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 

文/林奇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劇里,世界又是另外一個樣子。超能力者、外星人、喪尸、神秘力量互相角力,為了各自的理念和生存而搏殺。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僅僅是從擴展視野上講,多看美劇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播出平臺的不同,美劇比美國電影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出細分化的趣味。 大衛·芬奇說過去十年最好的劇本都在電視行業。這位手法多變的電影導演把《紙牌屋》拍得無比腹黑。他也說過好萊塢電影囿于篇幅,往往無法塑造復雜、多層次的人物。 不僅如此,好萊塢電影的固定模式和全球營銷戰略也使得電影變得越來越老少咸宜,而美劇則在各個播出平臺上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看熟美劇的人都知道,ABC、CBS、NBC三大臺的主打劇大多都是合家歡,HBO這樣的收費頻道一定是精致高冷,CW是年輕人的狗血天堂,ShowTime是節操一擼到底,StarZ是重口味集中營,Netflix則是冷艷的業界新貴。再根據不同的劇目類型、播出時段來選擇,任何口味的觀眾都能找到一款心水。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我們共同喜歡的趣味來。 同時,美劇也在不斷拓寬美學、技術、營銷的邊界。《真探》、《冰血暴》拋開眾所周知的美劇地標,離開東西岸的大都市,轉入鄉鎮,突入觀眾不熟悉的另一個美國。前者把南部美國的宗教、迷幻、人情化社會幻化成一片潮濕詭異的迷霧,后者把五大湖地區的明尼蘇達描寫成冰天雪地的意外和尷尬之地。與此同時,它們所引領的高冷范兒成為了2014年最熱的美劇拍攝美學。 《迷失》開創了浸入式營銷的成功范例,完美地混淆虛構和真實,它還發明了閃前(Flash Forward)、閃邊(Flash Sideways)的敘事手法。《權力的游戲》把場景和化服道做到了極致,反過來引領了時尚界。《廣告狂人》的服飾同樣帶動了一波60年代復古風。 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也偽造證據、串供蒙騙。《24小時》里的鮑小強為全球正義而奔走,卻不擇手段。《盾牌》里的警察、《冰血暴》里的居家男,他們是好人,卻不斷做著壞事。 美劇的世界似乎比我們生活的世界還要真實。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動機、有邏輯,有預謀也有意外。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打算的時候也在為自己打算,為此他們會獲得利益,也會付出代價。有壞人逍遙法外,也有好人焦頭爛額。有魅力的壞人總有自己的哲學,似乎盜亦有道。好人會為正義出手,但更多時候是立足于自己的職業、角色、身份而做出判斷,鮮少是為了一句宏大的口號。 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幾乎每一個職業,你都能找到一部對應的美劇作為你的教科書。當然,你還是需要真正的教科書。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廣告從業人員在夸贊《廣告狂人》了。這部以1960年代的麥迪遜大道為背景的美劇,容納了大量廣告營銷案例,幾乎都有真實背景。好彩、柯達、美航、西聯、旁氏,甚至還有尼克松,這些真實感極強的品牌案例,在《廣告狂人》中都以劇情的方式一一展現。 《我為喜劇狂》則展示了美式電視節目的制作內幕,劇情圍繞著一個虛構的NBC節目The Girlie Show展開,制作團隊本身也是NBC的王牌節目《周末夜現場》的班底,《周末夜現場》的首席編劇蒂娜·菲不僅担當了制作人和編劇,還扮演女主角。蒂娜·菲和她的團隊等于是在制作真實的節目《周末夜現場》的同時,又在制作一個虛構的節目。 近年來最熱的媒體行業模板非《新聞直播室》莫屬了。《新聞直播室》里的職業準則、采訪技巧,真實新聞事件和劇情的融合,這一切成就了不少中國媒體人的睹物傷懷。 醫療行業也是美劇的重要陣地,老一點的看《急診室》,中級的看《實習醫生格蕾》,最新的則是《豪斯醫生》。觀眾不僅為人物命運而牽動情緒,也對各種疑難雜癥長了知識,至少能明白一個出鏡率最高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國內電視劇也出現醫療劇,但他們的注目點總是偏離醫療,無一例外變成了婆媳劇。 除了重量級的法律劇、警察劇領域之外,很多比較偏的職業也在美劇中大量出現,比如《六尺之下》中的殯葬業、《丑女貝蒂》的時尚雜志業。當然,如果你想作死的話,《國土安全》里的國保人員和《白宮群英》、《紙牌屋》里的政治家,也可以成為你模仿的樣本。 從歷史、政治到戰爭,從史前、中世紀到未來,從地球到外太空,美劇的涉獵面無所不包,它成為了看世界、拓展視野的窗口。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大部分的電視觀眾并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電視娛樂對他們的灌注,而這其中主要就是電視劇。 或許是因為中國歷史太過于悠久的原因,我們的電視劇都在關注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想永遠只知道唐宋元明清,其實美劇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歷史劇是美劇中的一個重要分類,《羅馬》、《波吉亞家族》、《圣殿春秋》、《都鐸王朝》等劇涵蓋了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從教廷到諾曼王朝、從騎士到元老,大部分的歐美歷史片段。雖然不一定是信史,但總算是興趣的開端。 《合伙人》則是冷戰題材中的佼佼者,把波譎云詭的冷戰間諜活動展現得驚心動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則是對二戰局部的還原,以人的故事透視戰爭殘酷。或許還可以看看迷你劇《護送錢斯》,這是另一個角度的伊拉克戰爭,也可看做是美式價值觀的輸出,但請研究一下美帝是如何高端輸出的。 在《迷失》、《英雄》、《行尸走肉》、《隕落星辰》、《穹頂之下》這些

閨蜜、極品劇里,世界又是另外一個樣子。超能力者、外星人、喪尸、神秘力量互相角力,為了各自的理念和生存而搏殺。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僅僅是從擴展視野上講,多看美劇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播出平臺的不同,美劇比美國電影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出細分化的趣味。 大衛·芬奇說過去十年最好的劇本都在電視行業。這位手法多變的電影導演把《紙牌屋》拍得無比腹黑。他也說過好萊塢電影囿于篇幅,往往無法塑造復雜、多層次的人物。 不僅如此,好萊塢電影的固定模式和全球營銷戰略也使得電影變得越來越老少咸宜,而美劇則在各個播出平臺上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看熟美劇的人都知道,ABC、CBS、NBC三大臺的主打劇大多都是合家歡,HBO這樣的收費頻道一定是精致高冷,CW是年輕人的狗血天堂,ShowTime是節操一擼到底,StarZ是重口味集中營,Netflix則是冷艷的業界新貴。再根據不同的劇目類型、播出時段來選擇,任何口味的觀眾都能找到一款心水。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我們共同喜歡的趣味來。 同時,美劇也在不斷拓寬美學、技術、營銷的邊界。《真探》、《冰血暴》拋開眾所周知的美劇地標,離開東西岸的大都市,轉入鄉鎮,突入觀眾不熟悉的另一個美國。前者把南部美國的宗教、迷幻、人情化社會幻化成一片潮濕詭異的迷霧,后者把五大湖地區的明尼蘇達描寫成冰天雪地的意外和尷尬之地。與此同時,它們所引領的高冷范兒成為了2014年最熱的美劇拍攝美學。 《迷失》開創了浸入式營銷的成功范例,完美地混淆虛構和真實,它還發明了閃前(Flash Forward)、閃邊(Flash Sideways)的敘事手法。《權力的游戲》把場景和化服道做到了極致,反過來引領了時尚界。《廣告狂人》的服飾同樣帶動了一波60年代復古風。 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EX、劇里,世界又是另外一個樣子。超能力者、外星人、喪尸、神秘力量互相角力,為了各自的理念和生存而搏殺。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僅僅是從擴展視野上講,多看美劇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播出平臺的不同,美劇比美國電影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出細分化的趣味。 大衛·芬奇說過去十年最好的劇本都在電視行業。這位手法多變的電影導演把《紙牌屋》拍得無比腹黑。他也說過好萊塢電影囿于篇幅,往往無法塑造復雜、多層次的人物。 不僅如此,好萊塢電影的固定模式和全球營銷戰略也使得電影變得越來越老少咸宜,而美劇則在各個播出平臺上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看熟美劇的人都知道,ABC、CBS、NBC三大臺的主打劇大多都是合家歡,HBO這樣的收費頻道一定是精致高冷,CW是年輕人的狗血天堂,ShowTime是節操一擼到底,StarZ是重口味集中營,Netflix則是冷艷的業界新貴。再根據不同的劇目類型、播出時段來選擇,任何口味的觀眾都能找到一款心水。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我們共同喜歡的趣味來。 同時,美劇也在不斷拓寬美學、技術、營銷的邊界。《真探》、《冰血暴》拋開眾所周知的美劇地標,離開東西岸的大都市,轉入鄉鎮,突入觀眾不熟悉的另一個美國。前者把南部美國的宗教、迷幻、人情化社會幻化成一片潮濕詭異的迷霧,后者把五大湖地區的明尼蘇達描寫成冰天雪地的意外和尷尬之地。與此同時,它們所引領的高冷范兒成為了2014年最熱的美劇拍攝美學。 《迷失》開創了浸入式營銷的成功范例,完美地混淆虛構和真實,它還發明了閃前(Flash Forward)、閃邊(Flash Sideways)的敘事手法。《權力的游戲》把場景和化服道做到了極致,反過來引領了時尚界。《廣告狂人》的服飾同樣帶動了一波60年代復古風。 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劇里,世界又是另外一個樣子。超能力者、外星人、喪尸、神秘力量互相角力,為了各自的理念和生存而搏殺。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僅僅是從擴展視野上講,多看美劇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播出平臺的不同,美劇比美國電影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出細分化的趣味。 大衛·芬奇說過去十年最好的劇本都在電視行業。這位手法多變的電影導演把《紙牌屋》拍得無比腹黑。他也說過好萊塢電影囿于篇幅,往往無法塑造復雜、多層次的人物。 不僅如此,好萊塢電影的固定模式和全球營銷戰略也使得電影變得越來越老少咸宜,而美劇則在各個播出平臺上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看熟美劇的人都知道,ABC、CBS、NBC三大臺的主打劇大多都是合家歡,HBO這樣的收費頻道一定是精致高冷,CW是年輕人的狗血天堂,ShowTime是節操一擼到底,StarZ是重口味集中營,Netflix則是冷艷的業界新貴。再根據不同的劇目類型、播出時段來選擇,任何口味的觀眾都能找到一款心水。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我們共同喜歡的趣味來。 同時,美劇也在不斷拓寬美學、技術、營銷的邊界。《真探》、《冰血暴》拋開眾所周知的美劇地標,離開東西岸的大都市,轉入鄉鎮,突入觀眾不熟悉的另一個美國。前者把南部美國的宗教、迷幻、人情化社會幻化成一片潮濕詭異的迷霧,后者把五大湖地區的明尼蘇達描寫成冰天雪地的意外和尷尬之地。與此同時,它們所引領的高冷范兒成為了2014年最熱的美劇拍攝美學。 《迷失》開創了浸入式營銷的成功范例,完美地混淆虛構和真實,它還發明了閃前(Flash Forward)、閃邊(Flash Sideways)的敘事手法。《權力的游戲》把場景和化服道做到了極致,反過來引領了時尚界。《廣告狂人》的服飾同樣帶動了一波60年代復古風。 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也偽造證據、串供蒙騙。《24小時》里的鮑小強為全球正義而奔走,卻不擇手段。《盾牌》里的警察、《冰血暴》里的居家男,他們是好人,卻不斷做著壞事。 美劇的世界似乎比我們生活的世界還要真實。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動機、有邏輯,有預謀也有意外。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打算的時候也在為自己打算,為此他們會獲得利益,也會付出代價。有壞人逍遙法外,也有好人焦頭爛額。有魅力的壞人總有自己的哲學,似乎盜亦有道。好人會為正義出手,但更多時候是立足于自己的職業、角色、身份而做出判斷,鮮少是為了一句宏大的口號。 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幾乎每一個職業,你都能找到一部對應的美劇作為你的教科書。當然,你還是需要真正的教科書。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廣告從業人員在夸贊《廣告狂人》了。這部以1960年代的麥迪遜大道為背景的美劇,容納了大量廣告營銷案例,幾乎都有真實背景。好彩、柯達、美航、西聯、旁氏,甚至還有尼克松,這些真實感極強的品牌案例,在《廣告狂人》中都以劇情的方式一一展現。 《我為喜劇狂》則展示了美式電視節目的制作內幕,劇情圍繞著一個虛構的NBC節目The Girlie Show展開,制作團隊本身也是NBC的王牌節目《周末夜現場》的班底,《周末夜現場》的首席編劇蒂娜·菲不僅担當了制作人和編劇,還扮演女主角。蒂娜·菲和她的團隊等于是在制作真實的節目《周末夜現場》的同時,又在制作一個虛構的節目。 近年來最熱的媒體行業模板非《新聞直播室》莫屬了。《新聞直播室》里的職業準則、采訪技巧,真實新聞事件和劇情的融合,這一切成就了不少中國媒體人的睹物傷懷。 醫療行業也是美劇的重要陣地,老一點的看《急診室》,中級的看《實習醫生格蕾》,最新的則是《豪斯醫生》。觀眾不僅為人物命運而牽動情緒,也對各種疑難雜癥長了知識,至少能明白一個出鏡率最高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國內電視劇也出現醫療劇,但他們的注目點總是偏離醫療,無一例外變成了婆媳劇。 除了重量級的法律劇、警察劇領域之外,很多比較偏的職業也在美劇中大量出現,比如《六尺之下》中的殯葬業、《丑女貝蒂》的時尚雜志業。當然,如果你想作死的話,《國土安全》里的國保人員和《白宮群英》、《紙牌屋》里的政治家,也可以成為你模仿的樣本。 從歷史、政治到戰爭,從史前、中世紀到未來,從地球到外太空,美劇的涉獵面無所不包,它成為了看世界、拓展視野的窗口。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大部分的電視觀眾并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電視娛樂對他們的灌注,而這其中主要就是電視劇。 或許是因為中國歷史太過于悠久的原因,我們的電視劇都在關注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想永遠只知道唐宋元明清,其實美劇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歷史劇是美劇中的一個重要分類,《羅馬》、《波吉亞家族》、《圣殿春秋》、《都鐸王朝》等劇涵蓋了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從教廷到諾曼王朝、從騎士到元老,大部分的歐美歷史片段。雖然不一定是信史,但總算是興趣的開端。 《合伙人》則是冷戰題材中的佼佼者,把波譎云詭的冷戰間諜活動展現得驚心動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則是對二戰局部的還原,以人的故事透視戰爭殘酷。或許還可以看看迷你劇《護送錢斯》,這是另一個角度的伊拉克戰爭,也可看做是美式價值觀的輸出,但請研究一下美帝是如何高端輸出的。 在《迷失》、《英雄》、《行尸走肉》、《隕落星辰》、《穹頂之下》這些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也偽造證據、串供蒙騙。《24小時》里的鮑小強為全球正義而奔走,卻不擇手段。《盾牌》里的警察、《冰血暴》里的居家男,他們是好人,卻不斷做著壞事。 美劇的世界似乎比我們生活的世界還要真實。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動機、有邏輯,有預謀也有意外。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打算的時候也在為自己打算,為此他們會獲得利益,也會付出代價。有壞人逍遙法外,也有好人焦頭爛額。有魅力的壞人總有自己的哲學,似乎盜亦有道。好人會為正義出手,但更多時候是立足于自己的職業、角色、身份而做出判斷,鮮少是為了一句宏大的口號。 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幾乎每一個職業,你都能找到一部對應的美劇作為你的教科書。當然,你還是需要真正的教科書。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廣告從業人員在夸贊《廣告狂人》了。這部以1960年代的麥迪遜大道為背景的美劇,容納了大量廣告營銷案例,幾乎都有真實背景。好彩、柯達、美航、西聯、旁氏,甚至還有尼克松,這些真實感極強的品牌案例,在《廣告狂人》中都以劇情的方式一一展現。 《我為喜劇狂》則展示了美式電視節目的制作內幕,劇情圍繞著一個虛構的NBC節目The Girlie Show展開,制作團隊本身也是NBC的王牌節目《周末夜現場》的班底,《周末夜現場》的首席編劇蒂娜·菲不僅担當了制作人和編劇,還扮演女主角。蒂娜·菲和她的團隊等于是在制作真實的節目《周末夜現場》的同時,又在制作一個虛構的節目。 近年來最熱的媒體行業模板非《新聞直播室》莫屬了。《新聞直播室》里的職業準則、采訪技巧,真實新聞事件和劇情的融合,這一切成就了不少中國媒體人的睹物傷懷。 醫療行業也是美劇的重要陣地,老一點的看《急診室》,中級的看《實習醫生格蕾》,最新的則是《豪斯醫生》。觀眾不僅為人物命運而牽動情緒,也對各種疑難雜癥長了知識,至少能明白一個出鏡率最高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國內電視劇也出現醫療劇,但他們的注目點總是偏離醫療,無一例外變成了婆媳劇。 除了重量級的法律劇、警察劇領域之外,很多比較偏的職業也在美劇中大量出現,比如《六尺之下》中的殯葬業、《丑女貝蒂》的時尚雜志業。當然,如果你想作死的話,《國土安全》里的國保人員和《白宮群英》、《紙牌屋》里的政治家,也可以成為你模仿的樣本。 從歷史、政治到戰爭,從史前、中世紀到未來,從地球到外太空,美劇的涉獵面無所不包,它成為了看世界、拓展視野的窗口。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大部分的電視觀眾并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電視娛樂對他們的灌注,而這其中主要就是電視劇。 或許是因為中國歷史太過于悠久的原因,我們的電視劇都在關注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想永遠只知道唐宋元明清,其實美劇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歷史劇是美劇中的一個重要分類,《羅馬》、《波吉亞家族》、《圣殿春秋》、《都鐸王朝》等劇涵蓋了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從教廷到諾曼王朝、從騎士到元老,大部分的歐美歷史片段。雖然不一定是信史,但總算是興趣的開端。 《合伙人》則是冷戰題材中的佼佼者,把波譎云詭的冷戰間諜活動展現得驚心動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則是對二戰局部的還原,以人的故事透視戰爭殘酷。或許還可以看看迷你劇《護送錢斯》,這是另一個角度的伊拉克戰爭,也可看做是美式價值觀的輸出,但請研究一下美帝是如何高端輸出的。 在《迷失》、《英雄》、《行尸走肉》、《隕落星辰》、《穹頂之下》這些 閨蜜、極品EX、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也偽造證據、串供蒙騙。《24小時》里的鮑小強為全球正義而奔走,卻不擇手段。《盾牌》里的警察、《冰血暴》里的居家男,他們是好人,卻不斷做著壞事。 美劇的世界似乎比我們生活的世界還要真實。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動機、有邏輯,有預謀也有意外。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打算的時候也在為自己打算,為此他們會獲得利益,也會付出代價。有壞人逍遙法外,也有好人焦頭爛額。有魅力的壞人總有自己的哲學,似乎盜亦有道。好人會為正義出手,但更多時候是立足于自己的職業、角色、身份而做出判斷,鮮少是為了一句宏大的口號。 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幾乎每一個職業,你都能找到一部對應的美劇作為你的教科書。當然,你還是需要真正的教科書。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廣告從業人員在夸贊《廣告狂人》了。這部以1960年代的麥迪遜大道為背景的美劇,容納了大量廣告營銷案例,幾乎都有真實背景。好彩、柯達、美航、西聯、旁氏,甚至還有尼克松,這些真實感極強的品牌案例,在《廣告狂人》中都以劇情的方式一一展現。 《我為喜劇狂》則展示了美式電視節目的制作內幕,劇情圍繞著一個虛構的NBC節目The Girlie Show展開,制作團隊本身也是NBC的王牌節目《周末夜現場》的班底,《周末夜現場》的首席編劇蒂娜·菲不僅担當了制作人和編劇,還扮演女主角。蒂娜·菲和她的團隊等于是在制作真實的節目《周末夜現場》的同時,又在制作一個虛構的節目。 近年來最熱的媒體行業模板非《新聞直播室》莫屬了。《新聞直播室》里的職業準則、采訪技巧,真實新聞事件和劇情的融合,這一切成就了不少中國媒體人的睹物傷懷。 醫療行業也是美劇的重要陣地,老一點的看《急診室》,中級的看《實習醫生格蕾》,最新的則是《豪斯醫生》。觀眾不僅為人物命運而牽動情緒,也對各種疑難雜癥長了知識,至少能明白一個出鏡率最高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國內電視劇也出現醫療劇,但他們的注目點總是偏離醫療,無一例外變成了婆媳劇。 除了重量級的法律劇、警察劇領域之外,很多比較偏的職業也在美劇中大量出現,比如《六尺之下》中的殯葬業、《丑女貝蒂》的時尚雜志業。當然,如果你想作死的話,《國土安全》里的國保人員和《白宮群英》、《紙牌屋》里的政治家,也可以成為你模仿的樣本。 從歷史、政治到戰爭,從史前、中世紀到未來,從地球到外太空,美劇的涉獵面無所不包,它成為了看世界、拓展視野的窗口。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大部分的電視觀眾并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電視娛樂對他們的灌注,而這其中主要就是電視劇。 或許是因為中國歷史太過于悠久的原因,我們的電視劇都在關注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想永遠只知道唐宋元明清,其實美劇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歷史劇是美劇中的一個重要分類,《羅馬》、《波吉亞家族》、《圣殿春秋》、《都鐸王朝》等劇涵蓋了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從教廷到諾曼王朝、從騎士到元老,大部分的歐美歷史片段。雖然不一定是信史,但總算是興趣的開端。 《合伙人》則是冷戰題材中的佼佼者,把波譎云詭的冷戰間諜活動展現得驚心動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則是對二戰局部的還原,以人的故事透視戰爭殘酷。或許還可以看看迷你劇《護送錢斯》,這是另一個角度的伊拉克戰爭,也可看做是美式價值觀的輸出,但請研究一下美帝是如何高端輸出的。 在《迷失》、《英雄》、《行尸走肉》、《隕落星辰》、《穹頂之下》這些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也偽造證據、串供蒙騙。《24小時》里的鮑小強為全球正義而奔走,卻不擇手段。《盾牌》里的警察、《冰血暴》里的居家男,他們是好人,卻不斷做著壞事。

美劇的世界似乎比我們生活的世界還要真實。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動機、有邏輯,有預謀也有意外。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打算的時候也在為自己打算,為此他們會獲得利益,也會付出代價。有壞人逍遙法外,也有好人焦頭爛額。有魅力的壞人總有自己的哲學,似乎盜亦有道。好人會為正義出手,但更多時候是立足于自己的職業、角色、身份而做出判斷,鮮少是為了一句宏大的口號。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

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也偽造證據、串供蒙騙。《24小時》里的鮑小強為全球正義而奔走,卻不擇手段。《盾牌》里的警察、《冰血暴》里的居家男,他們是好人,卻不斷做著壞事。 美劇的世界似乎比我們生活的世界還要真實。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動機、有邏輯,有預謀也有意外。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打算的時候也在為自己打算,為此他們會獲得利益,也會付出代價。有壞人逍遙法外,也有好人焦頭爛額。有魅力的壞人總有自己的哲學,似乎盜亦有道。好人會為正義出手,但更多時候是立足于自己的職業、角色、身份而做出判斷,鮮少是為了一句宏大的口號。 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幾乎每一個職業,你都能找到一部對應的美劇作為你的教科書。當然,你還是需要真正的教科書。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廣告從業人員在夸贊《廣告狂人》了。這部以1960年代的麥迪遜大道為背景的美劇,容納了大量廣告營銷案例,幾乎都有真實背景。好彩、柯達、美航、西聯、旁氏,甚至還有尼克松,這些真實感極強的品牌案例,在《廣告狂人》中都以劇情的方式一一展現。 《我為喜劇狂》則展示了美式電視節目的制作內幕,劇情圍繞著一個虛構的NBC節目The Girlie Show展開,制作團隊本身也是NBC的王牌節目《周末夜現場》的班底,《周末夜現場》的首席編劇蒂娜·菲不僅担當了制作人和編劇,還扮演女主角。蒂娜·菲和她的團隊等于是在制作真實的節目《周末夜現場》的同時,又在制作一個虛構的節目。 近年來最熱的媒體行業模板非《新聞直播室》莫屬了。《新聞直播室》里的職業準則、采訪技巧,真實新聞事件和劇情的融合,這一切成就了不少中國媒體人的睹物傷懷。 醫療行業也是美劇的重要陣地,老一點的看《急診室》,中級的看《實習醫生格蕾》,最新的則是《豪斯醫生》。觀眾不僅為人物命運而牽動情緒,也對各種疑難雜癥長了知識,至少能明白一個出鏡率最高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國內電視劇也出現醫療劇,但他們的注目點總是偏離醫療,無一例外變成了婆媳劇。 除了重量級的法律劇、警察劇領域之外,很多比較偏的職業也在美劇中大量出現,比如《六尺之下》中的殯葬業、《丑女貝蒂》的時尚雜志業。當然,如果你想作死的話,《國土安全》里的國保人員和《白宮群英》、《紙牌屋》里的政治家,也可以成為你模仿的樣本。 從歷史、政治到戰爭,從史前、中世紀到未來,從地球到外太空,美劇的涉獵面無所不包,它成為了看世界、拓展視野的窗口。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大部分的電視觀眾并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電視娛樂對他們的灌注,而這其中主要就是電視劇。 或許是因為中國歷史太過于悠久的原因,我們的電視劇都在關注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想永遠只知道唐宋元明清,其實美劇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歷史劇是美劇中的一個重要分類,《羅馬》、《波吉亞家族》、《圣殿春秋》、《都鐸王朝》等劇涵蓋了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從教廷到諾曼王朝、從騎士到元老,大部分的歐美歷史片段。雖然不一定是信史,但總算是興趣的開端。 《合伙人》則是冷戰題材中的佼佼者,把波譎云詭的冷戰間諜活動展現得驚心動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則是對二戰局部的還原,以人的故事透視戰爭殘酷。或許還可以看看迷你劇《護送錢斯》,這是另一個角度的伊拉克戰爭,也可看做是美式價值觀的輸出,但請研究一下美帝是如何高端輸出的。 在《迷失》、《英雄》、《行尸走肉》、《隕落星辰》、《穹頂之下》這些 幾乎每一個職業,你都能找到一部對應的美劇作為你的教科書。當然,你還是需要真正的教科書。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廣告從業人員在夸贊《廣告狂人》了。這部以1960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年代的麥迪遜大道為背景的美劇,容納了大量廣告營銷案例,幾乎都有真實背景。好彩、柯達、美航、西聯、旁氏,甚至還有尼克松,這些真實感極強的品牌案例,在《廣告狂人》中都以劇情的方式一一展現。

《我為喜劇狂》則展示了美式電視節目的制作內幕,劇情圍繞著一個虛構的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NBC節目The Girlie Show展開,制作團隊本身也是NBC的王牌節目《周末夜現場》的班底,《周末夜現場》的首席編劇蒂娜·菲不僅担當了制作人和編劇,還扮演女主角。蒂娜·菲和她的團隊等于是在制作真實的節目《周末夜現場》的同時,又在制作一個虛構的節目。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

近年來最熱的媒體行業模板非《新聞直播室》莫屬了。《新聞直播室》里的職業準則、采訪技巧,真實新聞事件和劇情的融合,這一切成就了不少中國媒體人的睹物傷懷。

醫療行業也是美劇的重要陣地,老一點的看《急診室》,中級的看《實習醫生格蕾》,最新的則是《豪斯醫生》。觀眾不僅為人物命運而牽動情緒,也對各種疑難雜癥長了知識,至少能明白一個出鏡率最高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國內電視劇也出現醫療劇,但他們的注目點總是偏離醫療,無一例外變成了婆媳劇。

除了重量級的法律劇、警察劇領域之外,很多比較偏的職業也在美劇中大量出現,比如《六尺之下》中的殯葬業、《丑女貝蒂》的時尚雜志業。當然,如果你想作死的話,《國土安全》里的國保人員和《白宮群英》、《紙牌屋》里的政治家,也可以成為你模仿的樣本。

 

也偽造證據、串供蒙騙。《24小時》里的鮑小強為全球正義而奔走,卻不擇手段。《盾牌》里的警察、《冰血暴》里的居家男,他們是好人,卻不斷做著壞事。 美劇的世界似乎比我們生活的世界還要真實。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動機、有邏輯,有預謀也有意外。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打算的時候也在為自己打算,為此他們會獲得利益,也會付出代價。有壞人逍遙法外,也有好人焦頭爛額。有魅力的壞人總有自己的哲學,似乎盜亦有道。好人會為正義出手,但更多時候是立足于自己的職業、角色、身份而做出判斷,鮮少是為了一句宏大的口號。 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幾乎每一個職業,你都能找到一部對應的美劇作為你的教科書。當然,你還是需要真正的教科書。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廣告從業人員在夸贊《廣告狂人》了。這部以1960年代的麥迪遜大道為背景的美劇,容納了大量廣告營銷案例,幾乎都有真實背景。好彩、柯達、美航、西聯、旁氏,甚至還有尼克松,這些真實感極強的品牌案例,在《廣告狂人》中都以劇情的方式一一展現。 《我為喜劇狂》則展示了美式電視節目的制作內幕,劇情圍繞著一個虛構的NBC節目The Girlie Show展開,制作團隊本身也是NBC的王牌節目《周末夜現場》的班底,《周末夜現場》的首席編劇蒂娜·菲不僅担當了制作人和編劇,還扮演女主角。蒂娜·菲和她的團隊等于是在制作真實的節目《周末夜現場》的同時,又在制作一個虛構的節目。 近年來最熱的媒體行業模板非《新聞直播室》莫屬了。《新聞直播室》里的職業準則、采訪技巧,真實新聞事件和劇情的融合,這一切成就了不少中國媒體人的睹物傷懷。 醫療行業也是美劇的重要陣地,老一點的看《急診室》,中級的看《實習醫生格蕾》,最新的則是《豪斯醫生》。觀眾不僅為人物命運而牽動情緒,也對各種疑難雜癥長了知識,至少能明白一個出鏡率最高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國內電視劇也出現醫療劇,但他們的注目點總是偏離醫療,無一例外變成了婆媳劇。 除了重量級的法律劇、警察劇領域之外,很多比較偏的職業也在美劇中大量出現,比如《六尺之下》中的殯葬業、《丑女貝蒂》的時尚雜志業。當然,如果你想作死的話,《國土安全》里的國保人員和《白宮群英》、《紙牌屋》里的政治家,也可以成為你模仿的樣本。 從歷史、政治到戰爭,從史前、中世紀到未來,從地球到外太空,美劇的涉獵面無所不包,它成為了看世界、拓展視野的窗口。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大部分的電視觀眾并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電視娛樂對他們的灌注,而這其中主要就是電視劇。 或許是因為中國歷史太過于悠久的原因,我們的電視劇都在關注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想永遠只知道唐宋元明清,其實美劇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歷史劇是美劇中的一個重要分類,《羅馬》、《波吉亞家族》、《圣殿春秋》、《都鐸王朝》等劇涵蓋了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從教廷到諾曼王朝、從騎士到元老,大部分的歐美歷史片段。雖然不一定是信史,但總算是興趣的開端。 《合伙人》則是冷戰題材中的佼佼者,把波譎云詭的冷戰間諜活動展現得驚心動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則是對二戰局部的還原,以人的故事透視戰爭殘酷。或許還可以看看迷你劇《護送錢斯》,這是另一個角度的伊拉克戰爭,也可看做是美式價值觀的輸出,但請研究一下美帝是如何高端輸出的。 在《迷失》、《英雄》、《行尸走肉》、《隕落星辰》、《穹頂之下》這些 從歷史、政治到戰爭,從史前、中世紀到未來,從地球到外太空,美劇的涉獵面無所不包,它成為了看世界、拓展視野的窗口。

也偽造證據、串供蒙騙。《24小時》里的鮑小強為全球正義而奔走,卻不擇手段。《盾牌》里的警察、《冰血暴》里的居家男,他們是好人,卻不斷做著壞事。 美劇的世界似乎比我們生活的世界還要真實。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動機、有邏輯,有預謀也有意外。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打算的時候也在為自己打算,為此他們會獲得利益,也會付出代價。有壞人逍遙法外,也有好人焦頭爛額。有魅力的壞人總有自己的哲學,似乎盜亦有道。好人會為正義出手,但更多時候是立足于自己的職業、角色、身份而做出判斷,鮮少是為了一句宏大的口號。 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幾乎每一個職業,你都能找到一部對應的美劇作為你的教科書。當然,你還是需要真正的教科書。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廣告從業人員在夸贊《廣告狂人》了。這部以1960年代的麥迪遜大道為背景的美劇,容納了大量廣告營銷案例,幾乎都有真實背景。好彩、柯達、美航、西聯、旁氏,甚至還有尼克松,這些真實感極強的品牌案例,在《廣告狂人》中都以劇情的方式一一展現。 《我為喜劇狂》則展示了美式電視節目的制作內幕,劇情圍繞著一個虛構的NBC節目The Girlie Show展開,制作團隊本身也是NBC的王牌節目《周末夜現場》的班底,《周末夜現場》的首席編劇蒂娜·菲不僅担當了制作人和編劇,還扮演女主角。蒂娜·菲和她的團隊等于是在制作真實的節目《周末夜現場》的同時,又在制作一個虛構的節目。 近年來最熱的媒體行業模板非《新聞直播室》莫屬了。《新聞直播室》里的職業準則、采訪技巧,真實新聞事件和劇情的融合,這一切成就了不少中國媒體人的睹物傷懷。 醫療行業也是美劇的重要陣地,老一點的看《急診室》,中級的看《實習醫生格蕾》,最新的則是《豪斯醫生》。觀眾不僅為人物命運而牽動情緒,也對各種疑難雜癥長了知識,至少能明白一個出鏡率最高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國內電視劇也出現醫療劇,但他們的注目點總是偏離醫療,無一例外變成了婆媳劇。 除了重量級的法律劇、警察劇領域之外,很多比較偏的職業也在美劇中大量出現,比如《六尺之下》中的殯葬業、《丑女貝蒂》的時尚雜志業。當然,如果你想作死的話,《國土安全》里的國保人員和《白宮群英》、《紙牌屋》里的政治家,也可以成為你模仿的樣本。 從歷史、政治到戰爭,從史前、中世紀到未來,從地球到外太空,美劇的涉獵面無所不包,它成為了看世界、拓展視野的窗口。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大部分的電視觀眾并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電視娛樂對他們的灌注,而這其中主要就是電視劇。 或許是因為中國歷史太過于悠久的原因,我們的電視劇都在關注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想永遠只知道唐宋元明清,其實美劇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歷史劇是美劇中的一個重要分類,《羅馬》、《波吉亞家族》、《圣殿春秋》、《都鐸王朝》等劇涵蓋了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從教廷到諾曼王朝、從騎士到元老,大部分的歐美歷史片段。雖然不一定是信史,但總算是興趣的開端。 《合伙人》則是冷戰題材中的佼佼者,把波譎云詭的冷戰間諜活動展現得驚心動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則是對二戰局部的還原,以人的故事透視戰爭殘酷。或許還可以看看迷你劇《護送錢斯》,這是另一個角度的伊拉克戰爭,也可看做是美式價值觀的輸出,但請研究一下美帝是如何高端輸出的。 在《迷失》、《英雄》、《行尸走肉》、《隕落星辰》、《穹頂之下》這些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大部分的電視觀眾并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電視娛樂對他們的灌注,而這其中主要就是電視劇。

或許是因為中國歷史太過于悠久的原因,我們的電視劇都在關注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想永遠只知道唐宋元明清,其實美劇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 歷史劇是美劇中的一個重要分類,《羅馬》、《波吉亞家族》、《圣殿春秋》、《都鐸王朝》等劇涵蓋了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從教廷到諾曼王朝、從騎士到元老,大部分的歐美歷史片段。雖然不一定是信史,但總算是興趣的開端。

《合伙人》則是冷戰題材中的佼佼者,把波譎云詭的冷戰間諜活動展現得驚心動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則是對二戰局部的還原,以人的故事透視戰爭殘酷。或許還可以看看迷你劇《護送錢斯》,這是另一個角度的伊拉克戰爭,也可看做是美式價值觀的輸出,但請研究一下美帝是如何高端輸出的。

在《迷失》、《英雄》、《行尸走肉》、《隕落星辰》、《穹頂之下》這些劇里,世界又是另外一個樣子。超能力者、外星人、喪尸、神秘力量互相角力,為了各自的理念和生存而搏殺。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僅僅是從擴展視野上講,多看美劇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

因為播出平臺的不同,美劇比美國電影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出細分化的趣味。

劇里,世界又是另外一個樣子。超能力者、外星人、喪尸、神秘力量互相角力,為了各自的理念和生存而搏殺。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僅僅是從擴展視野上講,多看美劇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播出平臺的不同,美劇比美國電影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出細分化的趣味。 大衛·芬奇說過去十年最好的劇本都在電視行業。這位手法多變的電影導演把《紙牌屋》拍得無比腹黑。他也說過好萊塢電影囿于篇幅,往往無法塑造復雜、多層次的人物。 不僅如此,好萊塢電影的固定模式和全球營銷戰略也使得電影變得越來越老少咸宜,而美劇則在各個播出平臺上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看熟美劇的人都知道,ABC、CBS、NBC三大臺的主打劇大多都是合家歡,HBO這樣的收費頻道一定是精致高冷,CW是年輕人的狗血天堂,ShowTime是節操一擼到底,StarZ是重口味集中營,Netflix則是冷艷的業界新貴。再根據不同的劇目類型、播出時段來選擇,任何口味的觀眾都能找到一款心水。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我們共同喜歡的趣味來。 同時,美劇也在不斷拓寬美學、技術、營銷的邊界。《真探》、《冰血暴》拋開眾所周知的美劇地標,離開東西岸的大都市,轉入鄉鎮,突入觀眾不熟悉的另一個美國。前者把南部美國的宗教、迷幻、人情化社會幻化成一片潮濕詭異的迷霧,后者把五大湖地區的明尼蘇達描寫成冰天雪地的意外和尷尬之地。與此同時,它們所引領的高冷范兒成為了2014年最熱的美劇拍攝美學。 《迷失》開創了浸入式營銷的成功范例,完美地混淆虛構和真實,它還發明了閃前(Flash Forward)、閃邊(Flash Sideways)的敘事手法。《權力的游戲》把場景和化服道做到了極致,反過來引領了時尚界。《廣告狂人》的服飾同樣帶動了一波60年代復古風。 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 大衛·芬奇說過去十年最好的劇本都在電視行業。這位手法多變的電影導演把《紙牌屋》拍得無比腹黑。他也說過好萊塢電影囿于篇幅,往往無法塑造復雜、多層次的人物。

不僅如此,好萊塢電影的固定模式和全球營銷戰略也使得電影變得越來越老少咸宜,而美劇則在各個播出平臺上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看熟美劇的人都知道,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ABC、CBS也偽造證據、串供蒙騙。《24小時》里的鮑小強為全球正義而奔走,卻不擇手段。《盾牌》里的警察、《冰血暴》里的居家男,他們是好人,卻不斷做著壞事。 美劇的世界似乎比我們生活的世界還要真實。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動機、有邏輯,有預謀也有意外。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打算的時候也在為自己打算,為此他們會獲得利益,也會付出代價。有壞人逍遙法外,也有好人焦頭爛額。有魅力的壞人總有自己的哲學,似乎盜亦有道。好人會為正義出手,但更多時候是立足于自己的職業、角色、身份而做出判斷,鮮少是為了一句宏大的口號。 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幾乎每一個職業,你都能找到一部對應的美劇作為你的教科書。當然,你還是需要真正的教科書。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廣告從業人員在夸贊《廣告狂人》了。這部以1960年代的麥迪遜大道為背景的美劇,容納了大量廣告營銷案例,幾乎都有真實背景。好彩、柯達、美航、西聯、旁氏,甚至還有尼克松,這些真實感極強的品牌案例,在《廣告狂人》中都以劇情的方式一一展現。 《我為喜劇狂》則展示了美式電視節目的制作內幕,劇情圍繞著一個虛構的NBC節目The Girlie Show展開,制作團隊本身也是NBC的王牌節目《周末夜現場》的班底,《周末夜現場》的首席編劇蒂娜·菲不僅担當了制作人和編劇,還扮演女主角。蒂娜·菲和她的團隊等于是在制作真實的節目《周末夜現場》的同時,又在制作一個虛構的節目。 近年來最熱的媒體行業模板非《新聞直播室》莫屬了。《新聞直播室》里的職業準則、采訪技巧,真實新聞事件和劇情的融合,這一切成就了不少中國媒體人的睹物傷懷。 醫療行業也是美劇的重要陣地,老一點的看《急診室》,中級的看《實習醫生格蕾》,最新的則是《豪斯醫生》。觀眾不僅為人物命運而牽動情緒,也對各種疑難雜癥長了知識,至少能明白一個出鏡率最高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國內電視劇也出現醫療劇,但他們的注目點總是偏離醫療,無一例外變成了婆媳劇。 除了重量級的法律劇、警察劇領域之外,很多比較偏的職業也在美劇中大量出現,比如《六尺之下》中的殯葬業、《丑女貝蒂》的時尚雜志業。當然,如果你想作死的話,《國土安全》里的國保人員和《白宮群英》、《紙牌屋》里的政治家,也可以成為你模仿的樣本。 從歷史、政治到戰爭,從史前、中世紀到未來,從地球到外太空,美劇的涉獵面無所不包,它成為了看世界、拓展視野的窗口。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大部分的電視觀眾并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電視娛樂對他們的灌注,而這其中主要就是電視劇。 或許是因為中國歷史太過于悠久的原因,我們的電視劇都在關注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想永遠只知道唐宋元明清,其實美劇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歷史劇是美劇中的一個重要分類,《羅馬》、《波吉亞家族》、《圣殿春秋》、《都鐸王朝》等劇涵蓋了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從教廷到諾曼王朝、從騎士到元老,大部分的歐美歷史片段。雖然不一定是信史,但總算是興趣的開端。 《合伙人》則是冷戰題材中的佼佼者,把波譎云詭的冷戰間諜活動展現得驚心動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則是對二戰局部的還原,以人的故事透視戰爭殘酷。或許還可以看看迷你劇《護送錢斯》,這是另一個角度的伊拉克戰爭,也可看做是美式價值觀的輸出,但請研究一下美帝是如何高端輸出的。 在《迷失》、《英雄》、《行尸走肉》、《隕落星辰》、《穹頂之下》這些、NBC三大臺的主打劇大多都是合家歡,也偽造證據、串供蒙騙。《24小時》里的鮑小強為全球正義而奔走,卻不擇手段。《盾牌》里的警察、《冰血暴》里的居家男,他們是好人,卻不斷做著壞事。 美劇的世界似乎比我們生活的世界還要真實。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動機、有邏輯,有預謀也有意外。每個人都在為別人打算的時候也在為自己打算,為此他們會獲得利益,也會付出代價。有壞人逍遙法外,也有好人焦頭爛額。有魅力的壞人總有自己的哲學,似乎盜亦有道。好人會為正義出手,但更多時候是立足于自己的職業、角色、身份而做出判斷,鮮少是為了一句宏大的口號。 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幾乎每一個職業,你都能找到一部對應的美劇作為你的教科書。當然,你還是需要真正的教科書。 我已經不知道多少次看到廣告從業人員在夸贊《廣告狂人》了。這部以1960年代的麥迪遜大道為背景的美劇,容納了大量廣告營銷案例,幾乎都有真實背景。好彩、柯達、美航、西聯、旁氏,甚至還有尼克松,這些真實感極強的品牌案例,在《廣告狂人》中都以劇情的方式一一展現。 《我為喜劇狂》則展示了美式電視節目的制作內幕,劇情圍繞著一個虛構的NBC節目The Girlie Show展開,制作團隊本身也是NBC的王牌節目《周末夜現場》的班底,《周末夜現場》的首席編劇蒂娜·菲不僅担當了制作人和編劇,還扮演女主角。蒂娜·菲和她的團隊等于是在制作真實的節目《周末夜現場》的同時,又在制作一個虛構的節目。 近年來最熱的媒體行業模板非《新聞直播室》莫屬了。《新聞直播室》里的職業準則、采訪技巧,真實新聞事件和劇情的融合,這一切成就了不少中國媒體人的睹物傷懷。 醫療行業也是美劇的重要陣地,老一點的看《急診室》,中級的看《實習醫生格蕾》,最新的則是《豪斯醫生》。觀眾不僅為人物命運而牽動情緒,也對各種疑難雜癥長了知識,至少能明白一個出鏡率最高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國內電視劇也出現醫療劇,但他們的注目點總是偏離醫療,無一例外變成了婆媳劇。 除了重量級的法律劇、警察劇領域之外,很多比較偏的職業也在美劇中大量出現,比如《六尺之下》中的殯葬業、《丑女貝蒂》的時尚雜志業。當然,如果你想作死的話,《國土安全》里的國保人員和《白宮群英》、《紙牌屋》里的政治家,也可以成為你模仿的樣本。 從歷史、政治到戰爭,從史前、中世紀到未來,從地球到外太空,美劇的涉獵面無所不包,它成為了看世界、拓展視野的窗口。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大部分的電視觀眾并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動力,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電視娛樂對他們的灌注,而這其中主要就是電視劇。 或許是因為中國歷史太過于悠久的原因,我們的電視劇都在關注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想永遠只知道唐宋元明清,其實美劇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歷史劇是美劇中的一個重要分類,《羅馬》、《波吉亞家族》、《圣殿春秋》、《都鐸王朝》等劇涵蓋了從羅馬時代到中世紀、從教廷到諾曼王朝、從騎士到元老,大部分的歐美歷史片段。雖然不一定是信史,但總算是興趣的開端。 《合伙人》則是冷戰題材中的佼佼者,把波譎云詭的冷戰間諜活動展現得驚心動魄。《兄弟連》、《太平洋戰爭》則是對二戰局部的還原,以人的故事透視戰爭殘酷。或許還可以看看迷你劇《護送錢斯》,這是另一個角度的伊拉克戰爭,也可看做是美式價值觀的輸出,但請研究一下美帝是如何高端輸出的。 在《迷失》、《英雄》、《行尸走肉》、《隕落星辰》、《穹頂之下》這些HBO這樣的收費頻道一定是精致高冷,CW是年輕人的狗血天堂,ShowTime是節操一擼到底,StarZ是重口味集中營,Netflix則是冷艷的業界新貴。再根據不同的劇目類型、播出時段來選擇,任何口味的觀眾都能找到一款心水。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我們共同喜歡的趣味來。

同時,美劇也在不斷拓寬美學、技術、營銷的邊界。《真探》、《冰血暴》拋開眾所周知的美劇地標,離開東西岸的大都市,轉入鄉鎮,突入觀眾不熟悉的另一個美國。前者把南部美國的宗教、迷幻、人情化社會幻化成一片潮濕詭異的迷霧,后者把五大湖地區的明尼蘇達描寫成冰天雪地的意外和尷尬之地。與此同時,它們所引領的高冷范兒成為了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2014年最熱的美劇拍攝美學。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 《迷失》開創了浸入式營銷的成功范例,完美地混淆虛構和真實,它還發明了閃前(Flash Forward)、閃邊(Flash Sideways)的敘事手法。《權力的游戲》把場景和化服道做到了極致,反過來引領了時尚界。《廣告狂人》的服飾同樣帶動了一波60劇里,世界又是另外一個樣子。超能力者、外星人、喪尸、神秘力量互相角力,為了各自的理念和生存而搏殺。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僅僅是從擴展視野上講,多看美劇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播出平臺的不同,美劇比美國電影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出細分化的趣味。 大衛·芬奇說過去十年最好的劇本都在電視行業。這位手法多變的電影導演把《紙牌屋》拍得無比腹黑。他也說過好萊塢電影囿于篇幅,往往無法塑造復雜、多層次的人物。 不僅如此,好萊塢電影的固定模式和全球營銷戰略也使得電影變得越來越老少咸宜,而美劇則在各個播出平臺上有著更大的想象空間。看熟美劇的人都知道,ABC、CBS、NBC三大臺的主打劇大多都是合家歡,HBO這樣的收費頻道一定是精致高冷,CW是年輕人的狗血天堂,ShowTime是節操一擼到底,StarZ是重口味集中營,Netflix則是冷艷的業界新貴。再根據不同的劇目類型、播出時段來選擇,任何口味的觀眾都能找到一款心水。而編導面對自己的受眾,更可以放開手腳,展示我們共同喜歡的趣味來。 同時,美劇也在不斷拓寬美學、技術、營銷的邊界。《真探》、《冰血暴》拋開眾所周知的美劇地標,離開東西岸的大都市,轉入鄉鎮,突入觀眾不熟悉的另一個美國。前者把南部美國的宗教、迷幻、人情化社會幻化成一片潮濕詭異的迷霧,后者把五大湖地區的明尼蘇達描寫成冰天雪地的意外和尷尬之地。與此同時,它們所引領的高冷范兒成為了2014年最熱的美劇拍攝美學。 《迷失》開創了浸入式營銷的成功范例,完美地混淆虛構和真實,它還發明了閃前(Flash Forward)、閃邊(Flash Sideways)的敘事手法。《權力的游戲》把場景和化服道做到了極致,反過來引領了時尚界。《廣告狂人》的服飾同樣帶動了一波60年代復古風。 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年代復古風。

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美劇的黃金時代 看美劇其實是在看美國 文林奇 幾乎可以說,美劇涵蓋了大部分已知和未知世界。作為最廣闊世界的描述者,美劇在人物、技巧、美學、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在做最大的探索。 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最愛的美劇。 愛看家長里短的有《摩登家庭》、《緋聞女孩》、《絕望主婦》,愛看緊張刺激的有《24小時》、《兄弟連》、《閃點行動》,愛看神神叨叨的有《迷失》、《英雄》、《4400》,愛看血肉模糊的有《漢尼拔》、《殺手信徒》,愛看耍酷扮帥的有《廣告狂人》、《真探》,愛看帥哥美女的有《邪惡力量》、《橘子郡》、《尼基塔》。這個名單列起來會無窮無盡,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更新中,更不要說各種趣味奇異、價值觀模糊的劇目了。 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類型多元化的、價值觀復雜的世界,似乎是虛幻的,也似乎是真實的。它在大洋彼岸上演,卻影響著這邊的人。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這些新鮮的事物在中國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劇的助推。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這是美劇的一大作用。 如果說中國人看美劇是從《大西洋底來的人》開始,可能對于很多人來說太不可思議。1980年,央視播出了這套電視劇其中的21集,給當時的中國觀眾植下了科幻的種子。時隔數十年后,和《大西洋底來的人》同時代而名氣要大得多的《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以大電影的形式進入中國,收割了已經蓬勃生發的中國科幻迷。 此后《加里森敢死隊》、《神探亨特》也在中國熱播,美國人的說話、思維和生活方式成為中國觀眾好奇的重點。還記得有個情節是亨特和麥考爾出差只訂到了一個房間,兩人不以為意地上了一張床,開了幾句玩笑,熄燈睡覺。當時我們是全院的人圍坐一起看電視,整個院子鴉雀無聲,直到熒屏重新亮起,一位大哥才嘖嘖稱奇:“看看人家美國人。” 再往后的一代人要幸運得多,他們大多在大學里就看完了整套《老友記》,對錢德勒、莫妮卡他們的分分合合已經習慣。接下來則是《欲望都市》,它把都市生活、時尚感覺和性觀念像釘子一樣釘在這一代中國電視觀眾心里。直到現在,《欲望都市》還是時尚、兩性、情感專欄最易于引用的。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太平洋那邊的生活方式通過各種美劇爆炸式地涌入中國受眾的視野。有人喜歡《生活大爆炸》那樣自由自在的年輕極客,也有人喜歡《摩登家庭》那樣略顯忙亂的復雜大家庭,有人看著《緋聞女孩》就想到自己的朋友,也有人對《無恥之徒》怒不可遏。 閨蜜、極品EX、ONS、睡衣趴、單身夜、女權和身體權利、子女教育、個人隱私……所有這一切都在中國涌現,它們的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有著美劇的助推作用。年輕人最善于說:你看,人家美劇都這樣。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的認知就浸潤在美劇的世界里。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在美劇里,我們看到的是復雜多重的人性,你當然可以不認同那些行為,卻無法否認那些行為的存在。 美劇的作用當然不止是提供一種生活方式的模板,它更提供了復雜人性的窺視孔。相比韓劇、日劇,美劇中展現的人性和價值觀更為赤裸和多元。在這個世界里,壞人比好人更有趣。 大概在2005年左右,《越獄》在中國很火,癡迷主角邁克爾的中國女粉絲從不介意他是一個罪犯。《絕命毒師》的粉絲也不會在乎老白在制毒、販毒、溶尸,《黑道家族》和《大西洋帝國》讓黑社會老大成為了觀眾最愛的角色。 《真探》里的馬蒂和拉斯特勤勤懇懇追緝兇手,可謂警察楷模,但他們


網載 2014-07-05 15:09:27

[新一篇] 陳丹青:美劇是21世紀的長篇小說

[舊一篇] 日本家庭透析:不能戀愛 無力親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