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課程實施生命倫理教育初探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生命倫理學一詞最早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生物學家和癌癥研究專家Van Rensselaer Potter在1970年提出。從范圍上看,生命倫理學指生命科學中的廣袤的道德問題領域,如醫學、生物學、環境科學、人口和社會科學等。它的研究范圍很廣,除了生物科學研究中的倫理學,還包括環境倫理學、性、生殖、遺傳和人口中的倫理問題和各種社會政治道德問題。生命倫理學是一種哲學,從哲學和多學科角度對臨床實踐進行倫理學分析,從醫學和生命科學中的問題引發對整個社會的倫理思考。
  一、新課改下進行生命倫理教育的必要性
  1. 生命倫理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現代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們帶來了探索生命本質、攻克重大疾病、提高生命質量的一把鑰匙,但同時也使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倫理困境。人類基因組研究與疾病治療,尋求胎兒優生與流產的問題,腦死亡條例的制定及實施的問題,安樂死與臨終關懷問題,器官移植、克隆人、人體實驗等相關聯而引發的生命倫理問題已越來越突出,成為全球性問題。生物技術所引起的疑慮對社會倫理現有價值觀和在自然狀態下的秩序及規則是一種有力的沖擊,而這種沖擊和挑戰遠遠超過歷史上其他任何高科技革命給人類帶來的困惑。
  2. 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
  中學階段是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思維活躍,易接受新鮮事物,生命倫理學重視的是“不傷害”、“自主”、“責任”、“尊嚴”等基本范疇的內涵。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著個人道德的形成和發展,在道德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道德學習和主體性實踐,這樣的人生才能走得順暢些。生命倫理學教育,就是為學生打開這扇門,引領他們學會思考,學會成長。
  3. 生物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在傳統課程中,只是在必修的課程中偶爾滲透著生命倫理的教育,學生們更注重的是科學知識,而忽略了對生命的思考。現代課程標準十分注重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新課程下的生物教學,要求我們關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品味以人為本的思想。
  (1)終身教育成為一種基本理念。終身教育要求個體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種機會,更新、深化、擴展已有的知識結構,以此適應不斷變革的世界。
  (2)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回歸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成為教育發展的方向。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使課程內容具有強烈的生活感。另外,使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關注課外豐富的人文世界,去體驗、感悟、思考人生的多彩價值和意義,并引導他們自主思考、規劃未來。
  (3)在教育中,要注重協調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關系。我們要真正準確地掌握科學知識,就必須首先要知道人或關于人的科學。自然科學強調的是“是什么”的客觀陳述,而人文學科則注重“應當是什么”的價值內涵。人文學科的教育目標是發展人性、完整人格,提供正確的價值觀或一種理論,為社會確立正確的人文價值觀的導向。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在掌握科學知識同時學會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從而設立一種理想的人格、目標,并愿意為之奮斗終生。
  二、生物新課程進行生命倫理教育的基本內容
  1. 基本概念和道德判斷標準
  基本概念包括倫理學、應用倫理學、生命倫理學等有關的概念。倫理學的道德判斷標準主要通過結合一些案例,引出道德沖突,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標準,最終達到明確生命科學研究和人類應用生命科學技術的“科學無禁區,應用有倫理”的原則,技術的使用合乎人類道德價值觀念,限制濫用,鼓勵優化利用,以謀求人類社會的協調發展。
  2. 生物技術的發展與生命倫理道德觀
  (1)轉基因技術及其安全性。轉基因動植物實現了商品化,科學家前所未有地創造了依靠傳統的育種辦法無法達到的新品種。但轉基因生物中的轉基因有可能擴散到其他生物中去,隨著轉基因生物種類越來越多,其他生物被轉基因污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基因污染是一種可以增殖和不斷擴散的污染,無法清除,是一種特殊而又非常危險的污染。
  (2)關于基因武器。基因武器可以通過基因工程進行克隆,相對低的成本、相對短的時間生產一種生物合成劑,通過微生物跟人體接觸后,使人思維混亂、情緒恍惚、體溫升高,甚至致死。由于生命科學技術本身具有工具理性的特質,它可以為不同的社會力量所利用,可以成為造福人類的一種有效手段,也很可能成為毀滅人類的一種災難性工具。因此,人類應持嚴肅而謹慎的態度,來對待這一關系到人類生死存亡的問題。
  (3)關于人類基因組。人類基因組計劃對人類延長壽命,治療疾病都有很大作用。但由人類基因組成計劃會引發一系列相關的問題,如基因隱私權和基因歧視,基因治療方法的安全和倫理問題,基因差異而產生的心理影響問題,自由意志和基因決定論,疾病和健康概念等問題。
  3. 生態道德觀
  生態道德的理論體系是緊密建立在生態學的科學基礎之上的。它用生態學原理來闡釋人與自然的關系,來探究生態危機發生的原因和機制,進而,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提出并論證人對于自然的行為準則和規范,決定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和對待生態問題的態度。生態道德通過相應的道德原則、道德范疇、道德評價標準的規定和論證,倡導一種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通過積極主動的生態建設來修復已遭破壞的地球環境的道德態度,并提出諸如節制生育、節約資源、清潔生產、減少污染、適度發展、合理消費、保護物種等具體的行為規范。
  4. 醫學倫理方面
  醫療倫理有一個悠久的歷史,醫療倫理就體現在醫療過程的行為和品格當中,體現在那些維護了醫療職業的某些基本特征的社會組織當中,包括:(1)人類受試者實驗研究的倫理學;(2)遺傳倫理學,如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技術的倫理,優生問題、絕育問題等;(3)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4)生與死的倫理學等,主要包括安樂死的實施、死亡標準的確定、先天殘疾新生兒的處置、臨終關懷等。
  5. 人口和社會倫理
  人口和社會倫理揭示人口發展與社會發展諸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規律,主要研究:(1)人口行為的動機和動因;(2)社會結構人口之間的關系;(3)社會上層建筑對人口的影響,諸如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宗教制度、倫理道德等對人口影響;(4)社會變動和發展對人口的作用;(5)研究各種人口社會問題,諸如貧困、失業、犯罪問題,宗教、戰爭與人口問題,就醫就學和住房困難,女性人口問題,殘廢人口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等。
  三、在新課改下進行生命倫理教育的實施過程
  1. 課程的開設
  高中新課程改革中生物學科課程目標分成6個模塊,生命倫理教育可以在生物技術、生物與社會模塊中進行教學,也可以由教師作為申報開設的選修課程科目內容,按照道德判斷標準、生物科技熱點、醫學、人口和社會這幾個方面以專題的形式安排教學。
  2. 教學形式
  (1)陳述和課堂討論。課堂是進行生命倫理教育的主渠道,陳述和課堂討論是道德觀念培養和形成較好的途徑和辦法。通過陳述課程的意義,引出生命倫理學的有關定義和范疇,并通過一個個道德現象的事例的討論,引申出道德判斷的標準和原則,讓他們掌握道德判斷的標準,以此在產生道德沖突的時候來指導自己,學會判斷。如課堂通過陳述和討論“人類受試者實驗研究的倫理問題”這個道德現象的事例,讓學生了解醫學是一個要求技能和知識的行業,為了改進職業技能和獲得進一步的醫療知識,醫生把病人處理為實驗研究的對象就變得不可避免了,并讓學生明確相互尊重和知情的自由同意的原則已經成為人類受試者實驗研究上的主導原則。
  (2)專家講座。這種方式是比較成功和有效的形式。如關于生物技術的發展與社會倫理,通過專家介紹轉基因玉米、油菜引入了抗除草劑基因,當除草劑藥水進行噴灑即可清除周圍的野草,而對具有抗性的玉米、油菜不受影響。但如果這種抗除草劑基因擴散到大田中去,使一些野草感染了這種基因出現了“超級雜草”,這種“超級雜草”的蔓延不可控制,一般的除草劑對它就根本不起作用;還有在自然界中如果因基因污染而產生新的“超級害蟲”、“新病毒”,打亂了固有的生態平衡引起的問題。專家可以從更寬、更開闊的視野引導學生進入了奇妙的生物技術領域,并對所存在的社會隱患問題引發科學討論,讓同學又新奇又有困惑,又慢慢地解開困惑。
  (3)調查。在生態倫理、人口與社會的倫理方面,可以通過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調查,可以采取走到社會中去調查、查找文獻記載和新聞報道等形式開展調查研究,最后以短文報告的形式總結,形成觀點并提出建議。如關于在校園內開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調查實踐活動。
  3. 學生評價的方式
  作為一門選修課,在學生的學業評價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本著科學、民主、公正和公開的原則,評定可由三部分按一定比分構成:測驗成績、平時活動參與、報告和作業,而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評價檔案袋。各部分成績的確認活動和報告的部分都由學生自己鑒定評價,老師只是評價中的一員,同時注重學生本人在進步中的對比。這種方式和新課程改革的評價思路很好地吻合了,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起到了很好的保護。
  四、幾點思考
  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入手,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待倫理道德問題,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很好地結合起來在新課程中實施生命倫理教育,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觀念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見效較慢。二是因為課程是選修形式,在時間上有時不能保證,而且部分學生對生命倫理學理論興趣不夠,教師要在課程內容和形式、評價方式上多琢磨。三是在高一開設的課程,受知識面的限制,課程的廣度和深度還有欠缺,對于道德沖突的討論和認識以及倫理觀念的形成還需提高。
  生命倫理教育是世界觀的一部分,也是人的文化素質的一部分,對于學生的成長十分有益。作為教師,需要轉變觀念,熱愛學生,關注他們的可持續發展,鼓勵學生最終與自然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福建教育福州53~54,57G382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黃秀芝20072007
黃秀芝,福建松溪第一中學。
作者:福建教育福州53~54,57G382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黃秀芝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4:24

[新一篇] 高中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養

[舊一篇]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