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譯文]  沅湘的逐客要聽那聲聲哀怨的瑤瑟,在這瀟湘深夜明亮的月光里。

  [出典]  劉禹錫  《瀟湘神》其二

  注:

  1、  《瀟湘神》其二 劉禹錫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琴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2、注釋:

    瀟湘神:詞牌名,一名《瀟湘曲》。此詞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時期,詩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間。瀟湘:湖南西南部瀟水、湘水。

    斑竹:即湘妃竹。相傳舜崩蒼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極哀,淚染于竹,斑斑如淚痕,故謂“斑竹”。

    淚痕點點寄相思:《述異記》載,“舜南巡,葬于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 娥皇、女英:古代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為妻。舜父頑,母囂,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終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脫險。舜繼堯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視,死于蒼梧。二妃往尋,淚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間。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后世因附會稱二女為“湘夫人”。

    楚客:泛指沅湘逐客,包括作者自己。

    瑤瑟:以美玉妝飾成的瑟。古代之管弦樂器。

 

 

  3、譯文1:

    掛滿淚痕的斑竹枝,掛滿淚痕的斑竹枝,點點滴滴的哀怨淚痕,寄托著不盡的相思。沅湘的逐客要聽那聲聲哀怨的瑤瑟,在這瀟湘深夜明亮的月光里。

    譯文2:

    斑竹枝盡情地搖啊斑竹盡情地搖,你用那斑斑點點淚痕寄托著永恒的相思情。就在這中秋月明的瀟湘夜里,我這個漂泊的楚客真像聽著你們從九天傳來的瑤瑟的哀怨的樂音。

  4、劉禹錫的生平見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5、《瀟湘神》其一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霧至今愁。  

    君問二妃何處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這是劉禹錫擬民歌體之作,此二首當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時期,詩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間。詩中敘寫舜帝與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這個生離死別的故事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悲劇色彩,因而詩人也著意渲染其憂思傷感、哀怨凄涼的情調。作者充分利用瀟湘地理風物,婉轉復沓,深得民歌一唱三嘆之妙。全詞借詠斑竹以寄懷古之幽思。“深夜月明”,瀟湘泛舟。作者觸景生情,懷古抒懷。

    以“斑竹枝”復沓起筆,首兩句寫湘妃無力追回帝舜之靈,只能淚泣湘竹,聊寄哀思,俱現專一之情、貞潔之志。“楚客欲聽瑤琴怨,瀟湘深夜月明時。”兩句化自《楚辭 遠游》中“使湘靈鼓瑟兮”句,寫“楚客”在明月高照、夜深人靜之時,獨自徘徊于瀟湘之濱,欲聽從江上傳來的湘靈聲聲哀怨的鼓瑟,那充滿離情怨思的聲聲瑤瑟,也是代作者訴說著內心的憂傷和憤懣。全詞移情入景,情景相生,富有民歌情調和風味。整首詞哀婉幽怨,思緒纏綿,體現了夢得詞的風格特色。

    黃山谷《山谷琴趣外篇》:劉夢得《竹枝》九章,詞意高妙,元和間誠可以獨步。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謂同工而異曲也。昔子瞻聞余詠第一篇,嘆曰:“此奔逸絕塵,不可追也。”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九疑懷古之作。當湘帆九轉時,訪英、皇遺跡,而芳草露寒,五銖佩遠,既欲即而無從,則相思所寄,惟斑竹之“淚痕”;哀音所傳,惟夜寒之“瑤瑟”,亦如萼綠華之來無定所也。李白詩“白云明月吊湘娥”,與此詞之“深夜月明”同其幽怨。

 

 

   6、《瀟湘神》,一名《瀟湘曲》。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詞首三字例用疊句。此調創始于劉禹錫,且在唐、五代詞人中,僅劉禹錫留下兩首。這里選錄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詞詠湘妃故事,正是調名本意。湘妃是指帝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據《列女傳》、《博物志》等書記載,帝舜巡游南方,死于蒼梧。她們兩人趕至湘江邊,哭泣甚哀,以淚揮竹,染竹成斑,后投水而死,成為湘水女神,俗稱湘靈。這是本詞調名的由來。《白雨齋詞話》卷七云:“古人詞大率無題者多,唐五代人,多以調為詞”,這就是一例。

  詞的開頭兩句“斑竹枝,斑竹枝”,以重疊的形式寫出了心中無限低徊曲折的嘆息。自然界的竹枝,本屬雅品,其姿娟秀,其質清麗,而瀟湘之竹,自從一染娥皇、女英之淚,便增添了一層長存永在的哀傷色彩,從而成為與眾竹不同的特殊景物了。由于作者深深地被斑竹的特征和傳說所激動,所以他感到竹上的每一個斑痕都包含著深意:“淚痕點點寄相思。”“點點”兩字極寫淚痕之多與淚痕之深。唯其多,無不盡染,湘妃之情多可知;唯其深,故千齡百代,雖久不滅,湘妃之怨深可見。情多,故相思綿綿不絕;怨深,故悲韻世世相傳。至此,作者筆下的株株斑竹,已不是單純的景物,而儼然成為一種永生不死的多情精靈的象喻了。

  “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這兩句主要寫湘妃通過鼓瑟以抒發千古哀怨之情。楚客,本指屈原。《楚辭•遠游》:“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遠游》這篇作品,王逸以為是屈原所作,所以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有“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之句。這里是作者以屈原自比。作者寫作此詞時,正值貶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他的遭遇與屈原極為相似,且又在屈原貶滴之區,難以排遣的哀怨與對帝京的強烈思念,使他希望成為善于鼓悲瑟的湘靈的知音。“瑤瑟”是瑟的美稱。“‘瑤瑟怨”是說湘靈演奏的瑟曲韻悲調苦,特別動人。在這靜謐的湘江月夜,作者那種因忠信而見棄的怨憤和在極度苦悶中所產生的無窮的惆悵,同傳說中的湘靈的瑟聲夢幻般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種迷惘倘恍、亦真亦幻的藝術境界。說它幻,是因為湘靈的瑟聲在現實世界中是聽不到的;說它真,是因為只要湘竹上的淚痕猶在,只要人間還有哀傷的情事,這古老的傳說將會永遠牽惹人們的情思。詞的結句“瀟湘深夜月明時”,具體描繪了瑤瑟的哀怨動人:湘流之清冷如斯,夜深之孤寂若彼,更兼明月如霜,給夜景平添了幾分凄清的情韻。此時此境,湘靈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瑟聲,從幽密的竹林或靜謐的江面輕輕飄出,無處不在,卻又若有若無。是天籟自鳴,還是作者心靈的悲嘆,抑或兩者兼而有之?于作者無從分說,于欣賞者也無須辨析。是之謂寓真于幻,愈幻愈真。

 

 

    7、《瀟湘神》,一名《瀟湘曲》,此調創始于劉禹錫,這首詞是歌詠湘妃故事,這也正是調名本意。湘妃是指帝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據《烈女傳》、《博物志》等書記載,帝舜巡游南方,死于蒼梧,她們兩人趕至湘江邊,哭泣甚哀,以淚揮枝,染竹成斑,后投水而死,成為湘水女神,俗稱湘靈。這是本詞調名的由來。

      詞的開頭兩句“斑竹枝,斑竹枝”,以重疊的形式寫出了心中無限低徊曲折的嘆息。自然界的竹枝,本屬雅品,而瀟湘之竹,自從一染娥皇、女英之淚,便增添了一層長存永在的悲哀色彩,從而成為與眾竹不同的特殊景物了。由于作者深深地被斑竹的特征和傳說所激動,所以他感到竹上的每一個斑痕都包含著深意:“淚痕點點寄相思”。“點點”兩字寫出了淚痕之多和淚痕之深。唯其多,才能染盡湘江之竹,從而湘妃之情多可知;唯其深,故千齡百代,雖久不滅,湘妃之怨深可見。情多,故相思綿綿不絕;怨深,故悲韻世世相傳。至此,作者筆下的株株斑竹,已不是單純的景物,而儼然成為一種永生不死的多情精靈的比喻了。
 
    “楚客欲聽瑤琴怨,瀟湘深夜月明時”。這兩句主要寫湘妃通過鼓瑟以抒發千古哀怨之情。楚客,本指屈原。《楚辭 . 遠游》:“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遠游》這篇作品,王逸以為是屈原所作,所以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有“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之句。在這里是作者以屈原自比。作者寫此詞時,正值貶官朗州(今湖南常德)。他的遭遇與屈原極為相似,且又在屈原被貶之區,難以排遣的哀怨與對帝京的強烈思念,使他希望成為善于鼓悲瑟的湘靈之音。“瑤瑟”是瑟的美稱,“瑤瑟怨”是說湘靈演奏的瑟曲韻悲調苦,特別動人。在這靜謐的湘江月夜,作者那種因忠信而見棄的怨憤和在極度苦悶中所產生的無窮的惆悵,同傳說中的湘靈的瑟聲夢幻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種亦真亦幻的藝術境界。說他幻,是因為湘靈的瑟聲在現實世界中是聽不到的;說它真,是因為只要湘竹上的淚痕猶在,只要人間人間還有悲哀的情事,古老的傳說將會永遠牽惹著人們的情思。詞的結句“瀟湘深夜月明時”,具體描繪了瑤琴的哀怨動人:湘流知清冷如斯,夜深之孤寂若彼,更兼明月如霜,給夜景平添了幾分凄清的情韻。
 
 
 
    8、《瀟湘神》一詞是劉禹錫貶官至朗州(今湖南常德市)時所作。作者因與柳宗元等參加了王叔文集團,進行革命政治。執事146天,貶斥貪官京兆尹李實,罷去擾民的宮市,罷去鹽鐵使月進錢,奪取宦官兵權。但,后來由于宦官俱文珍的迫使順宗禪位與憲宗,致使革命失敗。劉禹錫也因此被貶至朗州長達十年之久,心情極度抑郁。

    這首詞就是抒寫這種心情的,“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棵棵斑竹枝條上的斑紋,都是湘妃因痛哭舜帝而流下血淚所染成的痕跡,它寄托湘妃對舜無限的沉痛思戀的感情。詞的這三句用的是湘妃娥皇、女英染竹成斑的典故,給全詞蒙上了一層悱惻動人色彩。一、二句“斑竹枝,斑竹枝,”按詞的格律的要求,依例用的疊句,但由于重復加強了語氣,含有“棵棵”或“全部”的意思。“點點”使用的疊字,極言“淚痕之多”。“寄相思”則點明了染竹成斑的原因,是因哀痛之重。詞借用典故抒寫出作者被貶至朗州長達十年之久的抑郁至深的感情。

   “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客居楚地的遷客貶管如想聽到湘妃哀怨的琴聲,需待湘江深夜月明之時。這兩句則用的是屈原《遠游》辭中“湘靈鼓瑟”的典故,直接抒胸臆。“楚客”是作者貶居朗州的自況。在“瀟湘深夜月明時”“聽瑤瑟怨”是作者凄怨心情的形象化的寫照,意境清幽、情調哀楚、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巧妙地運用典故抒寫心情,是本詞的藝術特色。

 

 

    9、瀟湘的日月山水所代表的感情色彩和藝術境界在詩人們的反復吟頌中也日益豐富起來。

     中唐詩人劉禹錫(772-842)的《瀟湘曲》借詠斑竹寄托懷古之思:“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深夜月明之時泛舟瀟湘,感物抒懷,因而此時的斑竹和明月都是哀婉、幽怨而又遙遠的。盛唐大詩人杜甫(712-770)晚年所作《歲晏行》:“歲云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網罟凍,莫徭射雁鳴桑弓。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太傷農。……”詩篇由冬日的瀟湘云雪引發出感時傷世的悲嘆,詩中所隱含的“江天暮雪”、“漁村夕照”等圖景都浸透著一份別樣的沉痛與慘淡。

 

 

    10、“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夜深人靜,明月當空,讓我們徜徉于陋室,靜靜品味那瑤瑟的情韻吧! 

    11、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遠古至今,瀟湘之水依然滔滔流向洞庭,瀟湘的神話也依然如同江上的片云片雨,輕柔而哀凄,像一縷輕煙,飄在人們的心里,縱然是在千年之后的千里之外。

 

 

    12、云水禪心(古琴曲)  
  初見你時,只覺得心靜若禪,只當是首飄逸柔和的曲子,清徹、澄明,如溪水般從心頭潺潺流過。
  卻不料,當琴聲響起時,卻如刀在心頭悄悄劃過,心頭為之一顫。那些傷痛的感覺竟被輕輕喚醒。那一刻,所有的委屈與思念,皆在十三弦上起舞若蝶。
  月涼如水,是怎樣的素手在繚拔,那些錦瑟年華?是怎樣的情懷在傾訴,那些深藏的心事?心,剎那間凝重起來。如處無人的郊野,只有風聲、水聲、鳥鳴聲。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氳氤開來,前世,我一定是那位撫琴的女子,于微風輕拂中,為你用心彈奏過,所以,今世的我,才會了然于胸,才會一聽傾心。
  新荷上,悄然跌落的,是誰千年前流下的那滴淚?丁香枝上,又是誰在輕輕嘆息?而我深知,那一弦一扣中,揉著多少的愛與哀愁。
  江南岸,煙云再起,今夜,縱有圓月湛藍,今夜,縱有妙曲繞梁,然而,云山千疊,相思終無從寄。
  “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今夜,且讓我聆聽,感動,心漸漸為你柔如水。

 

 

    13、斑竹即湘妃竹,講述的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古老傳說。相傳舜王南巡,客死蒼梧,舜的二位妃子娥皇、女英,明知舜王已死,不可再見,卻執著地南下尋找,哭啼極哀,淚染于竹,最后尋夫不見,投水自盡,以身相殉。而斑斑淚痕,便永遠染在了竹子上,這就是今天的"斑竹"。 

   淚灑竹林自投湘江的那一段傳說,的確是斑竹受人喜愛的原因。 

   只見略帶黃色的竹桿青皮上,散布著大大小小的黑色斑點,那黑點的顏色不深,有些朦朦朧朧的,極像濺在宣紙上慢慢浸漬的墨痕。把它比作美麗忠貞的娥皇、女英的眼淚,真是一唱三嘆,凄美極了! 

   《九歌,湘君》中湘夫人盼望湘君歸來有這樣的嗟嘆:"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楊靈兮未極,女嬋嬡兮為余太息"。形象的刻畫出怨婦盼夫歸的哀傷。 

   伴隨著怨婦的,是中國女人永遠也流不完的眼淚。 

   斑竹確是神奇,僅生長在二妃墓的周圍,據說移栽出去即無斑痕。這樣,斑竹上的斑痕自然而然就成了二妃永遠也流不完的濁淚。 

   斑竹上的斑痕是怎樣形成了,至今沒有科學的結論。我想,或許是人們不愿去揭示它,而讓這個傳說永遠神秘,永遠美麗。 

    中國古代的女子,傳記流傳的,大體有兩種,一為紅顏禍水誤君亡國如妲已褒姒,而另一種深為提倡廣為流傳的這種立在貞節牌坊的血性女子了。 

   我開始覺得,神州男人眼中的這種抹殺人性的血性與忠貞,就是將好女人的標準定型為守寡或守活寡的節婦。這似乎太殘酷和荒唐了,至少也是苛刻。 

   我不想說得太多了。 

   古人說:相思所寄,惟斑竹之"淚痕";哀音所傳,惟夜寒之"瑤瑟","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那月下的情景,又是怎樣的凄婉繞腸如訴如泣呢。 

   二妃墓面向著長江,似乎是依然等待著歸人。 

   斑竹依然生長著,二妃的淚依然流著,我不知她們的淚是為誰流,為舜,還是為自己。

 

 

   14、楚客欲聽瑤琴怨,瀟湘深夜月明時!跌蕩起伏,泠泠冽冽,何處傳來絲竹聲聲?一弦一扣,琴聲嗚咽,如刀尖在心頭輕輕劃過,心痛氤氳開來。一種悲愴凄婉頃刻彌漫。那一年,誰在當空舞長練?那一年,誰在對鏡貼花黃?那一年,誰在長亭外古道邊,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宮商角徵羽,弦弦都是怨!琴弦緊切,攪動一江春愁!  
  那日夜奔騰的湘水,那空濛的山色,滋潤著我漸驅枯竭的靈魂,而你欲嗔還羞的微笑卻囚禁了我的思念!君山的斑竹,褐色的淚痕,千年的傷痛,鐫刻成千年的愛的印記,南岳腳下,煙雨樓臺,空遺余香;而遙望遠山,云峰層疊,茫然不見;八百里洞庭,芳蹤無覓,輕舟何在?斷鴻凄切,縱有妙曲繞梁,相思何寄?天不老,此情千載共月長!  
   ……  

您正瀏覽的文章《瀟湘染醉 - 范文中國 - www.fanwencn.com》由范文中國(www.fanwencn.com)整理,訪問地址為:http://www.fanwencn.com/html/jingdianwenzhang/sanwen/20100228/35102.html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0:31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