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 第一季 Black Mirror Season 1 (2011)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這部英國迷你劇由3個各自獨立的故事組成,彼此間并沒有直接聯系,但都以極端的黑色幽默諷刺和探討了科技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影響。

  《天佑吾主》:首相Michael Callow(羅里·金奈爾 Rory Kinnear 飾)被熟睡中的緊急電話召回辦公室,得知廣受喜愛的王室 成員Susannah公主遭人劫持,綁匪提出的交換條件匪夷所思。備感受辱的首相諸般嘗試解救公主未果,最終在強大的社交網絡民意壓力下就范。

  《一千五百萬的價值》:在未來世界,衣著統一的人們只通過虛擬網絡交流,依靠日復一日騎自行車賺取賴以為生的消費點數。不甘做行尸走肉的Bing(丹尼爾·卡盧亞 Daniel Kaluuya 飾)傾盡自己所有點數幫助天籟般歌聲的Abi(杰西卡·布朗-芬德利 Jessica Brown-Findlay 飾)登上選秀舞臺,卻被Abi淪為艷星的事實深深打擊。

  《你的全部歷史》:人人都植入內置芯片的時代,記憶影像可以被隨時翻查。多疑的律師Liam(托比·凱貝爾 Toby Kebbell 飾)非常敏感妻子Fi(茱蒂·威泰克 Jodie Whittaker 飾)與前男友Jonas的關系。他歇斯底里的在三人記憶中搜查Fi不忠的證據,終于導致Fi崩潰離去。

英劇能夠探討的深度真的是其他同行業無法匹及的高度。媒介的力量,公眾意愿,技術先進所帶來的消費主義侵蝕,沉淪過去。每一集都無比精彩,值得深思。

對于這么一部同時犀利深刻、囧囧有神、迷幻而重口味的黑色大片合集,我森森滴想到中國電影《失戀三十三天》,人家是把電視劇當成電影拍咱是把電影當成電視劇拍,不說話了。

Black mirror依舊討論的是現在的問題,過度娛樂化,過度傳播和過度記憶,但編劇把其背景放在科技發達的未來加重了效果,非常好看,值得深思。

悲觀主義的科技

鬼才相信科技是拯救世界的力量,至少《黑鏡》的編劇不信,索性把媒體編織的謊言全部拆碎,帶你來到一個從未見過的黑框之前,你赫然見到了道林•格雷的畫像一般恐怖的東西,那不是別的,正是你的人性污點,經媒介停格、放大尤為觸目驚心。這絕不是什么黑色喜劇,而是沉痛的悲劇,就像雅克•塔蒂在拍攝那部預見未來的《游戲時間》時已經把喜劇給拆得七零八落,徒留那些機械化的耳鬢廝磨。科技對人格幾乎是毀滅性的征兆,這在《黑鏡》中表露地痛心疾首,它更預言了科技直達人類思維時的困境,當陰暗面再無躲藏之地,世界便成為猜忌、懷疑、虛妄而淫邪的失樂園。

甚至在今天,漫天的輻射、網路的嘈雜、垃圾短信、郵件,肆虐的視覺污染沒有讓人身心疲累,他們更喜于在網路圍觀荒誕的事件, facebook和youtube成為彼此溝通的捷徑后,信息的過度傳播和媒體的過度渲染令世界蒙灰,網絡的趣味江河日下,春晚都成了中老年人普及網絡詞匯的成果展,今天還是網絡紅人的風光,明日或許就是“首相上豬”的尷尬,反正終究一天會有人為此埋單,《黑鏡》首集的反諷痛擊了法律、秩序、道德鑄就的防線在知訊爆炸時代的不堪一擊,惡作劇者的小小伎倆釀成舉國之禍,無孔不入的傳播早已防不勝防,然而這一集還有更深層的表述,那就是網絡與現實的此消彼長,網絡上人聲鼎沸,戶外已然門可羅雀,蘇珊娜公主在空空蕩蕩的橋上被救起,無人發覺她如何被掠走,又如何回歸,反正是人人都成為宅的動物,首相與高官們亦在逼仄的室內囧囧相對,迫于民眾壓力按DOGMA95條約來一場人獸交合,讓網路上的民眾看夠了熱鬧。這是屬于媒體時代的荒誕事件,人們迷戀網路上的各種扮演,已經全然分不清真實與假象。

而《黑鏡》的第二集脫去了黑色冷酷的現實外衣,雖然是悲觀的主題,卻根植在光怪陸離的異想世界,帶十足的科幻精神。與首集鳥瞰眾生的視角不同,它的命題更為宏大,將網路宅民解構為整個社會大機器的晶格,每個人每天蹬車賺取自己日需的點數,來滿足自己享樂的需要,隨心所欲的生活被程式化的步驟所取代,科技為蕓蕓眾生建筑了一座困囿他們的集中營,它的悲觀遠甚于《摩登時代》里的工廠亦或是《大都會》中的地下國度,在這個集中營里,所有的一切都要被計算,你所有的吃喝玩樂,甚至是你的生命都可以用點數來計算,那么人的本身自然也不再是獨立的有機體,只能在社會這個巨型計算機的程序設定下工作、度日,連他們的性格都能被計算得不差分毫。沒錯,科技可以計算一切,也可以計算你自己,到最后輕而易舉地找到你的命門,你所有的一切劣根性,虛榮、自私全然暴露。一百年后的今天,世間早已沒有了《唐頓莊園》中優雅而端莊的田園詩,女子亦不是茜珀爾小姐那樣蕙質蘭心的閨秀,終于在充滿著虛偽和欺騙的選秀舞臺上墮落,成為淫光艷景中吹簫的神女,連持了兇器上臺復仇的癡情人,也終于在系統的算計下被洗腦,末了把自己也搭了進去,徒留自己扭曲的臉每周在銀幕上蠱惑世人。或許這個世界里不再有“世人”這個稱謂,他們早已經成為顯示器上一個個虛擬的符號,困在自己單元房中消耗著自己的點數,行使著所謂的投票權,但終究只是個傀儡而已。

肉體都格式化了,那精神也無法避免,當科技劃向某個極端,你的記憶可以復制、傳輸的時候,屬于人的最后一部分也宣告殆滅,這亦是《黑鏡》第三集傳遞的主題,它甚至虛構出一個grain,可以將記憶存儲、隨時播放,最終把每個人捆縛在曾經的舊夢中,與當下頓失交集,連做愛的晨光都借那個小小的按鈕回溯新婚初夜,現實中的快感已經渾然不覺。最致命的則是你的所作所想都已無法遁藏,隱私空間曝露日下,猜疑和質問接踵而至,你愈痛恨的東西,卻總忍不住刨根問底,而你又究竟無法和這些揪心的東西終生作伴,只能狠心剜掉耳后的記憶體,以過目不忘的永恒記憶去換取做自然人的自由。科技帶給人過度記憶和重復記憶的能力,卻是苦痛之源,grain誠然能留住最美好的瞬間,卻總把你引到最赤裸的陰暗面,讓你對愛侶,對人生的憧憬全部灰飛煙滅,你擁有了記憶和重放的功能,卻成了記憶的奴隸,甚至及不上《盜夢空間》里沉睡的軀體。

電子媒介的出現只是幾十年的事而已,卻主宰起了人類的生活,日日夜夜,我們都在媒體轟炸下喪失寧靜,成為喧囂電子時代的一個玩偶。《黑鏡》是悲觀的末世預言,它既諷當下的荒誕,又預演了未來世界程式化的圖景,既短小精悍、獨立成章,亦層層延伸,由表及里,搭建出富于層次感的精神閣籠,從第一集媒體的過度傳播引出第二集社會的過度解構,最終導向精神被摧毀的結尾,結構精巧,自始而終貫穿著冷酷絕望的詩意,在電子時代打開了一扇眺望未來的窗口,只是看上去,仿佛是但丁筆下的煉獄,每個人在淬火中燃燒積了一世的罪孽。人性本惡,滿口仁義道德的年代尚能遮掩,科技無孔不入的晨光,終于成為對自己、對人類最赤裸的審判。《黑鏡》沒有一絲掩飾主創們對科技的悲觀主義傾向,甚至壓迫到讓人無法喘息,但未來終會驗證這不是什么危言聳聽。


2023-06-18 20:55:19

[新一篇] 殺手十三:陰謀 XIII: The Conspiracy (2008)

[舊一篇] 心靈訪客 Finding Forrester (2000)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