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兒童游戲“錢”途無量新藍海仍缺監管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來自Ofcom的數據顯示,英國兒童的電視和主機使用率下降,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孩子擁有了智能手機機和平板。據Ofcom的數據顯示,英國35%有小孩家庭都有平板設備,而91%的兒童都使用自己家的平板設備。

  同樣,根據2014年《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顯示,我國城鎮未成年人8歲以前首次觸網比例已超五成,并且大部分是通過手機接觸。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中國孩子每天戶外活動不到1小時,大部分時間“宅”在家里;節假日超過一半的孩子在電腦、手機等各種屏幕前待2小時以上。而這其中,超7成是在玩游戲。


  “錢”途無量的“兒戲”

  截止2013年底,我國0~14歲的兒童約2.22億,占總人口的16.6%,而我國城市兒童消費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在30%~50%之間,扣除托費學費、食品服飾及輔導費用,兒童娛樂費用約占兒童月支出的30%。看看每年寒暑假的大熒幕市場,有多少動漫類電影上架?一年一部的喜羊羊賀歲版年年票房創新高,“兒戲”看來“錢”途無量。

  最近蘋果AppStore官方Twitter發文稱,AppStore現已推出了專門的“兒童游戲”應用分類。在這個應用分類下,這些適合孩子們玩的游戲將和以往的兒童類應用一樣,按照“5歲以下”、“6-8歲”、“9-11歲”三個不同的年齡層進行區分與細化。


  再來看看占市場份額約七成的安卓機,各大渠道并沒有針對兒童游戲做出分區,也并沒有為教育類游戲劃出標準。這就導致很多兒童和家長在選擇游戲時容易出差錯,究竟什么游戲是適合兒童的?什么游戲又能寓教于樂?

  幼小的心智難抵誘惑

  目前市面上很多手游為了方便移動設備的操作進行了大量簡化,這也增加了兒童成為手游玩家的幾率。在創建人物時,以往大多需要玩家起名,而現在手游大多提供一個骰子玩家點擊就可獲得隨機的名字。另外萌化的人設、華麗的界面所帶來的視覺刺激也很可能成為未成年人沉溺游戲的誘因。

  與此同時,各大媒體也時不時曝出兒童在玩手機游戲是意外產生高額消費的消息,去年8月暑假北京12315中心接到涉及手機游戲投訴32件平均每天一件,對此家長一方面只能對孩子嚴加管教,另一方面很難挽回經濟損失。

  要戒“手機癮”應從家長開始

  所有人都知道電子產品屏幕會對視力造成影響,而未成年人長期沉溺游戲有可能造成社交缺失,我們追根溯源,究竟是什么造成兒童的手機癮?

  首先是父母的影響,父母是是孩子的老師,如果父母與兒童相處時經常低頭玩手機,孩子也會因為好奇而試圖拿起手機。

  其次是游戲內容,萌化可愛的人物、顏色艷麗的場景對兒童的視覺有很大刺激,也是吸引他們走到手機屏幕前的重要因素。

  最后是游戲宣傳,大部分游戲在宣傳期都會有相應的視頻或CG,而這些堪比電影效果的宣傳片在電視、網絡上播放時很多成人都會忍不住點擊下載更何況是兒童。

  孩子愛玩手機很大程度是受到環境的影響,走在外面大人們都在拿著手機劃來劃去,回到家父母也拿著手機這就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影響,所以父母需要以身作則。

  手游新“藍海”仍缺乏監管

  很多人認為兒童手游(或教育類手游)將會是下一個藍海,但是目前國內對兒童手游缺乏監管。

  根據2014年《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顯示,32.48%的中國2-14歲兒童平均每天在iPad、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上花費1-3小時,并且有42.00%的孩子每月為游戲支付費用,游戲已經成為兒童零用錢開支里的重要支出。

  國內祖父母+父母+孩子的“421”家庭結構日益增加,孩子越來越成為家庭和社會的中心,在這個大前提下對兒童娛樂項目的監管顯得日益重要。我們在各大渠道上都能看見動作、體育、射擊等常規分類,但是為兒童和教育類劃出分區的少之又少。而針對手游陷阱、惡性扣費等情況的監查制度和法規也有待完善。


GameRes游資網 2015-08-23 08:44:24

[新一篇] 手游虛假繁榮與高流水的真相:渠道背后的公會們

[舊一篇] 觀點:微信朋友圈廣告對游戲分發會有哪些影響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