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死訊”瀕死前一秒的14種神秘感受

>>>  技術話題—商業文明的嶄新時代  >>> 簡體     傳統

1305030034251459--ss4.jpg

據曾有“瀕死經歷”的患者描述,在“死亡狀態”下經常看到光、隧道或其他的人、物等。(網路圖片)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內華達大學教授雷蒙德穆迪博士在研究過150個瀕死體驗者(經歷過“臨床死亡”后復生的人)的案例之后,試圖為人們揭開死亡真相。


瀕死體驗”一詞,是1975年由雷蒙德穆迪提出的。穆迪博士在對一百多例瀕死體驗的病例進行研究后,寫成了《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又譯《瀕死體驗訪談錄》)一書。此后對“瀕死體驗”進行研究的科學家越來越多,1978年,國際“瀕死體驗”研究聯合會成立,成為“瀕死體驗”研究者交流和支持的平臺。

盡管瀕死體驗發生的情境,以及親歷該種體驗的個人性格都有著巨大的差別,但需要肯定的是,在這些人“瀕死體驗”的陳述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相似性,下面14種情況,可大體反應瀕死體驗者在“死亡”一瞬間的感受 。

死亡前一秒的14種神秘感受

1、聽到自己的死訊:他們親耳聽到醫生或是在場的其他人明確宣告自己的死亡。他會感覺到生理的衰竭到達極限。

2、從未體驗過的舒服:“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了,只有和平、舒適、安詳……”“瀕死體驗”的初期有一種平和安詳、令人愉悅的感受。首先會感到疼痛,但是這種疼痛感一閃而過,隨后會發覺自己懸浮在一個黑暗的維度中。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最舒服的感覺將他包圍。

3、聽到奇怪的聲音:在“瀕死”或者“死亡”的時候,有奇怪的聲音飄然而至。一位年輕女子說,她聽到一種類似樂曲的調子,那是一種美妙的曲調。

4、被拉入黑暗的空間:有人反映他們感到被突然拉入一個黑暗的空間。你會開始有所知覺,那就像一個沒有空氣的圓柱體,感覺上是一個過渡地帶,一邊是現世,一邊是異域。

5、自己看著自己的軀殼:發現自己站在了體外的某一處觀察自己的軀殼。一個落水的男人回憶說,他自己脫離了身體,獨自處在一個空間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你的話別人聽不到:他們竭力想告訴他人自身所處的困境,但沒有人聽到他們的話。有一名女子說,我試著跟他們說話,但是沒人能聽到。

7、不停出入自己肉體:脫體狀態下,對時間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憶說,那段時間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體。

8、感官從未如此靈敏:視覺、聽覺比之前更加靈敏。一個男子說,他從未看得如此清楚過,視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增強。

9、孤獨無助、無法交流:在這之后,會出現強烈的孤立感和孤獨感。一位男子說,他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和別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單”。

10、周圍有他“人”陪伴:這時,周圍出現了別的“人”。這個“人”,要么是來協助他們安然過渡到亡者之國,要么是來告訴他們喪鐘尚未敲響,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時間。

11、最后的時刻出現亮光:“我進入水晶一般明澈的光,很美,很亮,非世間言語能形容,散發著無限的愛……”在“瀕死體驗”最后的時刻,會出現亮光。這道光具有某種“人性”,非常明確的“人性”。

12、回望人生、全程回顧:“在一剎那間,我快速回憶起這一生從小到大每一件事情,清晰異常……”這個時候,當事人會對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顧。當親歷者用時間短語來描述它時,都是“一幕接著一幕,按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移動的,甚至伴隨著畫面,當時的一些感覺和情感都得以重新體驗”。

13、被“界限”阻隔:在這時,人會遇到一道可以被稱作是“邊緣”或者“界限”之類的東西,阻隔你到某個地方去,關于它的形態有多種表述:一攤水、一團煙霧、一扇門、一道曠野中的籬笆,或者是一條線。

14、生命歸來:這些“活”的人從此不再恐懼死亡,他們親身體驗到,死亡是通向……。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瀕死體驗”進行到某種程度后,人們必須“回來”。在最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想趕快回到身體中去,但是,隨著“瀕死體驗”的深入,他開始排斥回到原來的身體,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這種情緒就更為強烈。 隨后,你就真的“回來”了。 人是一種相當依賴精神的生物,當人“瀕死”時,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讓死亡變得不那么可怕。人死的時候,整個一生都將被重新評價,這種評價完全不依賴于你是否腰纏萬貫,身分地位是否顯赫,而僅僅取決于在你一生里與他人分享的愛和溫暖有多少。

生命的價值取決于人的道德修養

據美國蓋洛普在1994年的調查,全美有6%的人口、1300萬人曾有“瀕死體驗”,研究“瀕死體驗”的國際組織更分布75國。今年4月復活節剛出書、 又拍成電影的《真的有天堂》——描述美國未滿4歲的寇頓‧伯爾普(Colton Burpo)手術瀕死往返天堂的真實故事,轟動全世界。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對幸存者“瀕死體驗”調查中,雖只獲得81例有效的調查數據,卻是目前世界“瀕死體驗”研究史上采集樣本最多的一次。81例受研究者中,有47例在“瀕死體驗”前后性格有改變。“瀕死體驗”具有思維特別清晰感的人,性格多變得溫順;而“遇見”非塵世的人或靈魂、思維或行為不受意識控制而被審判感等體驗的人,性格多變得盲目樂觀或急躁。在“死而復生”之后,絕大多數人對當時的“瀕死體驗”記憶猶新,時隔一二十年仍刻骨銘心。這些來自中國的調查結果與世界其它國家學者的調查驚人地相似。

“瀕死體驗”的研究顯示,人并非孤獨地存在宇宙之中,而且死亡并非生命的終點。生命的價值也不是取決于人的聰明才智或是金錢地位,而是取決于人的道德修養。

責任編輯:李熙

 


網載 2015-05-23 22:38:34

[新一篇] 2014物理十大研究突破 宇宙天文占4項

[舊一篇] 才華究竟從哪來?眾多頂級科學家告訴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