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千古名篇《寒窯賦》的北宋宰相呂蒙正,可知他成名前的故事?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世人皆知元代王實甫寫過一篇《西廂記》而聞名傳承于世,還知他寫過一篇《呂蒙正風月破窯記》嗎?里面有太多的金句值得我們去好好體會了。

下面我們看看這篇故事里是如何用金句講述的。

北宋年間,洛陽富商劉員外家有個18歲的女兒叫劉月娥,高不成低不就,一直于閨中待嫁。

劉員外叫劉仲實,干脆讓女兒月娥拋繡球定親,無論貧富貴賤,將這門親事定了,姻緣天注定,那就讓天來定吧!

城南有兩個窮書生叫呂蒙正和寇準,一同進學又同住破窯中,時運不濟,貧寒無依,只好樂道甘貧,潛心學問。

那日聽說劉員外家要拋繡球定親,便一同前往,欲寫一篇賀詩給劉員外,再討得一些喜錢度日。

不曾想,劉月娥寫到這兩個氣宇不凡卻穿得寒酸的窮秀才,便一眼相中了呂蒙正,管樓下的富家公子云集,一概無視,呂蒙正也沒想過要娶小姐為妻,可偏偏這繡球落于他跟前,其他人見狀紛紛掃興地散開了。

丫頭梅香帶呂蒙正去到老爺跟前,劉員外一看這人一副窮書生相,甚是看不起,勸女兒悔了這門親事,月娥說:“父親說了拋繡球定親,無論貧富的,這般又怎言而無信?”

劉員外拗不過,只好說:“你若要真答應這門親事,你的嫁妝全免,一樣也帶不走,你跟著他去城南的破窯中生活吧!”

劉員外本是想讓女兒吃些苦頭,從小衣食無憂的她哪里受過這般苦,受不了自然就會回來,哪知女兒一去便不復返了,一心跟著夫君在破窯中過著清貧的生活。

劉月娥心想:“君子待時守分,一飲一啄,事皆前定,現下這般,也是我一生衣祿。只待安貧守分。”

寇準知道劉員外如此嫌貧愛富,連自家女兒都趕了出來,可憐此等無情物,則識衣衫不識人,于是找上門去替兄弟呂蒙正理論一番。

寇準一番話里金句連篇:

“我輩今日之貧,豈知他日不富?爾等今日之富,安知他日不貧?”

“見貧休笑富休夸,誰是常貧久富家?秋到自然山有色,春來哪個樹無花?”

“人懷才義終須貴,腹有文章志有余。君子守貧盼未遂,男兒不遇氣長吁。”

“有朝但得風雷迅,方表人間真丈夫。得受貧時且受貧,休將顏色告他人。”

“梧桐葉落根須在,留著枝梢再等春。”

“公之富不可盡用,我之貧不可盡欺。”

寇準果然是好兄弟,但人貧不受富人待見也是常情,劉員外聽得寇準說得再有理,也不過是窮君子的豪言壯語,在當下落魄的現實面前,沒有半分說服的力量。

婚后的呂蒙正在干什么呢?他忙得每日在街市上去賣些詩文,換取到微薄的收入為娘子果腹,而自己每日則去白馬寺里聽趁免費的齋飯,寺院午飯的鐘聲一響,呂蒙正便去趕齋。

這事被劉員外知道了,劉員外跑去白馬寺找到住持,讓寺院以后先吃齋飯再敲鐘,這樣呂蒙正趕來就吃不上齋飯了,劉員外這樣做只是想讓呂蒙正不要貪圖一時的安貧,能夠在窮困中發憤考取功名。

呂蒙正連續幾日都未趕上齋飯,便去詢問住持為何如此?住持說:“滿堂僧不厭,一個俗人多。你天天來吃,那一年要吃下多少呢?吃到何時是個頭?”

呂蒙正覺連寺院的住持都不過是些嫌貧愛富的俗人,于是題了兩句詩在寺院墻外憤憤離去。

男兒未遇氣沖沖,懊惱阇黎齋后鐘。

劉員外在家與夫人很是想念女兒,便相給一同去破窯中看望女兒,帶了一套衣服和一些好菜來到破窯中,見女兒生活的環境著實凄苦,又勸她回去,可月娥是鐵了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何況她始終相信自己的夫君是有才華的,只是時運未通而已。

劉員外夫婦一番勸說還是撬不開女兒的鐵頭,氣得一下子將破窯里的幾個破碗和物什全砸了,說永不要女兒再回去。

待呂蒙正回家見到這般景象,問明原因后也是氣憤不已,恰巧寇準過來見狀,對呂蒙正說,自己在逛街市時遇到了位故交,看他貧困無依,好心給了他兩個銀子讓他上朝去應舉,讓呂蒙正一同前往。

這一去就是十年杳無音信。兩兄弟倆去應舉皆一舉及第,呂蒙正做了家鄉的縣令,寇準做了萊國公。

十年后,呂蒙正榮歸故里,得知妻子月娥依舊住在那破窯中,獨自過著貧苦的生活,他叫來官媒婆,讓媒婆帶一只金釵和一套新衣去破窯中試探妻子,就說她聽人說,她的夫君呂蒙正已經死了,現下有一富商邀娘子去同飲一杯酒,問她是否愿意前往?

媒婆來到破窯中,對月娥說:“聽人說,你那夫君已經死了,你一個寡婦生活不易,有位客官看上了你,不如你去見個面?”

月娥說:“休要胡說!你從哪兒聽說的?就算是夫君沒了,那我也不會再嫁。”

媒婆又說:“漢子猶如南來雁,去了一千有一萬。

月娥一氣之下將她趕了出來。

媒婆回了呂蒙正的話以后,呂蒙正來到破窯中見妻子,說自己這些年在外面東奔西走,依舊未取得一官半職,他日只好再繼續考取功名吧。

月娥勸夫君說:“今日不行,他日再考便是,若始終不行,那清貧一生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把日子過好就行了,從前還有張良棄印,陶潛罷職,范蠡歸湖呢!”

呂蒙正在試探下,見妻子品性極佳,跟著自己從未有怨言,又是個貞潔女子,于是對她說出了實情,兩人坐著轎子離開了破窯,從此享權貴生活去了。

寇準受皇恩允許他隨處降香,于是寇準來到了白馬寺,劉員外聽說有貴人前來,當地鄉紳們也都來了,呂蒙正和月娥當然也來了。

呂蒙正來到白馬寺,見當年自己所提在墻上的那兩句詩,居然用碧紗籠罩住了,住持說,因為來看的人多了,地上都不長青苔了,所以就用碧紗罩住,怕弄壞了。

呂蒙正心想,這住持好不勢利,真是“麻鞋破腳難抬,布衫破手難揣,牙關挫口難開,畫皮冷淚難揩。”

于是又在墻上寫下后面兩句,補完了這首詩:

男兒未遇氣沖沖,懊惱阇黎齋后鐘。十年前時塵土暗,今朝始得碧紗籠。

劉員外見女婿榮歸故時在,便去認女認婿,哪知這小兩口猶記當年的薄情,都不肯相認,寇準見狀,對月娥嚴詞批評,說哪有女兒不認父親的道理,你若不認,我就治罪于你,將你拿下。月娥逼于無奈,只好認了父親,寇準心想,勸說無用,哪里有威脅好使。

然后轉身對心懷怨恨的呂蒙正道出了十年前的實情,寇準當日說在街市上遇到了一位故交,給了他兩個銀子,那個故交就是劉員外,劉員外見呂蒙正每日在街市上賣些詩文,還去白馬寺趕齋,如此下去,人就這么廢了,整日不思進取,男兒不胸懷大志,不考取功名,如何養家?沒辦法之下,他只好去找到白馬寺的住持用齋后鐘的辦法驅趕了呂蒙正不再來趁飯,又無名資助了他倆兩個銀子去上京趕考,這才有今日之輝煌,能衣錦還鄉,何以忘恩負義,不思老丈人的苦衷?他也是愛女心切,恨鐵不成鋼。

呂蒙正聽完寇準道出了這么多真相以后,深感慚愧,夫婦倆拜謝了劉員外,從此一家團聚,和睦相處,呂蒙正也步步高升,最終做了北宋初年宰相。

倚仗胸中七步才,攀蟾穩步上天階。布衣走上黃金殿,鳳池奪得狀元來。

民間流傳著一篇呂蒙正寫的《寒窯賦》,里面可謂是句句透露出時運對人一生的影響,大概是呂蒙正因為有破窯中居住,又看盡了世態炎涼的體會,才能寫出如此有深度的見解。

王實甫的這篇《呂蒙正風雪破窯記》雖說是戲曲,但里面處處是金句,又處處含人生哲理,似乎跟呂蒙正的那篇《寒窯賦》里的思想多少有些相似。

曾讀前書笑古今,恥隨流俗共浮沉。


2013-07-23 10:23:46

[新一篇] 呂蒙正趕齋

[舊一篇] 數卷:西周的禮法和西歐的習慣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