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真:康熙扶植獎勵清官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Fotolia)


康熙皇帝倡導尊德崇道,實行仁政德治,他說:“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系也。……道統在是,治統亦在是矣”。他言傳身教,嚴于律己,堪稱內圣外王的典范。

有一代明君,必有一代賢臣,各級官員紛紛效仿,以人品相砥礪,以名節、操守為尚,愛民惠民,清廉之風蔚然而成,清官廉吏層出不窮,“海宇升平,人民樂 業”。

康熙談治國之道:“先圣先師道法相傳,昭垂統緒,炳若日星。朕遠承心學,稽古敏求,效法不已,漸進自然。然后施之政教,庶不與圣賢相悖耳”。在具體實施方法上“不以法令為亟,而以教化為先”,以達“覃敷文教”、“返樸還淳”的太平盛世。

康熙重視官員的道德人品,大力扶植獎勵清官,扶正抑邪,利用各種機會勸諭大臣、督撫等官以百姓疾苦為念,作清廉為政的表率。清官們對百姓的仁愛的精神,就是康熙仁愛精神的體現,他們都具有深厚的道德素養,兩袖清風,不畏權貴,深受百姓愛戴。康熙一朝,清官、名臣燦若明星,舉不勝舉。

“豆腐”湯青天

湯斌出任陜西潼關道時,為不擾地方百姓,他用官俸買了三頭騾子,一頭馱著兩套舊被褥,一個竹書箱;主仆二人各騎一頭,到了潼關,守關的把總還以為他是趕考的書生。

湯斌上任不到三個月,潼關各州縣的奸滑之徒就不敢再作惡,紛紛收斂,百姓則安居樂業。一時間,“湯青天”的美名家喻戶曉。湯斌不僅為官清正,居家也頗有顏回之風。平時采野菜供膳,每餐必有一味豆腐,百姓們親切的稱他為“豆腐湯”,以頌揚他為官清廉。

湯斌出任江寧巡撫行前,康熙對他說:“居官以正風俗為先。江蘇習尚華侈,其加意化導,非旦夕事,必從容漸摩逐漸達到,使之改心易慮。”并賜予其鞍馬、衣料、銀錢,又賜御書三軸并說:“今當遠離,展此如對朕也。”此足可見康熙的良苦用心。

康熙南巡到蘇州見湯斌后又對他說:“向聞吳閶江浙一帶繁盛,今觀其風土,尚虛華,安佚樂,逐末者多,力田者寡。爾當使之去奢返樸,事事務本,庶幾可挽頹風。”又賜其御書。

湯斌勤政恤民,倡導節儉,使民風改觀,返樸還淳,他說:“公則明,廉則威。”康熙稱贊他:“潔己率屬,實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風有位”。湯斌去世后,康熙賜其謚號“文正”。

“青菜”于青天

于成龍赴任廣西羅城知縣前曾與友人書中說:“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念,誓勿昧天理良心”。羅城百廢待舉,于成龍實施教化,并帶領百姓從事農業生產、興辦學校,羅城大治,“居羅七年,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于成龍赴任四川知府時,四川因遭戰亂最久,人口銳減為全國之首,他推行善政,不到二年,人口驟增,大量田地開辟。他由武昌知府遷福建按察使時,其舟將發,百姓痛哭挽留,“民遮送至九江,凡數萬人,哭聲與江濤相亂”。

到任后,即釋放被株連冤民數千人,善政迭出,被百姓呼為“于青天”。他自奉簡樸清苦,“日惟以粗糲蔬菜自給”,荒年時以屑糠雜米為粥,客至亦如此待之,說:“如法行之,可留余米賑饑民也。”江南人民因而親切的稱他“于青菜”。

他的志節清操享譽當時,據載,當他出任兩江總督的消息傳出后,南京布價驟然上漲,“金陵闔城盡換布衣,士大夫減驅從、尚節儉,盡改奢靡之風……奸佞人等不得不遷往他處。數月之間江南“官吏望風改操”,政化大行。

康熙得知于成龍事跡,親自召見他,表彰說:“你為當今清官第一”,并殷殷勉勵:“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爾其勉旃!”賞賜白金、良馬、御制詩等。

于成龍提出蠲免錢糧、賑濟災荒等要求,無不得到康熙應允。由于他心為百姓,招致了有些權貴的不滿,他們散布流言蜚語,朝中有人藉機彈劾他,說他年老昏聵,越來越蛻化變質,康熙回答說:“朕廣泛聽取了眾人的評論,都稱贊于成龍廉潔如初。是因為他性格耿直,剛正不阿,才會有人因嫉恨而進讒言誣告他。”

康熙讓朝廷將于成龍的事跡昭告天下,進行傳頌。于成龍去世后,將軍、都統等人察看他的遺物,“竹筐里只有一襲綈袍,桌上幾罐鹽豉”。康熙說:“朕博采輿評,咸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賜其謚號:清端,并為其祠題額“高行清粹”四字以示褒揚。

康熙曾令于成龍薦舉廉吏,薦舉的一些人中有一人也叫于成龍,是通州知州、漢軍鑲黃旗人,后被稱為小于成龍。因為他廉能稱職,誠心愛民,介然自守,不攀高結貴,即使他本旗王爺的門上也不走動,深得康熙欣賞。

五年之間,小于成龍便從知州、知府擢為按察使,康熙賜親書手卷一軸,并對他說:“人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爾必自始至終毋有改操,務效前總督于成龍,正直潔清,乃無負朕優眷之意。”幾年后,又擢為直隸巡撫。

陛辭時,康熙詢問:“畿輔重地,利弊應興革者,宜何先?”小于成龍奏稱:“弭盜為先,奸惡之徒倚仗旗下名色窩藏匪類,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當執法治之。”康熙大為贊許。

后來,康熙以小于成龍“廉能稱職,誠心愛民”,特旨嘉獎,并賜鞍馬、銀兩等,后歷升左都御史、河道總督等職。

針對有些八旗外任官員腐敗之弊,康熙將小于成龍作為八旗子弟的榜樣,曾親自召見其父、原任參領于得水,賞賜貂裘,嘉其教子有方,并殷殷叮嚀,令其繼續勉勵其子“殫心竭力,始終如一”。又諭八旗都統、侍郎諸臣,有子弟為外吏者,務必寫信訓勉,學習小于成龍之潔己愛民。并通令果有潔己愛民如小于成龍者,將立即擢用。


八一巡撫 張伯行
張伯行任山東濟寧道時,正逢歲荒,便傾其家資購糧、制棉衣賑濟災民。布政使以其擅自動用「倉谷」上疏論劾,張伯行義正嚴詞的說:「有旨治賑,不能算專擅。上視民如傷,倉谷重乎?人命重乎?」張伯行還督修黃河南岸二百余里大堤及馬家港、東壩、高家堰水利工程,治理濟寧運河,康熙贊其治河有方而有功,召見他并賜予其「布澤安流」匾額。
張伯行任督撫時,曾作一《禁止饋送檄》,嚴禁屬員饋送。檄文說:「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此即張伯行修身之金繩鐵矩,也是百姓稱其為「八一巡撫」美譽的來歷。
張伯行是當時名儒,以直聲浩氣名傳天下,他一生「讀書自少至老,不厭不倦,雖鞍馬舟車之上,未嘗釋卷」,以其身正為官一任,施惠一方,在江南任官數年,百姓稱其「只飲江南一杯水」。
康熙稱贊他說「凡為大臣,當仰體君心,惠愛百姓。如張伯行為巡撫時,凡地方情形,米麥價值,皆不時奏聞,是真能以百姓為心者也」、「張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賜其「廉惠宣猷」匾額,表彰他是清廉仁惠的榜樣。
壁立千仞 陳瑸
「誓不取民一錢」的張伯行,與被稱為「壁立千仞」的清官陳瑸在當時被頌為「泰華兩峰,同標峻絕」。陳瑸是張伯行舉薦的,赴任四川提學道時僅一僕相隨,衣被一如布衣平民,在任上「杜請托,一意甄拔人才」、「清介公慎,杜絕苞苴」。
陳瑸任臺廈道時,將應得銀三萬兩全用于公事。陳瑸超擢為巡撫時,單騎赴任,其僚屬竟不知來者是何人。到任即彈劾縱役擾民的知府知縣,并上疏禁加耗、禁饋送、崇節儉、憐貧苦等數項有關國計民生的大事。
康熙下詔嘉勉,諭以「躬行實踐,勿鶩虛名」。一次,陳瑸在暢春園覲見康熙,君臣在澹寧居談話。陳瑸奏言:「官吏妄取一錢,即與百千萬金無異。人所以貪取,皆為用不足。臣初任知縣,即不至窮苦,不取一錢,亦自足用。」
康熙聽罷,非常感嘆,問起陳瑸如何來京,陳瑸答:「蒙撫臣給臣盤纏赴任。又到衢州見總督,總督說汝到任后應請陛見,皇上必叫汝去看;若無盤纏,如何去得呢!臣得總督給的盤纏,方能來京。」康熙感嘆的說:「汝竟是苦行老僧一樣!」
一次,康熙對群臣說:「陳瑸生長海濱,非世家大族,又無門生故舊,而天下皆稱其清。非有實行,豈能如此?國家得此等人,實為祥瑞。允宜從優表異,以鼓勵清操」、「陳瑸居官甚優,操守極清,誠清廉中之卓絕者」。
為官清廉者經常受到康熙的特殊眷顧。如彭鵬秉公執法,為民作主,敢于伸張正義,其事跡被后人編成小說《彭公案》。康熙知道彭鵬清廉,在接見他時賜給他內庫帑銀三百,并說:「知道你清正,不接受百姓的錢,這些錢給你養廉。」
康熙保清官
江寧巡撫慕天顏則因為「自任巡撫以來,未聞有清廉之名」,被降級調用。康熙深知清官剛正不阿,貪官、奸佞之徒常嫉恨、造謠或誹謗,因而常加意保護,他曾宣布「蕭永藻、富寧安、張鵬翮、趙申喬、施世綸、殷泰、張伯行,此數人皆清官,朕皆愛惜保全」,「朕保全清官」、「使為正人者無所畏懼」。
康熙明察是非曲直,從不聽信讒言,使貪墨之徒沒有市場。
在康熙的取士標準里,人品和操守是最為重要的,「節操清廉,最為緊要」。康熙朝名臣皆有君子之風,都有非常動人的事跡,始終如一,位愈尊而操守愈厲,志節彌堅。
康熙率領群臣創造出一代天朝盛世,后稱「康干之治」,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百姓安居樂業,各地五谷豐登,使傳統文化中修己安民的理想得以實現,使恪守「天理良心」、「仁愛」等道德理念得以彰顯。
史載:「時天子廣厲風節,群士慕效,吏治丕變。循吏被薦膺顯擢者,先后踵相接」、「久道化成,德洋恩普,黃童白叟盡樂恬熙,僻壤、荒陬咸知親遜」。△


網載 2015-05-23 22:46:12

[新一篇] 萬萬沒想到 開車不能吃這些食物

[舊一篇] 明朝奸佞魏忠賢與東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