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艷影《1699桃花扇》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天其實睡了不少的,怎么還是這么困呢?人家春困,我冬眠!明兒又要奔赴考場,郁悶的是我書都沒讀完......我面壁......誒,湊合湊合吧!弄完這個,就好好休息,脫離考試,不過浩浩蕩蕩的PS也來了,想起來多少有點怕怕!
 
星座書說我11月是鴻運當頭、紅鸞星動!!!搞得我有點小詫異!Oops!因為話說年初做CW的時候,我和可愛的Della同學就已經無聊地查了N遍星座書!各大巫師女妖都說3月處女座紅運當頭!Demo~,3月已經過去8個月啦!2008年都差不多了,come on,Nothing!Nothing!所以,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是非常的不靈驗!
 
歸正題——
 
本月惟一期待的就是周六晚上的昆曲<1699桃花扇>!話說這場戲,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已經聽大白菜同學熱烈地大肆宣揚過N遍了;一兩個月前大查理同學親歷現場,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聽得我非常羨慕!在和豆瓣的豆油們confirm了之后,一波三折,我居然買到原本包場的<1699桃花扇>深圳音樂會版的票!400大洋,眼睛愣是都沒眨一下!因為話說在CPA肆虐的時候,我就已經從驢子下了石小梅胡錦芳龔隱雷等老一輩藝術家的<桃花扇>版本,并且在隨后的兩個月時間里,反復觀摩了文本、唱腔和表演!不過有點担心的是,不知明晚是青春版單雯他們的,還是石小梅版的,聽大查理說石小梅一出來,整個聲音都大一些!我聽老版本后也非常喜歡石小梅的唱腔,氣場強,表演又非常到位!而且有些嘆氣的是,明天是音樂會版的。但是,不管怎么說,還是異常期待明天的演出!待這場戲之后,我就得好好研究孔尚任的原本啦!
 
現在記錄一下<1699桃花扇>相關資料以備將來參考: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經十余年苦心經營,三易其稿寫出的一部傳奇劇本,在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完成,歷來受到讀者的好評。共有40出,舞臺上常演的有《訪翠》、《寄扇》、《沉江》等幾折。通過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滅亡的歷史戲劇。所謂“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實事實人,有憑有據。”當時清初正是考據學極盛時期,影響了作者忠于歷史的態度,劇本中絕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劇本所寫的一年中重大歷史事件甚至考證精確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歷史書籍,劇中加入故事情節,人物感情刻畫,從深度和廣度反映現實,并且有很高的藝術表現力,是一部對后來影響很深的歷史劇。
 

 

 
  戲劇家歐陽予倩對《桃花扇》可謂情有獨鐘,曾分別在話劇、京劇、電影等領域涉獵過這一題材,他對《桃花扇》的改編甚至影響了民國以來不少的戲劇創作。田沁鑫認為:“歐陽予倩先生當時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改編了這出戲,有著極強的影射和借古諷今意味,后人大都追隨并沿襲了這一版本。可以說《桃花扇》曾被各種顏色調和了很長時間,而我們則是想恢復其本真和古樸的原貌。我想我們最多能夠整理出七八出,我想用一晚上演完。其實整理出多少都沒有關系,關鍵是如何取舍,如果舍得有意思,相信會是另一番風貌。”
 
【歷史背景】

當時正處于明朝末年,李闖王攻陷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吳三桂勾引清兵入關,攻下北京,中國北方大亂。鳳陽總督馬士英在南京擁立福王為皇帝,取年號“弘光”建立南明。當時清兵不過有十多萬,如果勵精圖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樣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聲色;朝臣賣官鬻爵,搜刮錢財;武將擁兵自重,互相打內戰,只有史可法帶領三千殘兵堅守揚州,結果不到一年,揚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明朝人明白亡國與亡天下的不同,普通百姓奮起反抗。滿清推行剃發衣服,不屈死難者數千萬。主人公李香君就是一個有著民族氣節的女子。

【情節梗概】

明代末年,曾經是明朝改革派的“東林黨人”逃難到南京,重新組織“復社”,和曾經專權的太監魏忠賢余黨,已被罷官的阮大鋮斗爭。其中復社中堅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兩人陷入愛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提詩扇,而和其“梳櫳”。阮大鋮匿名托人贈送豐厚妝奩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曉堅決退回。阮大鋮懷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鋮,他趁機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強將李香君許配他人,李香君堅決不從,撞頭欲自盡未遂,血濺詩扇,侯方域的朋友楊龍友利用血點在扇中畫出一樹桃花。南明滅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揚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尋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學道。

【作者簡介】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仕前階段:三十七歲前,在家過著養親、讀書的生活。他接觸了一些南明遺民,了解到許多南明王朝興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軼事。對寫一部反映南明興亡的歷史劇萌發濃厚興趣,開始了《桃花扇》的構思和試筆,但“僅畫其輪廓,實未飾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

二、出仕階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歸,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歲的孔尚任在御前講經,頗得康熙的賞識,破格授為國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歲,奉命赴江南治水,歷時四載。這個時期,他的足跡幾乎踏遍南明故地,又與一大批有民族氣節的明代遺民結為知交,接受他們的愛國思想,加深了對南明興亡歷史的認識。他積極收集素材,豐富創作《桃花扇》的構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奉調回京,歷任國子監博士、戶部主事、廣東司外郎。經過畢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歲的孔尚任,終于寫成了《桃花扇》。一時洛陽紙貴,不僅在北京頻繁演出,“歲無虛日”,而且流傳到偏遠的地方,連“萬山中,阻絕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鶴峰縣),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職,“命薄忍遭文字憎,緘口金人受誹謗”(《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詩贊予〈桃花扇〉傳奇,依韻卻寄》),從這些詩句看,他這次罷官很可能是因創作《桃花扇》得禍。
三、隱居階段:罷官后,孔尚任在京賦閑兩年多,接著回鄉隱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這位享有盛譽的一代戲曲家,就在曲阜石門家中與世長辭了,年七十歲。他的作品.還有和顧采合著的《小忽雷》傳奇及詩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長留集》等,均傳世。

【昆曲 桃花扇】

 

昆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曼悠遠見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首批世界文化遺產。昆曲代表作《桃花扇》,名列中國古典戲曲五大名著之一,作者孔尚任為孔子六十四代孫,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明末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深刻描寫南明王朝的興亡與明朝的覆滅。

《桃花扇》有“末世百象圖”之說,內容龐雜,人物眾多,場景斑駁。經孔尚任十余年苦心經營,三易其稿,劇本寫成后,王公顯貴爭相傳抄,金斗班首演于京中舞臺,一時轟動。在《1699 • 桃花扇》的演出中,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圖”之稱的國寶級畫卷《南都繁會景物圖卷》破天荒以舞臺布景的形式首度全景亮相,淋漓盡致地重現明朝永樂年間南京舊都繁華奢靡的景象。此外,舞臺上將有眾多價值不菲的寶物,譬如三百件蘇繡精品──包括當代刺繡皇后姚建萍親手繡出的主角戲服、昆曲大師俞振飛題寫的折扇、名師祖傳的頭飾、明代家具等等。今次的制作集昆曲四代傳人之心力,名師高徒薈萃,而且更連接起中、日、韓、臺各地優秀藝術家共同打造,基本恢復了三百年前文武并重的演出規模,從秦淮風情中再現昆曲盛世之美。這出巨構稍后將巡回南韓、瑞士、意大利等地演出。

 

【昆曲 1699•桃花扇】

國際化制作:世界級藝術家助陣中國昆曲——
  昆曲,中國傳統戲曲藝術之集大成者,中國古典文化精神的藝術載體,被譽為“百戲之祖”。自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后,昆曲歷經清末的顛沛散落,逐漸重返公眾的視野。
  作為昆曲四大名劇之一的《桃花扇》,吸引了大陸、臺灣、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世界級藝術家,臺灣文學大師余光中,韓國國師級導演、2002年韓日世界杯開幕式導演孫桭策,著名導演田沁鑫,戛納電影節服裝設計獎得主莫小敏,旅美燈光設計蕭麗河,日本作曲家長岡成貢……  
  爆炸式反響:中央領導人出席首演,贊為“精品”——
  該劇首演轟動全國,中央領導人非常罕見地出席了這部舞臺劇作品的首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國務委員陳至立,文化部部長孫家正等在觀看演出后,對該劇的精心創作和精彩表演大加贊賞,并不住地強調、贊嘆“這就是精品!”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等重大媒體都以大幅文章多次刊登介紹該劇;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曾3次報道該劇制作、運行、創造藝術精品的機制,單次最長時間達4分多鐘;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焦點訪談》、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等欄目都為該劇制作了深度報道及專訪,全國各地數以百計的媒體對此劇的成功進行報道或轉載。

       再現歷史恢宏:昆曲盛世圖景,中華燦爛文化——
  該劇文戲精致優雅,武戲場面宏大;舞美大氣、空靈;燈光靈動、雅致;服裝由上千蘇州繡娘飛針走線、全部手繡完成;更有中國國家博物院館藏一級文物、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圖”之稱的國寶級畫卷《南都繁繪圖》,以舞臺布景的形式,首次全景亮相……處處閃耀著燦爛的中華文化,再現出300年前文武并重的昆曲盛世景象。  
  青春的激情:平均年齡18歲,中國昆曲舞臺上行當最全、年紀最輕的演員班底——

挑起該劇大梁的,全部是平均年齡18歲的年輕演員。如此年輕、齊全的演員班底演出昆曲大戲,在中國昆劇史上絕無僅有。
  歷時一年的詩、詞、書、畫訓練,使這批演員將全面的文化素養展現于舞臺。
  他們的背后,更有退居幕后的三代昆曲前輩大師,他們把原汁原味的昆曲表演藝術,在唱、念、做、打的一招一勢中,傾囊相授,用傳承的力量,托起昆曲明天的希望。     
  這一凝聚著四代昆曲人心血的《桃花扇》,已成為一座流動的昆曲博物館,啟程世界,使昆曲這一“人類口述與非物遺產”,傳承、傳播下去……
  
演出版本:
  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演出需要,《1699•桃花扇》有幾個演出版本:在深圳的演出版本是“音樂會”版
  首演: 2007年5月28日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北京現代音樂節。后在蘇黎世演出
  2007年獲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榮譽獎
  2007年獲第十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戲劇獎 

主創人員:
  出品人:顧 欣
  策 劃:張小雪
  監 制:朱昌耀 柯 軍
  制作人:李 東 老 象 
  昆劇藝術顧問:張繼青
  文學顧問:余光中(中國 臺灣)
  戲劇顧問:孫桭策(韓國)
  學術顧問:董 健 吳秀卿(韓國)   
  昆劇藝術指導:石小梅 胡錦芳
  昆曲音樂指導/ 指揮:戴培德
  昆劇指導老師:黃小午 趙堅 柯軍 李鴻良 龔隱雷   
  劇 本 整 理:田沁鑫 方 彤 老 象
  導 演:田沁鑫  
  唱腔/音樂設計:孫建安
  編 曲:姜景洪
  推 廣 音 樂:長岡成貢(日本)
  舞美/燈光設計:蕭麗河
  服裝/造型設計:莫小敏
  服 裝 刺 繡:姚建萍 (多嘴一句,姚建萍譽為中國刺繡皇后,我也細細看了視頻中演員的服裝,精致異常,更與人物性格劇情相輔相成) 

出品人的話: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經十余年苦心經營、三易其稿的巔峰之作;是一段“濺血點作桃花扇,比作枝頭分外鮮”的亂世兒女情;好像一幅描繪“秦淮金粉,燕舞鶯歌”的風情畫;而如今更像一條紐帶,連接起中、日、韓各國優秀藝術家共同打造,為昆曲這門古老的民族藝術瑰寶注入了新的活力。
  讓我們輕搖這把充滿藝術魅力的“桃花扇”,帶您漫步于精心搭建的“流動藝術博物館”;帶您重回“秦淮文化”巔峰的生活方式,在淺吟低唱,眼波流轉中體味傳統文化的寫意之美,和諧之美。

【Iris*】

經過簡要閱讀孔尚任的原本,<1699桃花扇>在劇情和文本上不得不說還是欠工夫,不過依然不失為精品。另,相信原本中的一段是中國學生都非常熟悉!我們應該在高中語文選讀課本或者大學語文都學習和背誦了這曲<哀江南>:

【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帶花桃,猛抬頭秣陵重到。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村郭蕭條,城對著夕陽道。 

【駐馬聽】野火頻燒,護墓長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監幾時逃?鴿翎蝠糞滿堂拋,枯枝敗葉當階罩。誰祭掃,牧兒打碎龍碑帽。 

【沉醉東風】橫白玉八根柱倒,墮紅泥半堵墻高,碎琉璃瓦片多,爛翡翠窗欞少,舞月墀燕雀常朝,直入宮門一路蒿,住幾個乞兒餓殍。 

【折桂令】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沽美酒】你記得跨青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太平令】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哰哰。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手種的花條柳梢,盡意兒采樵,這黑灰是誰家廚灶? 

【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王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熟悉<石頭記>的朋友一定注意過,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解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回末甄士隱在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大悟后,唱道: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后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闕是不是和【離亭宴帶歇指煞】甚有異曲同工之處!相信曹雪芹在寫<石頭記>時,桃花扇也給了他很大影響和很多創作靈感!

背景音樂:<1699.桃花扇 序曲>,雖然不知為何找了日本人作曲,讓我有些昏迷,但不可否認,效果還是不錯可以接受的。 


樂由心聲 2010-09-21 22:49:18

[新一篇] 蕩氣回腸——昆曲《1699桃花扇》

[舊一篇] 尋找上海的感覺 原來就在老歌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