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卡夫卡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作者: [日] 村上春樹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海辺のカフカ

譯者: 林少華

出版年: 2007-7

頁數: 521

定價: 27.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村上春樹文集

ISBN: 9787532743001

內容簡介 · · · · · ·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自稱名叫田村卡夫卡——作者始終未交代其真名——的少年。他在十五歲生日前夜獨自離家出走,乘坐夜行長途巴士遠赴四國。出走的原因是為了逃避父親所作的比俄底浦斯王還要可怕的預言:爾將弒父,將與爾母、爾姐交合。卡夫卡四歲時,母親突然失蹤,帶走了比卡夫卡年長四歲、其實是田村家養女的姐姐,不知何故卻將親生兒子拋棄。他從未見過母親的照片,甚至連名字也不知道。仿佛是運命在冥冥之中引導,他偶然來到某私立圖書館,遂棲身于此。館長佐伯女士是位四十多歲氣質高雅的美婦,有著波瀾曲折的神秘身世。卡夫卡疑心她是自己的生母,佐伯卻對此不置可否。卡夫卡戀上了佐伯,并與之發生肉體關系。小說還另設一條副線,副線的主角是老人中田,他在二戰期間讀小學時,經歷過一次神秘的昏迷事件,從此喪失了記憶,將學過的知識完全忘記,甚至不會認字計數,卻獲得了與貓對話的神秘能力。中田在神智失控的情況下殺死了一個自稱焦尼·沃卡(Johnny Walker)、打扮得酷似那著名威士忌酒商標上所畫的英國紳士的狂人,一路搭車也來到此地。小說共分49章,奇數章基本上用寫實手法講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數章則用魔幻手法展現中田的奇遇。兩種手法交互使用,編織出極富強烈虛構色彩的、奇幻詭詰的現代寓言。佐伯是將這兩個故事聯結為一體的結合點,而弒父的預言似乎最終也未能避免,因為狂人焦尼·沃卡居然是卡夫卡生父喬裝改扮的,真正的兇手也并非中田……

作者簡介 · · · · · ·

村上春樹(1949- ),日本小說家。曾在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戲劇科就讀。1979年,他的第一部小說《聽風之歌》問世后,即被搬上了銀幕。隨后,他的優秀作品《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挪威的森林》等相繼發表。他的創作不受傳統拘束,構思新奇,行文瀟灑自在,而又不流于庸俗淺薄。尤其是在刻畫人的孤獨無奈方面更有特色,他沒有把這種情緒寫成負的東西,而是通過內心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華為一種優雅的格調,一種樂在其中的境界,以此來為讀者,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模式或生命的體驗。

某種情況下,命運這東西類似不斷改變前進方向的局部沙塵暴。你變換腳步力圖避開它,不料沙塵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樣變換腳步。你再次變換腳步,沙塵暴也變換腳步——如此無數次周而復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的不吉利的舞。這是因為,沙塵暴不是來自遠處什么地方的兩不相關的什么。就是說,那家伙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徑直跨入那片沙塵暴之中,緊緊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塵進入,一步一步從中穿過。那里面大概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方向,有時甚至沒有時間,唯有碎骨一樣細細白白的沙塵在高空盤旋——就想像那樣的沙塵暴。

村上認為"男孩"與年齡無關,具備三個條件即可:1,穿運動鞋。2,每月去一次理發店而不是美容室。3,不一一自我辯解。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使人類備感世界的荒謬、理性的無奈,而日本軍國主義對日本國民實施的正是一種類似“集體昏睡”的精神催眠,使日本陷入戰爭的迷狂從而成為亞洲的戰爭罪魁,原子彈以空前強大的破壞力使日本遭受慘痛的創傷。《海邊的卡夫卡》中荒誕離奇的“集體昏睡事件”恰是二戰日本命運的寫照。

1997年5月,經歷了阪神大地震后的神戶,連續發生了以兒童為目標的兇殺案,被媒體稱之為“酒鬼薔薇事件”。遇害的小學生的頭顱被割下并置于學校門口,死者口中還塞有一紙聲明,慘不忍睹的程度絕不亞于偵探小說和漫畫情節,而兇手竟然是一個在初中就讀的14歲少年。這一事件的結果是兇手并沒有受到實質性處罰,8年以后獲釋,犯罪動機也未能公諸世人。

盡管村上本人并未談及與認可《海邊的卡夫卡》的創作與“酒鬼薔薇事件”的直接關聯,批評界仍然有人認為,中田被打的地方叫“木碗山”,“酒鬼薔薇事件”的發生地點叫“坦克山”,這應該不是偶然的巧合。

村上春樹寫《海邊的卡夫卡》時,閉關半年,早上4時半起床,伏案書寫5小時,然后做運動,聽音樂,晚上早睡,天天如是,絕無例外。


2022-12-08 19:11:13

[新一篇] 海與帝國 明清時代_(日)上田信著

[舊一篇] 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