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統計教材建設的歷史回顧與現實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百余年統計教材編寫史
    (一)清末與民國時期
    中國的統計教育源于清末,統計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反映了不同時期統計教育與教學的狀況和水平。下面是統計教材與教學的幾個“第一”:
    第一本概率論譯著《決疑數學》(Probability),是1897年(清光緒23年)由上海飛鴻閣出版。該書由英國學者傅蘭雅(Fryer.J.)口譯,清數學家華蘅芳先生筆述。原書由英國學者Galloway所著。共十卷。卷首為“總引”,卷一至五為古典概率;卷六為人壽概率;卷七為定案準確率;卷八為大數;卷九計算了彗星軌首平面與黃道平面交角的概率并介紹概率曲線;卷十為最小二乘法。《決疑數學》闡明概率論作為數學工具在研究社會問題中的作用。
    第一門正式開設的統計學課程,是1902年按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規定,在商科大學正式講授的《統計學》,使用的教材是由日文翻譯的,課程由日本和中國教師共同承担。
    1903年,日本社會統計學家橫山雅男先生所著的《統計講義錄》被譯成中文,并成為我國最早的統計學教材。全書共上、下兩卷,上卷為總論,包括統計學的歷史、定義、研究方法、統計的法則、統計及統計學的分類、與統計學有關之諸學、統計機關等;下卷為分論,包括人口統計、道德統計、經濟統計(農、工、商)、國勢統計(財政、軍事)、教育統計等。這部教材,在中國早期的統計教學中影響深遠。
    1907年,我國統計學者彭祖植先生根據日本生木政之助講授的《統計學》和其他學者的著作編譯了《統計學》,作為天津丙午社在日本東京編印的政法叢書之一被出版,兩年后又在國內政法學社出版。全書的框架和內容仍是介紹社會統計學的理論體系。
    1909年,橫山雅男的學生沈秉誠博士以其老師的講義為藍本,編寫了《統計學綱要》,在日本東京出版。該書的結構和所含內容與《統計講義錄》基本相同。
    民國初期,我國統計學界涌現出一批統計學譯著,主要有:
    1913年,著名統計學家顧澄翻譯了G.U.Yule于1911年出版的《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Statistics》,該書是繼《決疑數學》之后我國引進的又一部系統反映英美數理統計學說的統計學著作,它不僅適于統計問題的研究,亦便于廣大讀者系統了解統計方法。
    1929年4月,南開大學寧恩承教授翻譯了W.I.King的(Elements of Statistical Methods)(1911)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李植泉博士的譯著《統計學原理》,是萬有文庫第2集,有漢譯世界名著之稱。原著為A.L.Bowley于1901年所著《Elements of Statistics》。
    1941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了李黃孝貞和陸宗蔚合譯的《統計方法》,作為大學用書。原著為美國學者F.C.Mills于1924年所著《Statistical Methods Applied to Economics and Business》。
    1944年1月,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局局長、著名統計學家朱君毅博士翻譯出版了美國紐約大學H.Arkin與R.R.Colton合著的《統計方法大綱》,由正中書局印行。該教材屬大學各科大綱用書,有兩大特點:第一,它以18種英美大學標準統計教科書為藍本,刪繁就簡編寫而成;第二,書中的統計方法并非只就某一專門學科單純發揮,而是兼收并舉經濟、商業、教育、心理、生物、生命等各種統計方法。
    上述各類教材的引入,是對我國統計高等教育教材體系的重大補充。
    上世紀30年代前后,我國統計學家除大量引進國外著作,還著重編著一批統計教材,旨在系統傳播英美數理統計學和德國社會統計學的學科體系,主要的統計理論和方法教材有:
    1925年,陳其鹿博士著《統計學》,作為新學制高級商業學校教科書,系統介紹了統計學基本理論。由于作者曾留學英美,并主修商科,因此在書中還著重介紹了各類物價指數的編制及商情預測等內容,該書得馬寅初先生作序,評價甚高。
    1927年,王仲武博士編著出版《統計學原理及應用》一書,由商務印書館發行。作者根據多年從事統計工作及教學經驗,并吸取歐美統計學著作的精華,完成此書。
    1927年9月,廣州私立廣育統計學校創辦人之一、廣州大學陳炳權教授編著了《統計學概要》,由廣州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整體結構與王仲武的《統計學原理及應用》大體一致,并增加了物價指數、恒差、月差、商情循環及預測等內容。
    與上述結構體系相同的此類教材還有許丙漢博士編譯的《統計學概要》(1930年2月,北新書局出版);陳炳權教授編著的《統計方法》(1934年,上海大東書局出版);唐啟賢博士編著的《統計學》(1931年上海黎明書局);艾偉教授的《高級統計學》(1933年商務印書館);國立上海商學院金國寶教授所著的《統計學大綱》(1934年,商務印書館);劉鴻萬教授編著的《統計學綱要》(1935年中華書局出版)。作者劉鴻萬曾留學日本、德國,30年代后回國在清華大學兼任教授,講授統計學課程。他根據自己的學習、研究和教學經驗,將社會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兩個學科體系以一個完整的形態傳授給國人。
    1937年,芮寶公教授根據自己多年統計教學經驗,編寫《統計學概要》,并在上海復旦大學、無錫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及國立中央大學法學院講授。該書由中華書局發行。
    1943年,褚一飛教授的《統計學概要》由重慶天地出版社出版,該書為中華經濟統計研究所叢書,書后附總裁關于調查統計之訓示、統計與建設、行政統計與統計行政等7部分。
    此后,王思立教授的《統計學新論》(1947年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陳善林教授的《統計學》(1947年中華書局)和朱君毅教授的《統計學概要》(1948年正中書局)也分別出版發行。這時統計教材的框架體系基本成型。
    1948年5月,國立復旦大學薛仲三教授所著《高等統計學》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在普通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之間有承上啟下之功,作者著重處理了與普通統計學密切銜接以及使其不與數理統計學科內容發生沖突的關系。
    1933年6月,上海復旦大學毛起駿教授著《社會統計),世界書局出版。該書為統計學在社會研究中應用的代表作。此書編寫目的在于鼓勵人們運用統計方法和統計資料研究社會問題。這本教材具有很強的實際指導作用。
    1934年5月,湯鴻翁教授根據高中師范科教育測驗與統計課程暫行標準,編著了《教育統計學》,由大華書局出版。該書為簡易師范學校教科書。
    1935年7月,國立復旦大學商學院統計學系主任李蕃先生著《人口動態統計方法》,南京正中書局出版。作者畢業于法國巴黎統計學院,回國后從事人口統計研究,書中著重介紹了有關人口的實際統計方法,很具實用性。
    1935年10月,呂仁一教授編著《統計及商業調查》,上海大東書局印行。此書適用于專科學校及大學經濟系。
    1935年6月,廣東中山大學農學院羅大凡教授編著《數理統計學》,上海北新書局發行,該書多采用日本學者成實清松之說,并參考G.U.Yule、A.L.Bowley、F.C.Mills、W.I.King等英美學者及朱君毅、金國寶、褚一飛、李蕃、唐啟賢等國內學者的著作編寫而成。
    1936年1月,無錫江蘇省立教育學院調查統計學教授陳毅夫著《社會調查與統計學》,由無錫教育學院刊物發行處發行。作者積多年統計調查研究的教學經驗,并在收集我國重大社會問題資料的基礎上編著而成。
    1937年12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了王書林教授所著《教育統計學》,該書為大學叢書。雖然書名為教育統計學,但其內容體系仍屬普通統計學,未突出教育統計的特例。
    1941年,中華印書局印行了行政院統計室主任唐啟賢先生的《指數之編制與應用》,為了將指數理論系統引進中國,作者編著此書。該書是專門介紹指數理論及其應用的大學用書。
    1941年,長沙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林成和教授編寫的《實用工商統計續編》,該書是作者1936年出版《實用工商統計》(上海商務印書館)一書的續編,為當時的大學叢書。
    1943年12月,財政部全國財務人員培訓所印發了楊壽標先生編寫的《財政統計》。該講義理論聯系實際設置體系,分總說和目前辦理的幾種重要財政統計概況兩大部分。
    1943年2月,重慶南方印書館出版了北平中國大學吳藻溪教授的《經濟統計學》,它是第一部在我國完整介紹后期德國社會統計學派經濟統計理論的統計著作。書中著重論述了經濟統計學的意義;明確提出統計學不是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而是一種輔助其他學問的研究方法,這一認識反映了社會統計學新派對我國統計界的影響。
    1946年,中華書局印行了沈有乾先生的《實驗設計與統計》一書,該書以講座的形式匯編成冊,包括12講,介紹了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
    1948年9月,中央大學醫學院、華大醫學院統計學教授郭祖超編著《醫學與生物統計方法》一書,上海正中書局印行。書中大量列舉了醫學方面的統計資料,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解放后到文化革命(1949~1977)
    解放之初,新中國大學仍然沿用解放前的統計教材。1952年前還新編出版了一批教材,其體系基本上是歐美統計學的模式。
    1950年9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金國寶教授的《統計學》。此書是1937年出版的《統計學大綱》的縮本,將數學理論部分刪除,適用于商科高級中學或師范學校。
    1950年9月,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上海復旦大學薛仲三教授的《普通統計學》。作者連續七年講授統計學課程,教學經驗豐富,且在規劃內容時,接受了金國寶等同仁的指正,可以說該書是國立復旦大學統計學系全體師生的集體作品。
    1950年10月,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發行了上海國立交通大學教授王思立編著的《統計學》。該書參照解放前同類書的構架,力求精簡和聯系實際,為專科及大學統計學專業教材。
    1950年,商務印書館再版了國立上海商學院金國寶教授1934年所著的《統計學大綱》,作為大學統計教學用書。后1992年該書以1936年的影印版再次于上海書店出版。
    同年,勾適生先生編著《統計學原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1951年“三反”、“五反”運動中,在全國范圍內對英美統計理論展開批判,就是從對該書的評論開始的。
    1951年,薛仲三教授的《高等統計學》再版,同期鄒依仁教授也出版了《高級統計學》。
    1952年,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出版了朱祖晦教授的《統計學教程》,根據以往經驗,作者在序中強調:學統計學必先學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是統計學家必讀之書。
    1951年7月召開的全國財經統計會議上,計委主任李富春同志說:“我們要實行國家的管理與監督,不能依靠資產階級統計學,而只能向蘇聯學習社會主義的、以馬列主義所武裝的統計學。”在這一背景下,我國統計學界開始學習前蘇聯的馬克思主義統計學,批判資產階級統計學,出現了一批翻譯的蘇聯教材。
    1950年12月,人民大學統計教研室蘇聯專家H·廖佐夫著《統計學原理》,該校出版社出版。該書是人民大學成立后組織翻譯的首批介紹蘇聯社會經濟統計理論的大學教材之一,1953年被高等教育部推薦為高等學校教材。該書主要闡明了蘇聯馬列主義統計學的基本理論;還系統介紹了蘇聯統計學30年來的成就及列寧、斯大林對馬列主義統計學的貢獻,并批判了英美的資產階級統計理論,闡明蘇維埃統計學是世界上最先進、進步的統計學,全書自始至終貫穿的基本思想是統計學是一門有階級性、有黨性的社會科學。本書作為介紹蘇聯社會經濟統計理論的首批教材,對后期中國學者自編的統計教材產生很大影響。
    1951年5月,C·奧斯特魯莫夫教授所著《新統計學概論》一書,框架體系與H·廖佐夫的《統計學原理》基本相同,該書編寫目的在于肅清資產階級統計學的影響。
    1954年8月至1955年7月,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發行了由蘇聯中央統計局組織27位統計專家集體編寫的《統計理論》。此書在1954年蘇聯召開的統計科學會議上獲得好評,會后進行修訂,于1956年出第2版,中國統計出版社于1957年翻譯出版。該書無論在蘇聯還是在中國,都是排斥數理統計學,確立社會經濟統計學生導地位的代表作。附錄中附有“關于統計學的討論總結”,“蘇聯統計學科學會議決議”,“莫斯科經濟學院對《統計理論》的討論”等。蘇聯統計科學會議的召開和該書的引進,在中國統計界產生了深刻影響,使統計教材在很長時間內只注重革命性,忽視科學性,影響了我國統計理論和統計工作水平的發展。
    此間,還有許多著名蘇聯統計學著作由東北統計局翻譯出版,成為當時統計干部的主要教材。如葉若夫著《統計學教程》(1950年人民出版社),沙文斯基著《工業統計學教程》(1951年東北統計出版社),廖佐夫著《貿易統計學》(1955年人民大學出版社)等等。
    在學習、消化、吸收前蘇聯統計學理論的基礎上,我國社會經濟統計學者和實際工作者編寫了一批統計教材。
    1955年,人民大學工業統計教研室編寫的《工業統計學講義》(上、下兩冊)和統計學原理教研室編的《統計學原理講義》由人大出版社出版。其體系完全仿照蘇聯的教材藍本,內容也基本相同。
    1956年3月,統計出版社出版發行了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徐前、江昭、林富德、鄭堯、劉新、周復恭合編的《統計理論一般問題講話》,該書對1954年的原稿做了較大修改,并增添若干新講題。這本書連同《統計學原理講義》一書所構架的內容體系成為“文革”前財經類高等院校統計學專業統計學原理教材的基本模式。
    1956年,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編寫《工業統計學講義》,基本建設統計司編寫《基本建設統計學講義》,人民大學農業統計學教研室編著《農業統計學講義》,商業貿易統計教研室編寫《中國國內商業統計學講義》。至此,我國出現了一批自編的專業統計教材。
    1957年4月,統計出版社出版了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徐前、戴世光、于濤等編寫的《經濟統計學講話》。該書是《統計理論一般問題講話》的續篇,編寫初衷是系統、通俗、簡要地介紹經濟統計學的一般知識,后成為財經院系經濟統計學影響力較大的教材。
    1962年,人民大學統計系編寫的《統計學講義》,由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是當時統計教材中國化的代表作,曾廣泛用于全國高等財經院系的統計學專業。該書內容設置明顯受蘇聯《統計理論》一書的影響,這本教材直到80年代初期仍有使用。
    1975年2月,廈門大學經濟系計劃統計教研室編寫了《統計基本理論》。此書將抽樣調查原理和運用作為附錄列出,介紹了抽樣調查基本原理,抽樣誤差,抽樣調查在農產量及工業產品質量等方面的運用。
    (三)改革開放至今(1978~2003)
    1978年12月國家統計局在四川峨眉召開了《全國統計教學科研規劃座談會》,針對當時統計教材奇缺的情況,確定了“全面規劃,統一領導,分工協作,三年完成”的原則。擬定了《統計教材編寫和科研工作規劃》,并據此制定了13種統計教材的編寫方案。1979年8月,教育部召開“全國高等財經教育工作會議”,也制定了高等學校統計教材編寫規劃,在13種教材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種。
    1979年5月,在教材規劃制定之前,為解決統計學教材缺乏問題,人民大學統計系以1959年的《統計學講義》為基礎,編寫了1979年版的《統計學講義》。其主要內容(包括引用的資料)基本未變,在原理部分增加“抽樣法”一章,內容選自廈大1975年編寫的《統計基本理論》。
    根據“峨眉會議”的建議,廈門大學、四川財經學院、上海財經學院、天津財經學院、遼寧財經學院等單位編寫了《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1980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79年春,北京舉行全國經濟學規劃會議,在人口學科規劃(草案)中確定編寫一本《人口統計學》,由人民大學人口理論研究所負責。1981年3月,劉錚、鄔滄萍、查瑞傳合編的《人口統計學》由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1981年10月,《工業統計學》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此書在國家統計局組織領導下,由全國13所高等院校集體編寫。同期,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商業統計學》。
    1981年7月,廈門大學錢伯海教授所著《統計學原理與工業統計學》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財經院校非統計學專業的統計教材。1982年8月,錢伯海教授所著《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統計學》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本書吸收了國外先進經驗,加強了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是為高等學校開設國民經濟綜合平衡課程編寫的第一本教材。
    1981年11月,現代數學基礎叢書之一,陳希孺院士所著《數理統計學引論》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它面向數理統計和概率論的研究工作者及大學教師和學生。該書的宗旨是用嚴格的數學語言,對數理統計學的基礎做一個較為詳細和較能反映本學科現代面貌的介紹。
    1982年6月,科學出版社又出版了另一部現代數學基礎叢書,張堯庭、方開泰所著的《多元統計分析引論》。在80年代初期,系統介紹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的著作極少,理論與實際應用并重的書幾乎沒有,該書的出版彌補了這一不足。
    按照“峨眉會議”的精神,1979年國家統計局的教材規劃中確定編寫一本《數理統計學》,并委托湖北財經學院李茂年、周兆麟主編,該書于1983年6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書中介紹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984年5月,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了楊增武、傅春生、徐前等教授編著的《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講義》,本書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經濟類各專業公共必修課統計學原理課程的教材。
    1984年5月,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教科書》。本書是根據我國統計工作的實踐經驗,借鑒外國適合我國需要的統計方法、理論,在《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按照“峨眉會議”精神,該書在體系、內容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盡可能吸收了數理統計學中可供社會經濟統計運用的方法,并力圖使理論與實踐密切聯系。該書由人民大學主編,天津財經學院、北京經濟學院、四川財經學院副主編,廈門大學主審。
    1987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人民大學戴世光教授主編的《世界經濟統計概論》。這本教材系統介紹了國外經濟統計的制表和計算方法,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統計的改革和發展。
    同期出版的教材還有:1986年鄭堯編寫的《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研究》、朱景堯編寫的《世界經濟統計》;1987年袁壽莊主編的《社會經濟統計學概要》;1988年袁方主編的《社會統計學》、黃良文編寫的《統計理論與方法》;1989年于濤編寫的《國民經濟統計學》等。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翻譯和引進的幾本教材對文革后的統計專業學生了解現代統計學的學科體系和主要內容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影印的胡孝繩的《統計學》(1980年);顏金瑞翻譯的日本山根太郎的《統計學》(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戴世光、林懋美、周復恭等翻譯的美國R.D.Mason的《工商業和經濟學中應用的統計方法》(1984年人民大學出版社);閔慶泉、崔書香、肖嘉魁翻譯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1982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張堯庭和吳輝翻譯的美國W.G.Cochran的《抽樣技術》(1985年),這些書的翻譯出版對推動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改革和統計抽樣調查的理論。教學和實踐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1988年成立了“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承担了制定規劃、組織編寫、出版、評獎及推薦使用優秀教材的工作。根據《“八五”規劃》的要求,這一時期統計教材建設工作遵循“先編寫教學大綱,后編寫教材”的原則,通過教學大綱,明確界定出統計專業各主要專業課程的教學目的、要求和基本內容,從而達到統計教學內容和統計人才培養目標的規范化。同時,教學大綱也可成為評價統計教材質量高低和進行統計教學質量評估的重要依據。
    1993年7月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召開青島會議,確定編寫與大綱相配套的12本本科教材,作為“八五”規劃教材。這批教材從1995~1998年由中國統計出版社陸續出版。
    1995年7月編委會在青海省西寧市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會上制定了“九五”規劃教材及“九五”國家級重點高等院校統計學專業教材。
    為了把國外最好的統計教材直接引入我國,以促進國內教學和教材水平的提高,從1993年起,國家統計局聘請了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刁錦寰教授、密西根大學統計系吳建福教授、美國農業部統計處主任胡善慶教授、香港城市理工學院統計系陳乃久教授担任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外籍顧問,拓寬了解國外統計教材信息的渠道。同時,編委會還籌備組織國內專家學者從事一整套的“現代外國統計學優秀著作譯叢”翻譯出版工作。這套15本教材是一批理論密切聯系實際,并對我國統計教學和統計工作具有較強指導作用的優秀譯著。它們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國外統計學的發展情況,較好地反映了當代國際統計科研和教育的主流,涉及到統計學最主要、最基本的學科領域,而且教材之間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
    在組織翻譯的同時,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還組織引進了一批外國優秀統計學系列叢書,由中國統計出版社影印出版,作為學生的專業英語教材,以鼓勵學生直接閱讀原著,提高專業英語水平。
    我們簡要回顧過去一個多世紀我國統計教材建設與發展的過程,所列教材僅僅是各個時期眾多教材的一些代表,難免掛一漏萬。統計教材發展三個時期的歷史實際上是我國統計教育從引進并逐漸與國際同步、經受蘇聯影響和文化大革命的挫折、撥亂反正并奮力追趕國際先進水平整個歷程的縮影,回顧歷史的目的是為了明確方向、少走彎路、今后走得更快更好。
      二、加強統計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教材與教學
    好的教材既是科學研究的成果,也是長期教學磨練的結晶。教材離不開教學。在統計教學內容基本成熟的今天,好的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好的教材和科學合理的教學法。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課堂上教學效果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怎么樣講好自由度?怎樣講好抽樣分布?怎樣講好P值等都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和思考的問題。筆者在2000年8月7日到11日赴東京參加了國際統計教育學會(Internationa Association for Statistical Education,IASE)的一次圓桌會議。與會者是來自25個國家的46位統計教授。會議是一次閉門會議,4天時間主要圍繞統計教學內容及統計教學方法進行深入討論交流。每位與會者先就自己的教學體會發表20分鐘演講,然后針對發言與會者進行20分鐘的深入探討。不同國家、地區、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介紹各自的教學經驗及教學法研究成果,會上會下交流十分深入。給筆者感觸最深的是國外同行們對統計教學的認真和癡迷,常常對某個概念如何講好而爭論不休。看得出,他們是真正熱愛統計教學的,而我們國內各種統計學術會議還很少見到對教學法的深入研究。翻開美國統計學會的教育雜志(Journal of Statistical Education,JSE),文章主要是討論統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法的。例如一篇文章介紹為了幫助同學真正理解抽樣分布這一概念,老師讓同學們拿出25美分、10美分、5美分和1美分四枚硬幣作為一個總體,然后隨機從中抽出兩枚作為一個樣本并計算樣本兩枚硬幣的均值,如1美分和5美分的均值是3美分。這樣有放回地不斷重復抽樣,由所有可能樣本均值組成的分布就是抽樣分布,由此就可以直觀理解并比較總體分布和抽樣分布的特征了。
    現在,在我國與統計高等教育有關的學術團體主要有全國統計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主管)、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主管)和中國統計教育學會高校分會(國家統計局主管)三家。全國統計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要是研究制定統計學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對統計教育的指導比較宏觀。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應該擴大其職能,因為教材與教學法的研究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當然,中國統計教育學會高校分會應當承担起教學法研究與交流的任務,以實實在在地推進統計教育的發展。
    (二)統計專業教材與非統計專業教材
    作為統計學專業的教材強調扎實的數學基礎和統計方法基礎,概率論、數理統計、回歸分析、時間序列、抽樣、多元分析、實驗設計、非參數統計等都是本專業不同的課程,因而也就需要相應的教材。統計學專業教材強調邏輯性、嚴謹性、科學性及系統性,也需要必要的推導和證明,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和必要的訓練。作為專業學生,除了要熟練使用統計應用軟件(如SPSS,EXCEL等)以外,還要學習掌握專業軟件(如SAS,S-PLUS等)。
    非統計專業教材是統計學以外其他專業(如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人口學、教育學、法學、物理學、生物學、醫學等)所使用的應用統計教材,強調的是應用背景、條件、統計思想和科學解釋等,特別是和計算機相結合,應用統計學教材一般應有比較強的針對性,通常將多種方法綜合在一本教材之中,且回避了方法的證明和過程的推導,輔之以大量的應用案例使讀者能夠學會正確應用統計方法解決本專業領域的數量分析及數據處理的問題。
    在我們經濟類統計學專業院校當中,還有相當數量專業使用的是為經濟學和管理學專業編寫的應用統計學教材,即數學基礎還不夠強,方法訓練還不夠細。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其統計學專業特長與經濟和管理專業學生比較并不突出,在社會人才市場的競爭中沒有優勢。國外人才市場經過數百年的競爭,使大學各專業及課程的設置都能體現各自的特色,統計學專業的畢業生以其扎實的數學基礎、熟練掌握各種分析方法及很強的數據處理分析能力而在激烈競爭的人才市場上倍受青睞。在我們翻譯的15本國外優秀著作和教材中,絕大多數是為統計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而編的。而剛剛影印的7本英文原版教材中,也都注明了教材的使用對象。為不同的對象編好不同的教材,是我們教材編寫中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三)用好國外優秀教材,慎編新教材
    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組織翻譯的15本教材和最近影印的原版教材,以及其他出版社翻譯影印的統計學教材為我們編好教材提供了范本,同時也為我們教學直接提供了教材。教育部提倡直接使用英文原文教材或翻譯教材,不斷提高雙語教學比率。作為方法論科學的統計學,應該更多地使用國外優秀教材,逐步與國外接軌。
    在編寫新教材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好的教材是長期教學實踐的總結,也應隨著時代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在國外,好的教材都是不斷完善,一版再版的。例如我們熟知的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在1979~1982年由高鴻業教授翻譯過來時是第10版,而今天已經發行到第16版。一般來講,一本教材使用一段時間后,都會發現一些問題,數據、案例和材料需要更新,就需要修改再版。一般而言,再版次數越多的教材就是越好的教材。要編寫一本新教材,沒有三五年的教學實踐基礎是不行的。建議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今后將工作的重點逐漸向完善再版好的教材上過渡。
    (四)教材的科學性與規范性
    學習我們教材的學生在統計學專業上多是一張白紙,我們教材上所說的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會被全盤接受,通常我們編寫教材的老師并未意識到教材對學生一生可能產生的影響。特別是由于我們本身知識體系的欠缺以及我們工作中的粗心和不慎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影響,這也是我們強調慎編新教材的另一考慮。教材應該展示統計科學的體系,至少應該體現科學性和規范性。然而現在市場上相當多的統計學教材大同小異且錯誤百出,特別是一些明顯的錯誤在新教材中不斷地被復制傳播,其危害就更大了。
    (五)教材內容應與時俱進
    適應應用統計的需要,特別是計算機科學的飛速發展,與20年前甚至10年前相比,非統計專業統計學原理的內容應該有較大的調整。如果對照國外同類教材,就不難看到這方面的差異。下面僅舉幾例:
    第一,假設檢驗應著重介紹基本原理、兩類錯誤和P值,而不再花很多精力討論經典方法的步驟,如事先確定α值,確定臨界值等。因為P值的計算越來越方便(計算機所有程序全部給出P值),只要用P值與要檢驗的α值比較即可做出檢驗決策。
    第二,由于計算機處理數據已經十分方便,教材中傳統的利用手算的一些簡捷公式和方法已經過時,如:計算標準差的簡捷公式
    附圖{F104O4x}
    不論是計算機程序還是帶統計功能的計算器,都可由數據直接計算標準差或加權的標準差。又如回歸方統計研究京12~17F104統計與精算袁衛/劉暢/張云20042004地統計學近年來成為空間分析的重要工具,其應用領域廣泛分布在自然科學的眾多領域。系統地論述了地統計學理論方法的進展,給出地統計學的總體理論框架,它包括局部估值、不確定性預測、隨機模擬及多在地統計學四部分。并指出所有這些方法的理論基礎是隨機變量理論,其核心是利用變異函數獲得研究對象的空間分布規律。同時,分別介紹了每個部分的具體方法,特別提到了新發展的多點地統計學方法。最后對地統計學的軟件應用加以總結,指出將GIS與地統計學相結合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統計教材/歷史回顧/現實思考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空間信息分析及原型研發”(編號:2002AA135230-1)資助。高啟杰于泓,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士研究A Comment on the Theories of the Backwardness of the Northeast Economy
  PAN Shi, SUN Shi-qiang
  A. Center for China's Public Sector Economy Research, Jilin University;
  B. School of Economic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130012)袁衛 劉暢 張云 中國人民大學 作者:統計研究京12~17F104統計與精算袁衛/劉暢/張云20042004地統計學近年來成為空間分析的重要工具,其應用領域廣泛分布在自然科學的眾多領域。系統地論述了地統計學理論方法的進展,給出地統計學的總體理論框架,它包括局部估值、不確定性預測、隨機模擬及多在地統計學四部分。并指出所有這些方法的理論基礎是隨機變量理論,其核心是利用變異函數獲得研究對象的空間分布規律。同時,分別介紹了每個部分的具體方法,特別提到了新發展的多點地統計學方法。最后對地統計學的軟件應用加以總結,指出將GIS與地統計學相結合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統計教材/歷史回顧/現實思考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空間信息分析及原型研發”(編號:2002AA135230-1)資助。高啟杰

網載 2013-09-10 21:30:09

[新一篇] 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貿易轉型和沿海對外開放的升級

[舊一篇] 我國聯機情報檢索研究現狀與展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