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長篇版《日暮》(1990年)異常完整地保留了短篇原作的框架。故事仍然發生在那顆擁有六顆太陽、名為卡爾蓋什的行星上。那里的人們不知黑暗為何物,因為每隔2049年,他們才會迎來一次黑夜,見到億萬星辰的真顏。西爾弗伯格將小說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科學家發現導致黑夜的日食的過程;第二部分講述黑夜降臨,以及由此引發的科學與宗教的沖突;第三部分則描寫了黑夜過后,世界的瘋狂與混亂。 很明顯,西爾弗格伯對阿西莫夫的原始創意的處理是審慎的;但同樣顯而易見的是:他的關注點與阿西莫夫不盡相同。雖然阿西莫夫在《日暮》的原始短篇中也寫到了愚昧力量對科學的進攻,但他的重點顯然是向讀者展示一個千年一見、撼人心神的經典科幻場景;而西爾弗伯格所感興趣的卻是宗教與科學的對抗。在他的筆下,夜幕降臨、群星呈現都成了這出對抗戲的背景。 從西爾弗伯格的創作意圖來說,《日暮》是成功的。這場科學與宗教的對抗被他描寫得尖銳激烈、觸目驚心。尤其耐人尋味的是:掌握真理的科學家沒有力量戰勝愚昧;而宗教勢力卻利用大眾對黑暗的恐懼心理掌控了世界,使文明倒退回黑暗世紀。這個結局讓人壓抑,作者正是以這種極端的后果,對現實作出警示,提醒人們:科學只有普及開去,才會形成力量,世界才有理智可言。 而從比較的角度講,長篇版的《日暮》失去了阿西莫夫原始短篇的緊湊與簡潔,變得有些松散。特別是西爾弗伯格試圖給人留下一絲希望的結尾,更被評論界看成是對阿西莫夫原作的破壞。 盡管有這些批評的聲音,長篇版《日暮》總體上看仍然是成功的。這本書首版就印了10萬冊。像阿西莫夫和西爾弗伯格的很多書一樣,十多年來你隨時都可以買到它的英文版。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這部小說的價值。  

 

另一個著名科幻作家擴寫后有點糟糕,雖然加入了一些細節和動作,比如開頭的穿洞的過程經歷很好看,但是這個故事本來就發揮較小,因為情節主要為一些中心服務,過多的增加擴寫不僅僅使文章張力松弛,而且沖淡了一些意義,像沖稀的牛奶.莫夫總是這么強大,構想很好,雖然說這個"從未看過星空得人如果看見星空會多么恐慌"的構想是他的編輯想

日暮VS2012

天地大美而無言,流盡年光是此生

  真正的人間地獄并非天災等不可抗因素,而是人類面對災難時失去智性后的混亂瘋狂。
  
  
  “人們為了一片肉而相互殘殺,為燒火而違背一種迷信,或僅僅為消遣而殘殺,一幫人趁亂之機為自己牟取權力,一個思想領域被密集控制的世界……”
  
  
   人類建立起一個理性文明的世界,原是多么了不起和來之不易,但要被摧毀,卻又可以那么輕易——一個可怕的自然現象,一個導火線,狂熱極端言論的煽動,在某個時點集中爆發,便能將人本能的脆弱與兇殘徹底釋放出來,讓世界陷入萬劫不復的瘋狂境地。諷刺的是,最終拯救這個世界的,竟是神權專政,是宗教蒙昧黑暗勢力,它“制止”了瘋狂的不斷蔓延,用精神麻醉和高壓恐怖來重新維持秩序、統治人民,以另一種瘋狂結束瘋狂。
  
  
  
  
   想起傳的沸沸揚揚的2012,若彼時真有天災降臨地球,那么我相信,同樣的,真正的恐怖絕非來自災難本身。或許,無論文明發展到何種進程,神秘、靈異、天啟等,都永遠不會消失,它們蟄伏在人們從野蠻時代殘留下來的集體無意識之中,時刻提醒人們理性的脆弱,和在大眾瘋狂面前的不堪一擊。


網載 2012-06-18 03:50:53

[新一篇] 生命中的公案: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

[舊一篇] 中國現代商道三部曲《圈子圈套》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