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錢學森的遺憾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盡管年近98歲,錢學森的去世仍然讓萬千國人深感悲痛,這絕不僅因為他一生成就非凡,更重要的是,人們一直能夠感覺到這位老人偉大的人格力量。三年前,當溫家寶前來看望時,錢老機敏地擺脫相互恭維的官場俗套,把話題轉向了當今中國烏煙瘴氣的教育現狀,說出了溫家寶并不想聽的話--


“(中國)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如此高齡的老人,對外面的事情依然如此了解和關心,不能不令人深感驚訝。但是,錢老的忠告未能改善糟糕的現狀。溫家寶并無作為,“周濟搗蛋”又肆虐了三年,錢學森不得不帶著遺憾而離去。

如果錢老對當今中國的社會狀況知道更多,他的遺憾不會僅限于教育的失敗。離美返國前,錢學森曾對采訪記者說:“我想盡我最大的努力,來協助中國人民建設一個能令他們活得快樂而有尊嚴的國家。”(三聯《生活周刊》2009第41期)錢老的理想在他生前實現了嗎?顯然沒有。不錯,錢老幫助中國獲得了火箭、衛星和原子彈,為國家贏得了尊嚴,為中國人贏得了榮耀,但是,僅有火箭和原子彈就能夠使多數中國人活得快樂和有尊嚴嗎?

以錢老之敏銳,我相信他生前已能感覺到,今日中國發生著一個他不曾料到的危機,教育的失敗,只不過是中國悲劇性的整體危機之一部分。百余年來,無數懷抱救國理想的英烈,前仆后繼,百折不撓。今日的中國終于有了巨大的財富和國家實力,但拒絕放棄一黨專制的中共元老,卻把大權交到一群庸才和奴才的手中。這些人除了沽名釣譽和謀取私利,并不知道要把這個國家帶往何處。錢老對人才難出的感嘆,表達了他對中國前景的隱憂。

與錢老同感憂慮的老人,又何止他一個。上周,一條網上新聞受到眾多關注:民主黨派人士、國務院參事任玉嶺,竟然在一次會議上嚎啕大哭。這位任玉嶺同樣是工程技術出身的老人,每年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在全國各地調查。10月26日,他在北京舉辦的“2009年首屆中國應急管理高峰論壇”上,分析群體事件時幾度哽咽,道出一系列怵目驚心的事實和數字,與會者受到極大震撼。

任玉嶺說,從1993年到2003年,群體事件發生率平均每年遞增17%,從1萬起增加到6萬起,從72萬人增至302萬人;08年6月甕安事件后,群體事件發生頻率更高,規模更大;貧富差距急劇拉大,基尼系數已接近0.5;為了應對突發事件,地方財政不斷加大國家機器的投入,擠占了三農和教育開支;國外大學生創業率為20%,中國不到1%。國外萬人創辦企業數量是45個,中國才9個;中國看守所關押人員的75%是青年,其中的75%又是盜竊、搶劫。

流覽各種媒體,中國每況愈下的治理危機和社會危機已無法掩飾,更加無法掩飾的是當權者面對危機一籌莫展,除了講空話,就是下死命令,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中國正在加速滑向孫立平教授所說的“不可治理狀態”,縱有憂國憂民之士,也無可奈何。無論是直言忠告還是獻計獻策,當權者都聽不進去,因為庸才和奴才本非治國之才,讓他們當權,只會混一日算一日,得過且過。

為什么中國的杰出人才只有在危難時刻才有出頭機會?為什么盛世之下總是庸才和奴才輩出?錢老的去世令中國人不得不對這些問題再做思考。

中國人都喜歡說愛國,但一個擁有如此眾多愛國者的國家,為什么會如此苦難深重?為什么會有如此眾多的百姓活得不快樂,活得沒尊嚴?

中國精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偏見,那就是國家尊嚴永遠高于個人尊嚴,愛國就要學會忍辱負重,甘作奴才。這種偏見使奴才哲學在中國大行其道,是今日國家陷入奴才治國困境的重要原因,也是人才難出的重要原因。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創意天才非常在意個人尊嚴,而庸才和奴才則不以為然。

若不是當年遭到美國政府的人格侮辱,錢學森會回國嗎?這恐怕已是永遠難解之謎。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錢老雖然用自己的才華維護了祖國和個人的尊嚴,但看到這么多同胞活得沒有尊嚴,他還是會深感遺憾的。

 


網載 2015-05-23 23:00:47

[新一篇] 為李光耀做顧問:他的治國理念

[舊一篇] 劉曉林:蒙娜麗莎之美的思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