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無聲語言”的運用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所謂無聲語言,即體態語言,是指伴隨說話的表情、手勢及其他動作。這些有形無聲的體態語言,有時能夠直接表示某種意義,有時能夠起到增強有聲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有時也能夠表達出有聲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根據實驗指出,人們獲得的信息,7%來自文字,38%來自有聲語言,55%來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見, 體態語言在信息傳遞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富有表現力的面部表情,恰當、自然的動作,都可以創造豐富多采的語言環境,給小學生以深刻的感染和啟迪。
  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合理地使用體態語言?
  1、要自然、得體。即在使用體態語言時,決不能勉強、局促、 呆板,要恰如其分,不能做作,雖然有時可以故意夸張一些,但必須適可而止。因為故意做作,學生就能看出來,無意中就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就起不到增強有聲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甚至弄得哄堂大笑,影響教學。因此,只有自然、得體、恰到好處地運用體態語言,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一次在課堂上,發現一個學生在做小動作,我不動聲色地邊講邊往那個學生身邊走去,那個學生發現聲音離自己越來越近,趕緊停下,裝作認真聽講的樣子。這時,我又悄悄地伸過一個大拇指,意在夸獎他做得好。那個學生慶幸自己的行為沒有被揭露,被老師豎了大拇指,很高興地坐好聽課,別的學生卻全然不知。相反,如果我向他吹胡子、瞪眼睛或猛拍桌子,大聲指責,那個學生的心情至少要有幾分鐘不能平靜。這樣,也會影響了其他同學的正常思維和注意力的集中。
  2、要富有啟發性。即在使用體態語言時, 要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黑格爾在論及語言和動作的意義時指出:“能把個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現出來的是動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過動作才見諸事實,而動作,由于起源心靈,也只有在心靈的表現即語言中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明確。”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前不久,我在講授《鳥的天堂》一課時問:“在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里,前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要加引號”?一個平時成績不好的學生想舉手又未敢舉手。這時,我立即向他投去熱情、信任的目光,他從我的目光中,獲得了信心和勇氣,大膽地站了起來。當他回答稍有猶豫時,我又投以鼓勵的目光,暗示他:“別緊張,你說對了。”他的緊張感消除了,思維的閘門豁然打開,繼續說了下去,而且說得很好。這熱情、信任的目光,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也使我嘗到了富有啟發性的甜頭。
  
  
  
內蒙古教育4呼和浩特G39小學各科教學單忠年19981998江蘇省響水縣小尖鎮金蘭小學 單忠年 作者:內蒙古教育4呼和浩特G39小學各科教學單忠年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3:54

[新一篇] 課堂教學與素質教育

[舊一篇] 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四個基本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