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見死不救,黃百韜兵團被滅另有真相!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浩浩蕩蕩的淮海戰役支前民工大軍,是解放軍贏得淮海戰役的重要保障。


碾莊戰役是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黃百韜兵團被我軍殲滅,黃百韜本人也被擊斃。對此,國民黨高級將領紛紛總結“經驗教訓”,但“見仁見智”、看法不能統一。


國民黨軍統帥部戰后檢討說:“失敗之主要原因,乃為戰略錯誤,其次為戰術仍缺乏改進,難以支持戰略。其他如持續戰力保持,戰力統合發揮及反情報等,均有重大錯失”。


而國民黨軍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事后總結道:“此次作戰,戰略之失敗多于戰術,戰術之失敗多于戰斗。”他還具體地列舉13項失策與失誤,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各部隊長官相互間,平時在精神上有隔閡,戰時在支援上復不易協同,致雖有大軍,亦難發揮最大統合戰力。



李宗仁認為,黃百韜是被蔣介石的“排除異己”政策害死的。當時黃百韜突圍不成,向邱清泉兵團求救。但邱清泉和黃百韜素有矛盾,于是拒不赴援。國民黨參謀總長顧祝同見事急,趕緊親自飛往徐州,責令邱清泉出兵。但邱清泉說:“我出兵援黃,徐州方面出事,誰能負責?”顧祝同拍胸說;“我是參謀總長,徐州失守,我參謀總長負責!”邱清泉卻說:“你說得好,你才負不了責呢!”顧聽后大怒,問邱:“難道你一定要違抗我參謀總長的命令?”但邱清泉卻毫不退縮地說:“什么總長不總長,我就是不出兵。”顧祝同沒辦法,連忙將此事報告給蔣介石。蔣介石也迅速乘專機飛抵徐州。在飛行途中,蔣介石就打電話給邱清泉,命令他率所部立即出兵救援黃百韜。但邱清泉仍然以徐州危險為辭,拒不從命,蔣介石也拿他沒辦法。當此消息在南京傳出時,很多國民黨高級將領認為,邱清泉竟敢如此抗命是蔣介石暗中“授意的”,其理由很簡單:黃百韜兵團原是“雜牌軍”,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中央軍”,蔣介石不會因為救援“雜牌軍”而讓邱清泉的“中央軍”實力受損。



在黃百韜的葬禮上,蔣介石曾慨嘆地說:“黃埔精神不死。”而黃百韜并非黃埔系出身。得知此話,和李宗仁同屬桂系、與蔣介石的嫡系劉峙激烈爭奪淮海戰役指揮權的白崇禧也附和李宗仁說:“黃埔精神不死者,黃埔精神———不死也。換言之,黃埔學生不肯為老蔣死,而為老蔣死者非黃埔出身之人。”

對于黃百韜之死和第7兵團全軍覆沒,同樣參加淮海戰役、僥幸逃出解放軍包圍圈的國民黨第16兵團司令官孫元良作了這樣的評價:“消滅黃百韜兵團的是國民黨政府國防部,而不是陳毅,黃百韜之死也是如此。國民黨政府國防部對敵情算不清,對敵人企圖斷不明,要部隊白白送死,實可嘆息。陳毅主力十幾個縱隊南下,離新安鎮100里時,還不讓該兵團西行集結徐州,反要黃百韜掩護第44軍,貽誤良機,為了救1個軍而害了5個軍,這樣指揮,安得不敗!”


據記載,深陷碾莊重圍的“當事者”黃百韜在預感到末日將至前曾說過一句話:在國民黨軍中,“誰肯不顧自己的損失而急別人之難?誰肯自冒犧牲而解救別人之危”?


而被指責沒有及時救援、后來也被解放軍擊斃的邱清泉也有自己的解釋。戰斗中,邱清泉曾對他的參謀長李漢萍說:“我們在前方拼命,南京路隔千把里,倒自相驚擾起來,準備逃跑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種仗還有什么可打?老頭子為什么自己又不來呢?如果他自己坐鎮徐州,誰又敢不替他賣命?”


鐵血軍事 2015-08-23 08:47:22

[新一篇] 國內射擊一手教材:56式沖鋒槍掛圖

[舊一篇] 【打開日本看日本】看看地獄長什么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