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農:《三國》教我們怎樣用人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簡體     傳統

 

三顧茅廬
 
    三國時期,人才濟濟,只有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善于用人之道,又各有千秋,取得了眾力扶持,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才三分天下而治,成鼎峙之業。進而成為了中國一段特殊的歷史,為眾多史學家研究的課題。
 
    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用人以智的曹孟德。無疑曹操是三國時期最善于用人的,他求才若渴、量才而用。孫權就曾稱贊曹操的用人“古今少有”。連自己的敵人都佩服如此,可見曹操確有過人之處。縱觀歷史,凡是有才能的人都有一些“毛病”,而那些循規蹈矩的人又沒有什么真正的才能。曹操如此用人,使得一些出身寒微、自視清高、有過節的賢能才俊紛紛投奔,一時之間曹操手下人才云集。觀古鑒今,有的地方用人則先看出身,再看學歷,更計仇怨。另外還要三政五審,用看不見摸不著的所謂道德條框來衡量,是寧用能力差的,不用脾氣大的;寧用會聽話的,不用態度辣的。這與曹操的唯才是舉有怎可相比呢?我們是否能從曹操身上學到一些用人之道呢?當然用人絕不能沒有原則,然而對一些無傷大雅的小節當可以不拘,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確引導足矣。
 
    恩如骨肉,用人不疑,用人以情的孫仲謀。孫權十七歲接手江東,能和曹、劉成鼎足之勢,確實不同凡響。孫權能夠使上下一心、將相緝穆,賢才尚多,不可輕圖的主要原因就是以情感人的家庭式管理。情動才能心動,心動才能行動,孫權深諳此道。他和周瑜情同“兄弟”;魯肅去世他“為舉哀,臨其葬”;呂蒙病重他“時有針加,為之慘戚”;他和周泰“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對這些人的做法時時感動著其他人,使之為他效力。另外,孫權還是用人不疑的典范,當有人誣告諸葛瑾、潘濬時,孫權卻不信讒言,信任如故,使得他們真情感動,抵死效命。我們應大力宣揚孫權的用人之道并付諸行動。職工病榻前的真心問候;紅白喜事的到場助威;困難職工的過節慰問;工作勞頓的關切眼神……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需謹記“情”之一字值千金,一個“情”字活一生啊!
 
    情同手足,用人以義的劉玄德。“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家喻戶曉,千百年來為人們交口稱頌。人們對關羽的“義氣千秋”、張飛的“忠心不二”贊不絕口,好像對劉備卻有頗多誤解。其實,劉備用人的最大成功就是重義氣。他和關張情同手足;“三顧茅廬”請臥龍;對黃忠、馬超禮賢下士……都表現出劉備是個有義氣的人。雖然劉備奪其宗親劉表、劉璋地盤不仁,但都是情非得已,唯有舍小義而顧大義了。反觀我們現在某些人在用人之時,又有幾個能做到義氣為先呢?而推過攬功,唱高調使小心眼兒,玩權術使手腕兒,令手下人怨聲載道的領導卻比比皆是。其實想一想,“士為知己者死”的道理,我們是否能從劉備身上學到些什么呢?
 
    依法治國,公正無私,用人以法的諸葛亮。自“永安托孤”以后,真正管理蜀國的是諸葛亮。諸葛亮“代君行權”,用人的最大特點就是“依法治國”、“鐵面無私”。“揮淚斬馬謖”、“自貶三級”、“廢廖立、罷來敏、罚李嚴”……無一不是依法辦事,不徇私情,令人贊嘆。在三國后期,蜀國是治理最有序的,沒有那些 “貪污受賄,枉法徇私”的垢弊,社會秩序井然。諸葛亮真正的建立了一個古代的法制社會,不得不讓人佩服。再看我們當今社會,雖然法制的進程有了大幅度提速,人們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但人情、權力、關系大于法律的事情確時有發生,看來我們確有必要向諸葛亮學點什么了?
 
    我們在學習前人用人之道的同時,要能夠揚長避短。能夠綜合曹操的用人之“智”,孫權的用人之“情”,劉備的用人之“義”,諸葛亮的用人之“法”,形成一套先進的用人體系,使其各盡所能,用心工作,又不可缺乏控制,任其為所欲為。我們的事業就會生機勃勃,終有大成。

何鳳農 2010-07-15 08:32:53

[新一篇] 日本人的三國文化:吉川英治與《三國志》

[舊一篇] 名著《三國志》記載周瑜氣量大孫權用人多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