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工作4小時 [美] 蒂莫西·費里斯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每周工作4小時》是一本從觀念到行為,徹底改變你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書。它既是數字時代的職場勵志書和創業指導書,也是新新人類的全球化生存手冊和人生哲學書,中文簡體字版將它定位為“全球化3.0個人版”。

自2007年4月出版以來,這本書先后登上《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商業周刊》暢銷書榜榜首,迄今已在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售出版權。和《世界是平的》一樣,這是一本正在影響世界的書。

全書以作者本人的創業經歷和其他成功案例為基礎,分“定位”“精簡”“自控”“解放”四步,教你“告別朝九晚五,邁入新貴階層”。

蒂莫西·費里斯,30歲。全球化3.0時代新新人類代言人,“每周工作4小時”觀念的首創者和成功實踐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食業管理客座講師。Google、PayPal等創意公司的受邀演講人。在全球范圍內分身為企業家、作家、演員、武者和舞者。能說六門外語:中文、韓文、日文、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人學期間開始創業。曾留學并漫游中國。現通過遠程工作,經營一家營養品跨國公司。曾獲中國散打全美冠軍,保持一項探戈舞吉尼斯世界記錄。旅居世界各地,四海為家。《紐約時報》《國家地理旅行者》《商業周刊》《馬克西姆》、NBC、CNN等媒體都對他作過特別報道。

寫在前面(First and Foremost)

給心存疑慮的讀者 3

我的一段故事&你需要這本書的原因 5

我的“劣跡”年表 1 2

第一步:D——定位(step I:D is fbr DeFINition)

警告和對照:一夜揮霍百萬美元? 1 9

改變規則的規則:流行皆為誤區 27

躲避攻擊:戰勝恐懼,不再麻木 36

系統重啟:非理性和不模糊 46

第二步: E——精簡(step n:E is fbr Elimination)

時間管理的終結:幻想與意大利人 63

低信息食譜:培養選擇性忽視的能力 80

阻止干擾:拒絕的藝術 88

第三步:A——自控(step III:A is for Automation)

·外包生活:去除冗余,嘗試利用“地域差價/匯率差異” 1 1 1

l收入自控I:尋找繆斯 138

收入自控II:測試繆斯 164

收入自控III:缺席管 179

第四步:L——解放(step IV:L is for Liberation)

“失蹤”:如何逃離辦公室 205

無可救藥:辭職 218

迷你退休:擁抱移動生活

大多數事情看上去并沒有多大的差別。顯得忙碌只是懶惰的一種形式:懶于思考和未經選擇地去行動。處處節省把一切留到最后卻發現最好的人生已逝的“延期生活者”。生活中你所控制的“W”的數目決定著你手頭金錢實際的價值的增長:做什么(What),什么時候(When),在哪里(Where),和誰(Who)一起做。我稱之為自由的增效器。擁有選擇機會,具備選擇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力量。利用強項的倍增效應,而不是持續改進弱項,后者最多也不過是達到中等水平。集中精力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而不是總去對弱項修修補補。引自 新貴

想一下最壞的情況是什么,自己能否承受,就不會再害怕去做一件事帶來的風險了。

一般說來,我們最害怕做的事正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引自第38頁

最重要的習慣:行動P56圓夢計劃P6680/20:80%產出來自于20%的投入所以:別假裝忙碌。做真正重要的那部分事情。

P73帕金森法則:如果只給你有限時間,可能你反而做得比長期做更好,因為你別無選擇只做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要設定時限。

P76-77如果你有心臟病,每天/每周只能工作2小時,你會做什么?如果要削減4/5的工作量,你會削減什么?我通常做哪3件事情來填充時間而讓自己挺有成就感?“如果這件事是我今天唯一完成的事情,我會對今天滿意嗎?”“我是不是在用各種各樣的雜事來避開最重要的事情?”

P82減少信息輸入(作者不看報紙)P86如果正在讀的文章看不下去,就放下它。電影也是一樣。學會“不完成”。(這是我總是做不到的一點……)

P95-96為了避免低效率的拉鋸戰,在電子郵件中提出問題的同時給出“如果……那么”的建議。

P98寵物狗策略:帶回家試試?可以送回來——很少有人送回來。例子:開會。跟老板說這一次不能參加。后來漸漸都不參加==

挺多觀念具有顛覆性的:增加成效時涉及80/20 法則只有20%的事是重要的,以及帕金森法則,人們有拖延的習慣。所以確保高效工作的最好解決辦法是兩個法則一起用:確定幾件影響收入的重要事情,用非常短和清楚的時限來計劃它們。

學會極簡和自控,首先要持久與隨意干擾做斗爭,和專注做朋友,培養選擇性忽視的能力,尤其是養成保持低信息食譜的習慣,譬如豆瓣的使用,作為單純的記錄工具,反思效率盲點,避免一昧消極逃避,無目的瀏覽廣播,無意義的互動損耗,微博和公眾號同理,希望能早日擺脫時間饑荒的情緒。

在閱讀以下筆記前請嘗試用1分鐘時間找找以下筆記的重點章節!

-----!!!!消除對于改變現狀的恐懼(記住,直接寫下你的第一反應,不要反復思考。寫下答案后,不要修改--盡量寫詳細。)---

   1.描述你所擔心的噩夢,如果現在就做你想做的事,最壞的后果可能是什么。一想到你能夠--必須--做出的巨大改變時, 腦海中立即顯現的是哪些疑慮、 恐懼和"推測" (what-ifs)?盡可能詳盡地把它們描述出來。改變會是你人生的終結嗎?你認為這些后果發生的幾率有多大?

   2.如何彌補損失或者讓事情恢復到正常狀態,至少是暫時性地?如何讓事態重新回到你的掌控之中?

   3. 對于最可能發生的情況, 它的結果和好處會是什么, 無論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既然你已描述了噩夢,那么無論是對內在方面(信心、自尊等) ,還是外在方面,更有可能發生的、更確定的積極結果會是什么?你創造較好的結果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有沒有能力比你差的人在你之前成功過?

   4.如果今天你被解雇了,你會做什么來維持生計?想像一下這種場景,如果為了嘗試其他的選擇你辭職了,然后又不得不回到原來的工作軌道,你會如何做?

   5.你因為恐懼而不斷被推遲的計劃是什么?一般說來,我們最害怕做的事正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正是因為擔心未知的結果我們才不敢去做。描述一下最糟糕的情況,接受它,然后去做它。下決心每天去做一件你所恐懼的事情。我克服自身恐懼的習慣就是,不斷與社會名流和知名商人聯系并尋求他們的建議。

   6.推遲行動的代價是什么--財務上、情感上和身體上?不要只去計算行動會帶來的后果。對不行動的慘重代價進行權衡同樣重要。如果不去追尋自己有熱情的事情,一年以后、五年以后和十年以后你會在哪里?受著客觀環境的壓制, 讓自己有限生命中的又一個十年流逝在不喜歡的事情上,那是什么感覺?

   7.你在等待什么?你害怕,就像所有其他人那樣。評估一下不行動的代價,想清楚大多數失誤發生的可能性和彌補措施,養成那些不斷超越并享受人生的人的最重要的習慣:行動。

--------------

   增加成效有兩種順序互相顛倒的辦法:

   1.只做重要的事情以減少工作時間(80/20 法則) 。

   2.減少工作時間來做最重要的事情(帕金森法則) 。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兩個一起用:確定幾件影響收入的重要事情,用非常短和清楚的時限來計劃它們。

    在沒好好想清楚主次輕重之前,不要坐在辦公室里或者坐在你的電腦前。否則你的一天就可能在閱讀無聊的電子郵件和腦筋一片混亂中度過。今晚之前就列好明天要做的事情.

   下面是一些幫助我們開始行動的假設情境:

 

   1.如果你有心臟病,每天只能工作 2 小時,你會做什么?

   2.如果你第二次心臟病發,只能一周工作 2 小時,你會做什么?

   3.如果有一把槍指著你,要求你停止 4/5 的耗時工作,你會去掉哪一些工作?

   4.我最經常做哪3 件事情來填充時間而讓自己挺有成就感?

   5.學會問:"如果這件事是我今天惟一完成的事情,我會對今天滿意嗎?"

   6.在電腦屏幕上做一個 Post-it 便條或者在 Outlook 里做個備忘錄,一天至少提醒自己三次:"我是不是在用各種各樣的雜事來避開最重要的事情?"

   7.不要同時做幾件事情。如果你 合理地安排了主次輕重,根本沒必要同時做好幾件事。這是 "任務蔓延"(task-creep)綜合癥的體現--做很多事讓自己有成就感,其實成功完成的很少。重復一遍:每天最多安排兩件重要的目標或者任務

   8.在宏觀和微觀層面應用帕金森法則。 精簡計劃,縮短時限,才能做到專注

行動和防止拖延.

  從每周和每天的宏觀層面上,可以嘗試在每周一和(或)周五放假,每天下午 4點前停止工作.

----培養選擇性忽視的能力

一個人必須學會去忽視那些無關而瑣碎的信息,去除那些無用的干擾。最重要的就是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養成和保持低信息食譜的習慣。

我讓這些值得信賴的人(篩選過后可信賴的朋友們)為我花幾百個小時綜合分析了幾千頁媒體的各類評論。就好像擁有了幾十位個人信息助理,而我并不需要付給他們一分錢。

----如果你要做的事情你的朋友都沒有做過呢?兩種辦法:

1.從幾十本參考圖書中,我根據讀者評論以及作者所取得的成效挑出一本。如果我只想

知道如何去做,我就只閱讀"我是如何做到的"那部分和作者的自傳部分。

2.通過閱讀該書,我提出一些聰明而具體的問題,并通過電子郵件和電話聯系了世界

上最棒的 10 位作者和代理人,反饋率為 80%。

 

----如何在 10 分鐘之內將閱讀速度提高 200%?

以下是 4 個簡單的技巧--幫助你在 10 分鐘之內將閱讀速度提高 200%,同時不遺漏重要信息也不影響理解:

 

1.兩分鐘:在快速閱讀時,用一支筆或者一根手指在每一行下劃過。

2.三分鐘:從每一行的第三個字開始看,到倒數第三個字為止。這就用上了眼睛的余

光,而平時我們的余光浪費在邊頁的空白上。

3.兩分鐘:一旦習慣兩邊分別跳過三到四個字之后,嘗試每一行只間歇性移動兩次(也稱"定置") ,只看跳字后其余部分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字。

4.三分鐘:運用好的方法(以上三種方法) ,以對理解而言過快的速度閱讀5頁紙,然

后再以舒適的速度閱讀。這會提高你的理解力并且重新定位你的速度極限

----

當你遇到對方堅持不做永久改變的情況時,"寵物狗策略"非常有效。告訴對方"我們只

試一次",如果不行還可以恢復到過去的狀態,這樣可以讓事情有所進展。

----如何在 4 周內成為頂尖專家

  首先,被看成專家和是專家是有區別的。在商業界,前者是售出產品的人,而后者,指的是創造優秀產品并能夠防止退貨的人。

   1.加入兩到三個響亮的商業組織頭銜。在她的例子里,她選擇了"解決爭議協會"

www.acrnet.org)和"性別教育國際基金會"(www.ifge.org) 。這些頭銜可以在網上通過一張信用卡花 5 分鐘解決。

   2.閱讀自己關注主題的 3 本最暢銷書。 (在線搜索《紐約時報》的最暢銷書單) ,每本書總結一頁紙。

   3.通過張貼海報宣傳,在附近的知名大學里進行一次 1~3 小時的免費講座。然后在位于同一區域的兩家著名大公司(比如 ATT公司、IBM 公司等)的分公司也舉行同樣的講座。告訴對方自己在某某大學或者某某學院也做過類似講座,并且是步驟 1 提到的組織成員之一。強調你是免費為他們講座,只是為了在學術之外增加自己的演講經驗,并不是銷售任何產品或者服務。從會場的兩個不同角度錄制下講座以備將來制作成 CD/DVD 產品。

   4.可選步驟。給自己關注主題的相關商業雜志投一兩篇稿子,引用步驟 1 和 3 里你完成的事例證明你的信用度。如果遭到對方拒絕,就主動要求采訪一位知名專家并采寫一篇報道--你的名字仍然會出現在作者一欄中。

   5.加入美通公司的 ProfNet 服務。這是一個幫助新聞記者引用專業發言人的觀點、豐富新聞故事內容的網絡服務。成為公共人物很簡單,只要你停止叫嚷開始傾聽。通過步驟 1、3 和 4 證明自己的信用度,網上查詢以回復記者的疑問。如果做得恰到好處,你就會出現在各種媒體上面,從地方小報到《紐約時報》和 ABC新聞。

   用最好的方式展示事實,但不要編造,這是這個游戲的本義。

--------發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一般要花兩到三個月來脫離過去的常規生活,然后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曾讓忙碌干擾了自己的生活目標。

   學會放慢節奏。故意失去方向。觀察一下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和身邊的人。這可能要花上一點時間。至少用兩個月的時間去擺脫過去的舊習慣,重新發現自己,并且不要提前預訂不斷迫近的返程班機。

--------想要成為新型高效工作者常犯的13個錯誤

1.迷失了夢想,陷入為工作而工作的思路。

2.事事親為(微觀管理) 。

3.自己處理可以由外包工作者或者同事處理的事情。

4.幫助外包工作者或者同事多次處理同一個問題,或者處理非緊急問題。 給他們"如

果-那么"的規則讓他們解決所有非緊急和不重要的問題。給他們自由讓他們在沒有你的指示的情況下做事,書面設定自由權限。

5.當擁有了足夠的現金流能夠資助自己實現非盈利性的夢想時,仍然追在客戶后面,

尤其是那些不合格的或者海外的潛在客戶。

6.回復那些不會帶來銷售利潤的電子郵件,或者回復那些可以通過常見問題解答或自

動回復設置回答的電子郵件。

7.在自己生活、睡覺或者應該休息的地方工作。

8.沒有以 2~4 周為周期,對自己的工作和個人生活做一個全面的 80/20 法則分析。

9.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職業生活,都不停地追求無盡的完美,而不是只要達到不錯或

者良好。

10.夸大瑣事和小問題的重要性和比例,作為工作的借口。

11.把非緊急的事情變得緊急起來,從而證明工作的意義。

12. 把某個產品、 某件事情或者某個項目當成最終的終點和人生存在的意義。

13.忽略了生活中的友情。你要結交那些微笑面對人生、非常樂觀的非工作關系朋友。

你可以獨自尋找靈感,但不要獨自生活。以友誼和愛的形式分享快樂,快樂就會翻倍。

---異類成功者的10條法則

  1.退休是預防出現最壞情況的保險。

   退休計劃就像人壽保險,它只是預防出現最壞情況的一個保障而已:這時,身體已無力工作,你需要借助儲蓄生存下去。

  2.興趣和精力有高潮和低谷的周期變化。我們的生存需要將工作和休息交替著進行,更別說我們還需要自我發展了。能力、興趣和心智的忍耐力都有各自的周期

  3.少做并不意味著懶惰。 少做些無意義的工作,就能夠集中精力做對個人而言更重要的事情。關鍵是高效,而不是忙碌。

  4.刻意安排的時間永遠都不準確。對于所有的重大事情,刻意的安排通常會搞砸。

  5.尋求寬恕,而不是尋求許可。 如果事情并不至于毀掉你周圍的一切,那么就試著去做,然后證明它是正確的。

  6.要強調優勢,而不是彌補弱勢。大多數人通常只擅長小部分事情,而在其他大部分事情上做得非常糟糕。利用強項的倍增效應,而不是持續改進弱項,后者最多也不過是達到中等水平。

  7.物極必反。 擁有非常多的好東西是可能的。但是如果過頭的話,大部分的努力和所擁有的這些好東西就會變成不利因素。

  8.光靠錢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9.相對收入(每工作小時收入)比絕對收入更重要。假定絕對收入的總和是實現我的夢想的保證(并不是和同層次的人去任意比較) ,相對收入則是對新貴財富的最真實的衡量指標。

  10.負面壓力是有害的,良性壓力則是有益的。

給工作狂的當頭棒喝!

包立德

多年來,美國加州的硅谷流傳著這樣的“敬業佳話”:許多成功人士每天工作18個小時,仍感不夠;他們恨不得把家安在辦公室里,在電腦桌上面搭個雙層床,從而能夠從每天24小時中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工作。但近幾個月,一本名為《每周工作4小時》的書成了硅谷的熱門談資,風氣似乎為之一變。這本嚴重挑戰主流工作觀的著作成了全美國暢銷書,其題目中的“每周工作4小時”也不是空虛的噱頭。中國將推出這本書的中譯本,大家真的不該錯過。

此書的作者名為蒂莫西•費里斯(Timothy Ferriss),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剛到而立之年,在網上經營營養補品生意。在書中,費里斯詳盡闡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個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狂蛻變為每周僅工作4個小時的有閑人士——與此同時,他的月收入上升到5-10萬美元。當然,他的閑暇時間根本沒有浪費:網上經營的便利,讓他能夠舒舒服服地環游世界,成為一個“超級漫游者。”在過去的幾年內,他在阿根廷贏得了探戈比賽冠軍,在歐洲玩摩托賽車,在巴拿馬潛水,在日本學習馬背騎射,悠哉游哉,不亦樂乎。

人比人,氣死人。這家伙為什麼能夠享受如此豐富的生活,而我輩卻像傻瓜一般在辦公室小隔間里累死累活?作者費里斯在他的博客www.fourhourworkweek.com 上面傳授了一些免費的建議,但要真正了解他的制勝秘訣,恐怕讀者們還是要等到購買湖南文藝出版社的中文版《每周工作4小時》。但大家不妨在這里先睹為快:

秘訣之一是,要麼自己開公司,要麼讓你的老板相信,你在家里工作比在辦公室里效率更高。當然,多數人既沒本錢開公司,也沒膽子跟老板耍嘴皮子。不過這本書好就好在,你并不需要原樣照搬費里斯的模式,即可從他的經驗中獲得靈感。實際上,他傳授的更多的是實際的人生哲學,在這個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加速發展的今天,對人們的工作和休閑觀提出了不乏尖銳的挑戰。

費里斯在書中提出的反傳統的觀點之一是,知道的少一些反而有助于增加生產力。他認為,如今人們接觸的信息日益浩繁,我們每天把大量時間不必要地浪費在篩選這些信息上。他對此提出“選擇性無知”,有意識地降低自己每天的信息消費量。比如,他過去每天查看電子郵件100多次,現在每天只在固定時段看兩次;而他了解國際新聞的辦法就是每天在走過報攤時瞄一眼頭條新聞,以及在餐館里與服務生聊天。

費里斯在信息傳播方面的理論尤其讓人百感交集。一方面,我們對最近的高科技通訊工具,例如黑莓(Blackberry)和iPhone趨之若鶩,因為它們讓我們永遠“在線”;另一方面,當這些工具開始蠶食我們的正常生活時,我們又渴望“斷線” 的生活。但到目前為止,在美國還是“在線”的力量取得了勝利。200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23%的美國人即使在下班之后仍舊不斷查看他們的公司郵件和語音留言,相比2005年16%的數字上升明顯。而另外一項調查則顯示,60%的美國人即使在休假期間仍舊要查看郵件。這些調查結果已經促使一些公司強制性限制員工對郵件和即時通訊工具的使用。

而費里斯每天能夠迅速處理自己的電子郵件,其主要原因是他根本就收不到多少跟工作相關的郵件——他把這些工作都“外包”給印度和菲律賓的低工資、高技能的助理,讓他們來處理。書中題為“外包生活”的一章其實是“書眼”所在——費里斯不但把工作外包,甚至試圖把私生活外包,讓他的遠程助理幫他在網上找合適的女朋友。

此書一出即激起強烈反響。首先,“全球化即是剝削”的論調自然會出現:看看這個年輕的美國佬,自己在安第斯山滑雪,卻奴役一群每小時掙4美元的印度人給他打點生意。當然也有更加理智的聲音,討論如何讓全球化更加公平。不過在費里斯的例子里,他的印度雇員可是心甘情愿地為4美元一小時而工作。

另一方面,即便商務外包的擁躉們也可能對費里斯的生活方式感到不爽。為了節省開支,節約時間,將工作外包是有道理的,但這家伙并沒有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去增加產量,擴大收入,而是去跳探戈!這簡直是太……太不負責任了!他怎么敢如此享受生活!

費里斯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他一度以“玩命工作”的職業道德為自豪,直到自己意識到這種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同時,他也通過自己的實踐提出了對生產的另一面——消費主義的質疑。他的書副題為“告別朝九晚五,旅居世界各地,邁入新貴階層”。所謂“新貴”階層的財富,在他看來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和自由。他在博客上說,“夢想中的生活”的代價實際上“比你預料的要低”。他在書中還給出了相當實用的提示,例如“如何免費住遍全球,以及如何買到2-5折機票。”

費里斯對消費主義還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批評。對他來說,“新貴”生活方式貴在經驗,而不是物質。他請讀者好好想想,奢侈品給他們的生活究竟帶來了多大價值:對價值7萬塊錢的愛馬仕手包垂涎欲滴?那就想想,7萬塊錢夠你在東南亞的藍天碧海間徜徉多少個月? 在他的博客上,費里斯把他的觀點又推進一步:如果你一年不買新東西,你的生活會有什么變化?其中有多少是好的變化,多少是壞變化?筆者曾經談到,“值得記憶的經驗”實際上比物質財富更能給人帶來幸福的感覺。盡管費里斯沒有引用同一個調查結果,但他實際上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但是,換個角度看,費里斯的生活方式還是有問題的。他的觀點是,如果我們不消費太多東西,就沒有必要生產太多東西。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所謂的“新貴” 們就不能真正漫游世界,“想住哪就住哪”,而是只能住在發展中國家——因為費里斯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不同國家之間的匯率差異帶來的優惠。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簡直就是殖民者余孽的慵懶生活方式混雜美國人傲慢的產物。對于當今世界來說,這并不陌生:即便美元幣值不斷下跌,瀕臨徹底崩潰的邊緣,傲慢無知的美國青年們仍舊在世界各個角落游蕩,尋求廉價的刺激。

總的來說,這本書提出的一些基本問題還是具有相當的價值。費里斯寫道:“生活的真諦就在于享受它。”但他也描述了人們試圖減少工作量時遇到的困難,畢竟,工作是我們自我身份的核心內容。費里斯本人在辭去全職工作之后,一度瀕于精神崩潰。他的書中也有這么一章,題目是“填補空虛:縮減工作,豐富生活。”我感覺這章對中國讀者尤其有幫助。

根據調查,大多數中國中產階級感到他們工作太多,壓力太大。 《法制晚報》和零點調查公司聯合編制的2005年度中產群體的生活方式及消費形態調查報告顯示,目前該人群的生活壓力較大,主要來自于工作,比較突出的是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業績提升困難、工作中不進則退不能松懈、工作中人際關系緊張等。

與中國其他社會階層相比,中產階級在“外包”方面早已是輕車熟路——打掃衛生有阿姨,照看孩子有保姆。但他們節約出來的時間,多數是用在辦公室里工作,賺更多的鈔票。所以,要在中國推行“新貴”生活方式,最大的困難是如何說服他們,用金錢來交換空閑時間其實是值得的。歸根到底,這取決于人們如何打發他們的空閑時間。我的一位中國朋友對我說:“中國人根本不懂得如何休閑。” 這種瘋狂工作的熱情是否是中國大陸當前經濟騰飛必需的因素?香港的經濟已經很發達了,但很多香港人仍然周六都去上班,以至于香港特區政府不得不鼓勵人們少工作一點。在過去一年內,特區政府就取消了公務員禮拜六加班的制度。

這不禁讓我浮想聯翩。我現在整天搜腸掛肚寫專欄,已經有些江郎才盡了。倒不如開家公司,通過互聯網手把手地教中國人如何放松,如何休閑:“每周工作4小時學習班”。如果我的學員們有什么問題,歡迎隨時來email。我即將雇傭的外包秘書將第一時間做出熱情解答。如果您真的參透了休閑的秘訣,那就來跟我一道游玩吧。我正在越南玩帆板呢。

(本文作者為路透中文網cn.reuters.com專欄作家)


2023-06-16 16:11:12

[新一篇] 余秋雨 中國文化課

[舊一篇] 黑客與畫家 硅谷創業之父Paul Graham文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