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寓戴盈子 月攘一雞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原文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 節選自《孟子·滕文公下》)[1]
譯文
現在有一個每天都要偷鄰居家一只雞的人。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行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擁有的道德。”他回答說:“那就讓我減少這種行為吧,(以后)每個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如果知道偷雞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么還要等到明年呢?
注釋
(1)今:現在。
(2)攘:竊取,偷。
(3)其:代詞,他的。
(4)之:1.助詞,的。2.代詞,他。
(5)或:有人。
(6)告:勸告。
(7)是:這。
(8)君子:這里指行為端正的人 。
(9)道:此處指行為道德。
(10)損:減少。
(11)月攘一雞:每月偷一只雞。 月:每月,一個月。 攘:偷。一雞:一只雞。
(12)以:連詞。用法相當于而。
(13)待:等到。
(14)來年:明年。
(15)然:這樣。
(16)后:以后。
(17)已:停止。
(18)如:既然。
(19)知:知道。
(20)其:代詞,代那件事。
(21)非義:不符合道德、事理。
(22)斯:那么就應該
(23)速:馬上。
(24)已:停止。
(25)矣:了。
(26)何:為什么。

點評分析

既然知道自己是錯的,就應該果斷徹底的斬斷錯誤之根,徹底解決錯誤的行為。錯誤無論大小都是錯誤,并沒有本質的區別;更不應談什么循序漸進的改正。本文批評了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找借口,拖延時間的人,實際上并沒有改過的真心。
揭示道理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當機立斷,不能給自己找借口。發現自己的錯誤后就應痛下決心,堅決改正。拖泥帶水往往會帶來更多麻煩。
我們知道錯誤后應該馬上改正,并且我們不應該再去做這件錯事。

孟子善于運用比喻來說明自己的主張。孟子說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問題,并不是他能不能做。齊宣王問:“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有什么區別?”孟子說:“挾著太山跨越北海,告訴人說:‘我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若是為長輩折條樹枝,告訴人說:‘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不到啊!治理國家沒有挾太山超北海那樣難,只是折條樹枝那樣簡單。贍養我的父母,從而贍養別人的父母,愛護我的孩子,從而愛護別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宋國大夫戴盈之決定減免百姓的部分捐稅,但又說:“今年年內還辦不到,請讓我先稍微減一些,等到明年再徹底實行,怎么樣?” 孟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一只雞,有人勸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他便說:‘好吧,我知道這不好了。這樣吧,請允許我少偷一點,原來每天偷一只,以后改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徹底洗手不干了’—如果知道這種行為不合 于道義,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月懷一雞”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故意拖延時間,不肯及時改正的人。

深入生活:攘雞之中蘊含的道理就好比是學習,今天要做功課,絕不能拖到明天去做。
本文中心:知道錯了的時候,要及時改正,決不能借故拖延,明知故犯。
 


網載 2013-08-10 18:34:01

[新一篇] 《史記·管晏列傳》洋洋得意成語故事

[舊一篇] 《弈喻》觀棋不言真君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