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座談:憶北大往事 要富要均 公平正義 更優質的民主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57.jpg

朱立倫逐一與師生代表握手。孫瑩攝


“與其稱我朱主席,還是稱我‘朱老師’親切些,”今(4)日下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師生座談時如是笑稱。


“朱老師去復旦是訪問,來我們北大光華是回鄉”,座談會上師生給予朱立倫極大熱情。師生們回憶1995年朱立倫在北大給94級會計系本科生執教的情形,紛紛恭維他“高大帥”“幽默”;而朱立倫則稱“好像時光隧道一樣回到20年前”。


未來20年更重要的問題:“怎樣更公平正義地分配”


下午2:50分,數十名學生與校友代表,由校方組織統一進入會議室。眾人等候40分鐘后,穿淺藍色襯衫的朱立倫來到,滿面笑容與眾人逐一握手。


北大校長林建華稱,今天是北大117歲的生日。北大非常重視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目前北大與17所臺灣院校,包括臺灣大學以及“中研院”等,建立了合作關系。北大也是最早向臺灣地區招生的大學,最早于1979年就開始招收臺灣學生。目前共有468位臺灣學生在北大學習,每年還有近百交換生來到北大。


朱立倫發表了不到20分鐘的演講。他說,自己畢業于臺灣大學,后來又在臺大執教,常與人說“一日臺大人,終身臺大人”;這句話也適用于北大,可以說“一日北大人,終身北大人”。


朱立倫回憶說,自己1995年來到北大燕園,住在勺園。當年北大學生很認真、很勤奮:“上課前他們可能就已經把書看了三遍了;現在可能就比較困難”;當年條件也比較艱苦,教科書還要傳給下一級的學生,所以老師都交代說不要在書上亂畫;學生宿舍吃飯只要一元人民幣,有饅頭和一道菜;周末和假期北大的同學會帶他騎車去頤和園、去長安大街,去琉璃廠買手表——“不知道是真的古董還是假的古董,都是同學幫我殺價的,他們說,‘老師,您不要說話,我們來負責殺價’”帶他去景點,幫他買較便宜的“內賓票”……


“20年前,整個大陸的人均國民所得是625美元,現在大陸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20年前臺灣人均所得是一萬二千美元,現在是兩萬兩千美元,”朱立倫說,看到這么快速的經濟增長,他認為未來20年更重要的問題是“怎樣更公平正義地分配”。


“要富,還要均,”他說,臺灣也在檢討,經濟成長是否真正讓民眾受益?經濟發展的成果是否全民共享?


“我們還需要更優質的民主,”朱立倫說。




朱立倫當年是“非常出彩的段子手”


1994年,朱立倫在北大會計系任教時的會計系主任稱,會計是首先“走向世界”的專業,當年來自臺灣的老師在北大教學生,他作為老師也是一同學習。


當年的會計系副主任則說,聽說當年的“朱老師”已經成為國民黨主席,感到很是吃驚,“當年陪你一起喝茶的人,成為一個大人物了”;她回憶說當年的朱立倫“平易近人”、“講課特別幽默”。聽說朱立倫要回北大,當年的同學微信群收到“好多好多朱老師當年上課的情景、他講過的段子”。她還說,希望朱立倫以后能再回光華成為“朱老師”。


一位當年上過朱立倫課的學生代表說,聽說朱立倫要來,“微信群炸鍋了”。當年的同學們回憶中,朱立倫“幽默、有人文關懷”,雖然只給他們上了短短兩個月的課,卻是個“非常出彩的段子手”。因為會計學起來有點枯燥,而朱立倫很善于引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每堂課都爆滿”。


這位學生還回憶說,當年的朱立倫“很愛護學生”。因為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很多同學缺油水,朱老師帶我們到校外打牙祭”,她說自己第一次吃必勝客就是朱老師和他妻子帶著去的。當年朱立倫還很喜歡打趣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什和他的副手。


對這些回憶,朱立倫笑著說感覺“好像時光隧道一樣回到20年前”。


盡管說自己“很多笑話我也不記得”,朱立倫又講了一個當年的笑話:大陸的學生如果不來上課,通常說自己生病;臺灣學生喜歡說“塞車”;美國的學生則喜歡說“祖父祖母去世”,但這樣的借口“一個學期只能用一次”。


他還回憶說,當年班上好多各省狀元,有一個四川狀元就認為青海狀元是“二流狀元”,因為四川有一億人口,而青海只有500萬。“以后每一次吃飯我都要問他們是哪里的狀元。”


朱立倫笑著說,自己確實“本性還算幽默”,但對師生們對他“高大帥”的評價則表示否認,說老婆經常叫他“看看鏡子就知道了”。


一位現在在北大讀書的臺灣學生,則希望朱立倫能回答“我們畢業后何去何從”的問題。朱立倫回答說,機會不一定只在自己家,不一定在大陸,可能是全世界。“以前我們希望世界走進來,現在我們希望走出去看看全世界。”


“我們這一代需要為下一代努力,”朱立倫一再強調,他極力鼓勵同學們“出去闖一闖”。


“當老師最高興的就是同學超過自己,從政的人就未必有這樣的胸懷,”他笑說。


時間多的朋友,歡迎閱讀下面的《座談實錄》,堪稱長篇^_^。




朱立倫北大座談實錄:一起喝茶的兄弟成了大人物


5月4日下午,在拜會過國家主席習近平后,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來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學生們座談。朱立倫曾在1995年短暫在北大執教,他與當年師生共同回憶當年的情誼。


主持人:今天我們相聚在美麗的未名湖畔,熱烈歡迎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先生一行,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舉行師生座談會,出席今天座談會的嘉賓有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先生,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黃敏惠女士,同行的還有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的各位嘉賓,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參加座談會的代表有副主任陳元豐先生,同行的還有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北京大學出席座談會的代表有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教授,副校長李巖松先生,參加座談會的還有相關學者,學校各部門負責人,光華管理學院師生代表、校友代表,讓我們對參加座談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首先有請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教授致歡迎詞。


林建華:尊敬的朱立倫主席、黃敏惠副主席,尊敬的陳元豐副主任,大家下午好。今天是北京大學117歲的生日,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日子里我們相聚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歡迎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先生再次來北大訪問,在1995年朱立倫先生曾經在光華學院担任客座教授,今天朱主席再次回到燕園,我們倍感親切也很高興,所以代表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對朱主席或者叫朱老師,以及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北京大學是一所存在著悠久的中華歷史和備受影響的各路學子,距離朱主席第一次來北京大學已經過去了整整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間,我們校園日新月異,北京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還有我們的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學校也正在積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來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北京大學十分重視海峽兩岸的教育學術以及文化方面的教育合作,長期以來北大與臺大等高等學校、學術機構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和交往的關系,到目前,北大已經與臺灣大學等十七所臺灣的高等學校和學術機構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學術交流關系,并且與臺大更是有一個全面合作的策略聯盟,同時北京大學還是最早面向臺灣地區招生的大陸高校之一,在1979年我們就開始招收臺灣學生,目前共有468位臺灣學生在北大攻讀各種各樣的學位,每年就近百名臺灣的交換生來北大交換學習,今天我們實際上在場的就有很多從臺灣來的學生。


朱先生是我們北京大學師生所熟悉的校友。我們稱之為校友,也是在財會接觸的一些校友,接觸的學者,在1985年朱立倫先生以優異的成績從臺灣大學畢業,并且赴美留學,先后取得了紐約大學金融學碩士和會計學的博士學位,在1992年朱先生返回臺灣大學任教,四年之后就成為臺大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這些年朱先生時刻關心北大的建設和發展,大力支持北京大學與臺灣高校的交流,多次接待我們赴臺交流的師生,與北大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也為促進兩岸的交流合作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作出了貢獻。


今天我們在座的還有曾經與朱先生共事,一塊學習、一塊工作的老師、同學還有校友,我們歡聚一堂,應該是一個溫馨的聚會,我們也希望朱主席繼續關心和支持北京大學的發展,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學能夠學習朱主席勤勉學習的這種精神,也希望大家能夠超過,能夠成為一個年輕的教授,能夠成為一個學者。最后我們再次感謝朱主席以及各位朋友的光臨,希望我們的友誼常青。謝謝。


主持人:謝謝林校長,林校長在致詞當中提到朱立倫主席與北京大學有很深的友誼和淵源,二十年前,在光華學院建院十多年之前,朱立倫主席作為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代表在光華管理學院訪問,并且就自己講述了財務會計的課程。在1998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朱立倫教授隨臺大訪問團參加了北京百年校慶的活動,同時也參加了我們現在所在光華管理學院一號樓的落成啟動儀式。這些年,朱立倫教授對光華學院的發展,對于青年的成長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關注,我們光華學院建立了三十多年,今天北京大學建校117周年的校慶日,希望我們歡聚一堂,下面我們歡迎朱立倫教授談談感受和心得。


朱立倫:非常高興回到北大,回到光華管理學院,看到了這些老朋友,也見到很多新朋友。先簡單講一句話,過去我担任臺大的教授,或更早期臺大的學生的時候,常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一日臺大人,終生臺大人”,一樣用在北大,“一日北大人,終生北大人”。


非常謝謝校長,謝謝我們所有老師,剛才校長稱我主席真的是不敢當,還是稱我朱老師比較親切一點。


回到北大的校園,回到光華管理學院,讓我很多回憶都回到了1995年,回到了1998年。上一次來北京正好是1998年那一次,我想張老師(音)還記得,因為我們很高興,慶祝我們光華管理學院新樓落成,我也是見證人之一,當時我記得很清楚,我們大家共同來剪彩,非常高興地來慶祝光華管理學院新樓落成,沒想到這一晃都十七年了。所有的老師、所有的同學分享一下,當時我們真的是希望我們的光華能夠展現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新的氣息。這幾年的確往這方向來做的,光華管理學院三十歲生日快樂,我也相信未來我們一定是整個世界最頂尖的管理學院。


再回到1995年,當時的秋天來到了北大校園,還記得當時是住在勺園,然后上課的時候還沒有這棟樓,是很舊的一棟樓。我本來心里在想,大概同學可能三五十位,結果一進教室嚇我一跳,大概有一兩百位吧,全部擠在校園里面,同學非常熱情,也非常認真,我對北大的同學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非常努力。我來之前就有心理準備了,因為別的老師也跟我提起說北大的同學非常認真的,上課以前他已經會把課本差不多讀了三次到五次,現在可能就比較困難一點。當時的確是如此。當時在北大上課的這一段期間,除了感受到北大同學的認真、努力以外,也體會到在當時的環境跟條件下,我們同學求學的心。當時我們用的教科書,還必須一代傳下去一代,所以我們都提醒同學,不要在課本上面畫太多,可能曹老師(音)還記得,黃老師(音)也記得。


吃飯的時候我記得,一塊錢人民幣,現在絕對不是一塊錢,現在十塊錢好像都吃不到,那時有饅頭還有一道菜。我住在勺園,可能很多同學都記得,那時候吃住都在勺園,我跟同學到勺園一起吃飯、交流,然后到了周末、假日也好多同學當我的導游,騎腳踏車。第一次吃辛辣也是同學帶我去的,第一次去圓明園、去頤和園,還有去長安大街,昨天還跟北京郭書記還有王市長講說,以前長安大街都是,不是汽車,都是自行車,我們都騎到長安大街,還騎到建樓(音),然后回來還帶我去琉璃廠買手表,都是同學幫我殺價的,他說老師你不要講話,待會兒我們來負責殺價。那時候還很有趣的,去很多地方,去的門票還分兩種,就是外國觀光客的一個門票,然后本地的門票,然后我都是同學帶我去,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幫我買什么票,同學反正說老師我們都是買最便宜的。


回到我們光華管理學院,今天很開心跟大家共同緬懷過去,展望未來。我最近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感受跟大家來共同分享,就是二十年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看到世界的變化也非常大。二十年前,整個大陸人均當時只有625塊錢,今天的數字,我想各位老師很清楚,超過6500,實際上TPP已經超過1萬美元。而臺灣,我在來北大教課的時候,那時候才15000塊美元,現在是兩萬兩千塊美元,我們的TPP大概有42000塊錢,也就是我們物價相對比較低。所以最近很多人在針對于未來二十年,世界的經濟會怎么變,世界的產業鏈會怎么變,提出來很多的看法,包括市場經濟會怎么走,我想各位老師,我們最近都看到好多的新的著作,新的一些論述出來,包括我想這邊曹老師(音)都知道,他提出來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然后特別提到了經濟成長率跟投資報酬率的關系,當然也有一些人反駁他,說他的這個論辯不一定是完全正確,但是他的經濟成長率跟投資報酬率所要反映的一個事實,也是可能我們對下一代經濟所必須要考量的,也就是我們對上一代的經濟成長,尤其從1990到今天的2015年,不管在臺灣,不管在中國大陸,在世界,大家都想要的是那樣的一個成長率,而只要成長率越高,就代表人民獲得更大的益處。可是很多新的論點都已經開始檢討一個事情,就是公平正義,怎樣能夠更合理、更公平地分配,是我們面對更大的挑戰。所有學經濟學的,或者學管理學的,或者我們學金融的,都注意到這樣一個新的變化,怎么樣讓社會能夠達到富而且還要均,均就是得到合理的分配。簡單地講過去我們常常說只要經濟成長,但現在臺灣也做了檢討,也就是世界經濟成長是否真的就會帶動工資的上漲,帶動所有的勞工獲得同樣的利潤,同樣的所得提升,同樣的是不是經濟成長就一定可以讓民眾,全民大家共同受益,這可能需要另外一番討論。所以今天再回到校園,主要是想跟大家一起來做這方面的研究,也就是研究出來怎么樣更符合公平正義,怎么樣能夠達到經濟發展、全民共享的目標,這是我們大家可能關心的問題。


第二個,在過去這二十年來,亞太地區特別看到的是中國經濟的興起,中國經濟的興起是一個事實,但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下一個二十年或下一個三十年,這樣子一個成長必須要怎么樣來轉型,可能也是我們新的一個挑戰,所以最近我們提到的區域經濟或者是能夠把它延伸到其他的經濟體包括東南亞和我們中亞、南亞或者是俄羅斯等等,我想這也是得面對的一個新的挑戰。但是也有一個不同的問題,這個不同的問題就是說的確過去海洋經濟跟現在所謂的大陸經濟是不是能夠如同我們現在這樣一個假設就能夠達到原來的目標,這也是我們在學校交流里面可能要重新來思考的。今天不是來演講,只是把我現在的問題跟很多老師共同來分享。另外提到的自由民主,我想同樣的自由民主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優質的民主,臺灣是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聲音非常多元,北大是一個學術、校風非常開放民主的社會,臺灣是一個更民主的社會,那我們希望未來怎么樣讓優質的民主能夠在世界發揚,這也是最近在討論的一些議題,很多的議題可以在管理學院或者是在北大的校園引起很多不同的激蕩,我們也希望將來透過學生的交流,透過各種的合作,跟北大的老師、北大的同學有更多的分享,回到校園就好像一個老師一樣,今天很開心地看到校長,看到老師,看到了老朋友,也看到很多新朋友,希望透過今天的交流,聽聽大家的一些看法、意見,或許大家對我要提出什么問題,或者是大家有什么建議或看法我們也隨時歡迎大家,謝謝校長,謝謝老師,謝謝各位。


主持人:謝謝朱立倫教授,剛才朱老師在講話中提到了,既回憶了美好的往事,同時也談到了大家關心的問題,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學術和觀點,北大在兩岸的交流過程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光華管理學院的角度來說,我們可以追溯到1994年,在1994年的時候由臺灣大學校友尹衍梁先生捐助,然后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自此打開了兩岸在學校與學術、教學、科研系列的交流活動。


最早的交流活動實際上是從我們會計學開始,今天我們也有幸請到了我們當時參與這些事情的老師和同學代表。首先我們第一位發言的代表,首先請我們王立彥老師,他是我們1994年的時任會計系的系主任,在兩岸的交流過程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他和朱立倫教授有過很多的交往,但是經過二十年,這是這兩位第一次在燕園內碰面,我想今天王老師來談一談當年的一些故事。


王立彥:謝謝,謝謝朱主席這次來這里我們才有這樣一個機會座談,昨天我從臺北回來,昨天早晨臺灣的老師在上午的時候就跟我說,王老師您下午在北大要談什么呢?今天早晨復旦管理學院的副院長、會計系的系主任在微信群里問我說,王立彥同志怎么怎么,好像去你們學院怎么怎么的,我說那肯定了,因為朱教授是會計教授嘛,當年在光華就教會計的,剛才提到了那時候我在給院長做助理同時做會計系的系主任,當時光華管理學院成立以后,在教學和研究方面開始向更先進的方向發展,從什么開始呢?通常是會計開始,因為會計是一個理念,所謂商業理念,走向世界,首先是你人要走向世界,所以我們開始會計課的,臺灣來了很多老師教課,而且我感覺會計,從那時候開始才轉為會計,所以臺灣的老師來教學生,同時也在教我,所以我也是在那個過程中在逐漸逐漸在會計這個方面和同學進步,我和同學一起學習什么叫借,什么叫貸,借貸記帳。


回到朱老師本人呢,他剛才也講到了為什么條件會變得這么好,像現在教學大樓會變得這么好,二號樓比這個還好。當時的條件并沒有那么好,他來是秋季,現在回想一下,當時在那里有好幾個老師,我相信待會有同學還會講到他們的體會,我對大家講一下學術的研究方面,香港中文大學的劉月明(音)教授,我說當年朱立倫和你合作的論文,咱們發表在什么地方,在那兒想了很長時間,后來我找了個講話,當年朱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劉玉芳(音)兩位都是從紐約大學畢業的,他們合作給我有這么一篇課題,一篇課題是關于研究開發的費用,怎么能夠有利于科技政策,促進產業發展。他不跟你說會計了,可是他從會計開始。另外一篇文章是在探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拿大陸的企業和臺灣的企業在比較,怎么樣讓企業成長的過程有效率,或者現在講績效能夠更好,我現在就想到,我要仔細看看他們當時講的細節,然后他也支持我辦的刊物,其實會計包括很多,我們就開始辦學術期刊嘛,當時朱立倫一篇文章來支持我,我就想到說不管在學術研究和教學方面,臺灣老師一直到朱立倫教授本人經費或方法有非常大的支持,這個體現在這么多年的發展中,所以回應一下我今天早晨弗蘭德(音)老師問我說下午要討論什么呢?我說討論其他什么內容,但有一點也是肯定的,他去復旦是訪問,去北大光華是回鄉、回家。謝謝。


主持人:謝謝王老師,朱老師在光華授課的時候其實是為我們94級的學生教授會計,那么我們黃文欣(音)教授是時任的會計系的副主任,同時也是我們94級的班主任,下面我們想請黃慧馨來談一談當時的一些情況,聊聊當時的一些故事。


黃慧馨:尊敬的朱立倫老師,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當年朱老師來給我們上課的94級學生,今天來了幾個學生代表,我是他們的班主任,今天我想說真是一個燦爛美好的日子,在這個比較好的日子里來歡迎我們朱老師,運用王老師的話“回家了”,所以就敘敘舊。朱老師成為朱主席的時候,就是又有驚奇又有點激動,就好像自己也當了主席一樣。就好像忽然當年陪你一起喝茶聊天的鄰家兄弟突然成為一個大人物了,怎么說呢,剛才我們說鄰家兄弟的感覺確實是,當年朱老師給我們94級學生上課的時候就是那種很平易近人,就一種親人一樣的關系,但是跟同學們聊起來的時候,同學們反應特別熱烈,但那些學生我一下子就收到了好多好多關于朱老師當年上課的情景,一些具體細節,還有朱老師在課堂上講的一些段子,都登出來了,還很幽默,所以我想說總體來說,同學們的反應就非常熱烈,但總體概括起來就三個方面,第一,很多學生就會說朱老師當年特別帥,然后特別好,然后上課特別幽默的那個老師,大家一方面非常熱烈,一方面都好像覺得說我當年聽過朱老師的課,這是一個很榮耀的事情。簡單敘敘舊。


第二方面我們也想很驕傲地向當年我們的朱老師匯報一個情況,當年朱老師的學生,現在二十年過去了,當年朱老師的學生確實現在已經在各行各業做得挺優秀的。我想說的話是說當年朱老師的學生基本上可以說“人人出行,各路風采”,那么現在已經在比如說金融界,然后實務界,然后現在我們響應國家的號召創業的,各個都相當出色,這也是我們想說向當年我們的老師匯報我們的學生現在的情況。


第三就是我們對未來有一個期盼,就是我們很希望當年的朱老師,現在的朱主席未來也有機會再回我們光華成為朱老師,給我們講課。這邊還有一個請求,就一會兒能不能請朱老師跟我們當年的學生合個影。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黃老師(音),剛才我們幾位老師的發言過程當中都反復提到了我們94級的同學。實際上94級的同學,我聽他們講過,說94級的同學是成分比較“復雜”的同學,入學的時候錄取通知書應該還是經濟學院國民經濟管理系,然后入學注冊的時候就變成了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到畢業的時候就變成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下面我想請我們94級的校友代表王燕(音)同學,聊一聊他們當年在學校學習的一些經歷和感受。


王燕(音):王書記,親愛的朱老師,再見到您非常高興,林校長,向您問好。親愛的各位老師和同學們,我們是從我們班主任黃慧馨老師這兒知道您要回家的這個喜訊的。當天我們的微信群就炸鍋了,就真的是浮現出非常多的段子,今天只給我三分鐘,所以來不及講那些段子,但總的來說就是大家對于和您一起共度那段時光都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就是高大帥,非常有學識,也非常有人文關懷的一位老師。雖然說您教我們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但是我們都認為您是我們大學四年非常出彩的段子手,用非常幽默的語言賦予會計這門非常重要,但是實際上在學的過程當中會有點枯燥的學科,非常多新的含義。我們所有的同學回憶的,就是當時您跟我們講會計當中的一個存貨記帳法,但您跟我們講的版本,朱立倫的版本是“free in free out”,這是給大家一個非常好的寫照,因為北大的同學其實精神上都是很富有的,我們的課堂是需要老師用內力和真知來征服我們,而不是用一個小小的本子記今天出勤了,誰沒有出勤,最重要是一上來就非常大氣,以至于您的課每一堂都是爆滿的。就是在這樣一個幽默的,非常互動的交流氛圍當中您教給我們會計最基礎的那門學科—財務會計。


第二個印象就是您是非常愛護我們學生的。像您剛才的回憶,就是陪我們度過很多快樂的時光。那個時候,其實九十年代中期的北大校園,好多同學都挺缺油水的,好多同學都特別的瘦,其實就是吃一頓小炒是特別不容易的一件事,我自己都經歷過,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就是朱老師帶我們去校外打牙祭,我自己第一次吃披薩,進那個非常亮堂的餐廳,必勝客餐廳,就是跟朱老師還有您的太太高女士一起去的,然后在吃飯的時候您也過問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需要,了解過我們,然后也給我們講很多的笑話,包括那時候我印象特別深,您特別喜歡打趣美國總統和他的副手,很多的笑話,所以大家就覺得就像一個大哥哥一樣。


最后一個,我們其實想說的就是您雖然在兩個月的時間當中只給我們一個基礎對吧,但實際上我們如果說朱老師和光華管理學院聯系在一起,是誰把我們聯系在一起的呢?其實是光華基金會,但我覺得大家都要共同去懷念光華基金會的創辦人之一南懷瑾老師,先生他對于會計曾經有過一個詮釋,就是什么是會計?會計實際上是“計利須計天下利”,就是我們會計會計算利益,就利益的來源、利益的去向、利益的分配,但是我們計的應該是天下人的利,所以我覺得是在北大的課程當中,學會計這門課,就是我們學到的實際上是一種觀看天下的精神,這個也是特別為朱老師高興,因為據我們所知,在全世界的政要當中大概您是唯一一位會計科班出身的主席,對,黨主席。我相信您在臺灣政壇上面這些年的付出,這些年的貢獻其實也非常好地體現了南老師對我們會計界學子的期望。您過了二十年重新回到北大校園,就像剛才王老師說的,您當年在北大種下的種子,就是談笑之間種下的這些種子,現在都已經城滿天下了,就是我們當中一個是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人才,我們是在見證,并且是在推動中國這些年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我想這個不足以告慰您,我今天想跟您分享的好消息,就是我們這些同學當中,包括我們的光華管理學院,實際上默默都響應了您“天下為公”的號召,所以您那天在復旦的講話,我們看了以后我們是覺得,就是我們同學當中很多人,不管我們是在什么樣的工作崗位,什么樣的社會責任,我們實際上都在做這些事情,其實我們光華管理學院,我不知道您知不知道,我們是中國首家授課學校正式引入了社會公益管理碩士項目,這也是我在去年參加咱們二十周年的更名儀式的時候學院的老師介紹給我們的,就當時我作為光華管理學院的校友,我特別為我的母校感到驕傲,所以您的“天下為公”,公義,義氣的義,和公益,就是利益的益,益處的益,我想我們南北呼應,我們會一起去推動這樣一個“天下為公”的理想。最后就是千言萬語化為一句,希望您常常回北大,謝謝,給您我們最誠摯的祝福。


主持人:謝謝王燕(音)校友,不但分享了當時的一些美好回憶,也為管理學院做了一個小廣告,謝謝你。在課堂上同學和朱老師有很多交流以外,我們還有很多學生的活動,朱老師也給予了很多的支持,光華管理學院和臺大管理學院,我們有一個品牌的交流項目,叫狀元營,每年暑期,雙方會各選30位代表,北大的代表就是30位全國各省的高考狀元,臺大的代表是臺大管理學院的學生里面選出來的30名優秀的同學,進行為期兩周的交流活動。多年來,朱老師一直對這個活動給予很大的支持,今天我們也把我們當年參加過的已經畢業的校友高晨(音)同學請回到學校,下面我想請高晨(音)同學也聊一聊關于參加創業基金活動的一些想法。


高晨(音):尊敬的朱老師您好,非常有幸這次有機會來參加您的座談活動,我想起了九年前第一次與您相見的場景,九年前我作為一個兩岸交流會的成員參加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臺灣大學的交流活動,在晚宴上也見到了您,當時您與兩岸學子共同暢談您的理想,然后給我們講人生的哲理。然后一直延續到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當中,九年很快就過去了,已經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個重要的經歷對我們來說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不管是當時我們在臺北吃夜市,每天晚上去吃吃喝喝,還有在機場分別的時候那種,還有后來我們會定期在北京相聚,每次相聚的那種喜悅……這次再見到朱老師我感覺特別親切,因為朱老師本身是兩岸青年交流的一個縮影,然后您不僅是當時的見證者,更是我們兩岸青年交流的領路人,然后我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青年,兩岸青年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進行這樣的交流,能夠在思想上、在人生經歷上能夠互動,更多的機會聽您凌云壯志地給我們進行人生的指引,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借著這些更好的活動,不斷創新、不斷認可,甚至是不斷發展的機會當中能夠更好。謝謝。


主持人:謝謝高晨(音)同學的分享。那么北大光華和臺灣的學界的交流不僅體現在我們學術上的交流互動,我們活動上的互相參與,我們光華管理學院本身就有幾位來自臺灣的教師,下面我們請我們的教師代表,我們金融系的系主任劉玉珍教授,談一談她在北大工作,教書的一些感想。


劉玉珍:林老師、朱老師,各位來自臺灣的朋友,各位嘉賓大家好。我來北京工作已經9年了,雖然這樣子,今天看到臺灣的朋友來心情還是非常地激動。這9年來,很多的臺灣的朋友看到我,總是會問我說:玉珍,你過得好不好?我終于有一個機會跟大家講說我真的過得很好,請大家不要担心。我記得我剛來的時候,常常上課上到一半,同學總笑我上不下去。因為我的臺灣國語有點“好玩”。最近這幾年突然有了轉變,我上完課之后他會發個簡訊和我說:老師,你的臺灣國語很好聽。我非常欣慰。


朱老師剛剛也提到說希望以后能夠從一些學術的角度來探討兩岸交流的事情,我個人在這9年來也有很多的一些想法。主席也提到了,我想拋磚引玉提出幾個主題,比如說我覺得臺灣市場內部金融化的經驗,臺灣金融控股公司的一個過程,是非常值得我們大陸這邊作一個參考,那大陸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我想在國際上都非常地矚目,也期待在未來有關于兩岸的金融方向的交流,我跟我們北大的師生能夠有機會來參與,非常謝謝。


主持人:謝謝劉玉珍教授,今天學院來參加我們座談會的都是金融系和會計系的代表,這幾年我們金融專業和會計專業的學術方面都取得了進展,因為朱老師本身是會計方面非常優秀的學者,下面我想請我們會計系現任的系主任岳衡教授跟大家分享一下,現在會計學科發展的一些狀況。


岳衡:尊敬的朱老師,會計界的前輩,也為我們光華管理學院會計系的發展作了很多的貢獻。我自己是光華管理學院92級的學生,但是沒有這個運氣能夠聽到朱老師的課,那么我給您匯報一下會計系最近的一些發展情況。我們現在會計系大概是15名老師,然后從2000年開始就在國際上大力吸引優秀的人員,所以我們現在的師資隊伍都還是在國內非常不錯的,我們有來自于美國的、加拿大的、澳大利亞的、新加坡等等,很多地方的非常優秀的老師。然后我們的研究在最近一段時間都發展得很快,可以說我們很多的研究在國際上都得到了認可,我們有很多的文章,包括發在最頂尖的雜志。所以我們這些學者們應該說是在亞洲,在盡量往一流的水平上走,我們的學生應該說是非常優秀的學生,我們有各種項目,我們會計的本科生每年大概有50名左右,然后我們有會計的職業碩士,MPACC每年大概有60人左右,這個是在職的;同時我們有學術碩士,我們有為MBA以及其他的一些EMBA的項目都提供了一些教學,我們也有博士,我們的博士項目每年大概有4個到5個的博士生,我們的博士經過了非常嚴格的訓練,然后我們的博士很多到了國內非常好的學校,包括人大,包括昨天去的復旦,都有我們的畢業生在那里任教。我們現在仍然和臺大的會計系保持非常密切的合作,每年和臺大都有一個互訪的活動,開一個學術研討會,去年我們是會計系的一些老師都去臺大作了交流,今年他們應該也會過來,我們有一些更多的交流活動。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些教師的一些互訪以及一些學生的互相交流,比如前一段時間臺大會計系的劉以群(音)老師也過來參加我們的一個博士生的一個論壇,有幾個臺大老師,以后他們還會定期帶著他們臺大的博士生過來做一個交流,所以我們學生的項目也是非常的齊全。最后我回應一下朱老師前面講到了說經濟興起需要轉型的這樣一個問題。我記得我們會計有一個很出名的文章,專門講到說會計在解決資本市場發展中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就是說只有會計更發展,然后到我們的資本市場信息更加充分,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去做一個經濟資源的配置,可以從一些西洋的產業或者向一些新進的產業去發展,促進我們國家的經濟的轉型,能夠得到一個持續發展的道路,所以我覺得會計以后還是會越來越重要,我也希望我們會計能夠更好的發展,也希望朱老師,就像王燕(音)同學講到了,以后有機會歡迎再回到光華管理學院的會計系,和我們老師、同學再來上課。謝謝。


主持人:謝謝岳衡老師的介紹和分享。因為今天參加座談會的還有我們的很多在校生,我想把最后一點時間留給我們今天在校的同學,在校的同學一定有很多問題想和朱老師交流,大家有想交流的舉手示意我一下。我就請我們坐在正對面的劉燕(音)同學吧。先介紹一下自己。


劉燕(音):各位來賓,朱老師,大家下午好,我的名字叫劉燕(音),來自于臺灣,目前就讀于光華管理學院,是一名碩士生,非常感謝您今天的分享,我非常認同您的觀點,就是時代變化真的非常快,未來二十年可能會更快,所以說作為學生我們是很迷茫的,就是我們應該如何決定我們的事業呢?可能你從我比較淡的臺灣口音可以感受得出來,我從國中起就到大陸來念書了,然后今年夏天我會去香港實習,所以說和所有在大陸念書的臺灣學生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畢業之后該何去何從,所以說老師您能不能給我們一點建議,您覺得我們從哪里開始我們的追求呢?謝謝。


朱立倫:謝謝我們好多的老師,好多的同學,提出來,好像時光隧道一樣回到二十年前。其實剛才同學提到了我們當時分享的過程,這是我最感動的,一點一滴,其實人生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而每一件事情都會讓你覺得在人生的過程當中充滿了很多美好的回憶,也謝謝各位同學給我這么多美好的回憶。當時很多同學都還記得我的笑話,其實有一些我都不記得了,今天剛才聽書記在講那個笑話我才突然想起來的確我以前講的,跟大家重復一下,我以前上課的時候講說,大陸的同學不來上課,好像很喜歡講說他生病了,臺灣的同學都說因為塞車,臺北塞車塞得很兇;我說美國的同學都說他的祖父和祖母過世了,但是一個學期只能用一次。


其實我本性還是算幽默的,高大帥倒不是我了,我太太有提醒過我,你自己照照鏡子就知道了。


在課堂上還算幽默的,然后就做了這么一個嚴肅的工作,就是從政嘛,從政就好像要變成很嚴肅,但是我也想真的是如同大家所提的,我們講不是為自己,我們這一代是要為下一代而努力,我們希望不但自己的明天會好,今天更好,更希望下一代會比這一代更強、更好。年輕的這一代,大家跟我們的條件、環境不同,我們真的是為下一代來希望做更多的努力,那下一代人,下一代其實在比較優越的環境條件之下,走出去,走到全世界,機會不一定是在自己的家,機會不一定只在中國大陸,機會在全世界各地。其實上一個時代,就我們這個時代是很期待世界走進來,下一個時代是我們要走向世界,機會在哪里?機會在全世界,我希望每一位同學有這樣子的一個自我期許,我相信機會就在全世界,世界之大,大家可以自己去闖。


現在透過互聯網,隨時都可以接到大家的訊息,看到我們的很多同學在世界各個角落有很多的杰出的表現,當老師最高興的一件事就是同學的表現超越自己。從政的不一定有這樣的胸懷。如果以一個老師的心情的話就是希望學生超越自己,我就是這樣的心情,那黃敏惠,黃副主席跟我一樣是當老師的心情,都希望學生超越自己。


一個笑話,大概記得我們班上好多的狀元,真的狀元,是各省的狀元,所以記得有一個周末,跟同學吃飯的時候,有的同學說他是狀元,另外一個也是狀元,后來狀元就開始比了,后來我聽到當時有一個同學就跟我講,他那個狀元是二流狀元,我問他說為什么?他說我四川來的,后來我才第一次知道說大陸當時的高考是各省比的是不是?他說我四川的,那時候重慶還沒有分出去,他說我們有一億的人,我考出來我是狀元,他青海才500萬嘛。后來每一次吃飯的時候我要問狀元,都要問清楚你是哪里的狀元。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朱老師,因為時間關系,我們給學生最后一個問題,然后因為我看到剛才有同學舉手,我想把最后一個問題留給我們,我看到我們本科生的同學王志原(音)同學。


王志原(音):朱老師好,各位老師、同學下午好,我是光華管理學院的本科學生王志原(音),很高興能夠有這么一個機會來提問。作為一個光華的本科學生,雖然我們提過非常多的學習的機會,包括學術研究或者說出國訪學,很多選擇還有機會,我們一方面不想確定自己的目標,但是一方面我們又想盡快確定自己的方向好更加腳踏實地地把目標落地,讓它變成現實,但是這個選擇跟實際就很難把握和權衡,朱老師自己也是培養過很多的學子,所以請朱老師結合自己的經驗還有想法跟我們分享一下,可以給我們提出一些建議,謝謝。


朱立倫:年輕就是本錢,各位同學在及早的過程當中愿意出去闖一闖,愿意到全世界各地學習,都是機會,也就是像臺灣的孩子現在很多到大陸來學習,一樣的,大陸的孩子也到臺灣學習,或者是走到歐美,走到其他的地方,很多是機會,下定決心,就勇敢的去做,把它做好,到一個地方學習就把它學習好,到一個地方當老師就把它當好,二十年后回到一個校園,同學還會說你是一個好老師。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朱老師,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今天的座談會到這里暫時先告一段落,再次感謝朱立倫主席一行來到北大與廣大師生座談交流,共敘友情,相信在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機會互相交流學習,也祝朱立倫主席一行大陸行程圓滿順利,謝謝大家。


(鳳凰網:孫瑩整理)



朱立倫 2015-05-16 15:50:34

[新一篇] 鳳凰博報:周永康最令人恐怖的一面是什么

[舊一篇] 百年前的中國城池與山川 滄海桑田 美得讓人吃驚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