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對高等教育的影響展望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在教育領域內,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應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近些年來,一些國家相繼發展遠程教育系統,同時人們在教學實踐中也不斷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迄今為止,多媒體技術究竟能對信息時代的教育帶來多大的變革,我們還不能斷言。但是日本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先驅——松尾三郎博士已在致力于“建立一個不受傳統大學和學術研究概念束縛的可以發揮自由想象和創造力的國際信息大學。”為此,他在日本創立了北海道信息大學(HIU),而HIU的教育模式就是在應用多媒體技術上建立起來的。
  眾所周知,在工業社會里教育的形式基本上處于教師利用教室和教材完成教學任務。隨著電子工業的發展,在教學上出現了輔助教學的手段(投影儀、視聽教室和計算機軟件等輔助教學的應用),但是教育的模式仍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松尾博士認為:“今天的現狀,是工業社會確實臨近其最終階段了,信息社會如今正迎來一個構筑基于信息社會新概念的真正信息時代,信息工程就是信息社會的新概念。今天的大學不能滿足真正的信息社會大學的要求。”事實也是如此,教師變革意識滯后,學生接受教育的方式落后。目前人們一般認為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應用,將會導致工業社會的教育模式的徹底變革。在信息工程時代教育應逐步進入多媒體教育模式,這種新的教育模式將推動教育向著這幾個主要的方面發展:
  (1)廣域性:教學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
  (2)雙向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圖像、圖形、語音、數據和文本等信息的傳送均是即時的、雙向的。
  (3)選擇性:學生可以選擇本校教師講授的課程,也可以選擇非本校教師講授的課程;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安排必修課的次序和進度。
  在教育向著廣域性、雙向性和選擇性發展的過程中,高校的自身功能、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學生接受教育的形式均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首先,高校必須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新的教學及學習環境(如多媒體演播廳、多媒體終端、多媒體教室、信息資料庫和通信設施);同時教師將要面對的學生也不是校方(或系)指定的班級的學生,而是由學生選擇授課教師后形成的班級。一旦某一位教師所講授的課程學生人數降到規定的極限時,這位教師講授這門課的資格將會被校方免去。這也意味著高校對任課教師的錄用便發生了質的變化;學生所學習的課程次序和學習進度由自己選擇后,對某些學生來說,在大學學習期間,由原來固定班級的“同步”學習,會轉變為變動班級的“異步”學習。也就是說,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可以變動自己所在的學習班級,自己來掌握必修課程的學習進度(變快或減慢)。
  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當信息社會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多媒體教育模式將會使高校的自身功能在某些方面徹底發生變革。比如:對學生而言,每一所高校將變為是向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廣義的學習環境,即在這個環境下,學生可以選修某所高校的必修課程,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研課題,可以選擇自己的導師。一旦某位學生修完某所高校的必修課程和完成他的科研課題后,這位學生便可獲得兩所高校共同授予的學位證書(一是提供學習環境的高校,二是被學生選擇的所修專業課程的高校)。對教師而言,他們也不再屬于某一高校的固定教師,通過遠程教育網他們可以變為被任何一所高校聘用的教師。這樣一來高校也僅僅是為教師提供一個授課的環境。因此,將來高校教師隊伍是處于動態流動之中,學生也處在動態變動之中(不再是固定為某一高校的學生)。
  1996年7月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日本北海道信息大學和泰國蒙克多王工業大學共同建立了亞太地區多媒體遠程教育系統。自此,雖然我國也開始進入了跨國界的遠程教育,但從總全而言,我國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內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多媒體教育模式應如何定義,它的內涵是什么,它應該如何發展才適合我們的國情等課題,十分值得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高教研究與探索南京61,60G4高等教育汪瑞林19981998 作者:高教研究與探索南京61,60G4高等教育汪瑞林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0:41

[新一篇] 多媒體在小學英語情境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舊一篇] 多維視角下的語文教材  ——淺談初中語文新教材的特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