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譯文]  天上自由自在飄飛的花瓣輕得好象夜里的美夢,天空中飄灑的雨絲細得好象心中的憂愁。

    [出典]    北宋 秦觀   《浣溪沙》

    注:

    1、《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2、【詞語解釋】

  1.漠漠:像輕清寒一樣的冷漠。

  2.輕寒:陰天,有些冷。

  3.曉陰:早晨天陰著。

  4.無賴:詞人厭惡之語。

  5.窮秋:秋天走到了盡頭。

  6.淡煙流水: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遠。

  8.自在:自由自在。

  9.絲雨:細雨。

  10.寶簾:綴著珠寶的簾子。

  11.閑掛:很隨意地掛著。

    3、 譯文1:

       在春寒料峭的天氣里獨自登上小樓,早上的天陰著好象是在深秋。屋內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飄飛的花瓣輕得好象夜里的美夢,天空中飄灑的雨絲細得好象心中的憂愁。走回室內,隨意用小銀鉤把簾子掛起。

         譯文2:

      無邊春寒籠罩小樓,晨霧重重,冷似深秋。畫屏山水,更感幽幽。

      飛花似夢,隨風飄去,絲雨如愁,無邊無際。垂下簾來,不忍添愁。

        譯文3:

     輕輕的寒意飛上小樓,清晨的陰翳懶洋洋地彌漫,讓人感覺到像在深秋。畫屏上那淡淡的煙靄和潺潺流水顯得格外清幽。

     無拘無束的柳絮漫天飛舞,猶如夢境,無邊無際的細雨像縷縷哀愁,珠簾輕卷,掛上那銀色的簾鉤。

 

 

   4、 秦觀生平見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和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5、每一次春來,就是一次傷春的體驗。詞人之心,很早就發出了“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們的命運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嘗春愁。此詞抒寫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輕淡的色筆、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貼地寫出了環境氛圍,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變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滲透出來,表情深婉、幽緲。“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心情”。索漠輕寒中裊裊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輕輕的寂寞和百無聊賴的閑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詞作的境界。

  詞的起調很輕,很淡,而于輕淡中帶著作者極為纖細銳敏的一種心靈上的感受。漠漠輕寒,似霧如煙,以“漠漠”二字狀漫彌而上小樓的輕寒,一下子給春寒蕭索的清晨帶來寥廓冷落的氣氛。與“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意蘊相似,而情調之婉妙幽微過之。不說人愁,但云“漠漠輕寒上小樓”。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隨這薄薄春寒無聲無息地在人的心頭輕輕漾起?僅詞的首句,就為全詞烘托出一個色調凄清的景。緊接著加上“曉陰無賴似窮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層暗淡的色彩。無賴,令人討厭,無可奈何的憎語。時屆暮春,卻感到竟像深秋那樣的寒冷,原來這是一個春陰的早晨。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悶無聊。然而詞人不說心情之無聊,卻咒曉陰之無賴,進一層渲染了氣氛之寂寞凄寒。主人公也許剛剛從夢中醒來,睡眼惺忪,室內畫屏閑展:淡淡的煙靄,輕輕的流水。在周圍陰氛的罩籠下,幽迷淡遠。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畫景之中,又仿佛還依回于渺茫、流動的夢境之中。這種主觀幻覺,正是由于幽迷寧靜的氛圍與主人公此時此刻心境的渾然一體所致。是情與景融、意與境渾的佳句。

  下片開始轉入對春愁的正面描寫。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視線移向了窗外:飛花裊裊,飄忽不定,迷離惝恍;細雨如絲,迷迷蒙蒙,迷漫無際。見飛花之飄緲,不禁憶起殘夢之無憑,心中頓時悠起的是細雨蒙蒙般茫無邊際的愁緒。作者在這里用了兩個奇特的比喻:“飛花”之“輕”似“夢”、“絲雨”之“細”如“愁”。之為奇特,不僅于其喻體和喻指的恰當而新奇上,更在其一反常式,而以抽象的情感喻具體的物象,是飛花似夢,是細雨如愁。本寫春夢之無憑與愁緒之無際,卻透過窗戶攝景著筆于遠處的飛花細雨,將情感距離故意推遠,越發感生出一種飄緲朦朧、不即不離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詩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無咎語)的佳例。詞人將“夢”與“愁”這種抽象的情感編織在“飛花”、“絲雨”交織的自然畫面之中。這種現象,約翰·魯斯金稱為“感情誤置”,而這在中國詩詞中則為司空見慣。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詩人們心中存有一種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設想自然也帶著這份感情。“以我觀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自在飛花”,無情無思,格外惹人惱恨,而反襯夢之有情有思。絲絲細雨,已足生愁,更況其無止無歇總是下個不停呢!體味這無邊的飛花細雨,仿佛我們也感受到了那輕輕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最后,詞以“寶簾閑掛小銀鉤”作結,尤覺搖曳多姿。細推詞脈,此句應為過片之倒裝句。沉迷于一時之幻境,不經意中瞥向已經掛起的窗簾外面,飛花絲雨映入眼簾,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結構藝術上,詞人作如是倒裝,使得詞之上、下片對稱工整,顯得精巧別致,極富回環變化的結構之美。同時,也進一步喚醒全篇,使簾外的種種愁境,簾內的愁人更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現。《續編草堂詩余》曰:“后疊精研,奪南唐席。”正是對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評贊。句中“閑”字,本是形容物態,而讀者返觀全篇,知此正是全詞感情基調──百無聊賴的情感意緒。作為紅線貫串打通全詞,一氣運轉,跌宕昭彰。張炎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詞源》卷下)試觀此作,誰謂不然?

  此詞以柔婉曲折之筆,寫一種淡淡的閑愁。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一份閑愁。不知何時何處,它即從你心底無端地升起,說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難耐。詞人們又總是能更敏銳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諸筆底。而此時,又必然會滲透進他們對時世人生的獨特感受。馮延巳的《鵲踏枝》寫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這般閑情,卻也包蘊著一種由時代氛圍所釀成的說不清、排不開的愁緒。“古之傷心人也”的秦觀,年少喪父,仕途抑塞,于新舊黨迭為消長之際,一再受到排抑,滿腹滿腔人生的遭際感慨,泛化為一種凄怨感傷的心境意緒而彌漫于詞作之中,呈現出含蓄蘊藉、窈深幽約之美。此詞曲折傳情而凄清婉美,《詞則大雅集》卷二稱“宛轉幽怨,溫韋嫡派”。作為婉約派詞人,他正是遠祖溫韋,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長為一體,成其細膩含蓄而又凄怨感傷之風格,吟唱出較“花間”、“尊前”更為綢繆凄婉的角聲,別具一番魅力。(林家英、陳橋生)

 

       6、這首詩表達了詞人渴望身心自由的思想感情。

       暮春三月,人在小樓。一早起來,陰霾不開,輕寒惻惻。"節過清明冷似秋",對這種天氣,畏寒不出的詞人十分厭惡,不禁咀咒了一聲"無賴"。回頭看看室內,畫屏上一幅《淡煙流水圖》,迷蒙淡遠,撩人意緒,于是一絲春愁油然而生。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隨著微風,自在飄舞,宛如夢幻;纖細的小雨,無邊無際,好似愁絲。"飛花"和"夢"、"絲雨"和"愁",一具體、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詞人卻發現它們之間有"輕"與"細"的特點,便構成兩個新鮮的比喻,空靈縹緲,妙不可言。無怪乎梁啟超稱之為"奇語"。最后一句是作收、融情入景,化動為靜,意境悠閑,使人玩味不盡。

 

      7、本詞寫閨中春愁,上片側重渲染環境的凄涼索寞,以景襯情;上片刻畫女子淡的閑情。不用重筆刻畫,人物形象卻很鮮明,結句如手寫鏡頭,把一多愁善感的美女形象凸現出來。本詞之妙,在于不正面刻畫人物,主要通過環境的氣氛的渲染揭示人物愁悶凄苦的心態。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自在飛花”兩句對 工穩,謂飛花似夢,細雨如愁,聯想巧妙,比喻新穎。再用“自在”表現夢的飄忽幽 ,用“無邊”表現愁的紛繁無際,意境空靈而意蘊更加豐富。詞中描寫水流涓涓,景色清幽。自在飄飛的落花輕盈似夢,天邊迷茫的絲雨細密如愁,悶悶無聊卷起珍珠簾兒掛上小銀鉤。全詞用語輕盈,清淡優雅。

 

      8、 春來了,隨之而來的,有春風春雨,春草春花,還有春愁。這是一種只有在美麗多變的春天才能生成的淺淺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它細微幽緲,飄忽無定,存在而不可捉摸,擁有卻難以言說。也許是封建社會培植了特別適宜醞釀春愁的土壤,因而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家中不乏詠嘆春愁的高手。這首《浣溪沙》就是信手拈來的一篇。

      詞寫春愁,恰似一幅春愁圖,圖上之人,或曰詞的主人公,是他?還是她?姑且定作是一位少婦吧。閨中之人,由于女子生來的敏感和善感,加之那個時代幽閉生活的禁錮,使得她們的情感格外細膩與脆弱,因而也就成了凄怨愁恨作品所著力刻劃的對象。

      句中的“小樓”,點明主人公所在之處。隨著她的“上小樓”,這幅閨閣春愁圖為我們展示出她在樓上的所見所感。

       少婦一登上小樓,便感到了春寒。到底是春天,雖“寒”但“輕”,而以“漠漠”形容,則有寥廓冷落之感。首句已含愁意,隱隱透出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

      接下來的一句進一步加強了這種凄冷的感覺。本是春曉,然少婦登高望到的卻是一個沒有太陽的大陰天,陰沉沉竟似深秋。秋將盡時自是寒涼、森冷,同時還令人油然而生衰颯肅殺之感。這樣的天氣,怎能不叫人惱恨!可詞人偏不說人情無聊,反道曉陰無賴,筆端稍加轉化,便加倍渲染了使人煩惱的景色,從而襯托出主人公對景生愁的心情。

       憑闌遠眺,既覺景色淡如秋,無可玩賞,不如仍回房去。主人公一回身,映入眼簾的竟是幅“淡煙流水”的畫屏,顯出一派清幽的意境。古代富貴人家的臥室也安設屏風,比較小,圍在床頭,以擋風或遮光;其上多畫人物、禽鳥和山水,像溫庭筠《偶游》詩:“紅珠斗帳櫻桃熟,金尾屏風孔雀閑。”說屏風上畫了孔雀;晏幾道《蝶戀花》詞:“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則是一幅繪有青翠吳山的畫屏。此詞的“淡煙流水”,當指屏上所畫圖案。上片結句補寫屋內環境。至此,無論樓外室內,無論遠觀近矚,少婦的所見所感,無往而非蕭疏的景象,就連我們——幾百年后再來吟誦之人,也異常強烈地感受到那徐徐洇濕紙背的雖淺淡卻固執的寂寞與哀愁。

      下片前兩句,正面形容春愁。這聯工巧又自然、娟美又空靈的對句,將細微的景物與幽渺的感情極為巧妙而和諧地結合在一起,使難以捕捉的抽象的夢和愁成為觸手可及的具體形象,故而被梁啟超呼作“奇語”(梁令嫻《藝蘅館詞選》)。那么,它“奇”在哪呢?首先,“飛花”和“夢”,“絲雨”和“愁”本不相干,似乎無從比類,可細心的詞人卻發現它們之間有兩個共同點:“輕”和“細”,遂為構成新奇的比喻奠定了基礎;再看,凡打比方,總是以具體的、習知的去形容抽象的、罕見的人與事,而飛花似夢,絲雨如愁,豈不是逆道而行,違反常規嗎?可奇怪的是,我們仍覺得它很新奇。今人沈祖棻認為,其中的奧秘全在兩組比喻之間的關聯,即在“輕”與“細”二字。雖然“夢”和“愁”抽象,可“輕”和“細”卻是人所熟知的概念;而“飛花”之“輕”與“絲雨”之“細”又屬常識范疇,故即使不用“夢”與“愁”來形容,也絕不會防礙人們的理解(參見《宋詞賞析》)。另外,以輕盈飛揚的花和細緲如絲的雨,作比喻的主體,如詩似畫的筆墨飽蘸著詞人濃烈的感情色彩,使詞在秀媚清麗的外表下顯出一種迷離朦朧的韻致。春去花飛,人皆嘆惋,可它自己卻滿不在乎,反自由自在地飄來蕩去,真是毫無情思,讓人格外惱恨。春雨如絲,已足惹愁,更何況無邊無際的它又下個沒完沒了呢!“飛花”是“自在”的,反襯出室中之人的不自由;“絲雨”是“無邊”的,愈顯出纏綿春雨的惱人,而室中人則簡直無法掙脫那“絲雨”織就的“無邊”的“愁”網。

       既然所見無可慰藉,還是不見為好,于是乎,簾子又垂掛下來,只有卷簾的銀鉤悠閑地搖來晃去。末句用屋中景物作結,卻只字不提室中人怎樣,以讓讀者馳騁想象的翅膀,可謂余情裊裊、余音不絕。

      從某個角度看,春愁既空虛又無聊,純粹是百無一用的書生無病呻吟的產物。姑算這種不免失于武斷的論點可成一家之言吧,這首小令的藝術表現力卻委實令人折腰。本寫春愁,全篇六句,然無一句直說心情,而全憑環境的鋪敘、景物的描繪加以烘托。每片前兩句是外景,后一句是內景;上片由外入內,因見外景“輕寒”、“無賴”,而覺畫屏也幽冷了;下片從內見外,挑起寶簾,而見到外界的“飛花”、“絲雨”。內外景的交融,將少婦因感物而傷情的心緒表達得既含蓄又充分。

         有人說,一件藝術品的完成,不僅單指作者的創作過程,還應包括讀者的欣賞過程。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吧。推及到這首詞,我們當盡力體察作家創作的良苦用心,充分挖掘作品蘊藏的豐富寶藏。

  

 
 

   9、冷落的季節

    無聊的天氣

    增添了些許憂愁

 

    獨上小樓

    畫屏依舊

    無法掩飾心中的寒秋

    仿如回到從前的幽夢

 

    窗外的細雨

    寫滿無盡的情愫

    短暫的歡愉

    長久的落寞

    如窗前的飛花

    飄灑著寶簾舊夢……

 

 

 

   10、詞人將“飛花”和“夢、“絲雨”和“愁”, 一具體、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詞人卻發現它們之間有“輕”與“細”的特點,便構成兩個新鮮的比喻,空靈縹緲,妙不可言。無怪乎梁啟超稱之為“奇語”。。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在這里卻反其道而行之,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亦很新奇。
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兩句與其說是詞人刻畫春雨,還不如說意在傳達出詞人惆悵憂傷。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它的奇,可以分兩層說。第一,‘飛花’和‘夢’,‘絲雨’和‘愁’,本來不相類似,無從類比 。但詞人卻發現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細’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四樣原來毫不相干的東西聯成兩組,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在這里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也同樣很新奇。”確如此言 ,這兩句用語奇絕,特別具有一種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

 

 

   11、詞人以精致的筆法勾勒出桃園幻境般的世界。飛花自在,細雨無邊,但它們的身后隱藏的卻是詞人“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般的愁思。飛花與夢、絲雨與愁,本是形象與抽象這兩條無法交際的平行線,但詞人卻以“輕”、“細”二字將其聯系起來,構思不可謂不巧妙。飛花與夢皆輕而縹緲,絲雨與愁皆細而連綿。落英繽紛,隨風飄起,化入夢境;恰此時,絲雨連綿,正如同詞人的愁思剪不斷,理還亂。

 

 

 

   12、“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是宋詞中婉約派的名句。花自飄零水自流,這就已經非常美了,又和虛無的夢幻、飄渺的春愁交織在一起,這種中國古代文學手法的情景交融,用現代話語來說,就有些意識流了。讓我們可以直接感受到古人的一種生活情趣;春花秋月、細雨微風,人們往往熟識無睹、無動于衷,然而在有心人眼中,都可以成為美得瞬間,這就是一種詩意的人生。

 

 

 

   13、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自在飛花”兩句對 工穩,謂飛花似夢,細雨如愁,聯想巧妙,比喻新穎。再用“自在”表現夢的飄忽幽 ,用“無邊”表現愁的紛繁無際,意境空靈而意蘊更加豐富。詞中描寫水流涓涓,景色清幽。自在飄飛的落花輕盈似夢,天邊迷茫的絲雨細密如愁,悶悶無聊卷起珍珠簾兒掛上小銀鉤。全詞用語輕盈,清淡優雅。

 

 細雨春愁,愁密如雨,甚亂如絲,紛亂如麻的情懷借細雨如茫寫出,融合天間,見出其愁如海,斬剪不斷。但即使人的神思立遠幽深,而究其實卻“句句不離所詠之物”。春雨之冥迷,實同于人之惆悵,輕到欲飛之細雨,竟至欲飛不能而如此依戀纏綿者,都因為這是一片春愁。體物傳神,可謂細致入微,窮形盡相了。

 

 

 

  14、“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所描繪的境界里,別具有一種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細細品味,它的音律諧婉,詩意濃郁,而畫境又是如此清幽。詞人正是運用這樣諧婉的音律,濃郁的詩意和清幽的畫境,構成一個凄婉清麗、輕靈杳眇的藝術境界。如果能將這一組名句,時加咀嚼、仔細琢磨,整日里你會沉浸在美好的感受當中,恍如風送清歌,悠然而來,輕盈緩慢;恰似雨灑甘霖,漫空而下,了無塵俗渣滓。不知不覺中,你會不沾紅塵濁氣,不惹世俗煩憂,在精神的層面里、內涵的領域中獨享心靈充盈、潔凈、空靈的美!  


    古時的生活步調悠緩、隨興、隨意,一切活動都與大自然相結合,所動、所感、所悟、所嘆均離不開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因緩慢的步調,悠閑的心境,也就能細致的體會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思維里絲絲縷縷的“好”,心靈纖細易感,想像敏銳特殊,故有這些耐人尋味的詩詞曲賦,因此有令人品嘗不盡的篇章名句。歷經戰火的洗禮,歲月的篩濾,依然散發著如許凜冽的芳香和超然的智慧。千年后細心把玩,照樣有內心深層的觸動與啟悟,依舊能體會那幽思綿邈、滋味雋永的思維觸須與一再回味的撲鼻余香,細似愁云,輕如夢痕般的將你密密圍繞。所描繪的境界里,別具有一種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細細品味,它的音律諧婉,詩意濃郁,而畫境又是如此清幽。 


    中國的古詩詞中,往往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優美,蘊涵著山川風物之美。多讀,一則可提高文學修養;二則在其中可獲得創作靈感。一直以來,我揣摩著秦觀《浣溪沙》詞的意境,想把它通過我的畫筆重視于宣紙之上。然,終未如愿。一日,與友偕游蓉城三圣花鄉。此時正值鶯飛草長的陽春三月,煙雨蒙蒙中,眺望遠山黛色,在花香氤氳中,靈感突至:一副縹渺至美的“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澹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畫圖呈現于腦際。 


    秦觀這首詞的特點就在于描繪了一個精美無比的藝術境界。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將自然與藝術巧妙的結合,仿佛在現實社會中,建構了另一個世界,讓人們神游其中,流連忘返,得到充分的心靈饗宴。在這境界之中,似乎有人,然而詞人并未正面刻畫這個人物的形象,而是著力于刻畫人物的心靈活動、人物的情緒變化,這其中也沒有具體描繪人物的思想活動過程,而是借助于氣氛的渲染和環境的烘托,讓人們通過這些情與景的交融,感到其人宛在,感到一種淺淺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方涵宇   轉自聽風茗雨 

 

 

 

   14、這樣的文字,更愿意相信它出自溫婉纖柔的女子之手。

   一個春寒料峭的早上,煙雨迷蒙,輕籠小樓,我徐徐地拾級而上,天陰沉沉的,綠草,流水,小橋,人家,無不罩上灰紗,一切真如蕭索的秋天。房內,畫屏上流水悠悠,楊柳依依,淡煙輕籠,生起一片清幽的意韻。窗外落英繽紛,片片飛花輕盈的如同今早似醒非醒的殘夢,那無邊無際的雨絲就像細細的愁緒若有若有,糾結廝纏不清。只得把珠簾放下,讓那落花、絲雨、一懷愁緒隔絕在簾外,獨剩小銀鉤閑掛飄蕩。

   宋詞中寫愁的詞作很多,賀鑄的“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以煙草、風絮、雨三者比興謂愁之多;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寫出愁之重;秦少游的“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愁之深讓人不堪重負;秦觀的“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愁之長綿延不絕。但我更欣賞這句“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的空靈清麗。

    馮煦《蒿庵論詞》云:“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少游以心寫詞,以詞寫心,表現出心靈中霎那幽微的顫動。短短六句寫出為愁所困的幽居,以實物比擬抽象,化實為虛,反道而為。想象奇麗,飛花與夢的共同處是輕,絲雨與愁的相同點是細,抓常人不易感之處。婉柔流轉間皆因少游有一顆玲瓏的慧心所致。

   情雅成詩,愛淡成詞。詞是一個用情感鑄造的青花瓷,需要花時間,用心靈把撫賞玩,品出它傳世的美麗。

    放眼宋詞唯有小山的“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可以與之比肩,同樣的清麗,柔美,但“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更多了飄忽迷蒙的意況。

    少游是煉字中高手的高手。“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一“抹”一“粘”極自然又極錘煉,寫出秋天的悠遠。一時傳遍,人以山抹微云君呼之。本首詞我喜歡“閑”,引人幾多想象,小銀鉤閑掛,簾里人呢?被愁緒所圍的人面色凄清,干枯而坐,不言而明。空余無物可掛的小銀鉤在簾邊飄蕩,把那滿懷的愁緒蕩出簾外,窗外,院外。

    少游是個令人心疼的男子。一身才氣,終生不得志,愁緒滿盈懷,詞作凄艷柔美。這樣的人做不得愛人,他眉間的愁是你用無窮的愛也抹不平的。只能做知已,花間一壺酒,把盞相敘敘,共言不得意。

   千年前后,不管是身處亭臺樓閣的宋朝,還是置身科技高速發達的現代,那一縷愁思總是相似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它涉水而來,穿越千年。飛花若夢

 

  15、細雨輕愁,如夢飛花。 一縷淡淡的美,文字中的深情,是誰撒下的蠱惑?流連文字的中動人的哀傷,沉醉其意境悠遠的深邃。
聽雨、看雨、品雨,任思緒在雨中游蕩,漸漸的把心揉進這深情萬種的雨季。。
有詞云:“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又有詞云:“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古今多少騷人墨客為其贊美,又有多少才子佳人為其歌賦。
數不盡千古古韻悠悠,品不盡唐宋詩詞深情綿綿。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5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