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談法律人的空間意識——法律人的三個國度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摘要

文從卡爾·施密特提出的"空間意識"出發,結合對霍布斯、霍姆斯、韋伯、盧梭、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大學》的閱讀,發現法律人在當下中國的空間革命中將扮演重要角色,而法律人不同的空間意識使得他們處于三個思維的國度:欲望國、法治國和理想國,分別對應著三種空間意識,最終影響現實的秩序。文章最后從政治哲學層面提出如何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建立人間的"正義國"。


引言


一沙一世界,一鳥一天堂。"宇",空間也;"宙",時間也。在某一時刻,宇宙萬物都有其所處空間。然而,一個空間有主人、客人,也有寄生者。能不能有主人的空間意識,決定了其在這個空間的地位。每個空間都有其固有的秩序,有了空間意識,才會對所處空間有所思考,有思考才能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才會去解決,其在這個空間的地位。每個空間都有其固有的秩序,有了空間意識,才會對所處空間有所思考,有思考才能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才會去解決,問題被解決之后,新的空間秩序便得以建立,革命者和建立者便是這個空間新的主人。

中國所處的空間是地球,在這個空間有其固有秩序,有其主人,歷史滄桑,地球的空間秩序和主人不斷地變換,中國曾經似乎有過主人的身份,后來歸于沉淪,中國能否重新參與地球空間秩序的建立?我們法律人所處的空間是中國,這群人很少有過做主人的經歷;歷史和現實證明,只有法治才是新時代必須建立的空間秩序。 我們法律人能否勝任?

法律人也有自己的宇宙,在這里也有其空間和空間的秩序,這三個空間是:欲望國,法治國和理想國。

欲望國


霍布斯將欲望看作是物理的運動,人有了意向,并朝著這個方向運動,這便是欲望。欲望無好壞之分,其指向可以是權力,財產,知識,名譽。道德也好,良善也罷,都僅僅是客觀的主體運動而已。 霍姆斯告誡大家:"他靈魂的欲望就是他命運的先知"。 人有了欲望便將其激情投入其中,展開行動,使得自身越發地接近這個目標。一個目標欲望達成,還有新的欲望,欲望的子孫無窮無盡。就像一輛車的價值在于它不斷達到一個個目的地一樣,人生的意義就在這樣一個追求和滿足欲望的過程。人的欲望既然是一種物理的客觀運動,便是不可阻擋的,其合理性不言而喻。

在這個空間里,欲望支配這一切,統治著一切,人們出于恐懼,交出一部分權力,形成保障自己生命的"利維坦"--國家,一切過客或是寄生者要想生活在這里或是企圖翻身做這空間的主人,便首先服從這里的規則,那就要有自己的欲望。在這個世界的法律人掌握著豐富精湛的技藝,擁有無窮無盡的欲望。或為名,為利,為權,為情,為性,或為容貌出眾,為受人瞻仰,為智慧超群,為身體卓越;所有的人秉持著自己心中的宏偉志向,為了它學習,爭論,追逐,斗爭,高談闊論,審時度勢。有一天當他功成名就之時,便認定自己已經成為了這個空間的主人,人生的意義便實現了。在他將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時,他或是滿足或是悲戚,不過最圓滿的遺言恐怕是:我的人生成就非凡,豐富多彩,死而無憾了。

當今中國,有多少法律人純粹活地在欲望國里?畢竟這里很是誘人:有激情,有榮耀,有富足,有權貴,有數不盡的滿足欲望的機會。法律人活躍在企業運行的各個環節,機關團體的各個部門,高校媒體的各個領域;他們將法律和秩序帶入這個世界,和社會各個勢力結合,推動利維坦的運行。與此同時得到了等價或不等價的酬勞,這是實現過去欲望的回報,也是滿足新的欲望的資本。他們為達目的無所不為,或依法律,或依權謀,或依裙帶,無所不能,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使得這個世界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和氛圍,整個社會在矛盾中達到平衡,在斗爭中實現和諧。然而,當利維坦受到沖擊,或是外敵,或是內亂,人們朝不保夕的時候,欲望國中功成名就的法律人,或是企圖掌握更大的權力,或是卷鋪蓋走人,開始他們在欲望世界新的征程。他們有這個資本,有這個能力,有這個理論基礎。因為:他靈魂的欲望是他命運的先知。

法治國


人生來就有作為人應該改享有的權利,被稱為"人權"。享有共同民情的一方世界的人們,充滿美德和理智,但為了過得安全、自在,他們走在一起將自己的人權拿出來聚集在一起,形成"人民的主權",人民選出主權代表者,讓渡一部分主權,即"政府主權",隨后與其簽定合同,被稱為契約。它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這就是人民主權下的社會契約。 這個契約是法,而且是良法。法對國家統制,就出現了法治國。 在這個國度里,人民安享自己的保留權力,國家支配著人民給予的權力,一切運行地有條不紊,理智和節制控制著一切。

法律人在這個空間的使命便是:制造和維護這種合乎正義和國家利益的社會契約,并身體力行實現這個契約,最終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馬克思·韋伯在他的《以政治為志業》和《以學術為志業》中對政治和學術的性質、條件、限制,提出嚴格的界定和慷慨的呼吁,要求有志于兩各領域的青年們發揮最大的努力和激情,達到完美的狀態,為了國家和民族奉獻一切的能量,不要"依賴"其而活,而要"為了"它們而活。 不僅是在政治和學術領域,每個行業都是一個空間,法律人的也應當以所處的行業為志業,充分認識其價值和內在規律性,從而發覺或是創造這一空間的秩序,成為這份志業空間的主人。

法律人的政治志業是探究人民主權下社會契約的完美運行方式,并加以實踐。例如,是如何實現政府運作的最好效果和人民權利最大的實現;建立怎樣的法律秩序才能被世界認同,使中國參與世界空間革命,成為其主人之一;怎樣實現社會的秩序和長久穩定運行。法律人的學術志業是發現法治國的運行模式和規律,探索法治國的基礎和技藝,提出法治國中出現問題的解決辦法等。法律人的律師志業是探求律師行業的規律,并遵循這個規律為當事人服務,平衡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和矛盾。法律人經濟為志業要探索和事件經濟運行的良好法治條件與規約經濟的法治秩序。

法治國中,幾乎一切領域都有法律的規范,法律人的志業就是使得這些法律在最大限度內是良法,同時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實施。

理想國


無論是在欲望國里還是在法治國里,空間時刻處在動蕩的狀態,空間的秩序也是朝令夕改。法律人探求著、發現著、創造著、實施著、變革著那片空間的秩序,可是一切都如同鏡花水月,轉眼間浮云盡散,更何況地球本就有其壽命。法律人該做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做與不做又有什么關系?反正一切都會消逝,不如且歌且行,自得其樂。然而自得其樂又有什么意思呢?一切終歸虛空。哲學家很容易被人看做"神經病",當一個人思索自己的存在和意義而找不到答案,最終陷入虛無主義的時候,這時出現異于常人的 "神經病癥狀"也是可以理解的。什么是正義?什么是理智?什么是良善?美德與敗行有什么區別?會有什么結果?如果一切會消失,區分這些又有什么用?

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很簡單:要么不再去想;要么堅守心底的一份永恒。人是"萬物之靈",是"會思想的蘆葦",人需要空間意識,如果放棄了思考,人又憑什么稱自己為"人"呢?所以真正的人是應當思考的,那么就唯有相信永恒并去追求永恒,這樣,一切追求美德、善良、智慧的行動都有了根據。但是如何讓自己相信看不到的東西,并去追求它?

柏拉圖的洞穴理論,塑造了一個可見世界和不可見世界。 人們處于可見世界而自得其樂,卻不知這一切都是永恒理念的影子,在虛幻中生老病死而不自知。富有理智、勇敢、節制和正義的哲學家走出洞穴,接觸了理念,隨后將其帶入可見世界并教育這里的人們。我們法律人不一定要相信這個理論,但是卻可以保持一種探尋的精神,敞開自己的心靈,去探索去感知這個不可見世界,當在這個世界發現了理性,真理,美德,并愛上她們時,心中就會情不自禁深深相信它的存在,并在這種深信中建立起靈魂的秩序,給我們所處的空間帶來幸福、平和和安寧。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明德之法在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法律人時刻徘徊于欲望國,法治國和理想國之間。而至善者莫過于追求三者的平衡,以節制約束欲望和以激情推動理智,實現富有生命和安定的法治國,實現正義,實現中庸,幸運的話還可以實現永恒!


愛思想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 


燕南園愛思想 張強 2015-08-23 08:49:59

[新一篇] 企業家致總理公開信背后:過節要交特種稅

[舊一篇] 李伯勇:中國兩種蘇維埃傳統之抉剔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