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過去和中國的未來 黃仁宇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今天,中國人所面臨的問題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即如何才能找到經濟合理行為與其他生活品質之間的和諧。——黃仁宇


資本主義之在歐洲,無疑是一種由許多因素所造成的產物。軍事貴族的封建主義,不管有什么樣的表現形式,都是疲軟而脆弱的,而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封建官僚主義卻是強大的。從地理上說,歐洲有許多島嶼,點綴著從事海外貿易并且愿意進行對外征服的城邦國家。此外,歐洲距離另外一個商業中心,即說阿拉伯語的地區,非常之近。古希臘科學通過他們傳遍整個拉丁世界,從而奠定了近代科學的大部分基礎(不是全部,因為還有中國人的貢獻)。受此刺激,一種容易運算的數學發展起來,并被運用到計算、借貸以及航海上。宗教改革的成功包括了對傳統的決裂;歐洲人很快就得出結論:實際上,歷史可以有真正的改變,而上帝也的確會讓所有的事物常變常新。鼓勵與上帝直接溝通的新教,意味著人們可以讀書識字;盡管需要從閱讀《圣經》開始,最后卻以迄至當時聞所未聞的現象結束——一批真正有文化的勞動力誕生了。因此,文字所造成的階層門檻就被一掃而空了;經理、工程師、手藝人和普通工人漸漸變得沒有太明顯的差別了。文藝復興以后的歐洲,幾乎可以被視為一堆火種,注定將會有“工業革命”隨之而來。這火花,也許就是那個有著幾近無限的市場而起源于一個島國的英國棉紡織業。


一旦近代科學運動發軔,情勢將隨之而變。我們就有可能追溯近代世界如何從一個接一個的發現或發明中在歐洲、北美形成。那些地區的人們從自然中得到超乎尋常的暗示,并且機遇不錯。在13世紀末,不列顛諸島產生了重要的商業城市,尤其是倫敦。由于所處緯度較高,那里極需燃料。至少早在那時候,露天煤已可獲得,但不能滿足需求。


然后,人們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了大氣壓強;到18世紀,之前難以逾越的限制因素——煤礦的排水,因為薩維利和紐可門的發明而得以解決。瓦特設計完成的蒸汽機帶來了以紡織行業尤其是棉紡業為先導的工業革命,并且導致蒸汽船和鐵路的誕生。然后,蒸汽機又反作用于科學,催生了力能學和熱力學的發展。接著,18世紀的電學應用于電氣工程,能夠提供廉價方便的人造光源以及由中央發電站產生的牽引動力。石油工程是最后產生的,最初提供照明和用作潤滑劑;但是,之后人們發現,它與內燃機提供的原動力可以在無人照管的情形下工作,并且可以驅動我們現在如此熟悉的小型汽車向各個方向前進。就這樣,煤、鐵、石油成了西方世界的真正財富,遠比金、銀更重要;西方世界的人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可以從自己所在地區的地下得到大量的此類自然資源。如果沒有煤、鐵和石油,近代科學便一文不值;有了煤、鐵和油但卻沒有近代科學,例如在中國,新的社會形態也不可能誕生。


以上揭示的背景似乎是說,這個世界早應該建議中國與自己的過去決裂,并且認真模仿西方。實際上,這樣的建議曾經非常流行,甚至被少數中國知識分子接受。然而,歷史卻證明了這些建議十分荒謬。


中國放棄發展獨立的司法,不是因為中國人天生就輕視法律,而是因為在他們的歷史中從來就沒有形成過城邦公民之間以及國王和封建主之間的對峙局面——這種局面需要法官的仲裁。在中世紀晚期及近代,中國缺少資本主義企業家,或許是因為這樣的信念:政治穩定性比經濟利益有更大的好處。當然,中國商人不缺乏積極主動、誠實、節儉、精打細算、機敏靈活的品格。這已經充分地表現在他們作為商人的成功上——在19世紀中國人僑居的所有海外國家,中國商人們的成功遠遠超過當地人。但是,其他中國人所關心的只是政府以及它的難處。這些背景真正反映的是,中國問題的解決方案更可能要從傳統主旨的調整中去尋找,而不是去模仿外面的世界。比起任何資本主義的形式,社會主義的形態跟中國的過去更相配,因此才會有共產黨對國民黨的勝利。


一旦中國找到了其問題的解決方案,中國經驗對于世界上其他國家而言是無價的例如,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大約使北部中國(那里種植旱地作物)每人獲得5畝耕地,南部中國(那里的主要植物是水稻)每人獲得1畝耕地(1畝比1/5英畝還要小)。如果土地分布方式仍然是個人占有的話,那么,這種程度的小塊分割將會排除技術進步的任何可能性。因此,在這種條件下,集體所有制成為唯一合乎邏輯的答案。面對全世界人口的穩定增長和自然資源的減少,中國的實驗理應引起人們的強烈興趣,并予以重視。


中國革命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它的目標不僅是尋找到一條工業化的捷徑,而且還要以更大的合理性來取得這些成就這要求勇氣和紀律。幸運的是,因為中國人在其早期歷史中要學著去克服如此之多的不利條件,所以在中國社會的遺產中,從不缺少勇氣和紀律的品質。實際上,對于中國人來說,放棄他們自己的優點而采用一直以來與他們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是不明智的。


中國過去的困境,在本質上基本是技術性的,而現代科技肯定可以解決這些困境在國家所有制下,信貸的產生不再是問題,因為整個國家的資源可以蓄積起來,發揮最有利的用處。


今天,中國人所面臨的問題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即如何才能找到經濟合理行為與其他生活品質之間的和諧。使中國人的解決方案不同的,是中國獨特的歷史背景,而每一個人是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的。



黃仁宇像


本文節選自《現代中國的歷程》,中華書局2011年出版。

作者黃仁宇先生為美籍華人,著名歷史學家。




(統籌:啟正;編輯:松露)







中華書局1912 2015-08-23 08:48:22

[新一篇] 清新艷情詩之旅從《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開始 鳳凰詩刊

[舊一篇] 《英兒》及其他:顧城海外遺集 一日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