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

>>>  小樂的精彩夢想  >>> 簡體     傳統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塑造熟悉親切的人物形象,基于輕松歡快的格調,以淺顯易懂的描述方式介紹中國戲曲。以深入淺出介紹戲曲的來歷與發展為目的,以一群伙伴技藝修養、故境游歷、民俗探察與戲劇演出等故事為主線,主角適時扮演相應時代、地區、民族中的角色。表現出中國戲曲的豐富內容,如服裝、唱腔、名家、名段等,使觀眾于風趣幽默而又有代入感氣息的氛圍中,不僅了解戲曲的起源與演變,還學習欣賞到它的深厚底蘊與精彩神韻。

1、秦腔源于關中古老劇種

源于古代陜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經歷代人民創造而逐漸形成。堪稱中國戲曲的鼻祖,鼎盛時期在乾隆年間。表演樸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唱做并佳。多取材于傳奇悲劇故事,也有神話、民間故事和各種公案戲。

2、昆曲傳奇藝術百戲之母

發源于明代蘇州昆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都受過昆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藝術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3、京劇形神兼備韻味醇厚

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時有“國劇”之稱。四大徽班進北京后,同漢調藝人合作,逐漸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其表演藝術趨于虛實結合,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4、越劇才子佳人流派紛呈

漢族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清末起源于古越國所在地浙江嵊縣,由當地民間歌曲發展而成,發祥于上海,汲取了昆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極具江南靈秀之氣,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流派紛呈。

5、徽劇五彩繽紛氣勢豪壯

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流行于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一帶,與地方聲腔、吹腔逐漸融合,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劇的基礎。具有動作粗獷、氣勢豪壯的特點,繼承了目連戲藝人的技藝,擅長武戲。

6、豫劇富有陽剛中原音韻

由河南梆子發展而來,流行區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唱腔鏗鏘有力,富有陽剛之氣,具有情感力度,其次質樸通俗、本色自然,緊貼百姓生活。部分曲調詼諧歡快,適合演喜劇,部分委婉動聽,唱腔悲涼,適合演悲情戲。

7、評劇懲惡揚善評古論今

流傳于我國北方的一個漢族戲曲劇種。清末在灤縣一帶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流行,后進入唐山,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影響下日趨成熟。在上海演出時,因上演劇目多有懲惡揚善、評古論今的新意,改稱評劇。

8、川劇色彩鮮明戲冠天下

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云南部分地區,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意味雋永,引人入勝,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唱、做、念、打齊全,器樂幫腔烘托, 變臉、噴火、水袖獨樹一幟,含蓄不盡的妙味。

9、粵劇源于佛山南國紅豆

漢族地方戲曲,原稱廣東大戲,其源流可溯至明嘉靖年間,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表演藝術。受多個劇種的滋潤與影響,取各家之長,自成風格,既與傳統的戲曲文化一脈相承,又具有濃郁的嶺南文化特色,人稱南國紅豆。

10、潮劇南國奇葩民俗色彩

廣東三大劇種之一,有“南國奇葩”的美譽,以優美動聽的唱腔音樂及獨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極富地方特色的戲曲而享譽海內外。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對神明的尊敬,具濃郁的民俗色彩、生活氣息、生動的形象比喻。

11、閩劇高昂激越樸實粗獷

又稱福州戲,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流行于閩中、閩東、閩北地區,并傳播到臺灣和東南亞各地。明代末年,弋陽腔傳入閩中,與當地的方言小調逐漸融合,形成江湖調,清末和外來聲腔、儒林戲合流,最終形成閩劇。

12、淮劇能時能古能文能武

又名江淮戲,源于清代,流行于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區。清中葉,江蘇一帶流行一種由號子和田歌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門嘆詞”,與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演出。受徽戲和京劇影響,在唱腔、表演等方面逐漸豐富,形成了淮劇。

13、湘劇風姿奇異雅俗共賞

湖南地方戲曲劇種,流行于長沙、湘潭一帶,源出于明代的弋陽腔。近代湖南視野比較開闊,人文薈萃,表演藝術上的革新得風氣之先,受新文化思潮的影響。既有豐富程式又有突破,既有角色分行又不受局限,從生活出發塑造藝術形象。

14、滬劇江南氣息現代生活

淵源于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采用文明戲的演出形式,發展成為小型舞臺劇,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區。曲調優美,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擅長表現現代生活。經過長期藝術實踐和廣采博取,形成其豐富曲調。

15、呂劇源于琴書說唱藝術

又名“化裝揚琴”、“琴戲”,流行于山東和江蘇、安徽部分地區,起源于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音樂是在從民間俗曲演變而來的“坐腔洋琴”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成。曲調簡單樸實、優美動聽、靈活順口、易學易唱,具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

16、贛劇高亢旋律璀璨明珠

前身為弋陽腔,是一個兼唱高腔、亂彈、昆腔及其它曲調的多聲腔劇種。誕生在江西弋陽,以前所未有的藝術魅力彌漫于戲曲舞臺。它由嚴酷的社會現實凝結而成,演奏出了高亢的旋律,是弋陽人頑強生命力的表現。

17、梨園戲優雅細膩頗有法度

發源于宋元時期的泉州,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廣泛流播于福建、廣東及港澳臺地區。唱腔屬于南曲系統,伴奏以簫弦為主。唱念方面要求“明句讀”,講究“喜怒衰樂,吞吐浮沉”。情節處理獨到,優雅細膩,中規中矩,頗有法度。

18、黃梅戲純樸清新真實活潑

漢族地方戲曲,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其最初是湖北黃梅一帶的采茶歌。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表現力,真實活潑。以濃郁生活氣息和清新鄉土風味感染觀眾,韻味豐厚,純樸清新,通俗易懂。

19、甫仙戲源遠流長古樸優雅

福建古老劇種之一,原名“興化戲”,流行于莆田等興化方言地區,在古代百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古樸優雅,動作深受木偶戲影響,富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唱腔豐富,具有濃厚地方色彩,保留了不少宋元南戲音樂遺響。

20、皮影戲活靈活現生趣盎然

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藝人在幕布后面操縱戲曲人物,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配以打擊弦樂。皮影制作考究,工藝精湛,表演起來生趣盎然,活靈活現。迷戀了很多國外戲迷,稱它為“中國影燈”。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樣式。通過塑造熟悉親切的人物形象,基于輕松歡快的格調,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展開介紹,以一群伙伴技藝修養、故境游歷、民俗探察與戲劇演出等故事為主線。表現出戲曲服裝、唱腔、名家、名段等方面的豐富內容,使觀眾于風趣幽默而又有代入感氣息的氛圍中,不僅了解戲曲起源與演變,還學習欣賞到它的深厚底蘊與精彩神韻。


2022-12-12 12:29:16

[新一篇] 明代第一清官海瑞海青天的故事

[舊一篇] 近代海外寧波幫的杰出代表吳錦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