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旁觀者》管理大師德魯克回憶錄 旁觀者註定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如果問我最喜歡德魯克那一本著作,我的回答毫不猶豫:《旁觀者》。但我看到人們最多的反應,是在我做出那么干脆的回答后,疑惑地說出或者將疑惑留在眼神里:什么《旁觀者》?你在說什么?他們心中的答案,本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務、責任、實踐》或者《管理實踐》這些暢銷書,這些膾炙人口的“德魯克們”。

    我當然懂得暢銷書是作者或者出版者都很看重的一個指標。但我從來都認為暢銷書能夠說明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這本書銷售量大。甚至我不能認為人們歡迎這本書或者喜歡讀這本書。我見過很多時候人們買到手一本暢銷書卻并不閱讀,何況還有很多時候管理類的暢銷書并不是自己買的,而是組織上發的。好書并不一定暢銷。盡管我仍覺得那是遺憾,不是說作者的睿智無法被更多人領略,而只是自私地覺得在想要分享閱讀喜悅時卻沒有一個對象。但是,好書仍是好書,滯銷也不能讓這判斷打半點折扣。

    我幾乎覺得出版社在讀到這里時已經決定不再把這篇序文放進書中了,因為她們分明讀出了我對于《旁觀者》一書悲觀的銷售預測,那幾乎是咒語——因為我順理成章的下一句話應該是:《旁觀者》就是這樣一本滯銷的好書。不,那不是我的想法。《旁觀者》不僅是一本好書,而且是德魯克著作中最為重要的一本,是德魯克迷們最不該錯過的一本,是了解德魯克的必讀,我愿意鄭重推薦給所有的管理者(我經常見到“給所有管理愛好者”的說法,我一直都有些不得其解,什么叫做管理愛好者?)——我知道大家用來讀一本書名中既不包含“管理”也沒有“領導”的書的時間很有限,但是如果可能,請翻開這本書,開始讀。

    這本書目前在英語世界中沒有暢銷的一個原因,我認為是她確實難以分類。德魯克為作者的書很多人想當然地就把她歸為管理書籍,但是,她不是——如果是管理類的話又該算到那個學科里頭去呢?有人認為這本書該被列到“管理思想史”中,我想書中內容講了很多歷史,但是回憶奶奶或者老師的文章放到管理思想史中似乎也不恰當。放到文學中如何?隨筆、散文甚至傳記確實是本書的文體類型,但是,我想恐怕那會令到更多的人感到更加困惑。這么難分類的原因其實并不難理解,我想正是因為她的作者德魯克是個難以分類的人。管理大師的帽子我們給他戴慣了,沒有人懷疑他是20世紀中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家,但是,對我(我不懷疑也有很多其他人)而言,他是社會觀察家、人類預言家,更本質上,他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我甚至認為,他被世人認知為管理宗師,不僅因為他想得明白,更是因為他講得清楚!

    我無法猜測德魯克在寫下這些文字時候心中的意象。但我忘不掉我在閱讀時神游其中的快樂徜徉。我讀的時候會不由地進入到他所描述的世界,仿佛德魯克在說話,回憶他走過的青年時代,所有的人物都活了起來,仿佛是你早已熟悉的周遭。隨筆是最考驗寫作者的文體,因為讀者隨時便可能放下,永遠再不會捧起,你不能靠體系靠邏輯來吸引讀者,唯一的工具,就是其中的意念和思緒。這本書足以證明德魯克是最有實力的隨筆寫手。
   這本書寫的是人。德魯克自己說,他“從未認為哪個人特別無趣”。我理解為世界上沒有無趣的人,而卻有著大量的不善于(愿意)觀察,不能夠以移情心去體會的人。德魯克對“人”的觀察,給所有的管理者提供了一個樣板、楷模。倘若你能夠對自己的同事、伙伴的行為、態度乃至價值觀,有如此敏銳且練達的洞察,我想你有了成為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基礎特質。德魯克在他的《管理實踐》中曾說,他認真地研究了當時(五十年代)大學中所開設的課程,發現其中只有兩門對于培養管理者最有幫助:短篇小說寫作與詩歌賞析。詩歌幫助一個學生練習用感性的、富有想像力的方式去影響他人;而短篇小說的寫作則培養你的那種對于人以及人際的入微體察。他這么說,不知道你是否贊同,但是這顯然是他自己的實踐。

    我最早喜歡讀《旁觀者》一書,是其中“懷恩師”那一章。我不止一次地把這部分內容復印下來,送給在學校里頭新做老師的同事,特別是在清華被稱作輔導員的學生老師。我自己在每一學期課程的開始,也總是跟同學們說,“HOW WE TEACH IS ALSO WHAT WE TEACH, HOW WE LEARN IS ALSO WHAT WE LEARN.”——我們學習的方式本身也是我們學習的內容。兩位老師給他的,不是具體的一種知識,甚至也沒有能夠掌握某種技能,但是,卻改變了他的價值觀、態度等等人性中深層次的部分。這一章更堅定了我原本心中的想法,首先做一個好教師,之后才能成為一名好教授。

    如果這一章的老師換作另外一個詞,領導者,那么完全能夠作為一篇非常好的案例,啟發我們思考領導之道究竟存乎何處。在管理者持續不斷地計劃、控制和協調下屬、同事去完成每一項重要的不得了、緊急的了不得的任務(我觀察到很多經理們喜歡做這樣的表達)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想想,我們究竟在他們的心中播撒下了怎樣的影響。從德魯克的這些老師身上,我想我懂得了:每個人令他人追隨的方式不同,達到目的的方式不同,但是相同之處就是負責任——他們從不會埋怨追隨者,而是把追隨者的失敗看作是自己的領導不當。還有熱情,他們都是那種真正地精耕細種的老師。我還看到了德魯克從他們身上學到的管理經驗,我想明茨伯格應該看看這一段,修改一下他在《管理者而非MBA》第一章中對于MBA缺乏管理經驗的過強的批評,因為一個有心人能夠從他的人生經歷中獲得相當多的管理經驗,這一點,做過父母的人,有過兄弟姐妹的人,學生時期參與社團的人都很清楚。

    我后來還曾經將“怪獸與綿羊”這一章的節選,拿去給MBA班級的同學討論。那是一門叫做《文化、倫理與領導》的選修課。課程中涉及到很多看起來并不那么商業的內容,盡管我是商學院的教師,學生也是MBA,但是這仍然是我們花時間去閱讀、去討論的一個遲來的機會。課堂討論中同學們更多地把焦點關注到既不是怪獸也不是綿羊的那位“享有盛名的生化學家”。大家談到了周作人,談到了民族性,談到了“委曲求全”與“助紂為虐”,更談到了德魯克作為一個“旁觀者”的選擇,談到了他十四歲生日前一周在游行時的那個頓悟——“我終于發現我不屬于那一群人。”

    從這個意義上,我覺得《旁觀者》對于中國讀者還有著相當特別的意義。德魯克自己說,從他寫第一本書開始至今,他“所寫的一切無不強調人的多變、多元,以及獨特之處。”他要對抗的,是一個集權當道、講求統一與一致的時代。他篤信只有獨立和多元的特質,才能護衛人類社會的價值,并培養領導力和公民精神。正是基于此意義,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中國人讀到這本書。

    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的知識分子,德魯克不愿意悲劇式地進入歷史,不管被指派為一個丑角,或證明為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德魯克選擇了離開。選擇了一個旁觀者的角色,選擇了廣場或者舞臺之外的生活(后來他有了話語權,但是集中在經濟、商業、管理領域)。這里的旁觀者,更像是福柯所謂的不與強權者進行權力游戲的人,是一個不放棄獨立思考的人,是一個不媚俗的人,是一個尊重人性價值的人。旁觀不是過客,旁觀,是為了仍舊作一個完整的人、一個自由的人。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怯懦,更應該說是一種清醒,或者說是個人化的選擇,作為見證人與思考者的選擇。而他們“心中那自由的世界”,“盛開著永不凋零的藍蓮花”。

    德魯克筆下記敘的,是他的青年時期中對他影響至深的人。這些人其實一生都和他共處一室。你可能會羨慕他在20、30歲時就已經跟這么多“高手過招”或者經歷這么豐富。當然,這是拜“大變革時代”所賜。變革時期誕生偉大的領導者,因為人們總是被迫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域。對于中國現如今的年輕人來說,同樣是在一個大變革時期中,你有這樣的機會,你需要的是經歷,并體會。我期待著德魯克真正的自傳問世,甚至希望他寫得長一些。他是一個講故事、聊思想的高手,他筆下的歷史,我實在希望看到、感受到。附帶說一句,廖月娟女士的譯文真的是非常流暢,令我佩服、贊嘆。

    最后,引述德魯克自己的話來描述我的心里話:“這本書雖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卻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一本。”我相信,這也會是你最喜歡的那一本。




楊斌 2013-08-19 14:39:55

[新一篇] 海明威《老人與海》(五)

[舊一篇] 《旁觀者》管理大師德魯克回憶錄 旁觀者註定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