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紐約時報》2013年度十大好書回顧│鳳凰讀書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小說類


《美國佬》(Americanah)

作者:希馬曼達·恩戈齊·阿迪奇(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出版社:克諾普夫出版社(Alfred A. Knopf)



尼日利亞女作家阿迪奇的第三部小說,她以或溫和、或犀利的筆觸,描摹出一位年輕尼日利亞移民進入美國社會后的悲歡際遇。故事論及編發美容廳的辦公室政治,談到記憶帶來的負担,對于這位無畏的女作家而言,我們在生活和網絡、在愛情世界中遭遇的不同世界以及不同轉換的自我,既是歷史的代理人也是受害者,是我們自身故事中的英雄。阿迪奇善于將繁復的世界和自我調和在一起,沒有什么內容因太過卑微或令人膽怯而無法觸碰。


阿迪奇生于1977年,名列《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志“20名40歲以下北美杰出青年作家”(20 Under 40),曾獲象征女性英文寫作最高榮譽的奧蘭治文學獎(Orange Prize)。


《噴火器》(The Flamethrowers)

作者:蕾切爾·庫什納(Rachel Kushner)

出版社:斯克里布納出版社(Scribner)



美國女作家庫什納的第二部小說。故事場景設定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激進政治、前衛藝術、摩托車賽皆在這部光芒四射的小說中躍然紙上。一位鄉下女孩只身來到繁華的紐約,追尋藝術夢想,不料卷入當年撼動意大利的激進示威運動中。女作家施展出辛辣尖銳的眼力和精雕細琢的語句,探尋個體如何在無情社會力量的掃蕩中飽受沖擊。本書細致描繪了70年代年輕人離經叛道的青春紀事,入圍2013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名單。


《金翅雀》(The Goldfinch)

作者:唐娜·塔特(Donna Tartt)

出版社:利特爾與布朗出版公司(Little, Brown & Company)



深受讀者喜愛的美國女作家塔特經過十一年的潛沉,繼《秘密歷史》(The Secret History)和《小朋友》(The Little Friend)之后,發表了這部長達784頁的厚重作品。小說主人公西奧·德克爾(Theo Decker)因恐怖爆炸襲擊年少喪母,但意外獲得一幅荷蘭名畫。小說以同名畫作《金翅雀》為線索,記敘了德克爾在曼哈頓掙扎求生的經歷,充盈著引人入勝的生動角色,揭示藝術對生命的超越和救贖。


《重生》(Life After Life)

作者:凱特·阿特金森(Kate Atkinson)

出版社:里根阿瑟出版社/利特爾與布朗出版公司(A Reagan Arthur Book/Little, Brown & Company)



英國女作家阿特金森此書布局機敏巧妙而又富戲劇性,也無損于呈現20世紀中葉人類社會的邪惡本質。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女主人公厄休拉·托德(Ursula Todd)不斷死去,又不斷復生,此后發現自己一旦犯錯便會經歷交錯輪回。小說將不同版本的人生故事拼接觀照,微妙地訴說了對戰爭、對人性、對死亡的感悟。


《十二月十日:故事集》(Tenth of December: Stories)

作者: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

出版社:蘭登書屋(Random House)



桑德斯此書盡述各類罪惡情境,既有不帶感情色彩的冷漠,也有徹頭徹尾的瘋狂;囚犯被迫服用情緒調整藥物,庸人擺脫不了幻覺妄想,第三世界女性用外科手術線吊起充當資產階級世界的草坪裝飾。在絕望窒息之余,作者又提供故事角色以正確決定的可能。小說傾注了作者深刻的同情,也在階級、權力和正義等一貫話題上走得更遠。



非小說類


《音樂停止之后:金融危機、應對與未來工作》

(After the Music Stopped: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Response, and the Work Ahead)

作者:艾倫·S·布林德(Alan S. Blinder)

出版社:企鵝出版社(The Penguin Press)



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布林德在書中對2008年金融崩盤的成因進行了精彩探討。布林德指出,金融危機并非源自某單一事件,而是由許多關鍵事件同時觸發而共同導致。書中嚴辭批評了小布什政府和奧巴馬政府的經濟決策,尤其是聽任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之舉;同時也稱贊他們采取措施,遏制了經濟陷入進一步蕭條。布林德還表示,兩任政府對危機的應對要遠遠優于公眾認知。


《榮火時代:布什和切尼的白宮歲月》

(Days of Fire: Bush and Cheney in the White House)

作者:彼得·貝克(Peter Baker)

出版社:道布爾迪出版社(Doubleday)


《紐約時報》駐白宮記者貝克以客觀平衡的敘事,講述了布什政府任內的數次危機。貝克承認筆下人物的成就,也不為他們開脫。貝克指出小布什出兵伊拉克等錯誤決策并不理性,還披露了小布什與副總統迪克·切尼之間的糾葛關系。書中甚至質疑,布什究竟是領導者還是被領導者。貝克最終出得結論:無論是何人,這位“決策者”都未能善盡決策。


《紀念醫院五日:颶風過后醫院中的生與死》

(Five Days at Memorial: Life and Death in a Storm-Ravaged Hospital)

作者:謝里·芬克(Sheri Fink)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Crown)



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造成重大災情,災區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醫護人員面臨器材和人員不足的絕境,涉嫌對病患做出取舍,疑似向危重病人注射致死藥物。芬克以純熟細膩的筆觸,令讀者身臨其境、扣人心弦,對于反復爭論的臨終關懷、醫療種族歧視、有限資源分配等問題進行振聾發聵的探討。


《夢游者:1914年歐洲何以陷入戰爭》

(The Sleepwalkers: 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

作者:克里斯托弗·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

出版社:哈珀出版社(Harper)



美國歷史學家克拉克在此書中重新解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成因。克拉克認為過去研究對歷史的詮釋過于簡單粗暴,因而刻意避免將發動戰爭的罪愆歸咎于某一國家或領導人。他寫道:“戰爭的爆發并不像阿加莎·克里斯蒂偵探小說,我們找不到哪個嫌犯站在尸體旁,暗示我們他是罪人。”克拉克還說,戰爭參與各方都是“夢游者”,不是狂熱徒,也不是謀殺犯;戰爭是悲劇,不是犯罪。


《浪》(Wave)

作者:索納莉·德拉尼亞加拉(Sonali Deraniyagala)

出版社:克諾普夫出版社(Alfred A. Knopf)



2004年12月27日,索納莉與家人正住在斯里蘭卡的海景酒店。索納莉突然發現海水有異,趕忙呼喚丈夫來看,不料轉瞬之間,海水覆頂而過,她在這場印度洋海嘯中失去了丈夫、雙親和兩個兒子。盡管災難奪走了她的全部,她卻奇跡般生存了下來;而這部回憶錄也堪稱奇跡,筆調冷峻地記下了當時災難無情、天地變色、恐懼蔓延的慘境。



(來源:紐約時報)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39:41

[新一篇] 時光倒流七十年:在上海,遇見彈性女孩│讀藥周刊

[舊一篇] 終極書單!有沒有一本書,陪你到世界末日,或是臨死之前?│鳳凰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