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賞 茶山、茶樹、茶人、茶路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

終老的地方

────────────

文 | 晏禮中


我是臺灣省南投縣人,家里三代做茶,我是在茶樹下長大的。后來,我的家族在泰國美斯樂種烏龍茶,我負責在美國賣。2003年,前任的云南省委書記帶著九縣一市的縣長市長到泰國參訪,來到我家族的茶園。書記對我說,你有空來云南看看,能在自己的地方種茶最好,不要在別人的地方。


第二年,我就來了云南景邁山。據說緬甸的一部佛經提過這片茶山,它始種于唐代,一共種兩萬八千畝,原來是連成一片的,后來被分割成六個片區,加起來仍號稱有一萬畝。當時已有很多人來看過,沒人敢要,因為這片古茶園太大了。


第一次到景邁山考察,我就看到當地人在砍古茶樹。那時候,沒人要古樹茶,古樹茶的鮮葉一公斤才一塊錢,賣茶時,如果里面混有古樹茶,價錢還要更便宜。古茶樹高,會遮住陽光,影響下面高價臺地茶的產量,而且爬上去采很危險,所以,他們索性把古茶樹砍倒了采,采完,古茶樹也就不要了。當時政府沒能力保護。我想,我要不下決定,古茶園也許就沒了。我就一咬牙把這把這六片古茶園租下來,租了五十年。本想簽完合同回趟美國,當時“非典”很嚴重,對外交通完全封鎖。我索性一個人留下建廠。剛開始,我的家族并不支持我來云南,他們認為在加州硅谷賣茶葉挺好,沒必要來深山里受苦。但我想,我要不來,這片古茶園就完了。后來,當地人也對我說,他們一個人一天能砍一百多棵古茶樹,我要晚來半年,就都砍光了。



我把廠房和宿舍建在茶樹最少的山坡上,一共十畝地,年產十噸的規模,投資八百萬,制茶設備都從臺灣運來,一年就蓋好了。


如何才能讓老百姓不砍古茶樹呢?他們不會因為有人承包了就不砍。要讓他們認識到古茶樹的價值,把古茶樹保護起來只能提高收古樹茶的價格。我從收茶第一天就把古樹茶的價格從一公斤一塊錢漲到了十二塊五。第一年收購鮮葉,半年里我給茶農們付了126萬。每次都帶著現金,來山上發。開始有公安保護,后來發現根本不用公安,當地人自己就會保護我們,他們信奉小乘佛教,敬天畏地,還是比較好說話的,也許在有利益沖突時會有一些小奸猾,但絕對不會做傷天害理的事,現在也一樣。


這六片茶地有兩個村寨,三千戶人家,一家一家地簽協議。剛來時,他們問我,現在的毛主席是誰?他們只知道毛主席,以為毛主席是個官的名字。我就入鄉隨俗買了張毛主席像貼墻上,老百姓會覺得親切。我跟農民打交道很多做法很寬松,我并不在乎他們私自采些去賣,只要不過度采摘、不砍就好了。


開始我希望招些大學生,但沒人愿意來,這地方實在太偏。寨子里會寫字的就是知識分子,中專生就是狀元。因為偏,所以我當初最担心的其實是安全,除了自己謹言慎行,我還請了些當地退休的領導來當顧問。那時候路都是土路,美國朋友來看我,來過一次就再也不來了,他們說,那條路太“按摩”人了。


我的茶80%出口外銷。我在美國生活了10年,很多美國的中餐館,茶是免費提供的,但用的都是些垃圾茶,茶水味道很差。外國人覺得倒掉可惜,就把茶和醬油混 在一起泡米飯吃。我知道西方人的口味,他們喝不慣中國傳統口味的茶,只知道綠茶和紅茶,沒人知道普洱茶。開始我用古樹茶只做綠茶和紅茶,不做普洱,先做他們習慣和喜歡的茶,再讓他們逐漸了解其他的中國茶。不過,到目前為止,普洱的熟茶,外國人還是接受不了。


▲飲茶的英國女子,1953年


茶要賣去外國必須通過認證。當時我們的認證是通過美國環保總署來做的,我們一年就通過了三個國外認證。國內認證只認證原料,國外還要再認證生產環境和生產工藝。我們的認證分兩份,茶葉的管理,以及工廠的生產機器和工藝。我們所有接觸茶葉的設備都是不銹鋼材質的,做茶絕對不能用生鐵鍋,因為生鐵加熱時會有重金屬和其他物質釋放出來。用的水都是從九公里外引來的泉水。在有機茶廠,什么都要檢驗,每年都要檢驗。


我們不收干茶。古樹茶的干茶跟臺地茶的干茶不好分辨,但它們的鮮葉一眼就能看出來,古樹茶的鮮葉更亮更綠。外國人的儀器很厲害,催芽素、葉面寶,什么都能檢測得出來。我們必須在原料上把關,保證沒這些東西。開始我們告訴農民,這些茶是出口的,為了國家的面子,你們不能把帶有農藥殘留的臺地茶混進來。開始還有用,沒過多久就沒用了。我們只能檢測,檢測通過的,給最高的價錢,檢測沒通過的,一半價錢都沒有。我們的檢測不是抽檢,而是每一批都要檢。我們這樣做,只是為了自己的企業。出口到國外,被人家檢驗出有農殘再打回來,公司會沒面子。外國人只認檢測結果,解釋沒用。我們家族幾十年建立的品牌,一批茶就可能會壞掉,不能有萬一。



古樹茶的特色是第一泡茶就能喝,不需要洗茶倒掉,喝完后,茶香能掛壁,掛得越久,純度越高。古樹茶的另一個特色是泡多久苦澀都能化掉,茶如果泡一下就出湯的話,每種茶都是一樣的。所以說,泡濃茶才能泡出茶的品質,濃到極致的時候,什么味道都出來。茶是不會騙人的,只有人會騙茶。


我之前沒做過古樹茶,但“做茶看茶,看茶做茶”的原理是相通的。茶需要靜止時不能動,但需要動時必須動。在臺灣,做茶是門保守的工藝,什么時候動,什么時候 靜,怎么看,看哪里,這些知識都是不外傳的。過去,這些知識女兒都是不傳的,因為女兒要嫁給外姓。我女兒我當然要傳她,因為我只有一個女兒,不過,她對學 這些沒興趣,她只喜歡賣茶。


這些年,茶價每年都在翻倍,價格越高,越強調純料,造假的也就越多。這些現象對普洱茶市場絕對是一種傷害。過去,我提高茶價是想讓他們意識到古茶樹的重要性,保護古茶園,現在,他們都知道古樹茶的價值了,但每年還在把茶價抬得更高,高也無所謂,他們還摻假。


原材料價格漲了,我跟外國人的報價也得隨著漲,外國人回郵件跟我說,你想錢想瘋了吧?什么泡水喝的飲料價格能一年翻一倍?當時的收購價國內都接受不了,何況外國人?普洱茶價的暴漲,我想有部分也是為了洗錢,一些人買了很多放在家里,喝又喝不完,又不能拿來洗澡,你說他能拿來干嗎?



茶就是一種喝了對身體好的飲料。對我來說,好茶就是自己喝了覺得口感好,喝它經濟上又沒有負担的茶,如果你喜歡喝的茶太貴,因為傷了錢包而傷心,那它對你來說就不是好茶。


剛到景邁,茶價不好,生活也不太好。有些寨子上只有一臺公共電視,大家都來看,看電視還要分担電費。現在,不但家家有電視,很多人家都有汽車了。有時候,我覺得挺好笑。很多人說茶價是臺灣人炒起來的,是臺灣人為了發財而干的壞事。他們不認為是臺灣人保護了古茶樹,是臺灣人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這些年來,老鐘是我最好的搭檔。他是學生物化學的,他的家族也有茶園,工作之余也幫家里做過茶。他2003年退休,2004年來幫忙,當時他身體不好,住在臺北不想跑太遠,我就一直跟他講這邊多好多好,有國家原生態保護林,適合養生,人生應該多嘗試一下。差不多講了一年,2005年他才征得太太同意,說先過來看一下。這一來,他就待了下來,每三個月回臺灣待一個星期,到現在,將近九年了。來的時候他五十幾歲,現在六十幾歲了,來的時候頭發是花白的,現在頭發居然變黑了。



我也曾經想過要回去。因為我發現當地政府是說話不算話的。他們說,這六片地加起來有一萬畝,但后來我用衛星一測,才八千畝而已。承包前,有十幾家小茶葉廠在我承包的茶地里,政府的人說,肯定會讓他們搬走,但十年了,他們也沒有搬,只是承諾說,只做臺地茶,不偷采我承包的古樹茶。


八千畝就八千畝吧,不搬就不搬吧,中國所有的茶區我都走過了,這里的環境還是最好的。空氣干凈,襯衣一星期不換,領子也不會臟。我不想回美國,也不想回臺灣,所有舒服的房子我都住過了,越簡單才越幸福,這景邁山就是我終老的地方。

────────────

茶路故事

────────────

▲1959年,安徽祁門縣茶葉試驗站,使用手搖采茶機


▲黃田村,連續二十幾個小時炒茶,這種鍋現在已經看不見了


▲看似簡單,每處細節都是對制茶師傅功力的考校,右下為民初白茶制法的珍貴史料


▲茶農演示傳統鐵觀音如何包揉成型,這個時代早已告別手揉,用機器速包,揉捻


▲北斗巖茶研究所的院子里,剛從山里采下來的半山腰、水仙開始曬青萎凋,萎凋之后接著搖青做青,待自然發酵滿室芳香,才進滾筒殺青機中高溫殺青,終止發酵


▲古茶、老茶

(攝影 | 馬嶺)

────────────

《茶之路》

────────────

《茶之路》

作者:生活月刊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9月


2014年6月,《生活月刊》“茶之路”系列別冊榮獲SOPA(亞洲出版業協會)頒發的卓越生活時尚報道獎,被評“筆觸傳神富感染力;全篇充滿濃烈文化氣息,兼具專業知識性。整體籌劃及制作宏大而細膩”。《茶之路》為此系列別冊的結集,并在原冊基礎上作了重要補充和修訂,鮮明區別于普通的茶類圖書,既有美學價值,又有檔案價值,是一本實地探訪茶山茶人,追尋和探求茶的源頭與真味,反思人與自然、生命與生態關系的踏實誠樸之作。


2013年春茶開采,“茶之路”第一站抵達四川,隨后歷時一年的時間,采訪小組到達浙江、江蘇、廣東、云南、安徽、福建、臺灣……共計踏訪四十多座茶山,涉及綠 茶、黃茶、白茶、紅茶、花茶、烏龍茶、普洱茶、黑茶等主要茶類品種,對于每種茶生長在怎樣的水土,經歷了怎樣的各自區別的種植過程和制作工藝,以及茶人展 現的制作工藝,均有詳述。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40:53

[新一篇] 蕭紅:只有饑寒,沒有青春 鳳凰副刊

[舊一篇] 吳宓:批林我沒意見,批孔殺頭也不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