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專欄】中國經濟的末日亂象:中央蘇區重演 (圖)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全民炒房、全民放高利貸、到全民炒股,中國經濟一派末日亂象。亂象的背后是中共的操控,繼摧毀農業和工業后推動發展金融業,引導民眾入股市進行剪羊毛。權貴集聚更多資金,為逃走做準備。

中共歷史上,這種操作方式已多次使用,1931-34年的中央蘇區最為典型。今天中國跟當時蘇區的操縱模式類似,當年蘇區規模較小操作手段簡單一目了然,今天的操作隱蔽性比較強。

中共在蘇區的基本手段是打土豪分田地。中共搶劫地主后,把金銀貨幣集中自己手里,把土地分給農民。分土前,中共缺乏農民支持到處流竄;分地后,農民大力支持中共積極參軍。由此中共獲得固定區域,建立固定的統治機構,逐漸擴大地盤,進而形成蘇維埃統治區,也就是蘇區。

1931年3月,中央蘇區剛建立,新土地法草案出臺,明文規定“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發起新一輪更激烈的分地斗爭。1931年11月,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又頒布新土地法令,各蘇區又依據新法令陸續查田分田。

三次分田地后,中共為了穩定民心,保證說,自此后的土地,農民有買賣、租佃之權,不舉行分配了。但是1933年初,臨時中央遷來江西中央蘇區,強調要弄成“一個劇烈與殘酷的階級斗爭”,很快發動新一輪查田運動,分地斗爭更加激烈。

雖然土地革命有效發動農民,但無法解決農村普遍衰敗。為保持農民保持革命積極性,只有不斷的反復實施分地,稱為翻餅。在蘇區的不同區域,實施一年一次,乃至一年兩次、三次,不停打土豪分田地。1933年,王明撰文《中國蘇維埃政權底經濟政策》,批評中央蘇區的翻餅行為,指出“有一種現象阻礙蘇區農業生產的振興,這就是再三不斷地重新分配土地”。共產國際執委會也曾致電中共中央,要求避免重新分田。但是,翻餅反而越來越狠。多次翻餅后,種田收成勉強達到溫飽線,也不可避免被劃成地主。農民喪失毫無種糧積極性,糧食產量大幅降低。田地分來分區的結果是蘇區的農業崩潰并引發饑荒。

蘇區還大規模征糧,以供養龐大的機關和軍隊。糧食產量更少而征糧更多,蘇區從自足有余逐步陷入饑荒。生活狀況急劇惡化,當地農民紛紛逃亡到國統區討飯。部分農民組織起來,襲擊蘇區的中共基礎單位。1934年,民眾不再積極參軍,大量開小差,軍官也開始逃跑,甚至司務長帶著伙食逃跑。

工業制造也崩塌。中共占領縣城后,以共產(充公)的名義把工廠據為己有,民眾私產變成黨產。例如,中共攻占福建龍巖的汀州府后,征繳工商業變成公營工廠和合作社。布廠、紅軍斗笠廠、汀州彈棉廠、四都兵工廠、濯田煉鐵廠、熔銀廠、造船廠、熬鹽廠、磚瓦廠和造紙廠等等,成為蘇區的骨干工業體系。另外,還把造船、農具、織襪、鑄鍋、雨傘、油布、煙絲、染布、陶器、制糖、榨油、錫紙、硝鹽、樟腦、竹器、木器、磚瓦、縫衣、竹簍、造紙等各種私人作坊變成生產合作社。

工廠實施國有工業軍事化管理。廠長發揮不了作用,工廠管理混亂,浪費嚴重,產品質量低劣。到1933年,工廠虧損嚴重,而且無法生產出合格的產品。中共領導人對工業管理一無所知,面對混亂局面束手無策。后來,劉少奇到工廠調查后撰寫了《論國家工廠的管理》,提出國有工廠實行廠長負責制、成本核算制和計件工資制。1934年4月,中央人民委員會制定和頒布《蘇維埃國有工廠管理條例》。但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僅僅減緩倒閉速度而已。合作社存在同樣的問題,面臨倒閉潮。

另外,蘇區對個體工商戶的稅收日益嚴厲,導致個體難以生存。工廠、作坊和個體工商戶全面崩潰,軍需物資匱乏,民眾生活日用品短缺,生活艱難。

對于中共,通過金融系統搜刮金錢則是工作的核心。早在1930年10月,贛西南特委書記劉士奇在給中央的信中說到,由于外部對當地經濟封鎖,已無土豪可打,同時耗費甚巨,均感困難,惟東古銀行票幣甚行暢銷,幾乎每天能印幾萬,都能銷出。中共聞之大喜,迅速推廣經驗,大量印刷紙幣。

中共在當年中央蘇區私自印發的鈔票
這是一張中共當年在中央蘇區私自印發的鈔票(網絡圖片)

1930年11月21日,中共總前委發出“立即動手出票子”的號召,命令下屬各蘇區大量印刷蘇區紙幣。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于1930年11月27日發出《秘字第四號通令》:“本政府為要取得這一決戰的勝利,當然要準備充分的經濟,為了這一決戰的勝利之需,因此本政府財政部以一百萬現金創設大規模的江西工農銀行,同時財政部為著要使金融有廣泛的流動,使我革命群眾與紅軍在經濟上有絕大的充裕,因此發行鈔票一百萬元。”從此,蘇區開始重視金融系統建設,操控貨幣實施搜刮。手段主要包括:印刷紙鈔、鑄造假銀幣、吸收存款以及發行公債。

中共通過金融系統,大規模搜刮社會中的硬通貨。最初中共設立東固平民銀行,銀行基金(股本)主要來自四方面:一是向東固地區的黨員、干部借貸;二是由當地的社會公堂及富有之家捐助(強捐);三是在區委的革命活動經費中借貸;四是開展銀行儲蓄,宣傳動員革命群眾向銀行存款。1929年春,銀行基金擴大到8000元,發行紙幣2萬元。基于東固銀行的成功經驗,各蘇區紛紛建立銀行,吸收存款,并且加大紙幣供應。

1934年3月20日,蘇維埃國家銀行成立,開辦儲蓄存款業務。據記載,當年僅瑞金支行就吸收存款2600萬元(均為銀圓),規模極大。中央蘇區還先后發行三次公債,其中兩次為1932年發行的戰爭公債,共180萬元。1933年8月,又發行300萬元經濟建設公債。根據蘇區宣傳,該公債的發行是基于“蘇區經濟的困難日益加重,為了保障紅軍給養,改善工農群眾生活,爭取粉碎敵人圍剿”。

通過這些方式,中共吸收銀元發放紙幣,最終把民眾手中的硬通貨,基本都變成了紙幣。

1934年下半年,蘇區進入三光狀態: 糧食吃光,工業產品用光,硬通貨花光,民眾只有手里的紙幣、銀行存款和債權以及債券。中共作為寄生在當地經濟的群體,在三光和饑荒里無法維持統治,只好帶著搜刮來的銀元和金條和國民黨的紙幣逃亡,也就是開始長征。

蘇區民眾陷入絕對貧困狀態。農業秩序完全打亂,工廠的工業設備被拆走損毀,作坊和商業全面破產,硬通貨被席卷一空,過去的積累全部被掠奪,資源也被破壞殆盡。至今80年過去,老區依然是窮困落后的代名詞。

2015年的中國大陸,正在重演1934年中共從蘇區逃跑前的情景。首先,農業崩潰,糧食供應短缺。農民種糧不僅不賺錢,還經常虧損,農民已經不把種糧當營生,僅僅存點口糧。工業區、鐵公基和房地產大量擴張,導致大量宜耕土地被侵占或者污染,難以恢復耕種。過度使用化肥農藥,地力嚴重退化,產出能力日益降低。如果沒有大量進口糧食、地溝油和瘦肉精、化肥農藥、轉基因等支持糧食供應或者生產,中國早鬧饑荒。

其次,實體制造加工業大量裁員和倒閉。人民幣外升內貶,造成中國制造業成本日益高昂,出口陷入絕境。在國內市場, 2015年 春節后,多數鐵公基和房地產項目停工,建筑業基本停滯。與建筑相關的制造業處于倒閉邊緣,包括鋼鐵水泥建材有色金屬等;相關服務行業大量裁員或者關門。出口和建筑相關產業占據中國經濟的絕大部分份額,既占據巨大的資金,又雇傭大量勞動力,隨著上述兩類行業蕭條,工商業進入崩潰階段。

第三,金融是最后的操控和掠奪。中國的外匯儲備模式與蘇區的貨幣發行實質相同,在蘇區,只要人們從事經濟交易,就必須把手中的金銀換成蘇區紙幣。二戰后的國際經貿中,美元取代金銀成為國際流通的主要硬通貨。要和中國做經濟交易,則必須拿中共發行的人民幣作為媒介,進入中國的個人或者企業,必須把美元等國際貨幣交給外管局,然后外管局發放人民幣給對方,最后,外匯都集中在中共手中,如同蘇區的金銀控制在中共手中。

在中國經濟中,中共除了與美元匹配進行人民幣印鈔外,還自行印鈔,通過銀行在社會中發行。自行印鈔的模式與蘇區時也相同,中共拿著幾乎無成本的紙幣,在社會中任意采購消費。

外儲表面上是中共控制的資金,但實際上并不真正歸中共所有,而是歸屬進入中國的個人或企業,正規渠道進入中國的外資,中共承諾未來撤資時,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還回去。

外儲機制和承諾的特點是今天中國和蘇區的關鍵差別。蘇區時代,中共獲得金銀后,一方面用于和國統區交易購買物資,另一方面藏起來供以后逃跑時用。今天,中共獲得外匯后,一方面與蘇區時類似,用于購買國外的原材料和產品或者對外投資,另一方面,中共無法藏匿美元等外匯,只能把存在國外銀行,或者購買美債等外國政府債券或者企業債券。這意味著中共持有的硬通貨透明化,不能像金銀隨身攜帶逃跑。基于中共在加入WTO時的承諾,中國居民每人每年有5萬美元額度外匯兌換,所以,中共既無法完全卡死外匯兌換,也無法整體轉移資金。

中共加強金融炒作,盡可能吸干民眾手中的人民幣。由于國際規則的約束,中共如果敢對居民實施嚴厲的外匯管制,國外可以直接凍結中共的所有外儲。所以,中共采取通過宣傳和炒作,讓民眾手中都變得沒錢,這樣也就無法和中共爭換外匯。這其中的措施里,最具吸金作用的就是房地產。通過對房價的拉抬以及各種宣傳,引發民眾的跟風買房,繼而炒房。無數人把積蓄投資房產,還大量按揭貸款,也就是未來的資金也要交給銀行。

銀行看到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面臨極大風險后,積極推出理財產品,以相對高的利率吸引民眾資金。民眾不能像銀行存款那樣提前支取理財產品款項,如果理財產品到期違約,意味著買理財產品的人遭受損失。在政府的鼓勵下,各地高利貸又盛行起來,很多民眾把救命錢都拿去放高利貸。隨著高利貸到處爆破,大量民眾返貧。另外,網上高利貸也在政府鼓勵下迅速擴大規模,這一輪掠奪又能消滅一些資金。一輪輪集資后,民眾現金所剩無幾。

股市成為最后的吸金主戰場。2014下半年開始,股市再一次被聚焦,資金大規模進入爆炒,吸引中小散戶也跟風進入。隨著股市上漲,越來越多民眾跑步加入隊伍,投資額也越來越大。在美指大幅上漲、外匯加速離開中國的背景下,股市上漲可以看作是中共抵御資金外流的一個關鍵手段。工商業全面潰敗,樓市面臨不可阻擋的下跌,沒有新的獲利熱點,資金大規模逃離中國,民眾也恐慌換購美元,很容易導致外儲崩盤。股市的火爆炒作,讓民眾有了新的關注點,減弱換美元的積極性。

實體經濟正在經歷倒閉潮,股市上漲完全脫離基本面,注定難以持久。隨著股市上漲,大戶資金逐漸出貨,大量中小散戶接盤。而且炒作資金中存在大量融資盤,一旦股市流出資金超過流入資金,市場下跌,很容易出現多殺多的局面,這意味著股市崩盤,中小散戶被血洗,自然也無錢再換美元。

在民眾買房炒房、買理財產品、參與高利貸和炒股時,資金不斷流向權貴富人。這些人早知危機,提前安排家屬攜帶資金轉移海外,趁最后的瘋狂再撈一把,再火速換購美元出逃與家人匯合。

跟當年中央主力撤退后的蘇區一樣,權貴富人攜帶資金跑路之后,留下滿目瘡痍的中國。空氣污染,土壤污染,水資源匱乏,糧食極度短缺,實體倒閉,商業凋零,金融崩盤,人們在艱苦的環境里為基本的生存而搏殺。

國在山河破,一寸河山一寸血……

(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供稿)



網載 2015-05-22 11:16:08

[新一篇] 【歷史今日】中日甲午海戰(多圖)

[舊一篇] 【名人故事】李鴻章訪美十日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