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有涯愿無盡 第一輯 我的自傳 第12節 我的自學小史:初入社會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一輯 我的自傳
  第12節 我的自學小史:初入社會
  十、初入社會
  按常例說,一個青年應當是由“求學”到“就業”;但在近幾十年的中國青年,卻每每是由“求學”而“革命”。我亦是其中之一個。我由學校出來,第一步踏入廣大社會,不是就了某一項職業而是參加革命。現在回想起來,這不免是一種太危險的事!因為青年是社會的未成熟分子,其所以要求學,原是學習著如何參加社會,為社會之一員,以繼成熟分子之后。卻不料其求了學來革命。革命乃是改造社會。試問參加它尚虞能力不足,又焉得有改造它的能力?他此時缺乏社會經驗,對于社會只有虛見(書本上所得)和臆想,尚無認識。試問認識不足,又何從談到怎樣改造呢?這明明是不行的事!無奈中國革命不是社會內部自發的革命,缺乏如西洋那種第三階級或第四階級由歷史孕育下來的革命主力。中國革命只是最先感受到世界潮流之新學分子對舊派之爭,全靠海外和沿海一帶傳播進來的世界思潮,以激動起一些熱血青年,所以天然就是一種學生革命。幼稚、錯誤、失敗都是天然不可免的事,無可奈何。以我而說,那年不過剛足十八歲,自己的見識和舉動,今日回想是很幼稚的。自己所親眼見的許多人許多事,似都亦不免以天下大事為兒戲。不過青年做事比較天真,動機比較純潔,則為后來這二三十年的人心所不及。——這是后來的感想,事實不具述。清帝不久退位,暗殺暴動一類的事,略可結束。同人等多半在天津辦報,為公開之革命宣傳。趙鐵橋諸君所辦者,名曰《民意報》,以甄亮甫為首的我們一班朋友,所辦的報則名《民國報》。當時經費很充足,每日出三大張,規模之大為北方首創。總編輯為孫炳文浚明兄(四川敘府人,民國十六年國民黨以清黨為借口將其殺害于上海);我亦充一名編輯,并且還做過外勤記者。今日所用漱溟二字,即是當時一筆名,而且出于孫先生所代擬。新聞記者,似乎是社會上一項職業了。但其任務在指導社會,實亦非一個初入社會之青年學生所可勝任。現在想來,我還是覺得不妥的。這或者是我自幼志大言大,推演得來之結果呢!報館原來館址設在天津,后又遷北京(順治門外大街西面)。民國二年春間,中國同盟會改組中國國民黨成立,《民國報》收為黨本部之機關報,以湯漪主其事,我們一些朋友便離去了。作新聞記者生活約一年余,連參與革命工作算起來,亦不滿兩周年。在此期間內,讀書少而活動多,書本上的知識未見長進,而以與社會接觸頻繁之故,漸曉得事實不盡如理想。對于“革命”、“政治”、“偉大人物”……皆有“不過如此”之感。有些下流行徑、鄙俗心理,以及尖刻、狠毒、兇暴之事,以前在家庭在學校所遇不到的,此時卻看見了;頗引起我對于人生感到厭倦和憎惡。在此期間,接觸最多者當然在政治方面。前此在中學讀書時,便夢想議會政治,逢著資政院開會(宣統二年、三年兩度開會),必輾轉懇托介紹旁聽。現在是新聞記者,持有長期旁聽證,所有民元臨時參議院民二國會的兩院,幾乎無日不出入其間了。此外若同盟會本部和改組后的國民黨本部,若國務院等處,亦是我蹤跡最密的所在。還有共和建設討論會(民主黨之前身)和民主黨(進步黨的前身)的地方,我亦常去。當時議會內黨派的離合,國務院的改組,袁世凱的許多操縱運用,皆映于吾目而了了于吾心。許多政治上人物,他不熟悉我,我卻熟悉他。這些實際知識和經驗,有助于我對中國問題之認識者不少。


梁漱溟 2014-07-03 14:13:39

[新一篇] 我生有涯愿無盡 第一輯 我的自傳 第11節 我的自學小史:師友

[舊一篇] 我生有涯愿無盡 第一輯 我的自傳 第13節 我的自學小史:激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