29日出川,經武漢北上,7月2日到北平。那時北平謠言甚多,情勢緊張,已有風雨欲來之勢。7月4日南下,于津浦車中遇胡適之、林宰平兩先生,他們都應約到廬山談話會的。我告知他們,我隨后亦到。5日在濟南下車,折返鄒平一視。旋即回濟南,準備南下,而盧溝橋炮聲發作矣。
  從此以后,我即為抗戰奔走,東西南北,沒有休息。瑣事不足記,記我當時的主張。此主張發表于“八一三”上海抗戰爆發之前夕,8月10日至12日載上海《大公報》。題目是:怎樣應付當前的大戰。今記其內容如次:
  開首:提出三條大原則——
  第一、全國軍民的動作,乃至他們的生活,都要在最高統一的軍今政令下面而動作而生活。
  第二、政治要民主化,政府與社會要打成一片。
  第三、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知識的出知識。
  三條原則互相關聯,不可分割。現代戰爭都是以整個國力相較量,勝負關鍵在于后方。而況我們欲為持久之計,更非深蓄其力于廣大的社會不可。第三條即與全國人力物力合為一國之力以應敵。如何合法?則不但要有“節制之師”,更須有節制之民。一切統一節制之后,可以舉全國人力而化為一個抗戰工具。——這就是第一條之意。但要想舉國工具化,還得要舉國主體化。那即是使舉國之人都得其感情意志之發抒,意識到為他自己而抗戰,不是給人家作工具。第二條所以要政治民主化,政府與社會打成一片者,在此。
  綜合起來說,要在以第一條的系統化,第二條的民主化,來完成第三條的一切國力化。
  次段:指出這三點都是理想,距離事實現狀甚遠甚遠。例如中國事向來無系統無條理,國家最近才統一,政治民主化三十年未作到等等。(下略)
  三段:提出十四條較為具體的主張辦法來。(中略)此其內容實包括有:
  一、國家行政以訖地方行政的大改革;
  二、教育制度的改造;
  三、政治的改造。
  關于第一項,是為要適應戰時動員需要,將中央地方軍政一切機關系統化,合理化。(下略)
  關于第二項教育制度的改造,是我多年以來的主張。那就是廿二年應教育部之約,寫的“社會本位的教育系統草案”。關于第三項政治的改造,就是政治民主化的要求,我當時亦聲明將另成專篇討論之,后來亦是沒有寫。(下略)
  總起來,我是采取兩大方針:一方向統治走去,一方向民主走去。


梁漱溟 2014-07-03 14:22:24

[新一篇] 我生有涯愿無盡 第三輯 我的自傳 第33節 抗戰以來自述(4)

[舊一篇] 我生有涯愿無盡 第三輯 我的自傳 第35節 抗戰以來自述(6)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