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葵文章選: 陌生的字詞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盯著一個字或者一個詞看久了,那字詞會突然變得不認識。

我做過專業校對,那陣兒常遇到這種情形。每逢此時,我會莫名地興奮,縱容自己在那種恍然狀態多沉溺一會兒——我喜歡那種熟悉的事物突然陌生到虛的感覺。

這種陌生化現象,與注意力有關,從科學角度可以解釋清楚。不過對于字詞還有另一種陌生感,就不僅僅是科學問題,還與語言文字的發展史以及整個人文歷史有關。

我們每天說話、閱讀、寫作,使用成千上萬的字詞。很多使用極為頻繁,熟視無睹的,一旦細究起來,都會產生陌生感。

比如我們常會說到“世界”“社稷”“切磋”“琢磨”。都是把它們當成詞匯的最小單元在用——“世界”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的總和;“社稷”指國家;“切磋”“琢磨”指互相研究,互相學習長處,糾正缺點,諸如此類。然而,深入一步就會發現,它們其實分別都是兩個詞的組合——

“世”為遷流,“界”為方位;“世”屬時間范疇,“界”則是對方位的界定。“世界”是由“世”與“界”組成的。“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完全不一回事兒,只是古時君主常常把這倆神擱在一起拜祭,后來才把它們聯在一起表意國家。

“切”和“磋”最初是先人們鼓搗動物骨角,將之變為工具或者首飾的不同手段;“琢”和“磨”則是先人們鼓搗玉石,將之變為工具或者首飾的不同手段。《詩經》里有著名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見,現代漢語中的“琢磨”“切磋”同樣都是可以再拆分的組合詞。

這樣的例子,在現代漢語中舉不勝舉,概因漢語言詞匯在初創階段,大多是單字詞,后來隨著社會越來越復雜,常用詞匯才變成了以雙字詞為主。

當然,肯定不是所有雙字詞匯都可以再拆分,比如,現代漢語中很多外來語詞匯,就都是獨立的最小組詞單元構成,作家阿城曾舉過例子,如“典型”“肯定”“自由”“條件”“流行”“認為”“解決”“調節”“緊張”等等,這些詞都是從日文引進的。阿城舉完這些例子,筆鋒一轉戲言道:“如果我們將引進的所有漢字形日文詞剔除干凈,一個現代的中國讀書人幾乎就不能寫文章或者說話了。”


楊葵 2010-09-14 08:17:35

[新一篇] 楊葵文章選:“始”與“終”

[舊一篇] 楊葵文章選: 淘舊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