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隆裕皇太后的冬天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清宣統三年的十二月,這個冬天特別冷,這個冬天,是屬于清末最后一個皇太后隆裕的。原本,她這個皇太后,就是一個擺設,小宣統溥儀,不過是兼祧光緒,即做光緒皇帝兼職的后嗣。因此她這位一向不受光緒待見的皇后,即使升了一格,也是有名無實。所以,西太后翹的時候,盡管小皇帝很小,卻并沒有讓隆裕臨朝垂簾。而是讓宣統的親生父親醇親王載灃做了攝政王,實際掌管朝政。此時作為皇太后,要說一點影響力沒有,也不好說,但沒權是肯定的了。自古以來,如果不是臨朝稱制的話,太后的影響力,主要依賴她跟皇帝的關系。而此時的小皇帝,實際上跟她不過是陌生人,就算她想有所作為,又能怎樣呢?
何況,這個被光緒冷落了二十來年的皇后,原本就是一個沒什么脾氣也沒什么追求的女人。她長得很一般,甚至可以說有點丑。生著兩顆齙牙的她,總是閉不上嘴唇。我寫的辛亥革命的小書,編輯好心,弄了好些清末人物在上面,其中就有隆裕。可是編輯弄錯了,把珍妃的像張冠李戴。本來清末的女子照片,大抵都很相似,但偏齙牙的隆裕,大家都認得,書一出版,就有好些人抗議。這副尊榮的女子,在那個時代,屬于典型的非福相,據相書上說,很不旺夫的。她之所以能被選為皇后,百分之百是因為她有一個姑媽,也刑葉赫那拉的西太后,這個姑媽,把自己的內侄女派給皇帝做皇后,一來是想更好地控制小皇帝,二來,也是更重要的,是想讓方家園(她的娘家所在地)的人,有人能從大清門進宮,替她出了這口悶氣。西太后雖說貴為說一不二的太后,但出身偏妃,卻是她永遠的痛。
長得不漂亮,又是被人強塞給的皇后,當然不會討皇帝的喜歡。光緒是一個懦弱的男人,但作為皇后的葉赫那拉二世,也是一個懦弱的女人。事實證明,在光緒身邊這些年,她并沒有依仗娘家的勢力,在宮里作威作福,卻在太后和皇帝兩邊受氣。戊戌政變之后,西太后執意要廢掉光緒,根本沒有顧忌這位娘家內侄女的面子,而她也一聲不敢吭。只是由于地方大員的反對和列強的不高興,西太后才未能遂愿。庚子年西太后給光緒選了個頑劣的大阿哥(名義上是光緒的子嗣),也沒有征求這位母后的意見。事實上,以隆裕當時的地位,如果她足夠地聰明,也足夠地刁滑,在宮里興風作浪沒有任何問題,即使不能掀起大浪,但借助姑媽的力量,穩固自己的權勢,應該是可以的。
然而,做了這么多年的皇后,隆裕卻一直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可憐人,宮里宮外,沒有人把她當回事,經常被忽視掉。失去了丈夫的寵愛和尊重,又沒有能力挾制丈夫,也就連帶著失去了婆婆的信任。因此西太后也因為她的無能,不能挾制光緒,對她不滿意。這些年來,她挨的罵甚至比光緒還多。上下都不得意,自然,宮里就沒人把她當回事。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一聲炮響,清廷不得已,請袁世凱出山。袁世凱一出山,清廷遲遲不肯答應的立憲落了地,皇族內閣被取締,惹下大禍的攝政王被擠兌退位,另一個惹下大禍的郵傳部尚書盛宣懷,差點小命不保,若不是英國人護著他逃到了青島,十個腦袋都沒了。沒有了攝政王的小皇帝,只能名義上由太后來照看了。所以,只有在清朝油盡燈枯的最后幾個月,隆裕好像有了點權力。
但是,這個權力,也是象征性的。因為既然立憲了,責任內閣就負有完全的行政權,而在實際上,由于內閣總理大臣是袁世凱,所以,沒獨立的小半江山,所有的權力,都在他的手上。可憐的隆裕,所當的最大的家,就是在袁世凱的連哄帶嚇唬之下,把宮里的內帑都給了他,到底是做了軍餉,還是干了別的,真的不好說。
顯然,此時的隆裕,雖然真的做了幾天太后,但能做的事,卻十分可憐。原本,啟用袁世凱,就滿人而言,就是死馬當活馬醫的不得已,因為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了。此時的滿人貴族,除了一個良弼,看起來好像有點本事,其他人都是只會說大話的好漢,就是真把剩下的那點兵放在他們手里,他們也不會指揮,蔭昌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而那個良弼,卻一直處于受排擠的狀態,并沒有親自帶兵歷練過,因此沒有能夠掌控的部隊。由滿人組成的,屬于新軍系列的禁衛軍雖然有一個師,但并沒有哪個士兵想為自己的朝廷一戰,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糧餉能不能保證。當把所有的牌都壓在袁世凱身上的時候,有了“權”的隆裕,無非成了人家擺布的對象。
當然,袁世凱是靠不住的,即使從個人道德角度,這個早就對他恩斷義絕的朝廷,憑什么讓他為自己火中取栗呢?退一萬步,他袁世凱就是有心,也做不了曾國藩,挽救不了這個行將崩潰的朝廷。在他跟南方交易達成之際,剩下的事,就是威逼隆裕答應退位了。這種事,袁世凱自己出面不合適,趕寸了,這個時候,袁世凱碰上了革命黨的刺殺,正好借機不露面,讓親信趙秉鈞和胡惟德等人逼宮。
這種時候,既然最后的靠山靠不不住了,唯一的選擇,就是體面退位。雖然滿人親貴還在叫,但他們所依仗的,居然只有一個指揮北洋軍打下武漢三鎮中漢口漢陽的馮國璋,此時,漫說馮國璋已經被袁世凱調回了北京,就算依然在前線,他也只會聽袁世凱的。這個北洋之狗,固然對清朝很有眷戀,但畢竟還是袁世凱的人。放言要跟漢人拼命的滿人貴族,不是沒有,但指望什么人來拼呢?據說有貴族軍校的學生可以指望,他們會拿槍嗎?當良弼也被革命黨炸死之后,隆裕太后的朝上,就連個人影也沒了。那幾個信誓旦旦要以死相拼的,也都開溜了。禁衛軍只消馮國璋保障他們的糧餉,也就都沒了脾氣。
據說,趙秉鈞等人要求清室退位最后通牒式的奏章,被放在養心殿整整擱了三天,隆裕毫無動作。第四天上,才在趙秉鈞等人催促下,在大家一起的哭聲中,把這天大的事給辦了。這三天,是像某些人說的那樣,隆裕毫無心肝,對此塌天大禍毫無感覺,還是她躊躇再三,下不了決心?按道理,應該是后者。不過,此時的隆裕,真正的担心,已經從大清基業不保,到清室優待條件上去了。保大清江山,憑她孤兒寡母,自己也知道,完全力不從心,要保,也就是保自家和小皇帝的性命了。在她看來,她們孤兒寡母的身家性命,也就看袁世凱能否履行這些條件。所以,在于退位詔書上蓋玉璽之前,她再三問趙秉鈞,袁世凱能不說話算數。而眼看就要做總統的袁世凱,不想讓人說他是王莽和曹操,自然很樂意保全遜位的帝后,所以,她的担心,其實不必要。
宮里的太監說,退位詔書下了之后,所有的奏章都消失了。隆裕開始還有點不習慣,曾問奏事處,為何沒有奏章了?而后才恍然大悟,原來,大清已經完了。這不是笑話,而是一種生活的慣性。皇帝退位,這樣一個在后人看起來好偉大的決定,其實在當時,完全是華山一條路的選擇。如果不這樣,我們的隆裕皇太后,就只能抱著小皇帝跳井了。漫說隆裕沒有這個勇氣,就是有,別人也不會容她這樣,小宣統還有自己的親爹娘哪。整個滿人統治集團,在外地的,還有個把自殺的,在朝里,大家早都四散逃命了。一個首領太監說的好,為朝廷捐軀的,只有神武門內餓死的兩條狗。大概平日里被喂慣了,一旦鼎革,人心惶惶,太監們不喂了,自己又不會找食,就餓死了。但是,皇宮里的人,無論宮女還是太監,卻沒有這樣的風險,即使民國了,也一樣有人養著他們。
無事大話炎炎,有事縮頭烏龜。鬧義和團的時候,滿人大罵李鴻章,等到庚子議和,大家又都盼著李鴻章來。武昌起義之后,各地駐防八旗,武器優良,但都不想戰。滿人官僚,不死即跑。麻木,無能,聽天由命。滿人當時的精神狀況,就多數人而言,就是這個樣子,隆裕雖然貴為太后,其實不過是一個尋常的滿人女子,能好到哪兒去呢?
    


張鳴 2012-02-26 21:53:44

[新一篇] 薛涌:為什么是韓寒

[舊一篇] 鄭也夫:韓三篇夢游改革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