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傳統出版走向跨媒體時代  ——探討我國編輯出版學教育的發展之路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3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685(2006)11-0016-05
  傳統出版業時期的編輯出版學教育
  我國編輯出版事業歷史悠久,但以學校教育方式開展編輯出版教育卻很年輕。1983年,武漢大學設立了圖書發行管理學專業。1985年,我國編輯學教育在胡喬木同志的倡議下拉開序幕: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與復旦大學一起,成為全國最早建立該專業的高校。其后,南京、武漢、河南、西安等地的幾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借圖書館學、新聞學、法學、文學等學科名義招收攻讀編輯學專業的研究生。但此期間編輯出版專業的“供”與編輯出版專業的“求”并未對接,如武漢大學首批編輯學第二學士學位1991屆畢業生僅20人,竟無一人分到出版社,而是大都進了黨政機關和新聞單位。①
  20世紀90年代以后,出版業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規模和效益都得到快速發展,編輯出版理論有了一定的積淀,編輯出版專業的開設數量開始增加,課程設置也逐步形成比較合理的體系,出版專業教育已從印刷和圖書發行兩個分支發展為包括編輯學和出版學在內的比較全面的學科體系。在我國,雖然迄今編輯學、出版學還未被正式列入國家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但經過20多年發展,全國已有近100所高校設置了編輯出版學本科專業,30余所院校在相關專業下培養編輯出版研究方向的碩士生,7所學校招收博士研究生,為編輯出版學理論發展、學科建設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忙碌在中國出版業中的優秀人才。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和國際間文化產品競爭激烈,出版業已走向轉型之路,現代出版業呈現產業化、國際化、集約化、數字化的特征,這直接影響到出版人才培養的基地——編輯出版學教育的模式亦由傳統向網絡時代邁進。學校培養要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筆者聽取業界呼聲后曾在研究生課堂上提出我國編輯出版業急需10種人才:選題策劃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版權貿易人才、媒體營銷人才、出版經紀人、古籍整理及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人才、網絡出版人才、文化產業通才、圖書藝術設計和出版專家等。
  出版業發展的新態勢對人才培養的新挑戰
  進入新世紀以來,出現許多新情況,是出版業和出版學教育不能忽視的。
  1、網絡時代的到來
  昨日蒸蒸日上的朝陽產業,今天卻正在遭遇網絡浪潮的沖擊——這正是中國出版業所面臨的現狀:中國網上閱讀率為27.8%(最近7年平均每年的增長率是107%)而根據最新的第4次(2006年)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中國的年人均讀書量只有4.5本,是美國的10%。②
  傳統傳媒業面臨著轉型的抉擇與艱難,在默多克新聞集團通過并購成為全球第四大網絡巨頭的今天,裊裊的油墨香氣譜出紙媒體的一曲黃昏詠嘆調,在鼠標清脆的點擊聲中漸行漸微;曾經創造過汗牛充棟紙質書刊的傳統出版業,也不得不面對擁有更多優勢的網絡出版、手機出版和數字出版在城墻之外群雄并起,網絡出版從產品結構、商業模式、傳播方式、職業誠信、即時性和交互性等等方面都不同于傳統出版,它們占據著高新技術的平臺,傳統出版人面臨著被歷史淘汰的危險——倘若你未能掌握這些新技術和觀念。
  截至2006年6月底,我國互聯網站點已經達到78.8萬個,網民1.23億,上網計算機5450萬臺,網絡編輯大約330萬人。但這些網站編輯之中大多是從技術人員包括網站管理員、圖文設計等職業中分流出來,缺乏統一的職業標準和規范。③2005年3月31日,國家勞動部門公布了10種新職業,其中之一就是網絡編輯員,分為國家職業資格四級,包括網絡編輯員、助理網絡編輯師、網絡編輯師和高級網絡編輯師。高級網絡編輯師的工作要求集中體現在頻道策劃、內容管理和運營管理三個方面。
  從我國目前高等院校編輯出版專業學科建制和開始專業來看,開設網絡編輯課程的很少,僅靠目前編輯出版專業的培養體制和培養規模,無法滿足市場對網絡編輯人才的需要。網絡編輯員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大媒體和綜合性的特點,既要求熟悉信息的采集分類編目組織,又要精通網絡技術,同時還要兼顧運營和管理,這就需要專業教育增設網絡與電子出版、網頁和網站設計以及網站管理和運營的專業課,滿足產業發展對人才知識構成提出的新要求。
  2、立體化傳媒產業
  出版的概念正隨著出版形態進入多元化時代。出版業本應該包括圖書、期刊、報紙、音像、電子和網絡六大媒體,可目前我國條塊分割十分嚴重,出版類別劃分過度,出版業與電視、廣播、報紙、音像等媒體之間壁壘分明。在計劃經濟下,這種劃分便于管理,但另一方面卻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媒體的發展壯大,制約了跨媒體、跨行業的媒體集團、出版集團的形成。而實力強大的外國大型出版集團,都如同一個龐大的帝國,是涵蓋著圖書、期刊、廣播、電視、網絡、發行、物流等多個出版領域的綜合性國際傳媒集團,這些大型出版集團,是推動著立體化媒體產業時代到來的王牌之師,而其中運籌帷幄,指揮操作的則是熟知各種媒體經營運作、可以將自己的信息以各種形式推銷給受眾的立體傳媒人才。
  中國出版業做大做強,必須打破媒體間的藩籬,同時也需培養與之相適應的立體傳媒人才,才能以互聯網為基礎將各種媒體形態進行聚合,實現傳統媒體資源的網絡化,構建一種立體化、全方位、開放型的媒體產業。
  編輯出版專業要培養的立體傳媒人才,不能是只懂出版不懂電視、也不懂廣播或者不懂網絡的單一型、扁平型人才;新型編輯出版專業人才,應該是有著大出版、大傳播背景的復合型高級人才,不僅能做內容的提供商,更能勝任多種媒體的傳播商,甚至是技術設計者。在國外傳媒航母日漸逼近之時,我國的立體傳媒人才的培養和成熟顯得極其重要。
  3、文化安全與對外傳播
  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以及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都為我國的文化安全帶來了挑戰,美國文化強勢拓展,文化商品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同其他非英語文化一樣,中華文化亦面臨被沖擊和侵占的可能。而作為政治經濟上日益強大的國家,我們也有必要向世界傳播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我們優秀的文明傳統。國家文化安全涉及的民族精神、文化認同、世界觀與價值觀、語言的純潔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等,均與出版和版權貿易密切相關。因此,新時代出版人所肩負著的是保護國家文化安全,繼承、發展與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責大任。但是,我國的版權貿易的現狀是:出版的逆差嚴重。2000年以來,版權輸出與輸入之比一直在1:10的比例徘徊,其中輸出的絕大部分又在我國的港臺地區和東亞,真正與美、英、法、德等西方國家版權貿易則在1:200左右。以《塵埃落定》一書創下中國圖書版權輸出最成功個案之一的作家阿來說:“圖書版權輸出表面上看,不過是一個國家的圖書進入了另一個國家,實際上則意味著一種文化是否能夠進入另一種文化,是一種文化上的博弈。”④
  建立并完善圖書出版代理人或版權經紀人機制是目前需要加強的一個主要工作。優秀的版權貿易人才,是我國編輯出版專業的一個重要培養方向,培養一批熟悉出版業務,精通外語、具備法律專業知識,并且擁有廣泛的出版資源的版權代理人,不僅是各出版社急需人才,也可以成為傳播我國優秀文化、引領出版業走向世界的先鋒人物。
  編輯出版專業的發展思路
  為適應我國出版業的需求,我們應該明確地把培養目標定在寬口徑、厚基礎、創新性、復合型人才。
  1、本科培養目標如何調整?
  隨著出版業的發展,出版單位對高學歷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除發行單位仍會需要本科生外,其他大部分部門人才招聘時都會要求“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與之相適應的,編輯出版碩士、博士的培養成為專業培養重點。但這并不代表本科教育就可以放棄,而是應該針對業界需求調整培養目標和模式。其思路是:第一,在專業核心課程設置中應該做到理論課與實踐課并重,切實為出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第二,應該增加鄰近學科如新聞學、傳播學的內容介紹,進行“大傳媒”、“大出版”教育;第三,應該保證設置文化歷史知識等基本素質培養課程;第四,課程設置應該由業界、學界、管理部門共同商討,結合教育資源,突出辦學特色。
  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編輯出版專業為例,學院建院五年,形成了新聞學、傳播學、編輯出版學、廣告學、網絡傳播、廣播影視、跨文化交流、公共關系、媒體經營管理等一系列的學科群。在學校與學院的綜合學科優勢下,編輯出版專業的本科生擁有較寬的課程選擇范圍。每學期開學之時,學生可以從全校各專業選課,本科階段共需要修夠139個學分,其中本專業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程包括全院必修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要求修滿50學分,是本院編輯出版專業的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要求22個學分,要求學生必須選修一門其他專業的概論課(如下表中的新聞傳播概論、廣播電視概論或廣告學概論等)。各專業必修課,可成為非專業學生的選修課。如下表所示:
  選修課程還需要在本科素質教育通選課中修完16個學分,其中必須包括數學與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哲學與心理學類、歷史學類和語言、文學與藝術類(其中至少一門是藝術類課程)。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編輯出版專業的課程設置即按照“大傳媒”“大出版”的思想設置課程,入學時按學院招生,前三個學期不分專業,以全院必修和選修課為主組織教學。第四個學期才自選劃分專業,此前每個學生已經選修了不少大傳播的課,多一半的學生還選修了經濟學、法律學、計算機等專業的雙學位。在給予學生按照興趣選課的同時,保證了理論基礎知識課程的核心地位,為學生開闊了視野,展開了擇業面。大部分學生在讀書期間到北京大學出版社、接力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出版社實習或做兼職編輯,被認為上手快、素質高,愿意留其來繼續做編輯。同時,專業課的設置和培養目標也為培養更高素質的研究生人才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據統計,2006年本院編輯出版專業18個畢業生中,7名學生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4名出國到相關專業深造,2名選留學校和支教,兩年之后繼續完成碩士研究生學業。
  表1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編輯出版專業課程表[5]
  Z1R210.jpg
  在本科生中培養選拔研究生人才,是編輯出版教育向更高更深層次發展的重要途徑。
  2、研究生培養力度如何增強?
  編輯出版專業雖然至今尚未列入國家學位辦的專業目錄,但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和武漢大學等院校均已采用掛靠的方式,培養自己的博、碩研究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出版經營管理能力和行業分析能力,初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從招生規模上看,3所高校的出版專業(方向)的博士生導師約為12名,每年招生人數在20名左右,尚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要求。
  再以北大編輯出版專業為例,歸于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名下后,出版管理方向的研究生已經招了3屆,目前,碩士生采用2年制,博士生為4年制。其中,博士生生源既有新聞、傳播學、信息管理學或者編輯出版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也有已經走向工作崗位,在出版社、電視臺的中高層管理者,還有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在出版、電視、報刊等傳媒產業或信息產業中富有經驗的管理人才,希望其中的佼佼者將來能成為跨媒體、跨行業的“出版巨擘”;同時也為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培養教師和學術研究人才。
  研究生的課程設置亦與本科學生一樣,在全校、全院范圍內公選課,同時,實踐和科研成為研究生學習階段的重要組成,為的是培養創新和科研能力,鼓勵研究生參加學術講座、科研項目、利用寒暑假期到出版社、報社等媒體單位實習調研,使學生了解有關領域的前言研究成果和學術動態,開拓視野,增廣見識。研究生每年都有多篇學術論文在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多次在北京大學“挑戰杯”學術論文競賽、全國“未來編輯杯”學術論文競賽和其他學術競賽中榮獲獎。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共同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影響的科研成果,例如,2006年9月北京大學現代出版科研所與臺灣金典文化事業集團合作出版的《金典華文·時尚閱讀》創刊號出刊,2006年7月至8月,在金典集團的贊助下,該所有博士生、碩士生共5人對南昌、福州、廈門、上海、北京等地的書店進行了實地考察,歸來后完成了一系列富有價值的論文和調查報告。
  應該說,編輯出版專業的博、碩研究生,已經步入正軌。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河北大學等高校的編輯出版學方向的研究生教育經過10多年的發展,也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具有了一定的影響。這些高校都具有培養編輯出版學方向研究生的經驗,無論在導師素質還是在課程設置上都能夠勝任出版學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各院校初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
  編輯出版學應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大展宏圖
  文化創意產業是21世紀的核心競爭產業。“創意”將成為傳統出版的接引使者,引其走向媒體融合的新型出版時代。編輯出版人將作為信息的策劃者、收集者、加工處理者、繼續居于核心地位,也被稱為是媒體環境的主角。單一型的專業是不能適應媒體間的融合促進,不具備生命力和創意思想——因此,我們的編輯學應該是“大編輯”,我們的出版學應該是“大出版”,這也是時代給我們的機遇。
  2006年入學的本科生,畢業已是2010年,那時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發展狀況是今日難以想像的,由此,出版教育必須具備預見性和超前性——這需要學科建設的實力增強。但是,大部分高校仍只能在其它相關專業下培養編輯出版專業方向的研究生,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不易為用人單位所接受,不利于教師開展科研,也不利于該專業的學科建設,極大地影響了編輯出版學教育的發展,更不利于我國出版產業的發展,尤其是面對跨媒體環境下的今天,近百所編輯出版學辦學點也迫切需要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專業教師。200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對全國研究生專業目錄進行調整,我們再次強烈呼吁將編輯學、出版學列入研究生專業目錄。最好將編輯學、出版學列為一級學科,就像世紀之交調整精簡國家政府機構,把鋼鐵、煤炭、紡織、機械、輕工等部降為局和社的同時,2001年反而把新聞出版署提升為正部級的總署,反映黨和國家對這項事業的高度重視,適應了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學科正名并提高地位有利于培養一大批文化產業急需人才,他們的理論素養和創造能力,將是中國出版傳承不息的智力泉流,中國出版業乃至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中堅力量。
  [收稿日期] 2006-11-02
  注釋:
  ①王波《出版教育:過去、未來共斟酌》,《編輯之友》,2001年第3期,第50頁。
  ②劉海平《建構立體化媒體產業是中國出版業發展的方向》,《編輯之友》,2006年第5期
  ③嚴富昌《淺議網絡編輯的職業要求及培養》,《中國編輯》,2006年第2期。
  ④《版權貿易逆差危局外版圖書中國市場持續性高燒》,http://biz.163.com/06/0506/13/2GE098K200020QEQ.html,2006-8-10。
  ⑤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站:http://sjc. pku. edu.cn/PlanBenEdit. aspx,2006年11月11日。
國際新聞界京16~20Z1出版工作肖東發/張文彥20072007
出版學/編輯學/研究生教育/跨媒體
  Editing/Publishing/Education
From Tradition to Cross-media: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in China
  XIAO Dongfa, ZHANG Wenyan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The essa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in China. It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of the education.
本文針對目前我國存在的專業教育與出版業界需求的錯位,提出編輯出版專業要走“大編輯”和“大出版”的新思路,結合北京大學編輯出版專業不同層次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的實例,探討我國編輯出版學教育的發展方向,提出編輯出版學教育要抓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邁上一級學科新臺階。
作者:國際新聞界京16~20Z1出版工作肖東發/張文彥20072007
出版學/編輯學/研究生教育/跨媒體
  Editing/Publishing/Education

網載 2013-09-10 20:52:37

[新一篇] 用語文點燃學生的生命之燈

[舊一篇] 由教育熱點問題引發的“教育學”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