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們怎樣在中國“撈錢”? 周末侃論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摘要
很多忙于“走穴”的學者實在太忙,忙得非但沒有潛心做學問的時間,就是靜下來讀書、思考的時間也很少;他們穿梭在各式各樣的場所,登上大小不一的舞臺,講出來的東西不要說內容,恨不得連句式都一樣。


每年的年底,中國的很多學者都要比往常忙很多,他們忙于參加各種年會,其中有媒體的,有企業的,甚至還有政府的,行程恨不得在一個月前就排好。當然,在中國,學者里邊最忙的,還要屬經濟學家,他們的出場費最高,譜也擺得最大。


按道理來講,市場經濟社會,學者付出勞動,請他們的媒體、商家和政府,作為買家支付相應的報酬,也是無可厚非。只是這些年來,學者們忙得跟明星似的,各種“走穴”,怎么看都有些有失身份。學者學者,顧名思義,難道他們的本職工作不是研究學問抑或教導學生嗎?


學者“走穴”:當學術成為一門生意


當下的中國社會,特別是都市生活,說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怕也不算夸大,只是沒曾想,學者們也耐不住寂寞,紛紛走出象牙塔,走上大舞臺,沉醉在燈光和掌聲之中,給本就很“聒噪”的社會再添分貝。話說回來,如果學者們在公共舞臺的講話,養料充分些,倒也未嘗就是壞事。


可惜的是,很多忙于“走穴”的學者實在太忙,忙得非但沒有潛心做學問的時間,就是靜下來讀書、思考的時間也很少;他們穿梭在各式各樣的場所,登上大小不一的舞臺,講出來的東西不要說內容,恨不得連句式都一樣。


但即便不同場合講的內容大同小異,學者們的講課市場仍舊廣闊,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國“有錢人”對知名學人的“學問”表現得是那樣地“如饑似渴”,不信,你可以去查查,哪一家大公司不會請些個著名學者給領導乃至員工們講課,甚至有的還設立了各種名目的大講堂?


于是,學者們的包裝和出場也愈來愈成為一門生意,“某某經濟學家出場費又漲了,10萬怕是請不來了”,那些沒門路直接跟學者搭上線的公司,只好找一些中介機構從中幫忙,輾轉幾道,付出的酬勞自然就更高了。在自我經營的道路上,學者們嘗到甜頭以后,也變得愈來愈專業了,“有什么事找我的助理協調”。


與其說是“助理”,倒不如說是“經紀人”更為恰當,若是想邀請某個知名學者參加活動做演講,都得通過他們的“助理”,他們也會很專業的詢問,在一個什么場合講?聽眾都有哪些人?要講多長時間?是否安排接送?最最關鍵的是,他們會很直截了當地問起價錢,價錢不合適,其他免談,而且,關于價錢,他們似乎早就列好了表,根據演講場所和聽眾,會有所不同。


學者抑或說讀書人,曾經一度在中國地位不高,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年代,他們被冠之以“臭老九”這樣的稱號,隨時都可能遭遇來自人民群眾的批斗,凄慘得很。


批斗“臭老九”


但自1978年恢復高考后,知識分子迎來“春天”,日漸成為“香餑餑”,應該來講,告別“讀書越多越反動”的極端反智時代,知識(人)得到權力和民眾的應有尊重,彰顯了中國的進步,是件大好事。


“學術市場化”是怎么形成的?


但是,當學者的水平同出場費掛上鉤的時候,總歸會讓人覺得,中國社會這種對知識(人)的“尊重”哪兒味道不對。而媒體作為營造這種學術市場化現象的始作俑者,在過去的20多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很難想象,沒有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易中天和于丹能成為街頭巷議的學術“超男”和“超女”,更難想象北京大學一個研究金庸小說的教授能夠獅子大開口,沒有多少萬,要他出場,休想!



當然,像郎咸平這類具有高超媒體技巧的學者,他自己本人就是一個媒體,借由網絡,他不斷地拋售各種聳人聽聞的觀點,迅速獲得網民的廣泛關注,不僅火了,而且是大火特火。而隨著郎咸平本人知名度的不斷攀升,出場費也越來越高,以至于不少“學習”資金不那么充裕的機構,想請都請不起了。


換一種角度來說,中國的學術出場費是高度尊重市場規律的,一般來講,知名度越高的,費用也越高,經濟學家又普遍比其他領域的學者費用要高。


于是,學者也出現了像明星那樣的梯度等級,什么一流國際學者、國內某某領域領軍人物、國內知名專家等等,等級越高出場費也相應越高,以至于那些在國際上頗有名氣,或者拿了像諾貝爾獎那類國際大獎的外國學者也愿意來中國“走穴”,誰讓任性的中國人那么有錢,而且愿意出大價錢呢?


“經濟學家出場費更高”這件事就更值玩味了,這個群體絕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作為早期市場化改革的參與者乃至設計者,功勞自然大大的有,但收益就更大了,過去幾年被媒體曝出的兼職“獨董現象”是為明證。


應該講,在一個民眾缺乏參與的改革體系里邊,經濟學家利用信息不對稱為自己增添了要價砝碼,他們在企業中間兜售各種行業內部信息,抑或高談闊論一番國家接下來的改革方向。


當然,像其他行業一樣,學者們的生意經也同樣與政治氣候緊密相關,于是,我們會發現,當股市風行的時候,經濟學家都是股市專家,當房產興旺的時候,經濟學家搖身一變又成了房產專家,而當政府推出新型城鎮化戰略后,一夜之間,中國又多出了不少土地改革、城市規劃專家。


“走穴”的專家們


而在新近的反腐大勢下,反腐專家也跟著火了一把,各級政府機關,不少企業(家)也想方設法地請到他們來給自己講講反腐大勢,順便抱著八卦的心理詢問下一只老虎會是誰之類的話題。


如今,四中全會一開,依法治國成為熱點,于是乎,有人開始說“接下來的30年,中國將迎來法學家時代”,不知道這群法學家的出場費有沒有相應地增加呢?



共識網 2015-08-23 08:44:10

[新一篇] 【獨立視角】中國經濟絕境之國內市場斷崖(中)

[舊一篇] 別人家公務員過的啥日子?印度整風,總理查考勤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