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嚴子陵傳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客星何補漢中興,空有清風冷似冰。早遣阿瞞移漢鼎,人間何處有嚴陵!

 

楊萬里寫作這首詩的目的,明為翻案,事實上卻和蘇洵的〈六國論〉有異曲同工之妙,是為了借古諷今。。

 

嚴光視富貴如浮云的氣節,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敬仰。北宋名臣范仲淹仰慕嚴子陵高節,特意為他造了祠堂,并寫了一篇傳頌千古的《嚴先生祠堂記》,贊他“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自古以來對氣節高超的隱士都有很好的贊譽,畢竟政治污濁是非多,在其中打滾數年,人情都變了調,其中更多有懷才不遇卻對政治理想舍不得放手的文人。視富貴如浮云,說來多容易,實踐卻永遠是個難題,也難怪世人要對嚴光投以崇敬的眼光,人之常情難者更顯其珍貴,這樣的氣節格調確實令人傾慕。。

 

楊萬里卻偏要在眾多文人眼中的隱逸氣節作文章。主要是因為當北宋為金所滅、南宋仍受侵逼之際,忘懷時事,置國家危亡于不顧,就是喪心病狂,就是歷史罪人,所以楊萬里借嚴子陵事,一反舊說,對這種“空有清風”的人提出譴責,表現了他的愛國思想。對他而言,隱士的清風高舉是建筑在太平盛世的基礎上,有能力卻不為國家效力的人,其心似冰,一點都不值得尊敬。孔子曰:“邦有道,貧且賤,恥也! ”楊萬里的想法正好實現了孔子的這句教條。“早遣阿瞞移漢鼎,人間何處有嚴陵”兩句,更是對嚴光此種隱士強烈的批評,認為他們空自享受了朝廷帶來的穩定政局,卻不思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楊萬里說的頗有道理,但是話說回來,思量隱士之風形成的背景,政壇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難道不需負點責任嗎?有句話說:“政治像一只開屏的孔雀,從正面看亮麗斑斕,從后面看就只是個屁股。”鐘鼎山林,人個有志,為國家出力不一定要站在朝堂上,雖然隱士們沒有為國家提供實質的政策輔佐,但他們枕石漱流、清風明月的操守,對民心不能說沒有精神薰陶的作用。精神標竿一向比實質的政績更容易深入人心,嚴光此舉,也算是對當代百姓的心靈教育做了貢獻。

 

東漢的人才難道只有一個嚴光?山不轉路轉,找其他的輔弼人才也就是了,又假設東漢除了嚴光之外就不再有人才,那么即使光武帝能請得嚴光出山,國家也活不長久。后世詩人縱有為國為民的壯志情懷,又何必去苛責來往天地如過客的隱者呢?。


網載 2012-08-11 16:38:42

[新一篇] 嚴子陵見微知著

[舊一篇] (隨筆)世間再無嚴子陵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