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課堂復習教學四法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地理復習課是幫助學生全面地、系統地鞏固所學地理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有些教師在課堂復習教學中往往會忽視復習的提高作用,把復習課變作“劃書活動”。結果不僅不能得到良好的復習效果,而且使復習課變成一種枯燥乏味的過程。因此,本人認為復習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變復習方法,精心設計,使每節復習課不僅具有綜合性、針對性,而且富有新穎性,力爭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將本人的做法作簡要介紹。
  一、地理比較法。主要是運用聯系比較法和綜合比較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揭示各種地理事物、各個區域的共同性和差異性。
  聯系比較可揭示地理事象內在聯系和相互關系。例如在復習煤、石油和天然氣時,通過比較找出其異同點:
  附圖G328d18.JPG
  同時通過聯系新舊知識,進一步了解它們形成的地質年代和埋藏條件,使三種能源礦產的特征更加鮮明突出。
  綜合比較,有利于一組概念的系統理解和重點掌握。例如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帶,從地理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地形、氣候、土壤、植被、生物等方面進行地理諸要素的比較,以形成自然帶的完整概念。如溫帶森林帶可列表進行比較(見本頁下表)。
  二、地理綜合分析法。綜合分析法可使學生掌握地理事物諸要素的個別特性和整體概念。例如在復習“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關系”時,首先結合課本插圖分析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固結成巖作用的具體特征及對地表的影響,并認清每一種表現形式的個性特征,如水蝕地貌、冰蝕地貌和風蝕地貌的差異性等。然后再加以綜合:這五種表現形式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前一種作用往往是后一種作用的前提和基礎,后一種作用是前一種作用的延續和發展;同時它們有著共同的特性,都屬于受太陽輻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是把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趨向平坦。
  附圖G328d19.JPG
  附圖G328d20.JPG
  三、講練結合法。講練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及時發現并彌補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缺陷,但應注意做到“精講精練”。例如“背斜與向斜”講授時,可根據課本插圖采取列表的方法進行識別(見上表)。
  為了檢測學生的復習效果,可讓學生完成如下練習:
  讀圖填空題:
  附圖G328d21.JPG
  (1)若圖中C、D、E三處均出現煤層的露頭,那么,在A、B兩處分別打鉆井,各打在什么構造上(向斜或背斜)?
  (2)在A、B兩處的打鉆過程中,何處地下能打出煤層?為什么?
  在練的過程中,還可同時講解識別向斜與背斜的主要依據是根據出露巖層的新老關系,正確區分向斜或背斜的核部(中心部分)和翼部。還可講些方法,即可將圖中的各個巖層按褶曲的形態分別連接起來。這樣即可看出,在A處地下仍有煤層存在,故在打鉆過程中能打出煤層;而B處打不出煤層。通過檢測,教師可及時獲得反饋信息,然后再對癥下藥,學生便可較完整地掌握這部分知識。
  四、地理歸納法。它是指把一些零散的知識“點”,梳理為知識“線”,最后整理編結為知識“網”。通過分析、綜合、歸納和概括,提綱挈領地抓住其中最基本、最主要、最關鍵的東西。例如:在復習《地殼的演化》一節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歸納,通過這樣的歸納性復習,學生對地殼演化就有了全面而系統的認識。
  附圖G328d22.JPG
  
  
  
地理教學滬40~41G32中學歷史、地理教學李小冬19981998浙江省臨海市回浦中學 李小冬 作者:地理教學滬40~41G32中學歷史、地理教學李小冬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4:23

[新一篇] 高中地理第八單元《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8.4“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教學設計

[舊一篇] 高中學生反思學習能力的培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