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之文集 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及其價值認同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及其價值認同
  我這里主要談三個問題,第一個是全球化的理論框架問題,第二個是全球化的大方向,最后一個是全球化的悖論。先談第一個;人,這個物種應該是起于同一個源頭的,但是在以后若干萬年的過程中卻由于求生存而散布到地球上各個角落,一群一群地在相互隔離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文化。這種情況大概就是莊子說的:“道術已為天下裂”了。但它并不是“往而不返,必不合矣”。隨著交通能力的進步,分散的人群又慢慢地會合起來了。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可以算全人類又互相知道了彼此的存在,因此,1492年是全球化的開始,距今已有500年了。在這500年中,人類的交往程度大大地增加起來,開始由1492年前的一體多元狀態向多元一體化發展,其中充滿了戰爭、掠奪、沖突、殖民,但是仍然改變不了聯合的趨勢。如錢鐘書先生所言:“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1992年是全球的進程中的又一個標準,是下一個500年的開端。從1992年后市場經濟體制在全球范圍內取得絕對優勢。
  推測全球化的方向是要一些膽量和勇氣的。國際關系學界有個規矩:推測10年之后的事情等于胡說。現在我們索性推測長一點,也許反而可以準確一點。全球化方向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人類遇到了重大災難,如永遠不斷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傳言,地球毀滅了,人類也毀滅了。這些我們只能不管它,不能作為推測的根據。另外,信息技術和基因技術的發展也到了人類不能控制的地步,因為從遺傳上改進智能和體能屬性將首先屬于世界上有特權的個人或團體,這會令人不寒而栗地想起希特勒種族凈化的狂想。對于人類以外的和內在的這兩種情況我們都無法顧及,視為相應不理。在全球化的未來,自由將成為第一價值。計劃經濟和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之所以失敗,就在于沒有自由。自由是人類內心最高的價值追求,但是平等、公正同樣是人類內心的強烈要求,這是人類第二最高價值。這兩者不斷發生矛盾,又不斷調和,但第一第二看來任何時候不能顛倒。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這個問題很明顯,以至于有個法國人寫了一本叫做《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的書,主要是談歐洲資本主義與英美資本主義在處理這個問題上的區別,他們對平等的重視不同,但無疑都把自由放在第一位。談到全球化的未來,必須提一下文化問題。前些年文化被炒得很熱,有人把亞洲的成功看作是儒家文化的產物。在我看來文化的核心是價值,什么是價值?價值是所欲、所愛、所好。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生存和生理就成了最基本的,也就是最低的價值。我們談的價值要高一點。價值至少有三個層次:鄉土價值、民族價值和全球價值。三個層次的價值分別被不同地域的群體所擁有。鄉土價值與民族價值,只要不強加于人,可以自適其適。全球價值已經有了,如《人權宣言》、《環保宣言》、《核不擴散宣言》等等……。但許多還不能為各國自覺遵守,而且還可能引起沖突。今后,一個民族最大的光榮是在全球價值的形成中增大自己的份額。全球化的未來將是全球價值形成并發揮主導作用的局面。
  全球化的悖論就是全球化中出現的問題,使全球化化不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國際關系中一方面全球化的力量日趨重要,另一方面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系的主體,兩者常有沖突。亨廷頓提出的“文明沖突論”就是他對這種局面的洞察,也表明對西方中心地位行將喪失的恐懼。現在西方中心很難維持下去,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世界單民族就有3000多個,而且又有著不同的發展,如托夫勒所說,有農業、工業和后工業文明,這種多元格局與一體化趨勢,有互相促進的一面,但是相互矛盾很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已成了全球共同面臨的難題。有人提出把聯合國變成世界政府,我想這在短時期內至少是不現實的。全球化悖論值得我們很好地研究。我從來只提全球化,不提全球一體化;現在冒一句,真正的全球一體化可能還要500年吧!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責任編輯:薛曉源)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8年第4期
  


李慎之 2013-08-22 14:31:41

[新一篇] 李慎之文集 全球化與全球價值——李慎之同志在《知識經濟與全球化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舊一篇] 李慎之文集 海闊天空扯亂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