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分語文教育工作者筆談:語文教學和素質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開場白
  (主持人:余志鴻)
  我從19歲開始從事語文教學,從小學、中學、業余學校一直到大學,已經有40年教齡,但說來慚愧,到現在還說不清什么叫“語文”。50年代語文課一度一分為二,一門叫“文學”,一門叫“漢語”。由此看來,“語文似乎就是語言和文學,而“語言”又似乎專指語法和修辭。傳統的語文課上,每講課文必講“段落大意”“主題思想”,語文又仿佛是道德教育。語文高考一度只考作文,“語文”好像又等同于“作文”了。
  90年代“素質教育”的一聲吶喊,無疑是新世紀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但是,什么是“素質”呢”?有身體素質,有思想素質,有國民素質,有共產黨員的素質,是否因此派生出語文素質、數學素質、物理素質、化學素質呢?“素質”兩字在今天提出,具有特定的涵義,尤其針對“語文”而言,應該更有其內在的深刻性。
  中國人一向愛一窩蜂,一講素質就什么都是素質,一說批什么就順風倒。倘若仔細想一想,“減負”是素質,“加壓”又何嘗不是素質?學點古典文學是素質,熟悉現代文難道就不是素質?文字基礎是素質,作文訓練哪能不是素質?只要應試教育的陰魂不散,那么什么都是素質,什么也都不是素質!“知識”是素質,“能力”也是素質;“新概念”作文是素質,“老傳統”也是素質;“讀寫聽說”是素質,“博聞強記”也是素質。“素質”么,就看你往哪兒放了。說來說去,腦子險些變成糨糊。所以,我們覺得很有必要請語文教育的專家一起來議論議論,語文素質教育必須動真格,這個“糨糊”不能再“搗”了。
  語文內涵的減負與拓展
  (上海市第九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沈紅旗)
  語文是什么?這是每個時代的每個語文教師都無法回避的思索主題。只有減去超載的部分,才能使語文的內涵清晰顯豁,從而真正凸現語文的個性。
  教學大綱指出語文的性質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交際工具”強調語文的交際功能,“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那些具體學科與交際能力相交的部分才能進入語文教學的視野,并經重新組合構建成語文學科的體系框架。諸如可將語法中的單復句分析、邏輯中的概念推理與寫作中的說明論證等知識合并歸納,組成幾個以閱讀與表達為核心的實用性專題,如此可以簡化許多概念術語,真正使有限的知識為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服務。否則,照搬語言文學理論的概念結構,實際上也就默認了語文沒有自身的體系,使語文淪為各種學科的大雜燴。好大喜功必然使“語文”嚴重超載,而任意刪減(如刪去邏輯、淡化語法等)則會使學生的語文素質產生明顯的缺陷。
  “文化載體”表明了語文的自足性。當然,文化(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不是一個可以承載任何雜貨的破筐。我們應該明確語文教育本體意識的核心指向,即指向具有轉換生成意義的核心概念。例如漢語的流塊結構、漢語的原創性語匯,以及從集中識字到進行自由的文化交流的層次等。為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應該依次展開四個層面,即:(1)言語活動,(2)語言規則,(3)范疇語言,(4)意象語言,從而真正實現在博大的文化視野中進行大語文教育。
  總之,“交際”重在信息的破譯與傳達,“文化”貴在情意的感受與創造,“工具”重在運用,“載體”應有選擇。如此,“語文素質”才能成為有效的交流能力,語文教學也將在減負消腫后漸入正途。
  語文教育亟待走出誤區
  (上海市市北中學副校長 王曙)
  近百年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來的語文教育歷史,始終是繞著一個理論上渾渾噩噩、實踐上踉踉蹌蹌的怪圈,致語文教育幾成現代危機。究其原因,我認為在以下幾方面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首先,語文是什么。說是語言文字者有之,說是語言文學者至今還大有人在,說是語言文章者自然更多,說是語言人文者則又是現今的時髦。由于語文觀尚未取得共識,因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出現忽左忽右的大步踉蹌或忽紅忽綠的碎步踉蹌就不足為奇了。以往是閱讀教學中機械割裂,非系統的零打碎敲的繁瑣分析和寫作教學中一味套用文體模式的純技術性訓練,現在則又是走向另一個極端,提倡無課堂大語文,任學生興趣自由張揚的放牧式教學,讓學生通過自發狀態的讀寫實踐達到理性自悟,照此下去,開設語文課還有無必要?
  其次,語言和言語的界限不清。長期以來,學術界和語文教學界一直是把“語文”之“語”當作“語言”的,但語文教學的實踐已經證明,用語言知識充當語文基礎知識,其結果不僅勞而無功,甚至還會南轅北轍。打個比方來說,語言和言語的關系就如同下棋的規則和下棋的技藝,一個人掌握了下棋的規則是否就意味著具有高超的棋藝了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語文教學要研究的恰恰是“棋藝”而不是“棋規”,即要提高的是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的交際能力,而不是成套的語言知識的灌輸。現行的語文教學不去研究反映最佳言語交際過程的規律,而由語言學越俎代庖,這不能不說是科學的錯位。
  再次,語文課的本職使命和特有功能是什么?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對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先是文道結合,后又是工具性、人文性。其實“人文”“文化”這些詞本身的含義就很不嚴格,難道數學、藝術,甚至服裝、飲食等能排除在它們之外嗎?顯然,人文性不是語文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本質特性。工具性的提法源于“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一說,奇怪的是真正研究和介紹語言的語言學倒反而很少被人稱為“工具課”,唯我們的語文課卻要抱住“工具課”一說不放。試問,以造就人才為己任的學校教育,是否還應該再命名一些諸如“原材料課”“設計課”“操作課”等課型呢?語文教學的根本使命就在于優化學生的思維·言語素質,它的特殊功能應體現在通用文才的造就上。這應當是語文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本質特征。
  上述問題的出現和存在,說明我們對構成語文素質的成分和提高語文素質的規律還缺乏深入的研究,要使語文教育有根本的改觀,須在上述方面有所突破。否則,即使拿掉大家現在一致譴責的高考指揮棒,語文的素質教育也還是無從抓起,更不可能見效。
  “語文素質教育”的提法值得商榷
  (上海市和衷中學校長 陸雷)
  我們教育中說的素質是比較全面的,如說某個學生素質很好,往往是指他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都比較好。文化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素質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就知識而言,它包括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和哲學知識。語文知識基本應屬于社會科學知識這個范疇。就語文知識而言,它的內容也是很豐富的,過去語文教學中把它概括為“字、詞、句、篇”和“語、修、邏、文”八個字,每個字所包含的內容還是很豐富的。一個人一輩子要全面掌握這些知識也是不可能的。但通過語文學習,要具備一定的或較高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是能夠做到的,也是國家高級建設人才所必須具備的。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在整個素質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是有重要地位的。如果一個學生讀到中學或大學畢業,仍不具備一定的或較高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那他就不能算是一個素質很好的學生(或人才)。這就是我理解的語文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關系。“語文素質教育”,如果指語文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還可以說得過去;如果“語文素質教育”是指語文的素質教育,那語文的素質是什么呢?實在令人費解。
  語文教師與素質
  (上海市新格致中學特級教師 鮑志伸)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教會學生閱讀,你自己就得會閱讀;要指導學生寫作,你自己就得會寫些文章。這樣的要求對一個語文教師來說是天經地義的,是絕不能稱之為苛求的。有這么一位語文教師,為班級學生作文選作序,短短的幾百字,錯別字竟不下十個,病句就有五六句,雖說語文教師不可能是“萬能”的,但是像這樣就近乎“南郭先生”了,他越“勤奮”就越誤人子弟!
  當然,這樣的例子在語文教師里是極個別的,然而,疏于閱讀,懶于動筆作文,這在語文教師中卻相當普遍。好多語文教師把自己定位在“教書匠”上,讀書只讀教學參考書,寫文字只忙碌于書寫教案。他們的勤勞固然值得贊許,而他們自身的語文素質也在無休止的備課、批改作文、處理作業中消退以致鈍化。
  如今,我們強調素質教育。要使語文教學沿著素質教育的良性軌道運行,語文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質,使自己能說會讀善寫擅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將語文教師從過重的教學負担中解救出來。讓他們擺脫低效煩瑣的備課和繁重的學生作業,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接受更多的讀寫信息。常言說得好,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質量的提高,倘能如此,中學語文教學定能健康發展,取得新的突破。
  要重視語言積累和思維訓練
  (上海格致中學副校長 劉福朝)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于具體要求的把握常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偏差,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總體發展很不平衡。本學期,為了促進說話訓練,我們在高一年級試點語文期中考試中增加口試項目,為了不使學生負担過重,我們采用等級制,并把說話題事先告訴學生,口試時讓學生抽取一題,作2分鐘專題說話。題目大多以記敘為主,如周末街頭巷尾的見聞、說說我的XX(同學、老師、親友等)、我愛讀的一本書、我常去的一家商店(超市、集市等均可)等等。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說話能力很差,不少人只說了幾十秒就說不下去了,有的嗯嗯呀呀非常吃力,不用說有語文感染力,就連流暢、正確地表達思想也很困難。這次實踐告訴我們,語言教學確實已經到了非認真改革不可的時候了。
  學生“說”的能力差,最主要的問題在于語言積累不夠和思維訓練不夠。語言積累,是聽說讀寫的基礎。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就是積累,是語文知識的積累;“不會吟詩也會吟”,就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體現。所以說,沒有相當的積累,語文素質就不可能提高。語言積累與思維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說話不流暢,反映出來的其實是思維跟不上:想要表達的意思組織不好,該怎么說,用哪些詞語、用什么句子,往往反應很慢,來不及組織。如果說“寫”的時候矛盾不顯著,那么在“說”的時候這些弱點一下子都暴露出來,要這些學生建立“說話”的自信就很困難。
  我們覺得,要全面提高語文素質,應該先在學生的語言積累和思維訓練方面下功夫,否則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話。
《語文建設》京G31中學語文教與學20002000 作者:《語文建設》京G31中學語文教與學20002000

網載 2013-09-10 20:49:17

[新一篇] 上好英語閱讀課 提高閱讀能力

[舊一篇] 不可忽視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