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青年的價值選擇誤區及其成因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價值選擇是指人們在價值判斷和價值追求上的傾向性,這是人的行為的心理動因。當代部分青年在價值選擇上存在著明顯的誤區。其主要表現為:
  重個人、輕集體,重自己、輕他人。當代青年中有一部分人,集體觀念相當淡薄,考慮個人利益過多,甚至凡事從個人利益出發,很少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著想。在一些人看來,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集體主義價值觀是不合時宜的,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則是至高無上的行為準則。
  重物質、輕精神。當代青年中有些人更傾向于物質追求,而相對輕視精神追求。社會成員希望獲得較多的物質財富,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問題在于,通過什么樣的途徑獲得物質財富,如何對待物質與精神(即利與義)的關系。當代部分青年表現出明顯的拜金主義、實用主義傾向。凡事問錢,為了獲得物質財富而不擇手段,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自己也變成了一部賺錢的機器,不少人把擁有物質財富作為自己的唯一追求。這些青年缺乏良好的文化修養,高尚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重眼前,輕理想。當代少數青年在價值取向上十分注重眼前,注重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利益和感官享受,追求奢侈,什么“理想”、“信仰”、“遠大目標”“為共產主義而奮斗”這些字眼在一些人看來,完全是虛無飄渺的不可捉摸的東西,只有眼前的利益、只有物質財富,才是最可靠的。這種世俗的、享樂主義價值觀正成為部分青年的最高選擇。
  價值選擇的誤區,使當代有些青年人在人格上不免低下,氣質上不免粗俗。這種狀況將極不利于我們當代青年的成長。究其原因是因為部分青年不適應我國社會經濟變革所導致的。
  社會經濟的變更所帶來的影響。近十多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經濟的這種轉型給價值觀念帶來了雙重的效應,一方面是正面積極的效應,如自由平等,強調人的主體性、獨立性和能動性,注重人的物質利益的滿足等。但另一方面也有負面的、消極的影響,如誘發產生的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由于當代青年缺乏五六十年代的人們所受到的那種傳統教育,缺乏識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加之青年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初期,容易受到不良東西的影響,雖然這些負面效應對于其他年齡的人也有一定影響,但在當代青年那里表現得更為明顯、更為突出。
  文化開放導致了價值觀的多元化、復雜化。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文化中的各種價值觀也不斷滲入,雖然我們從中吸取了西方文化的很多優秀成果,但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觀在本質上是以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為核心的。而由于市場經濟有著強烈的物質利益動因,因此這種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的價值觀極大地沖擊著集體主義、利他主義的價值觀。當代青年由于沒有形成比較牢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加之青年人更易于接受新的東西,甚至更易于接受所謂“時髦”的東西,因此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價值觀,對他們的影響更為深刻。
  教育工作不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學校教育的僵化。我國改革開放已有十多年的歷史,整個社會、經濟、文化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我國的教育體制、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卻沒有發生相應的變化。學生在學校里接受的東西與社會現實存在著強烈的反差,這種反差使剛剛踏入社會的青年學生感到困惑和迷茫。二是家庭教育的偏頗。我國的家庭教育注重智力教育,而相對忽視非智力教育,而我國學校的應試教育體系和獨生子女的計劃生育政策又使這種傾向表現得尤為明顯。家庭教育的失衡使很多孩子的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全,缺乏適應社會、自立自主的能力,因而更易于為社會的陰暗面所影響,更易于為各種消極的價值觀所左右。三是社會教育的失誤。這里又分為兩種情況,首先是社會組織的乏力。教育青年本是全社會的組織的乏力。教育青年本是全社會的事,但現在卻很少有社會組織真正把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共青團是受黨的委托聯系和教育青年的群眾組織,但由于各種原因,今天的團組織已不如五六十年代的團組織對青年具有的那種感召力和吸引力。實際上當代少數青年有些像“無家的孩子”,而“無家的孩子”更易走上邪路。其次是社會輿論的誤導。我國的輿論在主導方面雖然提倡積極的價值觀,但各種消極的價值觀也充斥于電視、書刊、音像等媒體。這對于青年起著極大的誤導作用。因此,要幫助青年校正價值觀的擇選,最關鍵還是要從教育入手。*
  
  
  
深圳特區報2⒂D421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孟慶賢19961996 作者:深圳特區報2⒂D421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孟慶賢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0:59:13

[新一篇] 當代長篇小說:從“大合唱”到“個人獨奏”的演變

[舊一篇] 當以怎樣的視野與《桂花雨》“對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