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目標定位與策略選擇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自1979年我國第一家境外企業開辦到1996年底,我國境外非貿易性企業已發展到1997家,投資額21.7億美元,遍布139個國家和地區。雖然我國的境外直接投資已小有規模,但投資效果卻并不理想。為提高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科學性、有效性,認真研究境外投資的目標定位,選擇恰當的投資策略,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一、正確進行境外投資目標定位與策略選擇的意義
  資料顯示,我國境外企業虧損及持平的約占2/3,盈利的僅占1/3。理智地進行境外投資,提高投資的科學性、有效性,是保證境外投資事業健康發展必須解決好的問題。這是因為:
  1.境外投資必須遵循其自身的客觀條件,來不得半點盲目。境外投資是當今國際市場上最重要的資本、技術和產品交換形式,作為一種經濟行為,它有其自身特殊的客觀發展規律,受到諸如國與國之間生產要素成本的差別、市場規模和特征、外資政策、自然資源賦予程度、地理位置以及各民族文化差異等多方面影響和制約,形成資本、技術、人員、商品等國際間流動規律、跨國公司發展規律、國際投資中的政經互動規律等一系列與國內投資活動差異極大的特殊規律。不認真研究和適應這些特殊規律,只是簡單地用國內投資規律套用到國際投資活動上去,甚至想當然地認為既然國內市場飽和了,就可以去境外投資拓展一片新天地,這就很難避免碰壁失敗。只有在遵循這些規律的基礎上理智地開展投資活動,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投資效果。
  2.境外投資影響因素更為復雜、風險更大,更需要科學、嚴謹。境外投資活動面對的是與國內投資迥異的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及人文環境,不同的國家、地區間這些環境的差異往往又極大,影響投資效果的不確定因素大大增加,因而投資風險也倍加放大。在如此復雜兇險的投資環境中,任何隨意馬虎都可能給投資活動招致重大損失。只有在投資活動中充分考慮上述影響境外直接投資的各種因素,謹慎選擇適當的投資地、投資產業和投資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投資效果,在重新分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取得主動。
  3.良好的投資效果對我國這個發展中的新興資本輸出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開放度的不斷提高,我國必將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實質就是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上參予國際經濟分工。發展境外投資正是參予國際經濟分工、在國際市場上占取較大份額和較有利地位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實力有限,經濟資源尤其是外匯資金緊缺寶貴、浪費不起,只有充分強調和注重境外投資的有效性,才能促進我國境外投資事業的良性循環,將蛋糕越做越大,從而有力保障我國國際經濟地位的較快提高。
  此外,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看,其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投入獲得高額的收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企業在利益驅動下通過境外直接投資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場,參予國際經濟運行,也同樣要把握投資的客觀規律,科學地進行投資論證和實施投資項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投資的高效益和低成本。
  由此可見,努力提高投資的科學性、有效性是發展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當務之急。而要保證境外投資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行準確、恰當的境外直接投資的目標定位和策略選擇是關鍵。境外直接投資的目標定位是指從戰略高度規定境外直接投資的實現目標和效果,它體現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指導思想,是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出臺重大措施的依據和準繩。準確、合理的目標定位可以為我國的境外直接投資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和科學的政策保證,有利于克服投資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因而對提高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境外直接投資的策略是在目標定位的前提下,實行直接投資的方式和方法的總稱,是個體投資活動的行動指南。選擇恰當的投資策略,為投資的科學實施和保證投資目標的實現,從多方面創造有利條件,提供有力保障,因而對境外直接投資的有效開展也發揮著前提性作用。
      二、境外直接投資的目標定位
  我們認為,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目標定位應該是:用5-10年時間,基本構建起以相對優勢產業為主體、大型跨國集團公司為骨干、區位布局較為合理、投資效益較為理想、具有較強競爭力、比較精干的境外生產經營體系,為在下世紀中葉大規模、高層次、高水平全面參予國際分工,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經濟強國打下堅實基礎。目標定位的主要依據有以下三方面:
  1.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可從國內、國際兩個層面加以考察。從國內來看,就是要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隨著改革深化和經濟發展,我國已告別短缺經濟時代,有效需求相對不足,生產能力過剩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性原因,這一狀況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更趨嚴峻。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進行必要的資本輸出,通過建立發展海外生產經營體系,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持久的牽引拉動力量。同時,隨著經濟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也面臨著不斷升級換代的需要。將那些具有比較優勢、但在國內發展后勁不足而在境外其它地區仍有發展前景的產業如紡織、機械制造及食品加工等設法轉移到境外,有利于促進我國產業的新陳代謝,為建立以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基礎的高素質產業結構奠定基礎,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從國際上看,就是要盡快確立世界經濟強國地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我國要真正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除自身經濟不斷發展、實力不斷壯大以外,還必須在國際經濟生活中發揮較大影響,在國際經濟分工中占取較為主動有利的地位,這就要求進行資本輸出,發展境外直接投資,組織優勢企業積極開展海外業務,在競爭激烈的世界資源、產品、技術和市場的爭奪中占據一席之地,并力爭獲取主動權。確立世界經濟強國地位,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好處,也能使我們為全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盲點地區及產業的減少甚至消失,國際市場被分割殆盡,發展境外直接投資、擠進國際市場的困難也日益增加,其成本也會不斷加大。因此,我國必須盡快投身到國際經濟格局重新劃分的拼搏中去,努力形成基本合理的境外投資區位及產業布局,通過先期進占爭得競爭的主動權和有利地位,以取事半功倍之效。
  2.我國企業海外拓展的動力和實力。企業進行境外直接投資的動力在于通過境外投資辦廠取得較之國內更為可觀的收益。具體表現為以下兩點:(1)境外投資辦廠可以彌補企業生產原材料不足,利于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一些國內企業生產所需原材料長時期依靠進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造成生產成本的居高不下。如果到其原材料產地投資辦廠,則既可以保證原材料的充足供應,也可節省開支,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在境外投資辦廠,使企業不囿于國內范圍,搶先占領投資地市場并輻射周邊地區,有利于企業開拓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擴大企業影響,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2)境外投資辦廠可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利潤。對于那些主營產品出口的企業來說,長期困擾他們的問題是如何降低企業產品出口的經營成本。在經營成本中占比重最大的兩塊,一是付給中間商的高額傭金,另一個是進口國的高額稅賦。如果在產品進口國當地投資辦廠,則可以避免產品進口的高額關稅,也同時減少了產品銷售的中間環節,降低產品經營成本,縮短資金運轉周期,提高企業生產經營利潤。隨著國內市場結構的轉型、國內市場競爭國際化和越來越多的企業確立全球發展戰略,企業境外拓展的動機日趨強烈。然而,并不是所有企業均具備到境外投資辦廠、進行海外拓展實力的。就我國企業目前狀況來看,僅有極少數企業具備海外拓展的較強實力,而不同地區、不同產業對企業境外拓展的實力要求也有差異。歸納起來,有實力實施海外拓展的企業大致具有以下三個特征:(1)相對比較技術優勢,企業擁有相對境外某些企業較為成熟的、水平和層次較高的產業技術和產品優勢;(2)相對比較人才優勢,企業擁有相對境外某些地區的較高水平的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和營銷人才優勢;(3)相對比較市場規模優勢,企業擁有相對境外企業更有效的產品營銷手段,在同樣的政經環境條件下能贏得更為廣闊的產品市場及潛在市場優勢。目前,我國具備上述相對比較優勢的企業還很少,因而不可提倡全面出擊進行海外投資,而只能實行大型跨國集團戰略,鼓勵并幫助少數有實力的企業率先進行海外拓展,以爭取良好的投資效果,促進境外投資的良性循環。
  3.境外投資的環境條件。在進行境外投資目標定位時,投資地的環境條件是不得不認真考慮的重要因素,這一因素包括三個方面:(1)政治因素:包括當地政局的穩定,有無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政府的廉潔程度和辦事效率等。這是環境條件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直接影響著投資的成功與否和投資的效果好壞。(2)經濟技術因素:包括當地的技術發展水平和管理水平,勞動力素質的高低,基礎設施如通訊、運輸渠道的暢通與否,地理區位狀況及資源稟賦狀況等。只要投資國與受資國存在經濟技術落差,就具備了資本國際流動的物質基礎,而形成實際投資的,總是投資國的相對優勢產業。(3)市場因素:包括產品銷售的現有市場以及潛在市場,較為關鍵的是是否擁有其產品直銷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歐盟、北美貿易區的最惠國待遇以及能夠繞過產品進口國的關銳壁壘的渠道,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主要競爭對手的實力及發展目標和戰略等。上述條件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往往差異很大,構成豐富多彩的投資環境,為國際投資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機會。如發達國家政治、經濟條件較好,但競爭激烈、經濟技術水平高、投資門檻較高;發展中國家投資機會較多,投資國的相對優勢較明顯,但政局不穩、經濟波動等因素導致的投資風險較大。因此,要求我們的境外投資能較充分利用各種投資機會的長處,盡量回避投資風險,形成合理的區位及產業布局。其實,只有合理的區位、產業布局才能取得良好的投資效果,促進境外生產經營體系的良性循環和持久發展。
      三、境外直接投資的策略選擇
  在明確境外直接投資目標定位的基礎上,應根據行業特點、企業自身實力和投資需要,結合投資接受地的具體環境條件來科學合理地選擇投資策略。應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效益最大化原則。境外投資一定要講求效益,追求效益最大化。這里所說的效益首先是指企業投資獲取的利潤,這是企業投資的原動力;其次也指由于企業的投資行為給國家和企業帶來的社會效益和長遠利益,為此可能造成企業暫時的虧損,但從長遠看則會給企業和國家帶來豐厚的回報。例如自1956年開始到1995的39年間,我國向非洲的52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500多個成套項目的無償援助。正是這些無私的援助,不僅有力地配合了我國的外交工作,為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在恢復我國聯合國合法席位、加入WTO談判和人權等重大國際事件上贏得了非洲國家的有力支持,而且在挫敗臺灣當局的“銀彈外交”陰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此建立起來的我國與非洲各國的友誼與合作關系,也使近幾年中非貿易發展迅猛。所以說,企業在選擇境外投資策略時,應該兼顧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必要時要有魄力暫時犧牲眼前利益而顧大局,為企業長期穩定的海外發展奠定基礎。
  2.揚長避短原則。充分發揮我方經濟技術相對比較優勢,爭取良好投資效果。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化程度仍然不高,除少數產業外,絕大多數產業較少擁有世界領先技術,管理水平落后,人員素質也不高。要堅持發揮優勢、揚長避短的原則,可從做好兩種選擇上入手:(1)投資產業選擇。我國境外投資的產業應較為集中于紡織、輕工、機械制造、家用電器和食品加工等技術相對較為成熟、管理經驗較為豐富且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的比較優勢產業,避免投資毫無技術優勢且產品市場不廣闊的相對比較劣勢產業。(2)投資地的選擇。我國境外投資地的選擇也應該充分認識到企業自身優勢與不足,選擇具有相對比較區位優勢的企業境外發展落腳點。一般來說,選擇合適的投資區位,是決定企業投資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決定投資地點時,一定要謹慎地選擇那些與我國政經關系正常、政局穩定、投資基礎設施較為齊備和產品銷售市場發展有遠大前景、能給企業帶來盈利的國家和地區,而避免沒有經過科學的可行性論證,片面、隨意地和不顧企業自身條件限制地選擇投資區位。
  3.穩健推進原則。企業在制定境外投資發展戰略時,應堅持循序漸進、穩健推進的發展原則。企業在決定境外投資之前,首先應進行科學的投資可行性論證;其次要做出境外投資的整體規劃,謹慎選擇投資地與投資產業;最后,要有較為完整的、系統的境外企業資金、生產、營銷以及人員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取得初步效果和收益的前提下,再考慮實施進一步企業境外發展戰略,爭取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和少損失浪費,努力做到投資一項,成功一項。從宏觀上講,穩健推進要求根據主、客觀條件,量力而行地、有步驟地推進境外投資的持續穩定發展。
  根據我國境外投資的目標定位以及上述策略選擇原則,我們認為我國發展境外投資應該選擇的策略有:
  1.相對優勢區位優先。英國學者鄧寧曾就對外直接投資提出三個決定要素:所有權優勢(Ownership)、位置優勢(Location)、市場內部化優勢(Internalization),這就是所謂的OLI模式。這里的位置優勢是指一些國家或地區在勞動力、能源、原材料等生產要素的價格、結構和質量上擁有相對的比較優勢,即該國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比它國會相對低一些,具有競爭優勢。由于我國對外投資起步較晚,經濟實力也比較弱,因此,在對外投資的策略選擇上,應重點選擇對我國企業來說具有相對位置優勢的國家和地區,其中多數發展中國家應屬我國境外投資地的選擇范圍,而非洲應成為首選。原因有以下幾條:(1)中、非經濟互補性強。非洲國家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我國缺乏的銅、鐵礦石、石油和木材等,我國的一些發展后勁不足的產業如紡織、印染、機械加工等在非洲卻還是方興未艾。(2)投資環境良好。目前,非洲政局穩定,各國均把恢復和發展經濟當作首要目標,為了解決發展經濟所遇到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的缺乏,各國都出臺了吸引外資的各種優惠政策。加之根據《洛美協定》,非洲國家大多享有產品出口到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受配額限制和減免關銳待遇。(3)中非合作基礎良好。到1996年底,與我國建立貿易關系的非洲國家和地區已達50多個,我國在非洲設立了150多家貿易公司和代表處、200多個非貿易公司及產品分撥中心,1997年7月又在贊比亞的盧薩卡開設了第一家營業性金融機構中國銀行分支機構。我國政府十分重視與非洲國家的政府交往和經貿合作,國家領導人多次訪問非洲,在非洲樹立了中國企業的良好形象和中國產品的良好信譽,為中非進一步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4)政治上也迫切需要。多年來,我國與非洲國家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形成了鞏固的政治和經濟合作關系。尤其是在抵御臺獨勢力的種種陰謀中,非洲國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近幾年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開始對非洲進行大規模的資本進入,美國與非洲的年貿易額以20%的遞增,而我國在非洲地區的影響力卻在逐漸減退。我們要在非洲維護和提高已有的國際地位和威望,就應該集中力量做好對非的直接投資工作。
  2.相對優勢產業優先。發展我國境外直接投資不僅是為企業謀利,為國家經濟發展帶來動力,更要推動整個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素質的提高。所以說,選擇適當的境外投資產業是決定企業海外拓展效益和前途的關鍵,更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影響。針對我國目前產業結構狀況以及境外投資實力,優先選擇相對于優勢區位的優勢產業才能有效開展境外投資活動。從總體看,我國的技術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但與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在紡織、服裝、機械制造和食品加工、家電等產業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這些產業在發展中國家仍然具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競爭優勢。因此,應優先選擇上述產業作為境外投資產業,這樣不僅可以在短時期內使企業在投資中發揮優勢、占領市場、取得效益,而且由于上述產業多數屬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在我國屬“夕陽工業”,面臨市場萎縮、資源短缺和工人下崗等問題,因此將其轉移到視這些產業為“朝陽工業”的發展中國家去,還能解決生產能力過剩閑置的困難,為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素質的優化提供契機。
  3.相對優勢企業優先。企業的境外投資使企業處于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的最前沿,因此要求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技術、產品、管理和市場優勢,有比較強的抵御風險能力。具有上述優勢特征的企業,我們稱為相對優勢企業。針對我國企業現狀,我們認為,應首先引導、鼓勵、支持那些規模較大、技術水平較高、產品市場占有率較為穩定以及管理自成體系的企業開展境外直接投資;其次,一些具有個別相對比較優勢的中小企業也可以聯合起來,組成開拓海外市場的企業集團,象一艘可以抵御風浪的航空母艦,利用各自優勢互相輔助,共同發展企業的境外投資。
  4.多種投資方式并舉。選擇適當的投資方式,是境外投資最重要的決策之一。企業境外投資方式有多種多樣,從資產形式看包括獨資、股份制合資、合同制合資等,從舉辦方式看有新建式、收購式等。每一種投資方式均有其適用范圍和優勢所在。我國企業要根據投資地特點、產業特點、企業產品組合、市場需求狀況、企業戰略目標、經營成本、政府政策及法令等諸多因素,遵循投資策略選擇原則,不拘泥于單一的投資方式,選擇適合的企業境外投資方式,以取得投入低、收益高、見效快、發展穩的投資效果。
當代經濟科學西安47~51F63投資與證券李汝/丁憲浩19991999張銳      李汝 丁憲浩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委黨校,郵編:226007 作者:當代經濟科學西安47~51F63投資與證券李汝/丁憲浩19991999張銳      

網載 2013-09-10 21:30:01

[新一篇] 我國城市化回顧與展望

[舊一篇] 我國大陸與臺灣地區國際私法學若干問題比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