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與對策——“注冊視聽生”試點中若干問題的研究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自1995年以來,國家對“注冊視聽生”(以下簡稱“注冊生”)教育頒發了若干指導性文件,就“注冊生”教育的性質、任務、招生、辦學機制、教學計劃、教學和考試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規定。這些規定給“注冊視聽生”教育設計了全新的模式,規范了其教育的理想軌道,要求試點循軌道運行。二年來的實踐表明,根據開放教育、遠距離教育和現代電化教育等理論設計的我國廣播電視大學“注冊視聽生”教育模式,主體上是適用和成功的,實現了設計與實踐的統一,反映主觀與客觀的一致,要堅持。但在局部上,在某些方面,也有不適應、不完善,設計與實踐發生矛盾,主觀愿望與客觀效果有反差,影響了“注冊生”教育試點順利開展。引起的因素復雜,要么是試點中缺乏經驗,走了彎路;要么是諸方面對“注冊生”教育認識上差異,造成行為的不和諧,不協調;要么各級電大本身辦學條件的局限性形成困難;要么是對“注冊生”教育設計的模式過于理想化,與我國目前國情現實相脫節等等。盡管已對發生的某些矛盾,及時相繼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補充和完善,如考點允許延伸到縣(市)級;允許電大系統自行組織考試,自考參與監督;改規定“不組班學習”為“不組成固定教學班學習”等,這些變革對“注冊生”教育后來順利試點,起著明顯的推動作用。為了探索適應我國現階段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廣播電視大學“注冊視聽生”教育的道路,建立“注冊生”教育科學、合理的辦學模式,不斷總結經驗,統一認識,理順關系,深化改革,健全“注冊生”教育的辦學機制,促進電大教育事業的發展,繼承和發揚鄧小平同志的遺志,辦活、辦好電大,是有益的。
      一、專業設置,教學計劃與培養目標
  “注冊生”教育的培養目標鮮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重點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邊遠省份的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然而目前已開出三個專業,加上1997年新開的,共五個專業,尤其如英語、法律專業,做到“三個面向”有局限性,專業面窄、針對性差。如福建省兩年招“注冊生”10098人,農村、邊遠地區人數很少,其中農村戶口531人,占5%,從事農、林、牧、副、漁行業的僅40人,不足0.4%。
    1.拓寬專業面,加強針對性。
  為了給基層、農村、邊遠地區的四類人員:1.鄉、鎮、村政府機關、全民和集體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2.農村鄉鎮中小學教師;3.鄉鎮企業職工;4.青年農民和回鄉中學畢業生等,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逐年增開如下若干類專業很有必要:
  A.行政管理類。如基層行政管理,基層行政文秘,基層經濟經營管理,基層財務管理,基層計生管理,基層黨團干部專修科等。
  B.師資類。如小學師范(文、理方向),農村學前教育,農村中學音樂、美術、體育專業等。
  C.農業類。種植,養殖,農、林、副產品運輸、貯存與加工,農、副、土、特產品市場營銷等。
  D.農村公共、公益事業類。如城鄉土木建筑,鄉鎮土地管理,農村水電(含小水電),農業機械維修和保養,家電維修與保養等。
    2.改造教學計劃、合理設置課程。
  “注冊生”教育各專業教學計劃制定、課程設置,目前乃采用電大原來的一套,與培養應用型、技藝型、職業型的高等專門人才不適應,必須進行大量的修訂和改造,以強化職業技能的訓練。適當減少公共課、基礎課,做到能滿足專業(技術)課所要求的“必須”和“足夠”為度;增加專業課,專業課中多開出動手技能強的職業課和實踐性課。理論課(含公共課)與專業課的比重盡可能向高等職業教育的1:1靠近。
      二、教材建設與“以自學為主,以學生為中心”
  建設適應于“以自學為主,以學生為中心”教材體系是“注冊生”教育成功的重點和難點。
  目前,“注冊生”教育的教材,含文字、視、聽教材基本上是電大原來的體系。二學年四個學期開出必修課程計32門,其中26門教材與教學大綱同于原電大,3門采用原教材新大綱,3門新教材新大綱。大部分作為學生學習最基本的文字教材,仍然保留傳統面授教材的諸多特征,體現學生以自學為主,自我學習、自我檢查、自我練習、自我提高,無師自通的特色不夠。而且,部分教材內容偏多、偏深,少量教材的教學大綱、考試說明與命題相互脫節。這類教材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優質服務的目標難度很大。
  與文字教材相配套的視聽教材,一方面有部分課程還未有視聽教材,另一方面已有視聽教材的課程,在時數上、質量上、內容上,雖幾經調整和改進,其總體上仍多、粗,應少而精,針對性不強,在重點、難點上起著文字教材的導學傍通的助學功能上,效果不顯著。由于時數多,購置視聽教材的費用增高,給辦學單位或學生購置帶來困難,視聽教材的社會效益難以充分發揮。“注冊生”教育急切呼喚如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和多媒體計算機教學課件等現代教學手段的推廣和應用。
  為了適應“注冊生”教育的自學、助學需要,不少試點的地方電大在設計“教學包”工作上開始了有益的嘗試,取得較好的作用。但也存在值得研究的問題。其一,“教學包”設計不規范,內容形式明顯差異,內涵欠科學,含義不確切,品位、質量尚待提高;其二,各家自搞,尤其是必修課的輔導材料,其標準、參照物不統一,易對學生發生誤導,各家都向試點省電大學生推薦征訂發行,易造成增加學生負担和不必要的混亂;其三,各家單干,耗用人力、精力、財力大,效益差。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應發揮積極的作用,指導和組織全國電大力量,開展“教學包”的設計、研究十分緊迫和需要,必修課教學包應全國統一標準和規范,形式、內容、手段相同;統一搞,可博采眾長、省錢省力、降低成本、減輕學生負担,提高“教學包”的社會效益和其它效益。對于選修課的“教學包”,也應提倡參照必修課教學包的規范,或單獨搞,或幾個兄弟省電大協作搞,或由中央電大牽頭由全國電大協作來設計。
      三、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
  “注冊生”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究竟是什么樣的模式,才適應中國現有的國情,此命題的正確回答,應該說還需要探索和時間。在試點階段,應鼓勵解放思想,大膽試驗,通過不懈地摸索和實踐,研究和總結尋找一種符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完全有別于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適應開放、遠距離和現代電化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不組班”或“不組成固定的教學班”學習是對傳統全日制教育“組班”學習的改革或改進,對強調“注冊生”教育“以自學為主,以學生為中心”的宗旨而言,它是一種進步、革新和飛躍,若它是一種最理想或比較理想的模式,電大教育工作者為此目標去追求,努力實踐,是應該的。不過從二年來的實踐看,“注冊生”教育組織形式完全實現“不組班”或“不固定組班”,在具體教學操作上,在保證教學質量上,在保持相對穩定性上,出現了不少具體的情況和需要進一步深究的課題。
  二年來,“注冊生”教育的穩定性、鞏固率和課程合格通過率不盡理想。福建1995年招生計4577人,目前繼續參學有1900人,流失達58%,導至流失的原因是多種主客觀因素的綜合反應,但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對其教學組織形式在理解和操作上捉摸不定。
  首先,“注冊生”教育入學未經統考,學生文化素質總體相對偏低,程度參差不齊,懸殊大是共同特征,技校和職高畢業生最為明顯,其占比重,以福建為例,約占四成,這類學生對很多課程,尤其是英語、數學相關課程,跟不上、看不懂、聽不進、學不會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增加集中教學時數,不強化輔導課力度,這群體中,學習途中或者經過第一、二次考試后,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大量停學或失學增多。加強集中教學活動,又影響“以自學為主”,激化工學矛盾,增加教學成本費用。另外,也占四成左右的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高中、中專畢業生,在集中教學活動中,教師講多講少,深講淺講,約占各半的學生對授課的接受能力,承受心理狀態迥然不同,教師難以施教,也難以進行教學管理。
  其次,“注冊生”教育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如實驗,社會調查,各類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活動是不可缺少的。這類活動,既要以“自學”形式,“個人自行”完成,又要保證教學效果和質量,這種兩全其美的方法未找到時,必然導致放任自流、質量難以保證,最好的辦法,還必須在一個教學單位組織中,集中組織,集中實施。
  再次,目前“注冊生”教育提供的視聽節目大約近800個學時,其中由中央電視臺二套播出僅占少量,絕大多數課程視聽節目要通過發行音像母帶,或在教育衛星上播出,由于衛星接收手段限制和經費負担,以及播出時間與工作的沖突,大部分視聽節目學生直接自收自錄或自購來視聽的比重太小,主要的視聽節目,尤其是時數多的課程,是通過教學單位集中定時組織學生視聽。而且,由于目前大部分基層電大的電化教學設備還不先進,還欠健全和完善的條件下,還不能普遍做到學生個人或群體在單位教學組織中,隨機、隨時、隨意視聽。
  綜上所述,以上各類教學活動,欲想以分散、自學、自助的形式完成,又要保證教學質量,在操作上很困難。為了保證這些教學活動的正常、有效、健康地開展,確保教學質量和效益,必須有一個相對穩定和固定地點的教學組織形式,來開展集中性的教學活動,這個組織形式,無論名稱叫什么,是“班”,是“輔導點”、“學習站”、“教學中心”,還有什么,并不重要。這個組織形式以地域、片區、專業、單位、系統,或其它來劃定,要根據不同地方、不同情況來決定,劃齊歸一很難。
  實際上,各試點省(市)電大,在“注冊生”教育基層組織形式很多,它們在組織集中教學活動的時間和手段上,差別不小,各有千秋。哪一種相對較好,利多弊少,更適應、更體現開放、遠距離和現代電化教育特點和中國的國情、省情、地情,要待“注冊生”教育試點工作從“必然王國”走進“自由王國”之日,方可見廬山真面目,
      四、辦學機制和開放性辦學
  決定“注冊生”教育在具有開放的、遠距離的和現代化為主要特征的廣播電視大學中試行是明智選擇、開明之舉。要使“注冊生”教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須有兩個前提,第一,保證其教育質量,達到國家同類高等教育的水平和指標。第二,保證電大教育三大主要特征不被異化。欲達到此目的,關鍵要有一個好的辦學機制。
  這個機制應該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各項政策指導和有效監督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廣播電視大學的辦學優勢,調動各級電大辦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自主辦學。“注冊生”教育辦學和管理機制,要遵循教育和教學的客觀規律。保證學校內部“教、學、考”有機緊密聯系和完整性,要保證電大開放,遠距離辦學系統網絡操作運行機動靈活,對教學和教學管理中的信息和出現問題能夠及時、快捷、靈敏反應。
  開辦時,國家教委決定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統一領導和調控下,廣播電視大學和自考組織機構共同參與,此措施對保證“注冊生”教育健康地開展,提高“注冊生”教育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過去,今天,明天都需加以堅持。三者如何參與各自的任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課題。準確的、合理的、科學的分工,建立既符合教學規律,又利于相互監督制約的辦學運行機制,會促進“注冊生”教育的順利健康地開展。試點初始,各自責權利不合理也是正常的,經過實踐,被證明為不合理、不科學的部分,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及時調整,完善不適應的機制,也勢在必行,強靠“磨合”,則易導致破壞和失控。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廣播電視大學“注冊生”教育的宏觀政策,規范電大如何招生、辦學、辦考?怎么保證質量?怎么監督評估?在試點階段及時總結經驗,健全完善制度,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從領導角度保證“注冊生”教育試點的順利進行。這二年中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始終在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目前,“注冊生”教學和辦考之間關系是急需理順的。“注冊生”教育不是自考的組成部分,它是適應電大教育開放性辦學新的一種辦學形式。教考分離是保證教育質量很好的辦法之一,近廿年來,電大、自考及不少普通高等學校都相繼采用了這種辦法。在以上三類教育中,中央電大與地方電大,自考與主考學校,高校與其二級院系之間,教考達到了分離,但沒有分家,這種教考分離又不分家機制,既保證了教學質量,又保證了不違背教學的客觀規律。目前“注冊生”教育辦考辦學絕對分離又分家狀態,使諸多矛盾解決的難度大大增加。
  全國電大教育系統辦學辦考的機制已運行十八年之久,積累了不少豐富的經驗,對電大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形成有效宏觀調控機制,如果在此機制基礎上,再吸收自考和其它普通高校教考分離中的長處,加以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升級為國家考試,“注冊生”教育的辦學辦考,實行嚴格教考分離,利用電大教育這套機制也切實可行。各級自考機構對電大“注冊生”教育辦考,代表國家,根據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實行公開、全面、有效的監督。國家自考辦對中央電大“注冊生”教育的考試大綱、命題、試卷印刷進行督查,對全國電大“注冊生”考試過程開展巡查;地方自考辦對各省(市)級電大“注冊生”教育考試及評卷過程開展全面檢查監督。各級電大按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自考組織規定嚴格辦考,嚴肅治考,發揮自己特長優勢。千方百計保證教育質量,并主動爭取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指導,接受自考的監督。三者之間形成合理的、和諧的、有效的實施與制約和監督機制,試點過程中,發生偏差,或重大違規,造成重大影響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進行必要的行政干予,暫時停止試點,責令改進,或取消試點資格等。
  這樣的“注冊生”教育辦學辦考機制,可能更合理、更好些,也符合國家倡導政府機關改變職能、改變工作作風的改革精神,也符合給高等學校充分辦學自主權精神。有利于避免和克服目前“注冊生”教育試點中,“三國六方”機構重疊,政出多門,效率低、矛盾多、遇到問題反應遲鈍,辦學辦考嚴重脫節,“注冊生”教育正常教學秩序和教學管理難以繼續的被動局面。
      五、生源配置流動
  “注冊生”教育試點,在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總體有限的狀況下,對生源配置及其流向,已在整個成人高等教育范圍內,包含自考及電大內部各層次教育,發生了影響,正出現的某些新情況,引起社會各方面關注。由于試點時間不長,影響深度、廣度還待觀察。為了電大各層次各規格教育協調發展,研究分析“注冊生”教育與電大現行入學統招教育之間生源配置的流動,是有意義的。
  1995年前,福建電大每年成人高考報名數在萬人以上,年年上線考生數大大超過招生計劃數。1996年成人高招這種“生源充足爆滿”景象不再有,銳減了3000多人,這年首次未完成統招計劃,1997年,成人高考報電大考生數才到8222人,比1995年下降25%。其因為何?對電大是好事還是壞事,眾說不一。
  初步研究分析,“注冊生”教育在我省開展對電大內部各規格層次生源重新配置和流動的影響不可忽視。表面看,此長彼消,電大教育學生總數沒有減少,不必“杞人憂天”。但深層剖析,有值得重視的方面。二年來,“注冊生”教育學生的注冊率、課程合格率、鞏固率,遠遠低于電大成人統招的學生,電大辦學的社會總效益的綜合指標下降了。再分析“注冊生”的學歷分布情況,他們中有40%是高中、中專畢業生。本可通過成人高招入電大學習,由于“注冊生”免試入學,便選擇了“注冊生”教育,然而目前“注冊生”教育具體困難和矛盾,使他們按時成才的欲望受挫,他們中大多數若經成人高招入電大學習,在三年內或稍多一點時間就能畢業,但通過“注冊生”教育學習畢業可能要延緩2—3年,甚至更長時間,對他們多數人是欲速而不達,對電大教育是辦學總體效益下降。
  此外引出一個課題,在“注冊生”教育試點階段是否存在電大教育各規格各層次教育之間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提高辦學總體社會效益的問題,通過加大宣傳力度,使電大不同生源對象正確認識不同規格教育的性質和特點,正確選擇適宜自己情況,加速成才的教育規格,參加學習。如引導高中文化程度高的考生參加成人高招入電大學習,疏導高中文化程度相對低的考生參加“注冊生”教育,做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也有利于因才適教,總體上提高電大教育的辦學社會效益。
      六、關于學分與學分溝通
  “注冊生”教育實行徹底學分制,從理論上看,是高度的開放。學生在八年學分有效期內,怎么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總學分?具有很大的機動靈活的選擇余地。何時學什么?學幾門?考幾門?連續學還是間斷學?學生均因人、因地、因時、因事等具體不同情況而變化,自由選擇,這是最理想的開放辦學模式之一,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但實際上,由于目前“注冊生”教育,暫不能做到“不組班”學習,還要在一個“不固定”的,甚至是“相對固定”的教學組織形式中接受集中性教學活動,這兒就有一個教學管理問題,有一個集中教學活動經費支出的合理使用問題,為了達到有效的教學和教學管理,為了最節約和不虧空支出,學生隨機、隨時、隨意、自由地選擇學習時間、課程、門數的“自由度”受限。目前多數試點省份電大基層教學組織迫不得已采用了全科注冊、多科注冊,全年度注冊。徹底學分制實際上打了折扣,仍然脫不開電大原來學年學分制的影子,在試點階段,機制不健全,以學生為中心服務體系未建立起來的過渡階段、這種情況可能還要維持下去。
  “注冊生”教育的課程學分與現行自考,現行電大各類高等專科教育課程學分互相溝通,或單方面溝通,是進一步搞活“注冊生”、自考和電大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遠期目標,應達到三種教育課程學分完全互通,近期目標能否做到自考與“注冊生”教育雙向溝通,電大教育課程學分單向溝通,承認自考和“注冊生”教育課程學分。國家教委協同自考和中央電大為以上學分溝通制定有關政策和實施細則,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情。
      七、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與考試
  “注冊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豐富,其中非常重要一環。必須把握課程的考試質量。保證考試各個環節,如考試大綱和命題的制作,試卷印刷,運輸保管,考試組織,考場規范,考風考紀,評卷與試卷質量分析等等,嚴格按國家級考試運行操作。電大教育系統在這個實施考試質量的保障體系中起主體作用。
  當前,“注冊生”教育考點設置延伸到縣級電大,對發展“注冊生”教育,實現“三個面向”,服務學生的宗旨是一項好的措施。但對考試組織工作,保證正常考試秩序也增加了難度,出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各級電大對“注冊生”教育的考試組織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嚴肅性應保持清醒的頭腦。一方面要狠抓開放辦學,盡最大可能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優質、良好、便捷的教學服務,使教師教好,使學生學好。另一方面更要花氣力,竭盡全力保證考試工作質量控制體系完整性、權威性、紀律性。各級電大在“注冊生”教育的考試工作中,真正落實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自考和電大各方領導和有關人員組成的領導小組,加強領導,強化監控;在考試各環節采取嚴密、嚴格措施,特別是試卷保密保管,考場監考配備和素質的訓練,要格外精心操作;必須做到每個考場(點)至少有一個上級電大或自考機構派出巡視或監督人員到場,協助指導檢查考試工作;對考試中發生的問題,要認真及時糾正,對違法亂紀,考風敗壞,嚴重失職,嚴重包庇縱容違紀等惡劣行為,要按有關規定,甚至黨紀國法,嚴肅處理,決不手軟。
      八、規范辦學經費
  “注冊生”教育實行收費上學制度,辦學單位采取以學養學辦法,不增加國家負担,是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精神的。有關部門就此收費問題規定了一些原則性意見。據試點兩年來的初步調查了解,在收費辦學中,由于缺少具體實施細則,出現了以下若干情況:
  如,收費標準科學性和依據論證不充分,隨意性大,形成了全國收費標準差異過大,高的每科平均199元,低的100元,相差一倍。其二,收費形式多樣,在時間上,按學年收、按學期收均有。在形式上,有全科收、多科收、單科收,以學分收等。其三,收費名目繁多,不規范,如“學費類”就有業余學費、全脫產學費、文科學費、理科學費、外語學費、組班學費、不組班學費;“注冊類”有一次性注冊費、注冊費、注冊建檔費等;考試類有考試費、再考試費;還有其它如教學輔導費、管理費、報名費等;其四,多方收費、多方分配使用不合理,很多地方收費入不敷出,基層教學經費無法保證,加重了學生經濟負担。
  收費問題對順利開展“注冊生”教育試點工作尤為重要,政策性強,社會反應敏感。國家有關部門在調研基礎上,對其收費標準,項目名稱、用途及有關部門的分配進行規范,讓收費科學化、制度化、標準化。在全國統一規范限度內,允許各地方據實地具體情況,上下浮動,其浮動不能超過界限。
  “注冊生”教育試點是國家政府行為,教育主管部門、自考組織機構、各類政府開辦的電視臺(站)、有線電視臺(站),都是政府職能機構,對“注冊生”教育試點的指導,必要的監督、檢查、評估、視聽教學節目播出都屬政府的本職工作,其經費開支應在列入政府行政業務預算內。對招生資格審查、考試巡視、質量評估、課程的播出,及其一些必要的日常管理應避免重復收費。收取的“注冊生”教育的各類收費應全部用于各級電大,特別是保證基層電大,健全完善辦學條件,維持教學和教學管理的支出。
中國電大教育京31~35G5成人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翁秀霖19981998福建廣播電視大學 作者:中國電大教育京31~35G5成人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翁秀霖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58:50

[新一篇] 著眼學科進步 努力實現全方位突破  ——二十年文藝理論與批評回眸(四)

[舊一篇] 矛盾和對應互補都是對立統一的形式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