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初步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內涵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施工藍圖,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依據。“校本課程”的概念,是相對于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提出來的。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根據本校的教育教學現狀,通過對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分析,選擇、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并建立內部評價機制的教育教學活動。
  包括高中語文校本課程在內的任何課程,都是以一定的課程資源為基礎和前提的。沒有課程資源,也就沒有課程。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
  學校在長期發展中所形成的或所依賴的校本課程資源,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顯性的校本課程資源,主要指物力資源與環境資源。物力資源,由物質資源和財力資源組成;環境資源,又可分為人文環境資源和自然環資源境。隱性的校本課程資源,主要指包括學生、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等在內的人本資源。
  校本課程物力資源的有效開發,能使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突破教材的局限,為學生的探究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校本課程人本資源的開發理念,則是開發出人所具備的并能與教育教學活動發生聯系的知識技能、創新意識、情感和價值觀等等。校本課程環境資源中的人文環境資源,如校園內的師生關系、校紀班風、社團活動等;社區中的民風習俗、人際關系、生產經驗等。自然環境資源,如校容校貌及社區中的地理風貌、文化古跡等。
  二、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原則
  1. 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課程學習的內因與主體,教師只是課程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高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要有利于學生通過科學的分析與綜合,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增強自身的主動精神和創新能力。
  2. 問題性原則
  高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應根據學生在閱讀、理解、記憶過程中呈現出的需要探究的問題,或提供某些材料,作為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某些依據。或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課程中習得的語言、文學、文化等層面的知識與理論,運用到社會生活的實際中去,發現、探索直至解決問題。
  3. 社會性原則
  高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應加強語文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與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努力克服當前語文學科教學相當脫離社會現實、脫離生活實際的傾向。同時,注意開發、調動、利用校外社區“大語文”資源,為課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便利條件。
  4. 可行性原則
  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出發,依據其現有吸收與表達的能力層級選擇、設計課程,切忌貪大、貪全、貪新。要顧及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必要的時間、空間及技術手段方面的條件因素,力求用最少的開支和精力,達到最為理想的效果。要考慮課程實施的客觀條件,結合學校及所處社區、地域的特點開發課程。地域化、個性化的課程資源,不僅使師生萌發一種親切感,而且和現成教科書上的帶有共性的內容形成互補。
  5. 綜合性原則
  高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往往涉及語文學科語、修、邏等多方面的知識及史、地、政乃至理工類跨學科的知識。所以,設計課程時,要注意激活學生學科學習中的各種知識儲備,給他們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多角度、多層面地探究的機會。這種“綜合”,可以是語文學科內的小綜合,也可以是文史學科間的中綜合,還可以是文、理科間的大綜合。
  6. 差異性原則
  不同學校間的課程資源存在著差異性、沒有差異性,也就失去了創造性。所以,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不應強求一律;而應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發揮地域優勢,強化學校特色。
  三、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步驟
  1. 做好準備
  (1)思想準備。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充分發動,使課程的全體參與者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讓他們明白:什么是校本課程,什么是校本課程資源,怎樣參與、開展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這里聽說的“參與者”,包括學生、教師、家長及校內外其他相關對象。
  (2)組織準備。要便于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并取得預期成果,組織準備是很重要的保證。這里的“組織”應包括:管理組織——校方建立、健全課程資源開發與實施的行之有效的領導管理系統;指導組織——在教導處、教科室統一安排下,調集骨干師資構成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指導系統。
  2. 分析需求
  這里要分析的,主要是學生需求。學生需求屬于教育內部需求,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對學生需求的分析,涉及到學生的知識需求和心理需求。知識需求,是指學生對知識本身及獲取知識的方式途徑等的需求;心理需求,是指學生健全心智、培養人格的內在愿望。對學生需求的分析,有利于“因材開發”。其次,還應當分析社會需求,審視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狀況。既滿足學生需求,又有利于社會發展——這樣的課程,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需求分析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問卷調查法、社會訪談法和網絡信息分析法等。
  3. 評估資源
  只有對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進行準確評估,才能決定開發的方式與程度。教師和學生是資源開發的重點,也是資源評估的重點。對教師的評估,通常由教師自我、學校及專家共同完成。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評估,常由教師評估和學生自評構成。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現實學習能力和潛在學習能力。現實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已達到的學習能力現狀,是學生資源開發的重要依據;潛在學習能力,是指通過課程更新,學生可能達到的能力狀況,是學生資源開發的重要目標。此外,還有對物力課程資源的評估。
  4. 科學選題
  了解相關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現狀與前沿命題,了解本課程資源開發的開發前景、具體要求,讓師生根據自身的知識積淀、興趣愛好、探求意向等選擇或提出課程資源的開發方向,并本著自愿與指導相結合的原則,隨緣分結對,建立各個課程資源的開發小組。
  5. 制定方案
  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小組成員通過協商,產生負責人,明確分工,劃定各自承担的研究部分。學校可以就組員的確定及分工提出參考意見和建議,并指導組員討論和制定研究方案。方案的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①對課程內容的界定;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背景;③本課程資源開發的目的和意義;④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內容;⑤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分工;⑥本課程資源開發的過程和步驟:包括實踐調配、實地考察、資料整理等各個階段;⑦本課程資源開發所需條件預測;⑧本課程資源開發的預期成果。
  6. 全程管理
  在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實施運作后,校方應注意全程管理,及時掌握開發進展情況,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予以幫助、指導并解決。啟動內部評價機制,或邀請校外專家、學者,對校本課程進行科學評價。
  四、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類別
  1. 教材類資源
  進行校本課程教材資源的開發,應該在以下兩大方面準確定位。
  (1)為國家課程領域補充相應的教材資源
  國家課程教材,是學校教育主要的、但絕不是唯一的教材資源。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教材資源,是國家課程教材資源的必要補充。更何況,國家課程的實施,除了需要相應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以外,還需要大量的教學輔助資源,如文字、音像及多媒體等。盡管這些資源可以有相應的出版和教育機構開發,但對開發出來的材料的選擇在于學校和教師。并且,這些機構開發出來的材料也不能完全滿足學校和教師的需要,也不能涵蓋教師在實施國家課程過程之中所需要的所有資源。
  (2)為校本課程領域開發相應的教材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為學校根據自身實際、自主開發特色校本課程教材資源提供了一定的運作空間。而開發出的高中語文校本課程教材資源,要凸現以下特點:①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建構認知;③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與探究;④把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與情感體驗有機地結合起來;⑤留有余地,為教師和學生發揮自身創造性提供廣泛的空間。
  2. 活動類資源
  (1)課外活動資源
  課外活動作為不可或缺的校本課程資源,是由它的內容、過程、目標等諸因素所決定的。《語文課程標準》把“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寫進了“綜合性學習”部分。因而,把包括“文學社團活動”等在內的“文學活動”作為語文校本課程資源,是無可爭議的。
  活動類語文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可以圍繞三條思路:①“本土化”思路,體現“校本”的個性特點;②“系列化”思路,體現“課程”的規定性;③欣賞指導、創作指導和實踐活動指導的思路,體現文學活動的特色。
  (2)教學活動資源
  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教學活動資源是校本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一般課程資源的開發相比,開發語文教學活動資源,更強調研究學生的興趣類型和個體差異,據此生成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各種教學問題、方案、方式、手段、條件。
  在教學活動資源開發中,要強調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并對課程材料進行必要的選擇。學生的差異性決定了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現有素質的水平來因材施教。為此,需要了解學生目前已經具備了哪些知識、技能,兼顧他們之間的差異,設計優化方案,準備大量材料,組織各種活動。
  3. 環境類資源
  (1)地方資源。讓學生走進家鄉,充分了解、感受家鄉的一切。選擇的內容要富有鄉土氣息,植根于學生生活,是學生平時能夠接觸和感受到的。通過梳理,將這些內容確立為一個個主題,然后圍繞主題進行語文校本課程的編排和實施。
  (2)社區資源。每一所學校周邊都有一個社區環境,在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中,要充分發掘這些具有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的環境資源。可以采用建立社區經驗基地的方法,實現社區資源共享,讓這些寶貴的課程資源長久地為學生服務。開發校外語文校本課程資源,不僅需要學校和教師的不懈努力及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公共設施與場所免費對學生開放,如青少年宮、科技館、少兒圖書館、博物館、烈士陵園等。
  (3)家庭資源。建立家長委員會,作為學校課程資源開發和實施的咨詢機構和顧問。設立語文學習開放日,讓學生家長走進語文課堂;邀請有資質的學生家長來校作專題講座,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
  (4)校園資源。校園,是學生最為熟悉的地方。在校園里,只要我們留意,時時處處都有學習語文的機會。花壇里寫著如詩的公益廣告語,文化墻上貼有繽紛的墻報壁畫,廣電室內輸出豐富的音像信號,公開欄里貼著繁多的應用文告……這些,都可以成為語文校本課程的資源。
  4. 傳媒類資源
  利用報刊、廣播、電視這三類傳統的傳播媒介,來開發語文校本課程的資源,已成為一般學校的普遍做法,不再贅述。在這里,需用強調指出的是:繼前三類傳統的傳播媒介之后,互聯網絡已經成為第四類傳播渠道。
  互聯網既是傳播信息的工具,又是存儲信息的載體,滿足用戶對新聞信息及背景資料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互聯網絡傳播的交互性,使得網上用戶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因而徹底改變了大眾傳媒的傳受關系;互聯網絡傳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在,它可以是文本、圖像或聲音,具有報紙、廣播、電視等多種媒體的傳播優勢;互聯網絡容納的信息,在空間上是“海量”的;在時間上是“無終點”的。
  網絡傳媒因其鮮明特色與巨大優勢,在大眾傳播業中具有最大的發展潛力。它的出現,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世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經濟、文化與教育。隨著“校校通”工程的廣泛開展,以網絡為代表的現代傳媒作為語文等校本課程的課程資源,已被廣大師生普遍接受。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武漢76~77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張慶山20072007
作者: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武漢76~77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張慶山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3:47

[新一篇] 語文雜記

[舊一篇] 語文的正途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