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秋風:五年之內,中國將會經歷一場代際“革命”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再過幾年,市場中大多數資產的控制權將轉移到三十歲左右的青年手中,中國經濟將在此資產控制權轉移過程中,轉向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中國經濟由此方有長期穩定增長。

中國將會經歷一場代際“革命”

作者 | 秋風

作者:秋風(姚中秋),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著有《為什么是市場》。

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極為深刻的代際革命,涉及幾乎所有領域。也許只要五年,中國各領域的資源配置結構,也就是權力結構,將與今天完全不同。

企業界的代際輪替:從地產到移動互聯

如何理解本輪股市上漲?顯然,我們看到了活躍的政府力量。在房地產業無力帶動經濟增長的情況下,政府希望通過活躍的股市,給經濟增長提供金融支持。但是,支持什么?初步觀察本輪行情,表現最搶眼的股票大都來自于成長型行業,如互聯網+、文化娛樂、醫療養老、節能環保及其他新興產業。

這是新一代人經營的新產業。或許可以說,本輪股市行情實際上正在展開資產控制權的一次代際轉移,活躍的股票市場是完成這一轉移所必要的平臺。

我們作一個中國企業家史地簡單回顧:截至目前,控制資產的中國企業家群體,約有一代半,三類企業家:

第一代,七十年代末以來,集中計劃體制崩潰,市場開始發育;九十年代初,市場化重新啟動。這兩波市場化塑造了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多集中在制造業和商業貿易領域。他們完成了中國的工業化,并讓中國再度成為全球分工體系中的重要角色。這是第一類企業家。

九十年代以來,差不多是同樣年齡的一群人,殺入房地產業領域,這個行業成為富豪生產線,目前各種財富排行榜上,最富裕的人主要集中于這個行業。這是第二類企業家。

一直到今天,上述兩類企業家控制著市場中的大部分資產,其年齡已在六十歲左右,差不多已到爺爺輩。

過去十年來的互聯網沖擊波,催生第三類企業家:集中于信息和網絡領域,年齡在四五十歲,與上一代僅隔半代。其中的代表是BAT,近兩年出盡風頭,股票市值急劇增長。

這意味著,資產控制權已開始從制造業和房地產業企業家手中轉出。但這只是開始,更大的變化在移動互聯+,由此正在涌現出中國第二代企業家群體。

中國人口規模龐大,語言統一;中國人合群、好熱鬧,又好變、喜新;中國強大的制造業支撐智能手機高速普及;高等教育快速普及,青年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凡此種種因素,讓中國在移動互動領域占得全球之先機。中國的年輕人眼中放光,基于移動互聯的創業正在青年中成為風潮,在任何國家都沒有中國如此熱鬧。

▲資產控制權轉移到青年手中,移動互聯就將迅速而全面地滲入

青年在市場中崛起,需要金融市場配合。股市活躍的實體經濟基礎,正在于此。一個健康的金融市場的功能正是把資產轉移給創新者,他有企業家能力,愿意創新,但他沒錢,金融市場要給他錢。

這一輪股市活躍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發揮這種作用。如果日漸活躍的股市圍繞創新,制造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必將刺激青年人創業,讓創新成為一種制度。可以預料的結果將是,由BAT啟動的資產控制權轉移過程較為迅速完成。

容我大膽預言:再過幾年,市場中大多數資產的控制權將轉移到三十歲左右的青年手中,中國經濟將在此資產控制權轉移過程中,轉向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中國經濟由此方有長期穩定增長。

無法設想,習慣于炒作地產、年齡已到六七十歲的老人,會進行技術、組織和制度創新。香港經濟已無可挽回地衰落,香港青年在本地不可能看到希望:香港經濟被大地產商控制,而地產財富天然壓抑一切創新活動,地產商最有錢的經濟體,不可能有任何活力。

如果一切順利,資產控制權轉移到青年手中,移動互聯就將迅速而全面地滲入經濟、社會所有層面、所有領域,把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把投資與消費各個領域,尤其是各領域相互聯通的成本壓縮到最低,中國經濟就會突破現有瓶頸,并且,引領全球新經濟形態的涌現。受中國文化影響,中國青年人有創新精神,且有天下視野,如果股票等金融市場積極配合,那么,這一控制權轉移是可以完成的。

青年一代不再對中國文化持否定態度

事實上,代際革命不僅發生在經濟領域,也在其他領域逐次展開,比如筆者略微熟悉的領域:思想學術界。

當下中國思想學術界有一批老人,七八十歲,是文革前進入學界的年輕人,現在年事已高。中堅是七十年代末進入大學的“老三屆”,年齡在六十上下。另有一批學者,八十年代初中期入大學,年齡在五十上下,其思想觀念完全受老三屆一代影響。

總之,在當下中國學界,五六十歲的學者擁有資源控制權,占據著校長、院長的位置。他們塑造了八十年代,也始終守護八十年代。過去三十多年來,他們一直在傳八十年代之道,其所關心的問題、討論問題之思想、學術資源、所使用的話語基本停留在八十年代,盡管中國經濟與社會結構、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已有巨大變化。他們基本上沒有能力思考中國問題,當下中國陷入空前尷尬的境地:中國缺乏思想引領,而聽任偶然事件的擺布。


▲莫干山論壇開幕式

還好,近幾年來,學界景象正在悄然變化:一批年輕學者涌現,年齡在三、四十歲之間,普遍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進入大學學習,接受過極好的教育,比如曾留學國外,相比于八十年代學者,學術訓練更為扎實、專業。目前陸續進入學術界的年輕人,也在不斷壯大這個青年學者隊伍。

在去年底的莫干山論壇開幕式上,有青年學者對八十年代學者操控議程、以權威身份發布真理的姿態,深感不滿。類似的反抗在學界各個角落,其實不時發生。而八十年代學者也將陸續退休,交出學術資源控制權。

或許可以說,思想學術界的代際革命正在發生。這將對中國的思想學術產生何種影響?此事高度復雜,筆者只想指出一點:八十年代學者深受文革、尤其是七十年代中期批林批孔運動的影響,故對中國文化多持負面看法,只有若干具有深刻反思能力者例外。而青年學者基本沒有這種情緒,對中國文化反多持肯定態度。顯然,這種態度之別,對于思想、學術之基本取向,對其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設計,具有重大影響。

本文選自澎湃新聞,轉載請注明來源



騰訊思享會 秋風 2015-08-23 08:49:57

[新一篇] 【思享】炫耀自戀的時代,人們走向獨我窄門

[舊一篇] 尋找神明要花多少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