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十三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李苗

《上書請定巴蜀》

昔晉室數否,華戎鼎沸,三燕二秦,咆勃中夏,九服分崩,五方圮裂。皇祚承歷,自北而南,誅滅奸雄,定鼎河、洛,唯獨荊、揚,尚阻聲教。

今德廣被于江、漢,威風遠振于吳、楚,國富民強,家給人足。以九居八之形,有兼弱攻昧之勢,而欲逸豫,遺疾子孫,違高祖之本圖,非社稷之深慮。

誠宜商度東西戍防輕重之要,計量疆聲險易安危之理,探測南人攻守窺覦之情,籌算卒乘器械征討之備,然后去我所短,避彼所長,釋其至難,攻其甚易,

奪其險要,割其膏壤,數年之內,荊、揚可并。

若舍舟輯,即平原,斂后疏前,則江、淮之所短;棄車馬,游飛浪,乘流馳逐,非中國之所長。

彼不敢入平陸而爭衡,猶我不能越巨川而趣利。若俱去其短,各恃其長,則東南未見可滅之機,而淮、沔方有相持之勢。

且夫滿昃傾,陰陽恒理;盛衰遞襲,五德常運。今以至強攻弱,必見并吞之理,如以至弱御至強,焉有全濟之術?

故明王圣主,皆欲及時立功,為萬世之業。去高而就下,百川以之常流;取易而避難,兵家以之恒勝。

今巴蜀孤懸,去建鄴遼遠,偏兵獨戍,沂流十千,牧守無良,專行劫剝,官由財進,獄以貨成,士民思化,十室而九,延頸北望,日覬王師。

若命一偏將,吊民伐罪,風塵不接,可傳檄而定。守白帝之厄,據上流之險,循士治之跡,蕩建鄴之逋,然后偃武修文,制禮作樂,天下幸甚,豈不盛哉!

溫子昇

《為廣陽王淵上書言邊事》

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鎮者便為清途所隔。或投彼有北,以御魑魅,多復逃胡鄉。乃峻邊兵之格,鎮人浮游在外,皆聽流兵捉之。

于是少年不得從師,長者不得游宦,獨為匪人,言者流涕。

自定鼎伊洛,邊任益輕,唯底滯凡才,出為鎮將,轉相模習,專事聚斂。

及阿那瓌背恩,縱掠竊奔,命師追之,十五萬眾度沙漠,不日而還。邊人見此援師,便自意輕中國。

今者相與,還次云中,馬首是瞻,未便西邁,將士之情,莫不解體。今日所慮,非止西北,將恐諸鎮,尋亦如此,天下之事,何易可量。

高謙之

明帝初昌初為河陰令,后為國子博士。修《涼書》十卷,造新歷法。因忤靈太后寵幸,下獄死。

《陳時務疏》

臣聞夏德中微,少康成克復之主;周道將廢,宣王立中興之功。則知國無常安,世無恒弊,惟在明主所以變之有方,化之有道耳。

自正光已來,邊城屢擾,命將出師,相繼于路,軍費戎資,委輸不絕。至如弓格賞募,咸有出身;槊刺斬首,又蒙階級。

故四方壯士,愿征者多,各各為己,公私兩利。若使軍帥必得其人,賞勛不失其實,則何賊不平,何征不捷也!

諸守帥或非其才,多遣親者,妄稱人募,別倩他人引弓格,虛受征官,身不赴陳,惟遣奴客充數而已,對寇臨敵,曾不彎弓。

況且頻年以來,多有征發,民不堪命,動致流離,茍保妻子,競逃王役,不復顧其桑井,憚此刑書。正由還有必困之理,歸無自安之路。

若聽歸其本業,徭役微甄,則還者必眾,墾田增辟,數年之后,大獲課民。今不務以理還之,但欲嚴符切勒,恐數年之后,走者更多,安業無幾。

故有國有家者,不患民不我歸,唯患政之不立,不恃敵不我攻,惟恃吾不可侮。此乃千載共遵,百王一致。

且琴瑟不韻,知音改弦更張;?驂未調,善御執轡成組。諺云:迷而知反,得道不遠。此言雖小,可以諭大。

陛下一日萬機,事難周覽,元、凱結舌,莫肯明言。臣雖庸短,世受榮祿,竊慕前?匪躬之義,不避斧鉞之誅,以希一言之益。

伏愿少垂覽察,略加推采,使朝章重舉,軍威更振,海內起惟新之歌,天下見復禹之績,則臣奏之后,笑入下泉。

高恭之

《請復置司直疏》

高祖太和之初,置廷尉司直,論刑辟是非,雖事非古始,交濟時要。所謂禮樂互興,不相沿襲者矣。

臣以無庸,忝當今任,所思報效,未忘寢興。但識謝知今,業慚稽古,未能進一言以利國,說一策以興邦,索米長安,豈不知愧!

御史一經檢究,恥于不成,杖木之下,以虛為實,無罪不能自雪者,豈可勝道哉。

如臣鄙見,請依太和故事,還置司直十人,名隸廷尉,秩以五品,選歷官有稱,心平性正者為之。

高歡

《上節閔帝出師表》

陛下龍德光天,翻飛紫極,斯乃宗廟之威靈,億兆之念望。而世隆等陰眾安忍,自以為功,帶甲勒兵,唐突宮省,篡逆之漸,昭然有征。

若固執逆謀,敢拒義師者,當戮其妻孥,罪延三族。伏愿陛下留神省察,照臣丹款。大勛克舉,拜手有期。心馳象闕,載懷罔極。

高澄

《與侯景書》

蓋聞位為大寶,守之未易;責成任重,終之實難。或殺身成名,或去食存信。比性命于鴻毛,方義節于熊掌。

夫然者,舉不違德,動無過事,進不見惡,退無謗言。

先王與司徒契闊夷險,孤子相依,偏所眷屬,繾綣襟期,綢繆素分,義貫終始,情存歲寒。司徒自少及長,從微至著,共相成立,生非無恩既爵冠通侯,位標上等,門客駟馬,食饗萬鐘,財利潤于鄉黨,榮華被于親戚。

意氣相傾,人倫所重。感于知己,義在不忘,眷為國士者,乃立漆身之節;饋以壺飱者,便已狼顧反噬。于名無所成,于義無所取。

不蹈忠臣之跡,自陷叛人之也。力不足以自強,勢不足以自保,率烏合之眾,為累卵之危。

西求救于黑泰,南請援于蕭主,以狐疑之心,為首鼠之事。入秦則秦人不容,歸吳則吳人不信。

當今所觀,未見其可,不知終久,持此安歸?相推本心,必不應爾。

當時不逞之人,曲為異端之說,遂懷狐鼠之疑,乃致投抒之感。

此來舉止,事已可見,人相疑誤,想自覺知,合門大小,并在司寇。意謂李氏未滅,猶言少卿可反。

器械精新,士馬強盛。內外感恩,上下戮力。三令五申,可蹈湯火。若使旗鼓相望,埃塵相接,勢如沃雪,事等注螢。

夫明者去危就安,智者轉禍為福。寧使人負我,不使我負人。當開從善之門,使有改迷之路。

今誠刷心蕩意,除嫌去惡,想猶致疑,未便見信。若能卷甲來朝,?弓還闕者,當相授豫州刺史,以終身世。所部文武,并不相攝。

進得保其祿位,退則不喪功名。冀有知幾之心,當為可信之事。

今王思政、韋法寶等,孤軍偏將,遠來深入。然其性命,在君股掌。

若欲刺之,想有馀力。若能擒翦,肆諸市朝,即加寵授,永保疆場。

君門眷屬,可以無恙,寵妻愛子,亦相送還,仍為通家,共成親好。所不食言,有如皎日。

今遣行人,路程可度,此月十日,應至彼間,足得還返。若能悔過,不忘本朝,宜遣腹心之使,自來向此,面取委曲,使相知信。

如其遲疑,未便分決,使來賖緩,不赴期會,國有常刑,以明君法。

今不能東封函谷,南面稱孤,受制于人,威名頓盡。得地不能自守,聚眾不以為強,空使身有背叛之名,家為惡逆之黨。

兄弟子侄,首足異處,垂發戴白,同就涂炭。聞者相為酸鼻,見者相為寒心。覆宗絕嗣,自貽伊威。

戴天履地之心,能無愧乎!禍福決之此使。善惡向背,相任所從。脫出自思,致延后悔。駟馬不追,噬嚌何及。

杜弼

敢于直言勸諫,屢言應嚴禁貪污,高歡言:法嚴則武人將西行,士子將南走。

又令其穿行刀刃中,言武人百死一生,貪污為小事,遂不敢再言禁貪。

曾言鮮卑車馬客,治國當用漢人。

《檄梁文》

夫乾坤交泰,明圣興作,有冥運行之力,俱盡變化之途。抱識含靈,融然并至;呈形賦命,混而同往。所以玄功潛運,至德旁通,百姓日用而不知,

萬國受賜而無跡。

豈徒鑿其耳目,易其心慮,悟以風云,一其文軌,使夫日月之照不私,雨露之施均洽,運諸仁壽之域,納于福祿之林。自晉政多僻,金行淪蕩,中原作戰斗之場,生民為鳥獸之餌。

則我皇魏握玄帝之圖,納水靈之祉,駕云車而自北,策龍御以圖南,政符上帝,援溺下土,怪物殛死,淫水不作,運神器于顧盼,定寶命于踟躕,恢之以武功,振之以文德,宇內反可封之俗,員首識堯、舜之心。

沙海荒忽之外,瀚漠羈縻之表,方志所不傳,《荒經》所不綴,莫不繩谷釣山,依風托水,共仰中國之圣,同欣大道之行。

唯夫三吳、百越、獨阻聲教,匪民之咎,責有由焉。

二紀于茲,王家多故,始則車馳之警,終有驚墜之哀,神祇痛憤,宇縣崩震。

于是故相國、齊獻武高王感天壤之慘黷,激云雷以慨然,仗高義而率民,奮大節以成務。

逐雀去草,曾不是圖;竊寶叛邑,椒蘭比好。人而無禮,其能國乎!

夫安危有大勢,成敗有恒兆,不假離朱之目,不借子野之所,聊陳刺心之說,且吐伐謀之言。

今帝道休明,皇猷允塞,四民樂業,百靈效祉。雖上相云亡,而伊陟繼事,秉文經武,虎視龍驤。

驅日下之俊雄,收一世之英銳,擊刺猶雷電,合戰如風雨,控弦躍馬,固敵是求。

黑獺北備西擬,內營心腹,救首救尾,疲于奔命。豈暇稱兵東指,出師函谷?且秋風揚塵,國有恒防,關河形勝之際,山川襟帶之所,猛將精兵,基峙岳立。

就基不顧根本,輕懷進趣,斯則一勞永逸,天贊我也。言之旦旦,日月經天,舉世所知,義非徒語。持此量之,理有可見,則侯景游辭,莫非虛誕。

扛鼎拔樹之眾,超乘投石之旅,練甲爭途,波聚霧合。

虎班龍文之逸,蘭池蒲梢之駔,噓天陸野,躡影追風,振旅南轅,長驅討蹙。

非直三吳鼠面,一麾魚駭,乘此而往,青蓋將歸。

觀夫辰象麗天,山岳鎮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建之以邦國,樹之以君長。日月于是莫二,宇宙所以總一。

雖五運相推,百王革命,此道之行,孰之能改?而皇家承統,光配彼天,義洽幽明,化周動植。

崇文德以來遠,修禮讓以止訟。舞干戚于兩階,執玉帛于萬國。玄功潛運,至德旁通。

而元首懷止戈之心,上宰薄兵車之會,遂解縶南冠,喻以好睦。舟車遵溯,川陸同光,亭徼息奔走之勞,頓戍無逼卒之變。

雖嘉謨長算,爰自我始,而罷兵息民,彼獲其利。

今帝道休明,皇猷允塞,四民樂業,百靈效祉。故丞相材標國楨,道潤時雨,義冠伊、霍,勛蓋桓、文。

大君立德,世功世祿,作民舟楫,為國棟梁。內外齊心,上下同德。蛟騰虎嘯,風生云起。

麾日則車懸轉舍,排山則龍門洞開。吞云夢于胸中,運天下于掌內。

雖有賊臣去國,亡卒出境,何異一毛之落牛休,雙?之飛海曲?

彼既連結奸惡,斷絕鄰好,追兵保境,縱盜侵國。蓋物無定方,事無常勢,或乘利而受害,或因得而更失。

是以吳侵齊境,遂致勾踐之師;趙納韓地,終有長平之役。

會應遙望廷尉,不肯為臣,自據淮南,亦欲稱帝。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橫使江、淮士子,荊、揚人物,死亡矢石之下,夭折露霧之中。

人人厭苦,家家思亂,災異降于上,怨?興于下,履霜有漸,堅冰且至。

恃浮躁之風俗,任輕薄之子孫,朋黨路開,兵權在外。必將禍生骨肉,難起腹心,強弩沖城,長戟指闕。

徒探雀鎧,無救府藏之虛;空請熊蹯,詎延晷刻之命。外崩中潰,今實其時。

鷸蚌相持,我乘其弊。方使高旗舒旆,長轂啟行,迅騎追風,精甲耀日,四七并列,百萬為群,風飄云動,星羅海運。以此赴敵,何敵不摧?

以此攻城,何城不陷?猶為岸上之虎,當作水中之龍,以轉石之形,為破竹之勢,將使鐘山渡江,青蓋入洛,荊棘生建業之宮,麋鹿游姑蘇之館。

但恐兵車之所轥轢,劍騎之所蹂踐,杞梓于焉傾折,竹箭以此摧殘。

若吳之王孫,蜀之公子,順時以動,見機而作,面縛銜壁,肉袒牽羊,歸款軍門,委命下吏,當使焚櫬而出,拂席相待。

必以楚材將為晉用,固乃喜得異度,實自利獲士衡。即授客卿之秩,特加驃騎之號。

斯蓋壯士封侯之日,丈夫立節之秋。冬冰可折,時不再來,先事預懷,有如皎日。

王侯無種,工拙在人。凡百君子,勉求多福。若不改迷,坐待淪沒,一旦暴骨草莽,流血成川,猶且不悟,噬臍何及!

故宣往意,馳此簡書,檄之到彼,咸共申省。

后周武帝亦令諸子從其受業。出為湖州刺史,勸學移風俗,蠻民聽其教令。


2022-12-08 19:02:46

[新一篇] 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十二

[舊一篇] 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十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