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沒有讀過《三國》,對諸葛亮可以說是只聞其名,不知其事。在我的概念里,只知道他曾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草船借箭令周瑜心悅誠服,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木牛流馬神奇非凡......當然,他也是那個手搖蒲扇、雙目炯然的諸葛孔明。

  三足鼎立,風云變幻,諸葛亮能成為叱咤一時的人物,足見非凡!他的智慧,有目共睹,不必再提,我要說的,也是我所最敬佩的,是他的忠心。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出山。自此,他忠堅不二,一心為蜀漢,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臨終前對他如是說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言外之意,即是如若劉禪不能令他滿意,可以取而代之,自封為帝。這是劉備對諸葛的厚愛,但又何嘗不是諸葛的忠誠,及君臣的信任呢?從《出師表》中,我讀出了他的無奈,對后主的無奈。但他從無對劉禪不敬之心,可見他“報先帝(劉備)而忠陛下(劉禪)”之心。

  為諸葛的真心所感,每每讀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我總感到無比的振奮,我感到諸葛的豪情,那股逼人的勢氣,在千年后的今天,引起了我的共鳴。 

 

附:《出師表》 

         三國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罚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http://blog.sina.com.cn/ljm37221119

 

 

 

 


獨孤之城,依人以傷 2013-08-31 20:02:09

[新一篇] 苦晝短 吾不知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

[舊一篇] 還我華裳 九天之下,是為中原。三千春秋,遂成大漢。八方蠻荒,竟生華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