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溫總答記者問:確立目標,凝聚共識,循序漸進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聽完今年兩會后溫總最后一次答記者會,回顧他過去幾年來對政治體制改革的多次呼吁,以及對中國民主化的一系列言論,我認為溫總的思路與思想可以歸納為12個字:確立目標,凝聚共識,循序漸進。 
    “確立目標”是溫總反復強調的,不管前面加不加上“社會主義”,要把中國建設成一個民主與法治,尊重人權的現代化國家,至少是近五年來溫總發出的再明確不過的信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確立一個大目標,才有發展的動力與活力,才能凝聚共識與民心。美國立國之初就確立未來一百年甚至一千年后的偉大目標,都白紙黑字地寫在《獨立宣言》與《憲法》之中。而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尤其是最后二十年,中國雖然積累了一些財富,國家與民族卻失去了大目標。 
    “確立目標”是和“凝聚共識”分不開的。沒有共識,就無法達成目標。而溫總這些年反復宣揚的大目標,不但在體制內乏人響應,就是在體制外,甚至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士中,反映也相當的冷淡。 
    我想最大的阻力來自體制內的掌權者。他們担心一旦推出這樣的“大目標”,會立刻失去主動權,并導致失去政權。他們相信一旦確立了大目標,對路徑的選擇與對速度的控制,就可能超出他們的能力,民眾的積極性就會被空前地調動起來。這是他們一直担心害怕的。對于他們來說,無論是出于公心還是私利,都不愿意看到這個“大目標”一蹴而就,明天就實現一人一票的民主。在此我要特別強調的是,持這種觀點的人,并不都是抱住權力死死不放的惡人,還有相當一部分獨立思考的人士,他們確實是從民族與國家的角度考慮,担心速度過快會帶來混亂,甚至讓中國這樣一個超速奔馳的經濟快車車毀人亡。 
    這可能是溫總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國人呼吁他的“大目標”的原因,得不到體制內的支持,他希望在民眾中“凝聚共識”,反過來促動體制內對他“大目標”的認可。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對溫總路徑選擇的不認同,讓很多體制外以及相當多的追求民主的人士也保持了距離,甚至諷刺他是在作秀。 
    溫總的路徑就是“循序漸進”:“在中國這樣有13億人口的大國,又必須從國情出發,循序漸進地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溫總怎么也想不到,為什么他明明選擇了歷史正確的道路,是為國為民造福的路,不但在體制內外都無法取得共識,還遭遇了誤解,難怪他答記者問時說自己任期內:“確實謠諑不斷,我雖然不為所動,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這種痛苦不是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痛苦,而是我獨立的人格不為人們所理解,我對社會感到有點憂慮。我將堅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氣,義無反顧地繼續奮斗。” 
    一位總理強調的不是集體性與黨性,而是自己 “獨立的人格”,感嘆不被理解的痛苦,本身就證明他具有極其鮮明的“獨立人格”。如果他悶聲發大財,甚至像大多數領導人一樣,堅決站在民主與歷史的對立面,是不是更能獲得一些人士的“理解”?! 
    我能理解溫總的思路以及他的苦惱。雖然我的理想與他的表達方式都有所不同,但在內心深處,我希望他的路能夠行得通,這也是代價最小,利國利民的道路。但我深知,在當今的中國,要想就這種“大目標”與路徑達成共識,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而且,會越來越困難。溫總可能是到這最后一次記者招待會才明白過來,他把希望寄托在人民身上:“我深知改革的難度,主要是任何一項改革必須有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中國人覺醒了沒有?中國的改革得到人民支持沒有?人民的積極性與創造精神到底有多少是用在追求民主自由這樣的大目標上? 
    最后,我想以西方的美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為例,解釋一下我為何傾向于“確立目標、凝聚共識、循序漸進”的主張。誰都知道,美國的民主自由理念與國家的終極目標幾乎在230年前建國時就確立了,但我們看到了什么?我們看到了美國民主其實是極其緩慢的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的。 
    就拿選舉投票來說,只是到最近五十年,才最終達到一人一票。而西方所有成熟的民主國家,幾乎都經歷了這種“循序漸進”逐步擴大投票權的相當漫長的階段。思考一下:美國與西方擁有當今比較成熟的民主制度,和這種“循序漸進”沒有一點關系嗎?你又如何解釋當今世界上民主質量相對較差、常常出現混亂的民主國家,人民幾乎都是一夜之間得到了一人一票的權利? 
    再拿臺灣來說,“軍政、訓政、憲政”也是早就立下來的大目標與民主路線圖。今天我們當然可以毫無顧忌地指責蔣介石與蔣經國是獨裁,死死不肯放棄絕對權力,讓“軍政”與“訓政”持續了那么長一段時間。但當今臺灣民主的質量不但在亞洲遙遙領先,甚至公認的超過了比臺灣更早實行大選的俄羅斯。這是否和臺灣早早設立“大目標”并“循序漸進”走向目標的模式有關?臺灣的民主轉型也是近30年來所有國家與地區中最平和與順利的,和當權者主導轉型,恐怕也是分不開的。 
    我知道這樣說有違“政治正確”,會引來非議甚至攻擊,但我相信“確立目標、凝聚共識、循序漸進”是代價最小的轉型模式。我也知道這樣做有多艱難。新興的民主國家,從亞洲到非洲,尤其是剛剛發生巨變的中東與北非,幾乎沒有一個是設立“大目標”,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走向民主的。集權與獨裁政府鼠目寸光,抓住絕對權力不放,只要還有一點茍延殘喘的機會,就不愿意向前,哪怕小小的一步。 
    但大眾與精英們并不是沒有責任,他們充滿仇恨,毫不妥協,急于求成,尋求復仇多于共識,不是把民主當成追求的目標與理想,而是當成達成自己理想與“奪權”的手段,要就是弄得兩敗俱傷,要就是讓他人看不到希望。西方國家以外地區民主化的經歷,多少印證了這類担憂。 
    我希望自己對溫總思路的解讀不那么離譜,最后讓我們設想一下:經過討論與辯論,無論左的還是右的,體制內的還是體制外的,絕大多數中國人達成了一個“共識”,中華民族的最終目標是自由、法治與均富的憲政民主國家。但考慮到中國的現實狀況(客觀與主觀的),我們也在“循序漸進”的路徑上達成了共識:當局不再對追求溫總口里“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民主目標的人軟硬兼施;追求民主的人不再要死要活,看不到希望,該制定法律的制定法律,該維權的繼續維權,“民主小販”繼續走街串巷……中國社會也因為有了共同的大目標與對通向這個目標的路徑的共識,而顯得和諧…… 
    這個設想可能變成現實嗎?或者僅僅是我的幻想?這就看我們自己以及下一屆領導人怎么想與怎么做了。 


楊恒均 2012-03-20 01:59:11

[新一篇] 對厚黑者的成功永遠說不

[舊一篇] 追思方老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